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①③ D.③④
也有偶然联系,发明创 造不排除事物联系的偶 然性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三、主观题常考点 联系观 [常考角度与必背术语]
(1) 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是一种什么联系?这种联系是如何建 立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人们按照实践的需要,在实践 中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起 来的。
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或认为人可以随意创造联 系,这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唯 意志主义。
(2)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不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一、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2011· 山东卷· T25C)(× )
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 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但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意两个事物 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 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世界的普遍联系: 前者回答的是世界的 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后者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问 题; 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 必然要承认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2)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 立的观点看问题。
(3)说明某地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普遍联系的 观点的?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 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3.方法论要求 (1)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 特别提醒 ] 系之间不矛盾。
①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 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 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2.表现
(1)事物之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 联系。 (2)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 孤立存在的。
[特别提醒 ]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不等于 “任何事
的哲学依据 ┄┄┄┄┄┄┄┄┄┄┄┄┄┄┄┄┄┄┄┄┄┄┄┄┄┄┄┄ (1)唯物论角度: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辩证法角度:是联系多样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要求。
(3)认识论角度: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典题例证]
(2009· 广东高考节选 )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 识回答问题。 材料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 21 世纪地球
题。这一物种被引入我国后导致本土植物种类减少等问题, 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 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不能违背;同时说明了联系 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 这表明
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
)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A.①② C.②④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所建立的新的具体联
②从性质上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它一旦形成以 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深化理解] 违背联系客观性的两种错误观点 ┄┄┄┄┄┄┄┄┄┄┄┄┄┄┄┄┄┄┄┄┄┄┄┄┄┄ (1)夸大主观能动性: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课前 10 分钟循纲忆知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1.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政治
(
)
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 ④文化创新是“取其精
③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B.①④ D.②④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解析]
一位中国女孩受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的启发,打造出
富有中国特色的“沙画瓶”, 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可以建立新的人为事 物的联系,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②③正确;人 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①错误;④与材料主旨不符,不选。ຫໍສະໝຸດ 政治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1)联系的普遍性强调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 部的各个部分、 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 机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的。其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 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联系的客观性突出强调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 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 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强调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重视事物 发展的条件。 其方法论要求: 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3.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2013· 全国卷Ⅰ· T23①)(×)
理由:间接联系和直接联系是联系多样性的表现,不能说哪 一类联系更能激发创新意识。
4.事物的联系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2010· 海南卷· T20①)(√ )
[典例]
(2014· 全国卷Ⅰ)1968 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事物之间既有必然联系, 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①② C.②④
政治
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 件的,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3.方法论要求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深化理解] 关于联系的普遍性 ┄┄┄┄┄┄┄┄┄┄┄┄┄┄┄┄┄┄┄┄┄┄┄┄┄┄ (1)联系的普遍性与联系的条件性: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整个世
3.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2012· 全国卷· T28) ④)( √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二、选择题常考点
[典例]做好本题要明确喜旱莲子草 (2014· 安徽高考)20 世纪 30 年代,喜旱莲子草 (革命草) (革命草 )被引入我国后带来的问
理由: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类不能随意创造。
2.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 性 (2012· 重庆卷· T30D)(√)
3.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2011· 安徽卷· T9④)( ×)
理由: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形成后在人的意识之外。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②事物之间联系具有多样性 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B.①③ D.③④
联系有自在事物 的联系,不都是 人化的联系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2.表现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 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学法指导] 如何区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 近几年高考对联系这一知识点始终保持较高的关注度。 常以
生活中的社会热点话题、 自然现象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材料为 背景,考查对联系的观点的理解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 多样性有的时候专门考查,也有的时候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而考 生对于联系的三个基本特征往往不能正确区分。 现针对学生们的 易混易错点进行点拨: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一、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2.联系是必然的,不可改变 (2014· 安徽卷· T10②)( √) (2013· 全国卷· T32②)( ×)
理由:联系具有多样性,既有必然联系,又有偶然联系;联系 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二、选择题常考点
人不可以改变联系的客 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 观性,但事物具体的联 系形式是可以改变的 主要强调,要在把握联系条件 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 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正确发 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 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 联系,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一、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2012· 天津卷· T3②)( √) (2012· 江苏卷· T30A)(× )
理由:联系具有普遍性,但联系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事物之 间都有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4.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2012· 全国卷· T28) ①)( × 理由: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 5.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012· 全国卷· T28) ②)( √ 6.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2010· 全国卷· T23) ①)( × 理由:自然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7.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2013· 全国卷Ⅰ· T23) ③)( × 理由:承认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
[答案]
C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联系的多样性
1.表现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 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深化理解]
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三点:一要区分联系的三大特征的易混 点,要明确三者各自的侧重点及相应的方法论;二要关注社会热 点,有针对性地培养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是强化训练,提高 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之间的对应能力。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前提。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二、选择题常考点
[典例] (2014· 江苏高考)“沙画瓶”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 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组成沙漠、骆驼 等形状。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替代 原来的稀有材料,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 打造出“中国文化遗产系列”、“古诗词系列”等“沙画瓶”,受到极 大的欢迎。材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化创新 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A.①③ C.②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