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用于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及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护理干预用于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及作用
发布时间:2022-09-15T06:50:15.23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5月10期作者:蒋旭萍[导读]
早期护理干预用于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及作用
蒋旭萍
(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研究脑梗塞偏瘫失语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择66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研究,均于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入院实施康复治疗,以奇偶法分组,等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化干预,基于此,干预组行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实施效果。

结果:①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语言功能:干预组FMA、BI指数及ABC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②有效率:干预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脑梗塞偏瘫失语采取早期护理可获理想效果,有益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优化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失语;早期护理干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部供血不足、缺血及缺氧所引发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亦或是伴脑软化表现,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1]。

高血压、休克及糖尿病均可诱发脑梗塞发生,经对症治疗,大部分患者仍然出现失语、偏瘫、智力障碍等表现,降低日常生活能力,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意义重大[2]。

本研究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接治患者分析,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66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研究,均于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入院实施康复治疗。

1.1.1基础资料以奇偶法分组,等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对照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临界值78岁、55岁,均龄(65.52±3.47)岁;干预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临界值76岁、56岁,均龄(65.78±3.51)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1.1.2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塞偏瘫失语判定标准;②患者、家属知情,且自觉同意。

1.1.3排除标准①伴恶性肿瘤;②肝肾肺器质性病变;③中途退出研究;④既往有心理病史;⑤意识模糊。

1.2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化干预,如维持呼吸道通畅,定期检查其肌力、瞳孔等,以免呼吸道出现感染;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清洁口腔,并予以患者安全指导,活动时需有专人陪同;遵医嘱用药。

干预组立足于对照组施以早期护理干预:①持续性心理疏导:偏瘫、失语使患者感到绝望、悲观,抵触与他人交流。

尽可能使患者敞开心扉,向其讲述偏瘫、失语的原因和恢复可能性,减轻焦虑、恐惧情绪,积极配合后续的护理、治疗。

②语言康复护理:基于调整患者心态基础下,护理人员可借助图文、手势等与患者沟通,且为其提供日常所需物品、用具的图片,以便患者通过指向图片表达自己的需求。

实施语言训练,比如发音练习,逐渐向词语、短句过度,鼓励患者与家属聊天,逐渐恢复语言功能。

③肢体康复护理:脑梗塞后,患者活动通常遭到限制,所以开展肢体运动训练至关重要。

肢体运动训练包含主被动训练,被动训练是基于护理人员辅助下展开肢体清洁、按摩等干预。

主动训练:指导患者做内旋、外旋等患肢练习动作,关节运动至少10次/d,并引导家属予患者训练帮助,比如握拳、摆臂、独立穿衣或抬膝、下床行走等。

1.3观察指标
①运动功能、语言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通过FMA(上肢0~66分,下肢0~34分)、ABC(100分)及BI(100分)量表就两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予以测评,分数与相关指标呈正比。

②有效率。

语言功能恢复尚可,恢复至发病前70%状态,功能未缺失为显效;语言功能恢复至发病前50%~70%状态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取SPSS22.0软件展开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以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以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FMA、ABC及BI
干预后,干预组FMA、ABC及BI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有效率
干预组有效率96.97%相较于对照组78.79%高P<0.05(=5.121,P=0.024)。

3讨论
本研究结果示,干预组FMA、ABC及BI、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提示早期护理干预可增强临床效果,改善患者失语、偏瘫症状,优化生活能力,与李艳研究结果吻合[3]。

文献指出[4],脑梗死发病后3~6个月内是其最佳诊疗时机,在此期间予以科学的治疗及早期护理至关重要,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经心理护理使患者康复信心增强,并通过语言、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促进患者偏瘫、失语等症状改善,从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脑梗塞偏瘫失语采取早期护理可获理想效果,有益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优化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林洁,汤华涛.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0,5(16):157-159.
[2]游丽芬.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影响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13):68-70.
[3]李艳.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系统医学,2020,5(04):128-130.
[4]吴丽华.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319-3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