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材料和容器变更的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方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考虑产品自身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变更不合理
2、变更风险分析评估不足,研究设计不全面 案例: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
250ml含25g(大豆油),25g(中链甘油三酸脂), 3g(卵磷脂),6.25g(甘油)
包装:钠钙玻璃输液瓶加氯化丁基胶塞
变更申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将氯化丁基胶塞变更为溴化丁基胶塞
4、相容性是药品包装必须具备的特性之一
相容性研究是证明包装材料/容器与药品之间 没有发生严重的相互作用,并导致药品有效性和 稳定发生改变,或者产生安全性风险的过程 相容性研究包括二个方面: --包装对药品的影响 --药品对包装的影响
(1)包装对药品的影响
--提取实验 (发现并量化潜在的浸出物、验证材料的配方及工艺) --迁移实验 (监测从包装容器中迁移至制剂中浸出物的种类及水平)
相容性研究的内容 --了解包装容器组件材料的组成及生产工艺 (根据材料配方及工艺信息,评估、判断材料是否 符合安全性要求,并预测可提取物和浸出物) --进行药品与包装容器的相容性研究,包装材料的 提取试验、包装容器的迁移试验和吸附试验 --建立可提取物和浸出物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 证 --对相容性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及安全性评估
研究内容:变更前后样品进行了全面的质量对比研究 变更后三批样品(倒置方式)进行了6个月 加速和6个月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的质量指标全面合理处 方工艺未变,灭菌条件117℃/30分钟, F0≥12
存在问题: --未进行制剂与溴化丁基胶塞的相容性研究
评价:
该品为注射剂,属高风险制剂;且为油性溶液,与包装材 料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大
三、包装变更的风险评估及技术要求
(一)包装变更的风险评估
(风险来源、风险高低) 制剂的特点、材料的特性 给药途径 包装材料/容器与药品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Ⅰ、Ⅱ、Ⅲ类变更
包装变更风险评估的考虑要点 • 制剂的特点 --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固体制剂 --无菌制剂/非无菌制剂 --无菌制剂的灭菌方式(过度杀灭法/残存概率法) • 材料的特性 --玻璃(钠钙玻璃、硼硅玻璃) --塑料(聚乙烯、聚丙烯、环状聚烯烃、多层共挤膜) --橡胶(卤化橡胶、硅橡胶) --金属(铝箔、铝管) • 给药途径 --吸入制剂/注射剂/眼用制剂/口服制剂/外用制剂 • 包装材料/容器保护性及与药品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 变更的包装对药品具有保护作用 --产品质量稳定 --可以避免光照、氧气、水分、微生物等的影响 • 证明变更的包装与产品本身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相适应 --产品可耐受过度杀灭的灭菌工艺(F0≥12),包装材料也应 该达到过度杀灭工艺条件的要求 • 变更的包装与药品的相容性良好 --包装材料对活性成分或功能性辅料的吸附不会影响产品的质 量和有效性 --包装材料中成分的溶出不会导致活性成分的降解,药液出现 沉淀、可见异物、变色或影响产品质量的pH值变化 --有效期内制剂中浸出物的种类及水平符合安全性要求 (根据浸出物的PDE、临床最大用量,进行安全性评估)
高
低
高风险制剂,如吸入制剂(气雾剂, 吸入溶液剂、混悬剂,喷雾剂及鼻喷雾剂 等)、注射液(溶液型、混悬型)、滴眼 液(溶液型、混悬型)等变更包装,其与 药品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大,大多属 Ⅲ类变更。
(二)变更的技术要求
核心--证明变更包装材料/容器是合理的或是可接受的 --根据制剂的特点、材料的特性、给药途径及包装的变更情 况,分析评估变更对产品质量、无菌保证水平、安全性和 有效性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的程度 --设计并进行一系列试验,包括稳定性试验、包装容器密封 性和完整性试验、灭菌条件试验、相容性试验(提取试验、 迁移试验、吸附试验)等 --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稳定性和密封完整性(保护性)、 无菌保证水平(材料适应性)、浸出物的种类及水平(相 容性、安全性) --证明拟变更的包装材料/容器有益于产品质量稳定及安全性, 或对产品质量稳定性、安全性不产生影响或不足以造成不 可接受的药品质量变化及安全性风险。
不同给药途径制剂与包装容器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分级表
不同给药途径的 制剂与包装容器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剂型的风险程度 高 最高 吸入气雾剂及喷雾剂, 注射液和注射用混悬液 眼用溶液及混悬液 鼻吸入气雾剂及喷雾剂 透皮软膏及贴剂 局部用溶液及混悬液 局部及舌下用气雾剂 口服溶液及混悬液 局部用粉剂 口服粉剂 口服片剂 胶囊等固 体制剂 中 无菌粉针剂及注射 用粉针,吸入粉雾 剂 低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案例分析
• • • • 包装变更的原因 包装的变更事项 变更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案例分析
一、包装变更的原因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进行的变更(安瓿装粉针改 为西林瓶装,天然胶塞改为卤化丁基胶塞) --贮存过程中出现了需要改善的质量问题(药液 出现沉淀、可见异物、变色等) --降低包装成本 --提高运输方便性(如玻璃瓶改为共挤输液膜袋) --更换生产设备 ……
--对变更的风险分析评估不足,相应的研究设计不全面 (如,未进行药品与包装材料/容器的相容性研究)
--研究结果不能支持变更的合理性
(关键研究缺乏或不规范,如,未进行相容性研究或研究不 规范,可提取物及浸出物研究不全面,无法判断变更的合 理性) --未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估或缺乏支持性依据 (仅给出研究数据,未对结果进行分析及安全性评估;或说 明研究结果证明变更是合理性,却无相关支持性依据)
相容性研究的六个步骤 1.确定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组件(如:钠钙玻璃瓶 加氯化丁基胶塞) 2.了解包装组件材料的组成及生产工艺 3.分别对包装组件材料进行提取研究 4.进行药品与包装容器的相互作用研究,包括迁移 试验和吸附试验 5.对制剂中的浸出物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估 6.对药品与包装容器的相容性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2、包装变更研究的过程:
• 应明确变更的理由及变更可能引入的风险 • 针对变更可能引入的风险设计相应的试验进行研究 --变更包装是否会对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包装保护作用、浸出物对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影 响) --变更包装是否会降低最终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水 平 (由材料耐热性导致的产品无菌保证水平降低,包 装材料与产品本身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的匹配性) --变更包装是否会引入可能引发安全性的浸出物 (包装材料中的添加物及降解物迁移至药品中的安 全性)
案例:XXX氯化钠注射液
包装:钠钙玻璃输液瓶加氯化丁基胶塞
变更申请:拟变更为三层共挤输液用膜制袋包装 研究内容:变更前后样品进行了全面的质量对比研究
变更后三批样品进行了6个月加速和6个月长期稳 定性试验,考察的质量指标全面合理(失水率)
列表汇总了拟变更包装三层共挤输液膜、聚丙烯 组合盖和聚丙烯接口的组成及添加剂,进行了药品与变更 包装的相容性研究 处方工艺未变,灭菌条件121℃/12分钟, F0≥12
--变更材料本身的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 • 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证明变更未对 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产生影 响或负面影响,变更是合理的 • 将变更研究的过程及结果在申报资料中完 整体现
3、包装变更研究的主要内容
• 对拟变更的包装材料配方中的成分进行毒性评估 --必要时进行生物反应性试验(参照USP<88>,v类) • 进行稳定性研究 --证明包装的保护作用,并对产品质量不产生影响 --影响因素(光、湿、热等)、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 • 进行灭菌工艺研究(最终灭菌的无菌制剂) --证明包装材料可以耐受产品本身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 的灭菌工艺条件 --过度杀灭法或残存概率法 • 进行药品与包装材料/容器的相容性研究 --证明包装材料不会引入引发安全性的浸出物及其对药物 的吸附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包装变更研究的总体思路
1、围绕变更研究的目的—证明变更的包装是合理的 • 变更包装能对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起到有益的作用,或 该作用至少不降低 • 药品与包装材料/容器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未发生由包装 材料引入的安全性风险 • 变更包装未降低无菌药品本身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 欧盟灭菌方法选择决策树(1999年8月)--应根据特定处方 选择最佳灭菌方法,然后再选择包装材料 • 变更的包装材料/容器符合药用要求,并获得包装材料和容器 注册证,同时还应符合安全性要求
1、变更的理由不合理
--因更换生产设备,所有该剂型品种均变更包装 原玻璃瓶包装输液品种全部变更为聚丙烯塑料瓶包装,该 品种原来采用的灭菌工艺条件121℃/15分钟(F0≥12),变 更塑料瓶后变更灭菌工艺为115℃/40分钟。 由过度杀灭法降低至残存概率法
未说明受塑料瓶耐热性限制,变更包装并调整灭菌工艺
迁移试验添加剂检出量
添加剂 迁移试验检出浓度 (μg/ml)
<0.02
Irganox 1010
Irgafos 168
Irganox 1330 Irganox 1076 Irgafos P-EPQ
<0.1
<0.02 <0.1 <0.02
存在问题: 仅罗列了浸出物的检出浓度,未对结果进行分析及安全性 评估 评价: 进行了变更包装的保护性、灭菌工艺研究与验证、包装密 封完整性试验,汇总了迁移试验制剂中浸出物的种类及水 平,但未对结果进行分析及安全性评估 处理: 应根据浸出物实测数据,结合该药临床最大用量,计算人 每日最大摄入量;并与各浸出物人每日允许暴露量(PDE) 进行比较,说明变更包装引入的浸出物水平是否符合安全 性要求。
因固体制剂与包装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小,故 一般可不考虑进行相容性研究;该类制剂变更包装重点关 注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应不降低,变更包括对光照的保护作 用,以及对氧气、水蒸气、微生物等的隔绝密封作用 对高风险制剂,如吸入制剂(气雾剂、吸入溶液剂、 混悬剂、喷雾剂及鼻喷雾剂等)、注射液(溶液型、混选 型)、滴眼液(溶液型、混选型)等,因包装与药品发生 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大,故变更包装除应进行包装保护性、 与工艺适应性研究外,还应进行与药品的相容性研究
--吸附试验
(监测活性成分或功能性辅料吸附或浸入至材料中的量) --安全性评估 (评估有效期内制剂中浸出物水平的安全性)
(2)药品对包装的影响 --药品腐蚀包装材料造成材料功能性破坏等
通常除药品对包装材料产生影响并导致其 性能破坏需要更换包装材料的情况外,相容性 研究主要是针对包装对药品的影响进行 迁移试验、吸附试验可以和稳定性试验一同设计
二、包装的变更事项
--变更包装材料/容器的生产厂或供应商
--变更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包装材料的类型、容器的大小和形状) --增加包装系统组件表面复膜 --变更包装系统中的附属物 --变更次级包装(增加额外保护) ……
三、变更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变更的理由不合理
(未考虑产品自身的特点)
• 包装材料/容器选择和变更的原则及关注点
包装材料/容器选择和变更的原则 --应围绕包装应具备的特点 --为活性物质或制剂提供保护,尽量避免外界因素对产品 质量的影响(光照、氧气、水蒸气、微生物污染等) --与活性物质或制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即不能引入引发 安全性的浸出物,或其浸出物水平符合安全性的要求) --符合产品本身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的要求 --包装材料符合安全性要求 变更包装重点关注—-稳定性、无菌保证水平、相容性和 安全性
--未进行相容性研究,支持其变更的关键性研究缺失
处理: 应根据溴化丁基胶塞所含组分及添加剂情况,建立灵敏、 可行的检测方法,进行制剂与溴化丁基胶塞的相容性研究; 可对容器倒置加速或长期试验样品进行浸出物检测,并对 浸出物水平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同时应有支持浸出物安全 性的依据。
未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或缺乏支持性依据
包装材料和容器变更的技术要 求及案例分析
主讲人:霍秀敏
主要内容
一.前言 二.包装变更研究的总体思路 三.包装变更的风险评估及技术要求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案例分析 五.结语
一、前言
• 包装容器的作用及其应具备的特性 • 包装材料/容器选择和变更的原则及关注点
• 包装容器的作用及其应具备的特性
--容纳和保护活性物质或制剂 --直接包装和次级包装 --次级包装用于活性物质或制剂的额外保 护 --包装须适用于其预期的临床用途,并应 具备: 保护作用、相容性、安全性与功能性
2、变更风险分析评估不足,研究设计不全面 案例: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
250ml含25g(大豆油),25g(中链甘油三酸脂), 3g(卵磷脂),6.25g(甘油)
包装:钠钙玻璃输液瓶加氯化丁基胶塞
变更申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将氯化丁基胶塞变更为溴化丁基胶塞
4、相容性是药品包装必须具备的特性之一
相容性研究是证明包装材料/容器与药品之间 没有发生严重的相互作用,并导致药品有效性和 稳定发生改变,或者产生安全性风险的过程 相容性研究包括二个方面: --包装对药品的影响 --药品对包装的影响
(1)包装对药品的影响
--提取实验 (发现并量化潜在的浸出物、验证材料的配方及工艺) --迁移实验 (监测从包装容器中迁移至制剂中浸出物的种类及水平)
相容性研究的内容 --了解包装容器组件材料的组成及生产工艺 (根据材料配方及工艺信息,评估、判断材料是否 符合安全性要求,并预测可提取物和浸出物) --进行药品与包装容器的相容性研究,包装材料的 提取试验、包装容器的迁移试验和吸附试验 --建立可提取物和浸出物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 证 --对相容性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及安全性评估
研究内容:变更前后样品进行了全面的质量对比研究 变更后三批样品(倒置方式)进行了6个月 加速和6个月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的质量指标全面合理处 方工艺未变,灭菌条件117℃/30分钟, F0≥12
存在问题: --未进行制剂与溴化丁基胶塞的相容性研究
评价:
该品为注射剂,属高风险制剂;且为油性溶液,与包装材 料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大
三、包装变更的风险评估及技术要求
(一)包装变更的风险评估
(风险来源、风险高低) 制剂的特点、材料的特性 给药途径 包装材料/容器与药品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Ⅰ、Ⅱ、Ⅲ类变更
包装变更风险评估的考虑要点 • 制剂的特点 --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固体制剂 --无菌制剂/非无菌制剂 --无菌制剂的灭菌方式(过度杀灭法/残存概率法) • 材料的特性 --玻璃(钠钙玻璃、硼硅玻璃) --塑料(聚乙烯、聚丙烯、环状聚烯烃、多层共挤膜) --橡胶(卤化橡胶、硅橡胶) --金属(铝箔、铝管) • 给药途径 --吸入制剂/注射剂/眼用制剂/口服制剂/外用制剂 • 包装材料/容器保护性及与药品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 变更的包装对药品具有保护作用 --产品质量稳定 --可以避免光照、氧气、水分、微生物等的影响 • 证明变更的包装与产品本身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相适应 --产品可耐受过度杀灭的灭菌工艺(F0≥12),包装材料也应 该达到过度杀灭工艺条件的要求 • 变更的包装与药品的相容性良好 --包装材料对活性成分或功能性辅料的吸附不会影响产品的质 量和有效性 --包装材料中成分的溶出不会导致活性成分的降解,药液出现 沉淀、可见异物、变色或影响产品质量的pH值变化 --有效期内制剂中浸出物的种类及水平符合安全性要求 (根据浸出物的PDE、临床最大用量,进行安全性评估)
高
低
高风险制剂,如吸入制剂(气雾剂, 吸入溶液剂、混悬剂,喷雾剂及鼻喷雾剂 等)、注射液(溶液型、混悬型)、滴眼 液(溶液型、混悬型)等变更包装,其与 药品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大,大多属 Ⅲ类变更。
(二)变更的技术要求
核心--证明变更包装材料/容器是合理的或是可接受的 --根据制剂的特点、材料的特性、给药途径及包装的变更情 况,分析评估变更对产品质量、无菌保证水平、安全性和 有效性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的程度 --设计并进行一系列试验,包括稳定性试验、包装容器密封 性和完整性试验、灭菌条件试验、相容性试验(提取试验、 迁移试验、吸附试验)等 --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稳定性和密封完整性(保护性)、 无菌保证水平(材料适应性)、浸出物的种类及水平(相 容性、安全性) --证明拟变更的包装材料/容器有益于产品质量稳定及安全性, 或对产品质量稳定性、安全性不产生影响或不足以造成不 可接受的药品质量变化及安全性风险。
不同给药途径制剂与包装容器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分级表
不同给药途径的 制剂与包装容器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剂型的风险程度 高 最高 吸入气雾剂及喷雾剂, 注射液和注射用混悬液 眼用溶液及混悬液 鼻吸入气雾剂及喷雾剂 透皮软膏及贴剂 局部用溶液及混悬液 局部及舌下用气雾剂 口服溶液及混悬液 局部用粉剂 口服粉剂 口服片剂 胶囊等固 体制剂 中 无菌粉针剂及注射 用粉针,吸入粉雾 剂 低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案例分析
• • • • 包装变更的原因 包装的变更事项 变更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案例分析
一、包装变更的原因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进行的变更(安瓿装粉针改 为西林瓶装,天然胶塞改为卤化丁基胶塞) --贮存过程中出现了需要改善的质量问题(药液 出现沉淀、可见异物、变色等) --降低包装成本 --提高运输方便性(如玻璃瓶改为共挤输液膜袋) --更换生产设备 ……
--对变更的风险分析评估不足,相应的研究设计不全面 (如,未进行药品与包装材料/容器的相容性研究)
--研究结果不能支持变更的合理性
(关键研究缺乏或不规范,如,未进行相容性研究或研究不 规范,可提取物及浸出物研究不全面,无法判断变更的合 理性) --未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估或缺乏支持性依据 (仅给出研究数据,未对结果进行分析及安全性评估;或说 明研究结果证明变更是合理性,却无相关支持性依据)
相容性研究的六个步骤 1.确定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组件(如:钠钙玻璃瓶 加氯化丁基胶塞) 2.了解包装组件材料的组成及生产工艺 3.分别对包装组件材料进行提取研究 4.进行药品与包装容器的相互作用研究,包括迁移 试验和吸附试验 5.对制剂中的浸出物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估 6.对药品与包装容器的相容性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2、包装变更研究的过程:
• 应明确变更的理由及变更可能引入的风险 • 针对变更可能引入的风险设计相应的试验进行研究 --变更包装是否会对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包装保护作用、浸出物对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影 响) --变更包装是否会降低最终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水 平 (由材料耐热性导致的产品无菌保证水平降低,包 装材料与产品本身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的匹配性) --变更包装是否会引入可能引发安全性的浸出物 (包装材料中的添加物及降解物迁移至药品中的安 全性)
案例:XXX氯化钠注射液
包装:钠钙玻璃输液瓶加氯化丁基胶塞
变更申请:拟变更为三层共挤输液用膜制袋包装 研究内容:变更前后样品进行了全面的质量对比研究
变更后三批样品进行了6个月加速和6个月长期稳 定性试验,考察的质量指标全面合理(失水率)
列表汇总了拟变更包装三层共挤输液膜、聚丙烯 组合盖和聚丙烯接口的组成及添加剂,进行了药品与变更 包装的相容性研究 处方工艺未变,灭菌条件121℃/12分钟, F0≥12
--变更材料本身的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 • 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证明变更未对 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产生影 响或负面影响,变更是合理的 • 将变更研究的过程及结果在申报资料中完 整体现
3、包装变更研究的主要内容
• 对拟变更的包装材料配方中的成分进行毒性评估 --必要时进行生物反应性试验(参照USP<88>,v类) • 进行稳定性研究 --证明包装的保护作用,并对产品质量不产生影响 --影响因素(光、湿、热等)、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 • 进行灭菌工艺研究(最终灭菌的无菌制剂) --证明包装材料可以耐受产品本身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 的灭菌工艺条件 --过度杀灭法或残存概率法 • 进行药品与包装材料/容器的相容性研究 --证明包装材料不会引入引发安全性的浸出物及其对药物 的吸附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包装变更研究的总体思路
1、围绕变更研究的目的—证明变更的包装是合理的 • 变更包装能对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起到有益的作用,或 该作用至少不降低 • 药品与包装材料/容器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未发生由包装 材料引入的安全性风险 • 变更包装未降低无菌药品本身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 欧盟灭菌方法选择决策树(1999年8月)--应根据特定处方 选择最佳灭菌方法,然后再选择包装材料 • 变更的包装材料/容器符合药用要求,并获得包装材料和容器 注册证,同时还应符合安全性要求
1、变更的理由不合理
--因更换生产设备,所有该剂型品种均变更包装 原玻璃瓶包装输液品种全部变更为聚丙烯塑料瓶包装,该 品种原来采用的灭菌工艺条件121℃/15分钟(F0≥12),变 更塑料瓶后变更灭菌工艺为115℃/40分钟。 由过度杀灭法降低至残存概率法
未说明受塑料瓶耐热性限制,变更包装并调整灭菌工艺
迁移试验添加剂检出量
添加剂 迁移试验检出浓度 (μg/ml)
<0.02
Irganox 1010
Irgafos 168
Irganox 1330 Irganox 1076 Irgafos P-EPQ
<0.1
<0.02 <0.1 <0.02
存在问题: 仅罗列了浸出物的检出浓度,未对结果进行分析及安全性 评估 评价: 进行了变更包装的保护性、灭菌工艺研究与验证、包装密 封完整性试验,汇总了迁移试验制剂中浸出物的种类及水 平,但未对结果进行分析及安全性评估 处理: 应根据浸出物实测数据,结合该药临床最大用量,计算人 每日最大摄入量;并与各浸出物人每日允许暴露量(PDE) 进行比较,说明变更包装引入的浸出物水平是否符合安全 性要求。
因固体制剂与包装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小,故 一般可不考虑进行相容性研究;该类制剂变更包装重点关 注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应不降低,变更包括对光照的保护作 用,以及对氧气、水蒸气、微生物等的隔绝密封作用 对高风险制剂,如吸入制剂(气雾剂、吸入溶液剂、 混悬剂、喷雾剂及鼻喷雾剂等)、注射液(溶液型、混选 型)、滴眼液(溶液型、混选型)等,因包装与药品发生 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大,故变更包装除应进行包装保护性、 与工艺适应性研究外,还应进行与药品的相容性研究
--吸附试验
(监测活性成分或功能性辅料吸附或浸入至材料中的量) --安全性评估 (评估有效期内制剂中浸出物水平的安全性)
(2)药品对包装的影响 --药品腐蚀包装材料造成材料功能性破坏等
通常除药品对包装材料产生影响并导致其 性能破坏需要更换包装材料的情况外,相容性 研究主要是针对包装对药品的影响进行 迁移试验、吸附试验可以和稳定性试验一同设计
二、包装的变更事项
--变更包装材料/容器的生产厂或供应商
--变更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包装材料的类型、容器的大小和形状) --增加包装系统组件表面复膜 --变更包装系统中的附属物 --变更次级包装(增加额外保护) ……
三、变更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变更的理由不合理
(未考虑产品自身的特点)
• 包装材料/容器选择和变更的原则及关注点
包装材料/容器选择和变更的原则 --应围绕包装应具备的特点 --为活性物质或制剂提供保护,尽量避免外界因素对产品 质量的影响(光照、氧气、水蒸气、微生物污染等) --与活性物质或制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即不能引入引发 安全性的浸出物,或其浸出物水平符合安全性的要求) --符合产品本身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的要求 --包装材料符合安全性要求 变更包装重点关注—-稳定性、无菌保证水平、相容性和 安全性
--未进行相容性研究,支持其变更的关键性研究缺失
处理: 应根据溴化丁基胶塞所含组分及添加剂情况,建立灵敏、 可行的检测方法,进行制剂与溴化丁基胶塞的相容性研究; 可对容器倒置加速或长期试验样品进行浸出物检测,并对 浸出物水平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同时应有支持浸出物安全 性的依据。
未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或缺乏支持性依据
包装材料和容器变更的技术要 求及案例分析
主讲人:霍秀敏
主要内容
一.前言 二.包装变更研究的总体思路 三.包装变更的风险评估及技术要求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案例分析 五.结语
一、前言
• 包装容器的作用及其应具备的特性 • 包装材料/容器选择和变更的原则及关注点
• 包装容器的作用及其应具备的特性
--容纳和保护活性物质或制剂 --直接包装和次级包装 --次级包装用于活性物质或制剂的额外保 护 --包装须适用于其预期的临床用途,并应 具备: 保护作用、相容性、安全性与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