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_“大危机”与“新政”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富兰克林·罗斯福、《全国工业复兴法》、“新政”。
通过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以及作用影响的分析,逐渐培养学生准确、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水平。
通过对罗斯福其人及实施新政的措施、作用影响的分析,逐渐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实行课前预习,阅读课文内容。
同时,利用学校图书馆和校园网络收集相关“大危机”的史实,增加感性理解。
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到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就其根源来讲,都是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讲述,使学生理解到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根本消除危机。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通过上述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能够并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去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懂得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经济危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彼此之间政治经济矛盾的尖锐化。
懂得罗斯福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是利用国家权力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行一定水准的改革和调整,以摆脱经济危机,这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但是它不触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消灭危机。
让学生体验罗斯福面对危机和困难,以自己的学识、胆略、才干和决心,大刀阔斧地实施“新政”,并取得成效的伟人风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突破方法:在教法上,我将采用问题探究法、列表整理,对比法、多媒体情景展示等方法。
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列表归纳其影响等方式突破重点。
难点: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影响
突破方法: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
概念性较强,初中学生难以理解,为了突破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这个难点,我对于这四项措施实行了逐项讲解。
〖教法和学法导航〗
教学方法:本节课以繁荣—危机—新政—恢复为主线,以师生互动为主要形式,展开启发式教学。
一方面紧抓世界金融危机这个热点话题,紧跟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启发式教育,对于学生的水平培养大有协助。
学习方法:针对初中学生主要是以感性思维为主,但理性思维还有待养成的实际。
所以在本节课中理应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和阅读分析史料的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为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课堂情境下积极思考,从而形成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全班同学分成5个历史课堂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以便于展开活动;准备书写用的纸张和文具。
收集相关罗斯福的个人资料、课上实行介绍,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奥巴马照片。
设问:“大屏幕中的人物是谁?
(设计意图:用学生所熟悉的人物引入新课,激发其学习本课的兴趣。
)
师:大屏幕上的是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他于2009年初就任美国总统,他就职之时被深陷于金融危机困境中的美国人民寄予厚望。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这种情况和80年前的美国大危机和后来实施新政的场景极为相似,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四课“大危机”与“新政”,对当时的情况做进一步的了解。
(幻灯片出示本课标题和学习目标,生齐读)大危机的背景——美国的“繁荣”
师结合幻灯片讲述大危机爆发前美国的繁荣景象,这也是大危机爆发前的背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危机前美国的社会情况,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
展示胡佛总统照片和他在1928年竞选美国总统时的竞选承诺:“如果我当选,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车库里有汽车。
”
师: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使美国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得意忘形,认为美国已经不会在发生危机,但这种繁荣是短暂的,市场的表面繁荣潜伏着危机。
(出示两则材料)材料一 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攫取……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占国民收入的4%。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达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设问:上述两则材料说明美国社会出现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手资料,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学和分析材料的水平) 过渡:对于美国存有的社会问题,美国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实行了愤怒的批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一部名为《美国的悲剧》的小说,成为大危机爆发的预警
二、大危机的预警——《美国的悲剧》
师:根据我的所述,以及教材内容,请同学们总结这本书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总结的水平)
生:作者:德莱塞
性质: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地位: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意义: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师:(过渡):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在这部著作当中,批判了美国社会金钱之上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将会使人的贪欲更加膨胀。
于是股票的泡沫越吹越大,金融的泡沫越吹越大。
而泡沫总有破的一天。
这个天就是1929年10月24日,被称之为“黑色星期四”。
三、大危机的到来——“黑色星期四”
师:同学们,首先观看一段视频。
通过视频来总结大危机爆发的时间,地点和行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针对性的学习,增强学习的效果。
)
师:我们必须对于危机爆发的原因实行反思。
展示一段母女对话,生分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析危机的直接原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水平。
)
生: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低下的矛盾。
师: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会盲目扩大呢?为什么劳动人民购买力会低下呢?其实,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而这个也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具体解释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师展示图片和资料,总结“大危机”的种种表现
师:那么,这场危机有什么特点呢?
(设计意图: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水平。
)
生: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师:这场危机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设计意图:提示相关的材料和事实,让学生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水平。
)
生:破坏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局动荡;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了整个世界局势的紧张。
过渡:
四、大危机的解决——罗斯福新政
师:(介绍罗斯福)(通过图片和语言,让学生感知一个伟大的总统,加深印象。
)师:如果你是罗斯福总统,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危机?(学生按历史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培养主动性)
生:(分小组派代表阐述解决措施)整顿金融;颁布<<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以工代赈,实行社会救济。
幻灯片展示新政的措施,同时结合课本及课外资料对每项措施做补充介绍,加深学生印象
师:哪个是首要措施?哪个是中心措施?
生:整顿金融是首要的;恢复工业是中心措施。
师:那么,罗斯福新政有何特点呢?
生:增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师:(解释特点)新政有何实质?
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师:新政有何作用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生:开创了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师:罗斯福新政作为一次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全面改革,是否就能彻底根除经济危机呢?为什么?
生:不能,学生讨论。
师:(总结)因为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所引起,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就不可能消除这个基本矛盾。
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和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所以它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这也是新政的局限性所在。
师:现在我们要以史为鉴。
“新政”对当今世界各国解决经济危机有何借鉴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小结〗
今天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知道了经济大危机的破坏性是巨大的,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罗斯福的新政是成功的,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深刻的。
在我们生活的今天,经济大危机再次到来时我们应如何应对
〖板书〗
第四课“大危机”与“新政”
大危机的背景——美国的“繁荣”
二、大危机的预警——《美国的悲剧》
三、大危机的到来——“黑色星期四”
四、大危机的解决——罗斯福新政
〖历史竞技场〗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请你根据钥匙和锁上面的文字,判断下面的这把钥匙应开哪把锁( )
2、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危机首先在哪个国家爆发?
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3、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4、“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世界,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新经济政策()
5、
上图中的三位人物,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他们为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请分别答出与三位人物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及该事件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给予学生的说话的权利,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
也就是说要实现课堂民主平等,要构建一种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因此,教师的角色感觉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变高高在上的“领导者”为平等交流中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