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液用溴化丁基胶塞中肉桂醛的含量测定及迁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射液用溴化丁基胶塞中肉桂醛的含量测定及迁移研究
张力扬;李杨玲;彭晓龙;张旭;黄敏
【摘要】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富集处理,并对注射液用溴化丁基胶塞提取实验及其在氯化钠注射液迁移实验中可能残留的硫化剂N,N-双肉桂醛-1,6-己二胺降解物肉桂醛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肉桂醛在
0.03098~3.098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73),仪器检测限为
0.007744μg/mL,氯化钠注射液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6.6%,对应RSD值为3.34%.该方法测定快速、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重复性均良好,可用于注射液用溴化丁基胶塞及氯化钠注射液中肉桂醛和硫化剂的质量检测.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年(卷),期】2018(024)009
【总页数】3页(P47-49)
【关键词】注射液用溴化丁基胶塞;肉桂醛;氯化钠注射液;提取;迁移量
【作者】张力扬;李杨玲;彭晓龙;张旭;黄敏
【作者单位】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广东广州 510663;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广东广州 510663;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广东广州510663;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广东广州 510663;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广东广州 5106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6.82+7.2
药用丁基胶塞,尤其是卤化丁基胶塞,因其化学性质稳定、气密性良好、耐热老化性、耐水性能优异以及生物安全性高,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包装领域[1]。
但在对其
加工工艺考察中发现,其配方中需加入硫化剂等多种化学助剂,这些物质如有少量未被化学键合或者分解硫化而残留于药用包装中,在与药品直接接触时,有可能迁移至药液中,从而影响药品的疗效,甚至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2,3]。
胶塞与药物
的相容性试验,即考察胶塞中的成分含量及其迁移到药液中的迁移量[4]。
N,N-
双肉桂醛-1,6-己二胺是丁基橡胶塞合成工艺中常用的硫化剂,本文作者曾采用液
质联用方法,以甲醇为溶剂对N,N-双肉桂醛-1,6-己二胺进行分析,稳定性试验数据显示其24h内定量离子对峰面积逐渐变小,提示该物质在有机溶剂分析环境下
极不稳定。
而肉桂醛是N,N-双肉桂醛-1,6-己二胺合成工艺中的主要原料,也是其主要降解产物,因此对胶塞中该硫化剂成分的分析可通过肉桂醛来考察。
本文介绍了一种检测注射用溴化丁基橡胶塞中肉桂醛含量及其在氯化钠注射液中的迁移量的分析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对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前处理,建立了测定胶塞中肉桂醛含量及其在注射液中迁移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仪器与试剂:①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LC-2010AHT,日本岛津
公司);电子分析天平(感量0.00001g,Secura225D-1CN,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手动固相萃取仪(ASE-12,天津奥特赛恩斯有限公司);固相萃取
柱(WondaSep® C18,规格:500mg/6mL,批号:6G010707)。
②试剂:注射用溴化丁基胶塞(批号:
515063004,盛州橡塑胶(苏州)有限公司);肉桂醛对照品(3-苯基丙烯醛,
分子式:C9H8O,CAS号:104-55-2,SIGMAALDRICH,批号:J1619008);
乙腈(色谱纯,默克公司);甲醇、二氯甲烷(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氯化钠注射液(批号:1704012、1704022、1704032,广东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实验用水为Milli-Q制备的超纯水。
1.2 方法
1.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Inertsil®ODS-SP(250mm×4.6mm,5µm),流动相:乙腈-水(40:6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90nm,进样量:20µL,柱温:
40˚C。
1.2.2 溶液的制备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肉桂醛对照品77.44mg,置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移取100µL置10mL量瓶中,用甲醇定容,摇匀;再精密移取100µL置10mL量瓶中,用甲醇定容,摇匀,作为对照品储备液(0.7744µg/mL)。
注射用溴化丁基胶塞提取液的制备:取注射用溴化丁基胶塞,剪碎,放入聚四氟乙烯罐中,按0.2g/mL比例加入适量氯化钠注射液。
密封后,置高压蒸汽灭菌器中,115˚C加热1h,放冷至室温,倒出液体作为注射液用溴化丁基橡胶塞提取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氯化钠注射液与溶剂甲醇、流动相乙腈混合时会形成结晶,实验采用固相萃取柱法对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前处理后再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固相萃取柱使用前分别用5mL甲醇和5mL水活化后,精密移取氯化钠注射液100mL以约2~3mL/min的流速通过固相萃取柱,挥干,分别用5mL甲醇,3mL二氯甲
烷依次洗脱,收集洗脱液,用甲醇稀释至10mL,摇匀,用0.45µ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
2.结果
2.1 流动相条件的选择
考察流动相乙腈-水比例分别为50:50、45:55、40:60三种条件下氯化钠注射液加标样品中肉桂醛与相邻峰的分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流动相比例乙腈:水=40:60时,肉桂醛与相邻峰的分离度最好,故选择流动相乙腈:水比例为40:60。
氯化钠注射液加标样品色谱图见图1。
图1.氯化钠注射液加标样品色谱图
2.2 检测限与定量限试验
取肉桂醛对照品储备液,用甲醇逐步稀释,直至信噪比约为3,即得仪器的检测限,结果检测限为0.007744µg/mL,该浓度下信噪比为5.1。
氯化钠注射液中肉桂醛
的方法检测限为0.0007744µg/mL。
信噪比约为10时,定量限为
0.03098µg/mL(S/N=14.2)。
氯化钠注射液中肉桂醛的方法定量限为
0.003098µg/mL。
2.3 线性试验
精密量取肉桂醛对照品储备液适量,用甲醇逐级稀释成浓度分别为0.03098,
0.06195,0.1549,0.3098,0.7744,1.549,3.098µg/mL的一系列对照品溶液,分别进行HPLC测定,每个浓度平行测2次,取平均峰面积。
以肉桂醛色谱峰面
积为A,相应对照品溶液浓度为C作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A=4.908×10-6C–3.397×10-3,R=0.9973,线性范围为0.03098~3.098µg/mL。
2.4 肉桂醛在氯化钠注射液中迁移量的回收率试验
精密移取400µL、2mL、4mL肉桂醛对照品储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氯化
钠注射液定容至刻度,参照1.2.2方法通过固相萃取柱并洗脱,收集洗脱液,用甲醇定容至10mL,摇匀,用0.45µm微孔滤膜过滤,得氯化钠注射液加标回收样品,三个加标样品溶液浓度分别为0.03098、0.1549、0.3098µg/mL,每种浓度同法
制备3份,依次注入液相色谱仪,代入线性方程计算回收率。
结果见表1。
表1.氯化钠注射液中肉桂醛的回收率试验结果待测物名称加标理论浓度(µg/mL)
测得浓度(µg/mL) 回收率平均回收率 RSD(n=9)0.03425 110.6%肉桂醛106.6% 3.34%0.3182 102.7%
2.5 精密度试验
2.5.1 重复性试验
平行制备6份浓度为0.03098µg/mL加标样品溶液(参照1.2.2方法制备),供试液经0.45µm滤膜过滤后依次注入液相色谱仪,平均浓度为0.03455µg/mL,结果的RSD为1.41%(n=6)。
2.5.2 中间精密度试验
由不同分析人员在不同日期各平行制备6份浓度为0.03098µg/mL加标样品溶液(参照1.2.2方法制备),进行HPLC测定,平均浓度为0.03473µg/mL,结果的RSD为1.31%(n=12)。
2.6 注射用溴化丁基胶塞提取液中肉桂醛的测定
取溴化丁基胶塞提取液100mL,参照1.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进行处理后,在2.1色谱条件下进行分析,结果提取液中未检出肉桂醛。
2.7 氯化钠注射液中肉桂醛迁移量的测定
利用本方法测定某企业生产的3批氯化钠注射液0个月、加速试验3个月、加速试验6个月样品,参照1.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处理迁移样品后进行HPLC分析,样品中均未检出肉桂醛,因此氯化钠注射液中肉桂醛的迁移量小于该方法检测限,即0.0007744µg/mL。
3.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注射用溴化丁基胶塞中的肉桂醛方法,实验采用氯化钠注射液为提取和迁移溶剂,以五层共挤输液用袋及注射用溴化丁基橡胶塞为其包装材料,在胶塞的提取和迁移试验中均未检出硫化剂N,N-双肉桂醛-1,6-己二胺的降解物肉桂醛。
结果表明,该法测定灵敏、准确度高、线性关系及重
现性均较好,可为注射用溴化丁基胶塞中肉桂醛含量测定及其在氯化钠注射液中迁移量分析提供研究参考,同时间接对胶塞中是否残留硫化剂N,N-双肉桂醛-1,6-己二胺进行质量监控。
参考文献
[1]赵霞,胡昌勤,金少鸿.药用胶塞及其应用现状[J].中国药事,2006,20(7):433-436.
[2]王国勤,吕贻胜,伍胜利.药用包装卤化丁基胶塞的药物相容性发展趋势[J].中国包装,2010,30(7):49-51.
[3]刘莉,李婷婷,童伟,等.药用丁基胶塞化学助剂检测及与药物相容性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17,33(1):11-14.
[4]李立根,张毅兰.药用胶塞及其与药品的相容性简述[J].中国医药工业杂
志,2015,46(12):1366-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