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习题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图指导 地理事物时间变化图的判读 一是明确变化趋势,特别是波动或持续性;二是判断不同曲线的关联性,如本题中常住人口较户 籍人口少是因为劳动力外迁;三是看变化值的改变,如本题中曲线分段斜率可以表示人口增长 率,两条线间距可以表示外迁人口数量的变化,等。
4.(2018课标Ⅰ,5,4分)该直辖市是 (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答案 D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分布。我国四个直辖市中,户籍人口数量最多的是重庆;同时,重 庆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大量人口外出务工,而另外三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大量迁入, 户籍人口应少于常住人口,故选择D项。 规律总结 通过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数值大小可以推断该地区的经济状况。户籍人口少 于常住人口,则说明有大量人口迁入,该地区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10.(2010课标文综,5,4分)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 )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答案 B 题目的问题方向是“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可以这样 来想,出生人口的减少,最先变化的是小于18岁的人口数量,这一年龄组人口将最先减少。故原 来为这一年龄组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将出现劳动力过剩,他们将向其他职业转移,故B正确。
答案 D 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经济、政策、婚姻家庭 等。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政策,不会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东北地区; 东北虽地处边疆,但周边邻国附近区域的人口较少,不会有大量邻国人口迁入;20世纪50—70年 代正是东北工业基地建设时期,国家有计划地把城市知识青年迁入该地。 解题指导 注意“20世纪50—70年代”“迁入东北地区”这些关键信息,结合我国这一时期 人口迁移的原因进行回答。这一时期是有计划地将人口迁入边疆地区、工业基地。东北地 区为我国的工业基地。而此时是国内人口迁移为主。
攀枝花市人口统计图 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据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6分)
答案 特点: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 区域迁入人口少。
解析 本题考查对地图信息的获取及对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结合图例内容从人口密度和 人口迁入的情况来归纳。东区和西区人口总量大,面积小,故其密度大,而周边区县人口总量 少,面积大,故人口密度小,可知,攀枝花人口密度差异大;图中还显示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 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地区迁入人口少。 审题方法 本题的中心词是“特点”,故要求尽量利用归纳、总结的方式去回答。本题重要 的限定词是“两个”“人口分布”“据图中信息”等,所以要思考“人口分布”应该从哪些 方面回答,图中有哪些关键信息,等等。而图例又为解答问题进一步指明方向。
读图,回答下题。
我国某省1990—2014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动示意图
6.(2016天津文综,5,4分)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
答案 D 由图可知,1990—2000年之间人口数量是逐年增长的,但每年净增长的数量呈减少 趋势,反映出1990—2000年该省的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00—2014年的人口数量变化不 是太大,反映出该时段的人口增长率相对平稳,故D项正确。 评析 本题难度中等,一是要注意把握图中信息,二是要注意增长量和增长率两者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 式。完成下面两题。 5.(2016浙江文综,3,4分)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 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 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 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2010课标文综,4,4分)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 )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答案 A 由题干可知该国从2001年起,每年新生人口都将比2000年减少20%,可知2000年出 生的人口是最多的,故18年后该国的劳动力人口最多,即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同理65年后他 们将转化为被负担人口,那时劳动力人口负担最重。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 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 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18课标Ⅰ,4,4分)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评析 本题组以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了人口数量与移民人 口、自然增长人口的计算,以及获取信息能力,是一组信息量较大的能力型题目。解题关键是 理解人口数量与移民人数、移民占总人口比例、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的关系。本题组也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基础知识和获取信息能力的提升。
3.[2018天津文综,13(3),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答案 C 本题考查区域人口问题。由图可知,该市户籍人口数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出务工 人员多,A项错误;随着劳动力外迁,该市老年人口比例增大,B项错误;图中显示随时间推移,该 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之间的差距变小,说明外出人数减少,该市对劳动力需求增加,C项正确; 由户籍人口曲线的斜率变化情况可知,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减少趋势,D项错误。
答案 A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计算的能力。依据移民占总人口比例等于移民人数与总人口数 之比,可计算出各时期的人口数量,1930年约为125百万、1950年约为143百万、1970年约为200 百万、1990年约为250百万,据此可判断出①图符合该国人口增长情况,故A正确。
2.(2014课标Ⅰ,11,4分)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 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7.(2014福建文综,5,4分)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答案 D 本题考查人口构成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2015年之后,老年抚养比增长明显,主 要是人口寿命的增长,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所致,年龄结构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D项正确。 评析 本题难度不大,但是容易误选B项,医疗水平只是影响老年抚养比变化的一个因素,而非 主要因素。从人口抚养比定义入手是获取正确答案的关键。
答案 C 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的计算。人口自然增长也就是不考虑移民人数的增长,依 据上题计算出的各年代的总人口数,以及材料图中对应的移民人口数量,可计算出各时间段人 口增长的数量,如1910年总人口约为90百万,而移民人口数约为13百万,则不考虑移民的人口数 量为77百万;再依次算出1930、1950、1970、1990年的人口数量,可看出1950—1970年间人口 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C项正确。
答案 D 导致人口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题中的因果关系应是:城市工业、服务 业发展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引发了城乡间人口流动,这种流动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 促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故D项正确。 易错提示 学生容易错选C项。原因是把农业专业化发展当成了导致人口流动的因素。 评析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及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要注意人口流 动对迁出区的影响有有利和不利双重性。
越高,甲地向其迁出人口比例越高是解题关键。
读下图,回答下题。
2.(2013北京文综,3,4分,0.70)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6浙江文综,4,4分)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5.(2017江苏单科,14,2分)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 答案 B 本题考查人口老龄化。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比重高,结合我国 国情可知主要是因为这些省份经济落后,劳动力大量外迁所致,B项正确。
8.(2014福建文综,6,4分)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答案 B 本题考查人口问题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2025年后,老年抚养比上升,少儿抚养 比下降,也就是新生儿减少,老年人口不断上升,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逐渐 不足,因此B项正确。
教师专用题组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下面 两题。
4.(2017江苏单科,13,2分)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答案 C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由题意可知,“城市牵挂”程度越高,人口迁出比例越大。读 图可知,甲地受南方牵挂程度远大于北方,说明其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A项错误;北京、 上海和深圳附近的广州(省级行政中心)相比,甲地向其迁出的人口比例都较高,B项错误;珠江 三角洲样本城市数量比四川盆地多,且牵挂程度高,故甲地向珠江三角洲人口迁出比例比向四 川盆地人口迁出比例高,C项正确;同样,从样本城市数量及分布、牵挂程度分析,甲地向内陆城 市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向沿海地区人口迁出比例低,D项错误。 解题关键 网购分寄出地和寄入地。寄入地为寄出地的牵挂城市。明确“城市牵挂”程度
答案 A 本题考查人口老龄化。读图可知,东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城镇65岁及其以上 人口占比超过7%,老年人口占比高,A项正确;贵州、甘肃、云南等西部地区农村65岁及其以 上人口占比较高,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低,B项错误;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农村、城镇65岁 及其以上人口均不到7%,没进入老龄化阶段,C项错误;吉林、黑龙江、辽宁城镇老龄化现象比 农村明显,D项错误。
考点二 人口迁移
A组 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
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 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 的城市。读图,回答下题。
1.(2015北京文综,11,4分,0.84)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
高考地理 (北京市专用)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
五年高考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4课标Ⅰ,10,4分)下面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2018课标Ⅰ,5,4分)该直辖市是 (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答案 D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分布。我国四个直辖市中,户籍人口数量最多的是重庆;同时,重 庆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大量人口外出务工,而另外三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大量迁入, 户籍人口应少于常住人口,故选择D项。 规律总结 通过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数值大小可以推断该地区的经济状况。户籍人口少 于常住人口,则说明有大量人口迁入,该地区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10.(2010课标文综,5,4分)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 )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答案 B 题目的问题方向是“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可以这样 来想,出生人口的减少,最先变化的是小于18岁的人口数量,这一年龄组人口将最先减少。故原 来为这一年龄组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将出现劳动力过剩,他们将向其他职业转移,故B正确。
答案 D 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经济、政策、婚姻家庭 等。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政策,不会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东北地区; 东北虽地处边疆,但周边邻国附近区域的人口较少,不会有大量邻国人口迁入;20世纪50—70年 代正是东北工业基地建设时期,国家有计划地把城市知识青年迁入该地。 解题指导 注意“20世纪50—70年代”“迁入东北地区”这些关键信息,结合我国这一时期 人口迁移的原因进行回答。这一时期是有计划地将人口迁入边疆地区、工业基地。东北地 区为我国的工业基地。而此时是国内人口迁移为主。
攀枝花市人口统计图 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据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6分)
答案 特点: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 区域迁入人口少。
解析 本题考查对地图信息的获取及对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结合图例内容从人口密度和 人口迁入的情况来归纳。东区和西区人口总量大,面积小,故其密度大,而周边区县人口总量 少,面积大,故人口密度小,可知,攀枝花人口密度差异大;图中还显示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 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地区迁入人口少。 审题方法 本题的中心词是“特点”,故要求尽量利用归纳、总结的方式去回答。本题重要 的限定词是“两个”“人口分布”“据图中信息”等,所以要思考“人口分布”应该从哪些 方面回答,图中有哪些关键信息,等等。而图例又为解答问题进一步指明方向。
读图,回答下题。
我国某省1990—2014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动示意图
6.(2016天津文综,5,4分)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
答案 D 由图可知,1990—2000年之间人口数量是逐年增长的,但每年净增长的数量呈减少 趋势,反映出1990—2000年该省的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00—2014年的人口数量变化不 是太大,反映出该时段的人口增长率相对平稳,故D项正确。 评析 本题难度中等,一是要注意把握图中信息,二是要注意增长量和增长率两者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 式。完成下面两题。 5.(2016浙江文综,3,4分)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 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 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 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2010课标文综,4,4分)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 )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答案 A 由题干可知该国从2001年起,每年新生人口都将比2000年减少20%,可知2000年出 生的人口是最多的,故18年后该国的劳动力人口最多,即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同理65年后他 们将转化为被负担人口,那时劳动力人口负担最重。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 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 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18课标Ⅰ,4,4分)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评析 本题组以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了人口数量与移民人 口、自然增长人口的计算,以及获取信息能力,是一组信息量较大的能力型题目。解题关键是 理解人口数量与移民人数、移民占总人口比例、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的关系。本题组也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基础知识和获取信息能力的提升。
3.[2018天津文综,13(3),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答案 C 本题考查区域人口问题。由图可知,该市户籍人口数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出务工 人员多,A项错误;随着劳动力外迁,该市老年人口比例增大,B项错误;图中显示随时间推移,该 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之间的差距变小,说明外出人数减少,该市对劳动力需求增加,C项正确; 由户籍人口曲线的斜率变化情况可知,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减少趋势,D项错误。
答案 A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计算的能力。依据移民占总人口比例等于移民人数与总人口数 之比,可计算出各时期的人口数量,1930年约为125百万、1950年约为143百万、1970年约为200 百万、1990年约为250百万,据此可判断出①图符合该国人口增长情况,故A正确。
2.(2014课标Ⅰ,11,4分)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 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7.(2014福建文综,5,4分)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答案 D 本题考查人口构成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2015年之后,老年抚养比增长明显,主 要是人口寿命的增长,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所致,年龄结构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D项正确。 评析 本题难度不大,但是容易误选B项,医疗水平只是影响老年抚养比变化的一个因素,而非 主要因素。从人口抚养比定义入手是获取正确答案的关键。
答案 C 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的计算。人口自然增长也就是不考虑移民人数的增长,依 据上题计算出的各年代的总人口数,以及材料图中对应的移民人口数量,可计算出各时间段人 口增长的数量,如1910年总人口约为90百万,而移民人口数约为13百万,则不考虑移民的人口数 量为77百万;再依次算出1930、1950、1970、1990年的人口数量,可看出1950—1970年间人口 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C项正确。
答案 D 导致人口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题中的因果关系应是:城市工业、服务 业发展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引发了城乡间人口流动,这种流动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 促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故D项正确。 易错提示 学生容易错选C项。原因是把农业专业化发展当成了导致人口流动的因素。 评析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及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要注意人口流 动对迁出区的影响有有利和不利双重性。
越高,甲地向其迁出人口比例越高是解题关键。
读下图,回答下题。
2.(2013北京文综,3,4分,0.70)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6浙江文综,4,4分)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5.(2017江苏单科,14,2分)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 答案 B 本题考查人口老龄化。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比重高,结合我国 国情可知主要是因为这些省份经济落后,劳动力大量外迁所致,B项正确。
8.(2014福建文综,6,4分)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答案 B 本题考查人口问题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2025年后,老年抚养比上升,少儿抚养 比下降,也就是新生儿减少,老年人口不断上升,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逐渐 不足,因此B项正确。
教师专用题组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下面 两题。
4.(2017江苏单科,13,2分)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答案 C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由题意可知,“城市牵挂”程度越高,人口迁出比例越大。读 图可知,甲地受南方牵挂程度远大于北方,说明其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A项错误;北京、 上海和深圳附近的广州(省级行政中心)相比,甲地向其迁出的人口比例都较高,B项错误;珠江 三角洲样本城市数量比四川盆地多,且牵挂程度高,故甲地向珠江三角洲人口迁出比例比向四 川盆地人口迁出比例高,C项正确;同样,从样本城市数量及分布、牵挂程度分析,甲地向内陆城 市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向沿海地区人口迁出比例低,D项错误。 解题关键 网购分寄出地和寄入地。寄入地为寄出地的牵挂城市。明确“城市牵挂”程度
答案 A 本题考查人口老龄化。读图可知,东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城镇65岁及其以上 人口占比超过7%,老年人口占比高,A项正确;贵州、甘肃、云南等西部地区农村65岁及其以 上人口占比较高,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低,B项错误;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农村、城镇65岁 及其以上人口均不到7%,没进入老龄化阶段,C项错误;吉林、黑龙江、辽宁城镇老龄化现象比 农村明显,D项错误。
考点二 人口迁移
A组 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
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 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 的城市。读图,回答下题。
1.(2015北京文综,11,4分,0.84)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
高考地理 (北京市专用)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
五年高考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4课标Ⅰ,10,4分)下面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