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沪科八年级同步测试4.2平面镜成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
班级姓名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
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1)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确定__像的位置__;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__比较像与物的大小__。

(2)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__远离__玻璃板。

2.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变小
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D.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3. 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 C )
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4.请完成下面光路图。

5.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6.座钟钟面正对平面镜,在镜中看到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座钟实际指的时刻是( A )
A.10点45分
B.1点15分
C.7点15分
D.7点45分
7.“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进水里了!”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水中出现的月亮的像为实像
C.水中出现的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
D.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
8.如图所示,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的光路图,并标出反射角。

9.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C )
A.平面镜发出的
B.像S′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
10.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前应先点燃
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11.在清澈的湖面上空的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

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C )
A.虚像,距离不变
B.实像,距离变小
C.虚像,距离变小
D.虚像,距离变大
12.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 m。

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 m。

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C )
A.1 m B.1.5 m
C.2 m D.3 m
13.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所示。

(1)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所成的像重合后,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

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替代__(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法。

(2)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 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的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__不变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二次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变为__20__cm。

14.下列选项中关于平面镜前AB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D )
15.如图所示,眼睛位于平面镜GH前的E点处,眼睛不能看到的是( A )
A.A点的像
B.B点的像
C.C点的像
D.D点的像
16.如图所示,竖直方向悬挂一平面镜,PQ为平面镜两端点,平面镜前站立一人。

假设人眼处于S位置,试在右侧光屏上标出人通过平面镜所能观察的范围O1O2,并画出光路图。

17.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0.5 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所示)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

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图中的A′和A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P__(选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在A′处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的原因是__把Q到A′的距离当成像距__。

(4)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__薄__(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了实验。

(5)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 蜡烛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__像的位置__不易确定的问题。

1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关键是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经过观察、思考,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器材进行探究。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确定
像的位置__。

(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该进行如下操作: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个__相同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和A的像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__相等__。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棋子B之间,从棋子A侧观察,仍能看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__反射__形成的;拿走棋子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棋子A像的位置时,从棋子__B__(选填“A”或“B”)侧观察白板,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虚__(选填“实”或“虚”)像。

(4)拿走白板,他将棋子A向玻璃板靠近2 cm,再将棋子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比较,他发现棋子A到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__4__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__不变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则__棋子A的像无法与B重合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