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课件 新人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新课标全国)
盾等知识分析理解古诗
命题角度1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 词、民间俗语、漫画的
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 哲学寓意。
原则。(2012·安徽)
考情分析
命题角度13: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 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2012·福建) 命题角度14:阐释材料三蕴含的唯物辩 证法观点。(2012·山东) 命题角度15:在分析材料一、二所反映 的经济信息的过程中,你运用了唯物辩 证法的哪些知识?并说明你是如何运用 的。(2011·福建) 命题角度16: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 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 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2011·天 津) 命题角度17: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相关 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在“十二五”规 划中强调既要提高工业部门用水效率, 又要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2011·重庆)
【解析】 审题时快速找到“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 盘”“更强的介质”等有效的“题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题眼”信息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 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5.(2012·深圳一调)“道虽迩(注:迩音ěr,意:近),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选自《荀子·修身》)。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 是( )
①要充分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④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题中这句话的意思是:道路虽近,不走就不可能到 达;事情虽小,不做就不会成功。这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也 说明了做事情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①②符合题意;③与材料不符, 排除;意识不能离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存在,④错误。 故答案选A。
联系的 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联 系是事物本身所固 有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 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们在联系面前 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 立新的联系
原理内容
方法论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
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
不同的特点;同一事 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
治、经济、文化等事件
(2011·新课标全国,2010·江苏、上海) 的影响;分析2012年我
命题角度10:辩证否定观及创新的作用。 国宏观经济政策及微调、
(2011·安徽、福建,2010·浙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热
命题角度1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 点问题。
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 2.运用联系、发展、矛
4.(2012·江苏单科)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 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 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A.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B.主观臆造的联系仍然是客观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D.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教育
【解析】 B说法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D错误,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教育的不平等造成了就业 的不平等……造成了下一代的不平等”表明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 中,故选A。
【答案】 A
1.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名称
矛盾的对 立统一性 原理
矛盾的普 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矛盾具有同一性,双方相互 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 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对 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 运动、变化和发展
①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从矛盾的两个方面去看 问题
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一 定意义上”指出了两者的共同点,但两者不能划等号。虽然两者 都强调整体性、相互依赖性,但系统还强调层次性、有序性。
1.(2012·汕头一测)教育的不平等造成了就业的不平等,就业的 不平等造成了生活的不平等,生活的不平等造成了下一代的不平等。 这种现象表明( )
考情分析
考情启示
命题角度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
系。(2012·江苏,2011·江苏、安徽)
2013高考备考应注意:
命题角度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 1.运用联系、发展、矛
关系。(2012·上海,2011·广东、重庆, 盾等知识分析十八大精
2010·四川)
神;分析全球性重大政
命题角度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 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 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 受挫折与考验
发展观点
原理表述
方法论要求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 ①要注意量的积累,
事物发展 的状态
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总 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 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
为质变创造条件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 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的必然结果
【答案】 A
发展观点
原理表述
方法论要求
发展的实 质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
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发展 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
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 看问题
灭亡
事物发展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的总趋势 道路是曲折的
①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 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 长壮大
考情分析
考情启示
命题角度1:联系的多样性、普遍性、 客观性、条件性。(2012·天津、江苏、 福建,2011·新课标全国、广东、重庆, 2010·新课标全国、重庆) 命题角度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012·浙江,2010·江苏) 命题角度3:系统优化的方法。 (2012·北京、广东,2011·天津) 命题角度4:事物发展的道路、原因。 (2012·江苏,2011·浙江,2010·上海, 2009·广东) 命题角度5:事物发展的状态。(2011·山 东、江苏、北京,2009·北京) 命题角度6: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2011·天津,2010 观点
原理表述
方法论要求
整体与 部分的
统一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 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 的功能
②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 可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 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 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 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 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 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 之和的理想效果
①运用了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 ②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
统一 ③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 ④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 能之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总体规划”体现了系统优化方法,①正确;②项 与题意无关,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体现了抓重点,全面协调推进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体现了两点论,因此③项正确; ④项说法错误,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5析、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考、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302022/1/302022/1/301/30/2022 点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302022/1/30January 30, 2022 核 8心、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302022/1/302022/1/302022/1/30
考情启示
3.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低碳 生活、节能减排、处理 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依 据。 4.用发展的眼光、两点论 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阐述“十二五”期间保 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的一系列措施。 5.以创新理论分析我国在 载人航天、潜水器等方 面的案例。
联系的 观点
原理表述
联系的 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世 界上一切事物都与 周围其他事物有着 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政治(广东专用)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1.在联系的问题上要反对的两种错误认识:一是把联系的普 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从而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二是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 联系不可改变,如果人们试图建立新的联系,就是对联系的客观 性的否定。
2.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 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 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 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突 破
链 热
点·
学
以
致
明
用
考
向·
审
题
指
导
菜单
【解析】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本身就是错误的, 因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过程是一 事物否定另一事物,也是错误的,发展是辩证否定的发展,实质是 “扬弃”,排除④。
【答案】 A
3.(2012·北京文综)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 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 体制创新。从哲学角度看,以上论述( )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 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 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 化方法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 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 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 的有序性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 化趋向
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 识事物
②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 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 盾双方的统一关系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 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 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 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 观性,敢于承认矛盾、 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 析矛盾,坚持两分法, 防止片面性
原理名称
矛盾的特 殊性原理
矛盾的普 遍性与特 殊性辩证 关系原理
2.关于量变和质变 (1)并不是说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或认为量变的总和就是 质变。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 (2)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一种特殊情形。 (3)一次质变是上一次量变的终结,又是下一次量变的开始, 因为事物的发展是无限的,不能笼统地认为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得 知:本专题的高考命题考 查的内容面广而细。选择 题的考查侧重于知识的面。 非选择题的考查既有小知 识的考查,又有宏观知识 的设问。命题的角度主要 集中在联系的特点、整体 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 的方法、事物发展的道路 原因、事物发展的状态、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辩证否定观及创新的作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 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答案】 A
2.(2012·天津文综)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图所 示,“五行”相生相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 胜、排斥、克制。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
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 否定另一事物
和发展
事物发展 的原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 力。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 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用内外因统一的观 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1.关于发展的实质 (1)在把握“发展的实质”这一知识点时,应抓住“实 质”“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等关键词去 理解。
(2)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 事物前进的和上升的运动、变化。运动分前进的、上升的及下降 的、倒退的两类,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