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心血管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周洋斑块的形
成,致管壁变硬、管腔变窄,并引起一系列继发性改变,特别发生在心脑等器官
病理变化(基本病变+粥样斑块的构成)
脂纹fatty streak
大体:黄色斑点或条纹,微隆起,见于主动脉后壁或分支出口处
镜下:内膜下大量充满脂质的泡沫样细胞,胞质呈空泡状
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
大体:内膜表面散在不规则隆起的白色或灰黄色斑块
镜下
纤维帽:内皮下与坏死中心之间区,由密集的胶原纤维、散在性平滑肌细胞(SMC)
和巨噬细胞以及少量弹力纤维和蛋白聚糖组成
脂质区:泡沫细胞(foamy cell,FC)、细胞外脂质和坏死碎片组成,较小或不明显
基底部:由增生的平滑肌细胞、结缔组织和炎细胞组成
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粥瘤”atheroma)
大体:灰黄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切面见纤维帽下方有黄色粥
糜样物
镜下:在玻璃样变的纤维帽的深部为大量无定型的坏死物质,其中可见胆固醇结晶及钙
化,坏死物底部及周边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病灶处中膜
平滑肌受压萎缩而变薄,外膜见毛细血管新生、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复合病变斑块complicated lesion
斑块内出血→血肿,可机化
斑块破裂→溃疡形成,胆固醇栓子→栓塞
血栓形成→梗死,可机化再通
钙化、骨化导致动脉壁变脆变硬
动脉瘤aneurysm形成:中膜平滑肌细胞萎缩,血流压力升高,血管向外局限性扩张→
若血流侵入中膜,可形成动脉瘤夹层
血管腔狭窄:供血减少→局部器官缺血
冠状动脉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
冠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器质性病变,又称缺血性心肌病IHD
临床表现
心绞痛
心肌梗死
心肌纤维化
冠状动脉性猝死/心源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SCD
稳定性心绞痛:心肌缺血伴心功能障碍,没有心肌坏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弥漫性坏死
变异性心绞痛:吸烟为主要危险因素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区域透壁心肌梗死regional myocardial infarction:大动脉分支严重狭窄+血栓形成→
血管痉挛。
坏死累及室壁全层
分型
病理变化:白色梗死,凝固性坏死
大体:灰白、干燥,界限清楚,地图形
镜下:可见组织轮廓
并发症
乳头肌功能失调
心脏破裂
左心室前壁下⅓破裂→心包填塞→急性死亡
室间隔断裂→心功能不全(右心)
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
10-30%,慢性期
薄弱→局限性膨出→无搏动或反常搏动→心功能不全或血栓
多见于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
附壁血栓形成:多见于左心室
急性心包炎:透壁性坏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绒毛
心)
心力衰竭: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
心肌梗死患者的最常见死亡
原因(60%)
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著减少
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可致心脏骤停、猝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狭窄→心肌纤维持续性/反复性加重的缺血缺氧→心肌萎缩→多发
弥漫性心肌纤维化→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大体:心脏体积大,量重,心腔扩大
镜下:心内膜下心肌细胞弥漫空泡样变,多灶性陈旧梗死及瘢痕
心室纤维性颤动而发生
饮酒、劳累、吸烟、运动、争吵;夜间睡眠:突然停搏、心室颤动
突然晕倒、呼吸困难、抽搐、小便失禁
良性高血压
功能紊乱期:早期阶段,血压升高,常有波动,休息或治疗后可恢复
常有头晕、头痛、失眠、易怒等症状
动脉病变期
细动脉硬化:肾的入球动脉、视网膜动脉发生玻璃样变
肌性小动脉纤维化
小动脉内膜及中膜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增生
主要累及肾小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及脑动脉
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平滑肌细胞增生
大动脉硬化: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
内脏病变期
心脏向心性肥大
肾脏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弥漫性、对称性,肾缩小,变硬
脑部高血压脑病脑小动脉硬化、痉挛→局部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脑水肿,点状出血
头晕、头痛、呕吐、视力障碍、意识模糊(颅内高压)
脑软化液化性坏死周围胶质细胞↑→胶质疤痕
脑出血
眼底镜检查: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
风湿病
与A组乙型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全身结缔组织,最常
累及关节和心脏
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期
胶原纤维肿胀;粘液变性mucoid degeneration;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少
量炎细胞(淋巴、浆、中性、单核)
增生期特征性病变——风湿性肉芽肿,即风湿小体(Aschoff body),具有诊断意义
部位
间质(尤其小血管旁)梭形结节病灶
中央:纤维素性坏死fibrinoid necrosis
周围:风湿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Aschoff cell:核大,浆丰富、嗜碱性,枭眼样细胞,毛虫状
来源:巨噬细胞
纤维化期风湿细胞转变为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使风湿小体纤维化,形成梭形小瘢痕
整个病程约4-6个月
新旧病灶并存
由于病变反复发展,纤维化和瘢痕形成,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各器官病变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累及二尖瓣/主动脉瓣,灰白色粟粒大小赘生物,疣状赘生物
早期
瓣膜:浆液渗出,肿胀,变性,纤维素性坏死→风湿细胞
闭锁缘:单排细小疣状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的白色血栓)
晚期:病灶纤维化,赘生物机化→瓣膜病(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左心房后壁增
厚、粗糙和皱缩,称为McCallum斑
风湿性心肌炎灶性间质性心肌炎心肌间质水肿,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有时心肌可出现纤维素性坏死,影响心肌收缩力
风湿性心外膜炎
浆液渗出:心包积液pericardial effusion
纤维素渗出:绒毛心cor villosum
风湿性关节炎浆液及浆液纤维素性炎,周围软组织:可见少许不典型风湿小体
皮肤病变
渗出性病变:环形红斑erythema annullare
环形、淡红色,中央皮色正常
具有诊断意义
增生性病变:皮下结节subcutaneous nodules
增生性病变,多发于大关节处侧伸面皮下结缔组织
与风湿性心脏病有关,风湿活动停止,结节纤维化,形成小瘢痕
风湿性动脉炎大小动脉均受累,小动脉常见(冠状、肾、肠系膜、脑、肺动脉)
纤维化→疤痕→不规则增厚,狭窄→血栓形成
风湿性脑病
风湿性动脉炎:血管炎细胞浸润,纤维素坏死
皮质下脑炎:神经细胞变性、胶质细胞增生→累及锥体外系(基底节纹状体)→小舞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