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市模拟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市模拟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政府各部门采取了互联网办公、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了服务水平。

B.连徐高铁建成后,我们到南京的时间将缩短一倍多。

C.近几年来,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D.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A.搭配不当,将“改善”改为“提高”。

B.不能说“缩短一倍多”,应该改为“缩减了一半”。

C.词语使用错误或否定不当,可将“无时无刻”改为“时刻”。

D.正确。

据此,答案为D。

2.下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是()
①白居易②辛弃疾③苏轼④吴敬梓⑤柳宗元⑥欧阳修
A.①③④B.②③⑥C.②⑤⑥D.①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白居易、柳宗元都是唐朝的作家,辛弃疾、苏轼、欧阳修是宋朝作家,吴敬梓是清朝作家,故选B。

二、名句名篇默写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二章》)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冥有鱼》)唐代诗人许浑《咸阳城东楼》诗中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紧张气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惟解漫天作雪飞(2)天接云涛连晓雾(3)立天下之正位(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5)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解析】
【详解】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

“惟”“作”“抟”“溪”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
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

另外要对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各题。

熊熊烈火中的盾牌——消防服
杨丹妮
①熊熊烈火是个性格暴虐的怪兽,它可以吞噬一切.原本繁华喧闹的闹市区,可能转瞬就被大火烧为灰烬。

在火苗乱窜的火灾现场,外面的人无法进去,里面的人也很难出来。

②但是,有一类人,他们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危险的火灾现场,跑进跑出,救人灭火。

③他们,就是可敬的消防员。

④消防队员也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可是他们为什么能穿行在浓烟滚滚的火灾现场,从死神的手中救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呢?这是因为他们都穿着一种特殊的服装——消防服。

消防服是保护活跃在消防笫一线的消防队员人身安全的重要装备品之一,它不仅是火灾救助现场不可或缺的必备品,也是保护消防队员身体免受伤害的防火用具。

⑤消防服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有很多独特功能。

它既具有良好的耐火焰、隔热性能,又可以轻松防止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还具有一定的防静电作用。

另外,消防服的样式宽大,用料厚实。

这样可以保证消防员穿着舒服,行动时不受衣服约束。

⑥现在,消防服基本都是分成好几层。

最外面的是反射层、中间的是防水层、里面的是隔热层等。

⑦別看消防服的反射层只是一层薄薄的金属材料——金属铝涂层,正是因为有了它,火场中的大部分热辐射才能被反射出去,帮助消防员成功接近目标。

⑧消防服的防水层的材料通常采用的是聚四氟乙烯。

它遇水不会被浸湿,也不会膨胀,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塑料。

此外,聚四氟乙烯可以耐受-269.3℃的极端低温和250℃的高温,而且不惧强酸浓碱。

即使是面对腐蚀性超强的王水,它也毫不畏惧。

聚四氟乙烯还有“塑料王”的美誉,它的介电性能也非常好,电磁频率和温度的变化都无法影响到它。

⑨消防服里面的隔热层具有耐高温、阻燃性强两大特点,通常用阻燃纤维制成。

芳族聚酰胺纤维也叫芳纶,其分子中含有由酰基和亚氨基组成的酰胺基团和苯环。

芳纶是经常用于消防服隔热层的合成纤维。

如果酰胺基团在苯环中的位置处于间位(即间位芳纶),苯环共价键便不会岀现共轭效应,容易自由活动,因此大分子链呈现柔软性结构,化学结构特别稳定。

当间位芳纶纤维的温度超过400℃时,其表面纤维会炭化,起到连续性阻隔热量的作用,从而延缓纤维的炭化速度,发挥巨大的防热效果。

⑩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涤纶、腈纶、维纶等其他合成纤维中加入阻燃剂,使纤维具有阻燃性。

大多数阻燃剂是以磷为中心元素的化合物,其作用是在燃烧温度下分解生成不挥发的玻璃状物质,包覆在纤维聚
合物的表面,形成厚厚的保护层,最终实现阻燃的目的。

消防服的反射层、防水层、隔热层构成了层坚实的防护盾牌,使勇敢的消防员能够不惧熊熊烈火,为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奋斗在火龙肆虐的第一线。

1.文章主要介绍了消防服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文章第①段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消防服不仅是火灾救助现场不可或缺的必备品,也是保护消防队员身体免受伤害的防火用具。

B.消防服里面的防水层通常是阻燃纤维制成的,它不惧强酸浓碱。

C.消防服非常合身,用料轻便,这样才能保证消防员行动迅速。

D.大多数阻燃剂在燃烧温度下分解生成不挥发的玻璃状物质,他们是以碳为中心元素的化合物。

【答案】1.消防服材料特殊,有多种独特功能,具有耐火焰、耐高温、阻燃,防止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防静电作用;消防服样式宽大,用料厚实,能够保证消防员穿着舒服,方便行动。

2.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熊熊燃烧的烈火比作肆虐的火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火灾的可怕,衬托出消防服的重要作用。

3.A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提取。

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根据⑤段:消防服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有很多独特功能。

它既具有良好的耐火焰、隔热性能,又可以轻松防止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还具有一定的防静电作用。

另外,消防服的样式宽大,用料厚实。

这样可以保证消防员穿着舒服,行动时不受衣服约束。

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

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此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熊熊烈火比作肆虐的火龙,生动形象地写出火灾的可怕,衬托出消防服所起的作用之大的特点。

3.B错误,消防服里面的隔热层。

C错误,用料厚实,能保证消防员穿着舒服,方便行动。

D错误,大多数阻燃剂是以磷为中心元素的化合物。

故选A。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小城况味,多是从悠长悠长的小巷里荡漾出的,这是九岁的我就已经能感受得到的。

所以,当母亲牵着我的手慢慢走进不知名的巷道时,一种淡淡的情绪笼上我的心头。

后来,我学会了描摹那种情绪:忧
伤。

③事实上,九岁的我,和忧伤是不搭界的。

三十八岁的母亲,似乎也看不出忧伤的样子。

天生的好皮肤让她显得比同龄人年轻十岁,同样一件的确良白衬衣,穿在她身上,就有了时装的味道。

母亲齐耳的短发,刚刚遮住耳朵,当她俯下身子给我整理衣服的时候,我看见清晨的阳光投在她的脖颈上,让她的耳朵有了透明的质感,粉嘟嘟的耳垂让我忍不住伸手去摸。

母亲笑一笑,随手拂过脸颊的发梢,一段白皙的脖颈上也落下一片阳光。

④这是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

纵深的小巷是我们走往住地的必经之路。

小巷里隔三五步就见一棵槐树,粗壮的树干一个人不能环抱,浓密深绿的树叶,漏着点点阳光。

槐荫披拂处,是一个个门庭,层层剥落的朱漆,锈迹斑斑的门环,半掩着的木门,褪了色的对联,簇拥着一条碎石铺地,仅容我和母亲并排行走的小径,重重叠叠的屋檐从爬满青苔的高墙上伸出来,把天空切割成一条窄窄的蓝色,随着我们的脚步晃啊晃。

小巷尽头,豁然洞开,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水泥柱子上挂着“市政府招待所”的木牌。

院子里是一排排白墙青瓦的平房,我随母亲走进一间,一开门,隐隐的霉味儿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

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

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

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⑤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

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

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重重叠叠。

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

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⑥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⑦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

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

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

蓦然间,感觉十年前的那树回来了。

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⑧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

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

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
欢相比,是傲慢的。

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
..
....、不屑
一顾
..。

⑨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

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

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

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⑩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

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⑪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史铁生的《合欢树》讲述了作者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

作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我”在不同时期对合欢的情感变化。

九岁在大院看到合欢花时:_____________→又五年后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时:_____________→十九岁在羊城遇见合欢花时:_____________→“我”已是母亲的年纪在医院看到合欢花时:
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本文题目“合欢,合欢”有哪些妙处?
3.结合语境,请你赏析第⑧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
....、不屑一顾
....。

4.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⑩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5.下列句子表达的意思与本文中心主旨无关的一项是()
A.尽管世界很大很大,时光很快很快,年少的脚步、美好甜蜜的梦在飞沙走石的人生里程里,仍旧是一道永驻心田的风景。

B.对于异乡游子来说,越是走过山山水水,越是经过流年岁月,越是发现故乡的模样才是记忆里一帧永远无法超的水墨丹青。

C.母亲在,时光如蜜;母亲不在,时光黯然。

所以请您放慢步伐,愿您永远被岁月温柔以待。

D.我们有时候孤独地在这个世界寻找着另一个自己,寻找相似的经历,寻找生命的知音。

【答案】1.喜悦(欢喜、高兴、陶醉)失望(遗憾)陌生(疏离)感伤(哀伤、忧伤)2.①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中心主旨,对美好时光流逝和母亲老去的哀伤;②合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③合欢象征了母亲;④“合欢”与文章“忧伤”的基调形成反差,婉转地表达“我”内心深处的悲伤。

⑤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合欢花香以人的姿态神气,生动形象地写出羊城街头的合欢花香给人以傲慢感(疏离感,不够亲切),表现了“我”在异乡城市的格格不入和对故乡深切的怀念。

4.这段写了母亲在合欢花下美好年轻的场景,是作者想象(幻想)的;与前文母亲年轻时在合欢树下的场景相照应,与现实中母亲生病躺在床上形成对比,突出地表现了母亲的衰老以及“我”的哀伤。

5.D
【解析】
1.考查对情节和人物情感的梳理与概括。

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

九岁在大院看到合欢花时,看到盛开的合欢花,“我”雀跃而出,心生欢喜;又五年后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时,“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可知人物情感是“失望”;十九岁在羊城遇见合欢花时,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此时的合欢花是让“我”感到陌生;“我”已是母亲的年纪在医院看到合欢花时,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可知此时“我”的情感是“伤感”的。

2.考查文章标题的好处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回答此类题目,一般可采取先分析题目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文本分析题目的深层含义,然后分析此题目对作品的作用。

“合欢树”是我最早的人生记忆,以“合欢”为线索,串起文章的内容,表达对童年忧伤的美好回忆;将合欢与母亲连在一起,合欢是母爱的象征,永远珍藏怀念。

“合欢”内涵丰富,在仓促茫然的青年时代,我漂泊外乡,合欢是亲情的温馨慰藉和故乡的思念。

如今人到中年,而母亲老病,对母爱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表达了深深的眷恋。

文末“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是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

3.考查对具有表现力词语的品析。

加点的两个词语“居高临下、不屑一顾”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姿态,这里用来形容羊城街头的合欢花香给人疏离感,不够亲切,表现了“我”对故乡深切的怀念。

4.此段是作者的想象虚写,“我”人到中年,而母亲老病在床,表现了对母爱的眷恋与回忆。

然后从结构上分析作用:呼应前文“母亲年轻时在合欢树下”,从内容上分析作用:丰富了母亲的形象,突出了主题,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氛围,烘托了“我”的哀伤的情感。

5.D. 我们有时候孤独地在这个世界寻找着另一个自己,寻找相似的经历,寻找生命的知音。

在文中没有体现,属于无中生有。

【点睛】
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6.共享单车,押金焦虑
材料一:
近日,不少共享单车的用户遇到了退押金难的问题。

有多名网友反映,在个别共享单车企业申请退押金超过两个月后,仍未收到退款。

据了解,在共享单车退押金潮中,竟然由现了黄牛,声称收取130元至150元不等的费用可以帮助用户退款。

出乎意料的是,黄牛在收取费用后,竟然真的把共享单车押金拿到了。

据媒体报道,有一个黄牛,在一个平台上,仅仅10天时间,就做成了47笔买卖,收入至少6000余元。

材料二:
共享单车押金不是一个小问题。

对于一个用户来说,只是一两百块钱,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却是一个庞大的数据。

现在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有的押金要299元,有的只要99元,也有不少可以免押金骑行,但总的来看,收取押金还是主流。

曾有业内人士表示,各家共享单车公司注册用户准确数量难以确定,但总押金量保守估计在60亿元左右。

这么大规模的资金池,想想都让人不放心。

材料三:
网友希希:我好奇的是,这么大金额的押金如果用于理财,升值收益究竟应该归谁。

网友天网:且不说那些已经退出市场的单车,存在押金退款难的问题,即便部分仍在运营的公司也面临退款难等问题。

这个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共享单车的美好印象。

网友竹叶青:应该讲,有些共享单车有着长远的眼光,并不在乎这些“蝇头小利”。

也不排除有些共享单车,就把目光盯着押金,想在押金身上做文章。

当押金的命运只能寄托于共享单车的前途以及道德时,只能忐忑不安。

网友碧血剑:共享单车押金不同于一般的租赁押金,并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一辆单车对应多个用户。

这也使得共享单车押金具有了一定的金融属性,从而有产生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的可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亟须有关方面给说法。

甚至就连那些负责任有前途的共享单车平台,也在期待一个说法。

网友托马斯:一些有责任有前途的共享单车平台,比如ofo单车,其首席执行官戴维表示,他们收取的押金一分都没有动,他们在期待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明确的规定,以期尽快妥善解决共享押金的问题。

网友九重天:共享单车押金黄牛是一个提醒,共享单车押金应该尽快给说法。

共享单车押金不能“共享”了之,这笔属于消费者的钱,不能秭里糊涂被挪用,甚至打了水漂。

1.写出你从材料一、二中得出的三条有价值的结论。

2.围绕共享单车押金,人们主要有哪些焦虑?
3.下列表述与材料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使用共享单车时必须缴纳99元至299元不等的押金。

B.押金退还难的问题使共享单车的美好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大打折扣。

C.共享单车押金问题如何解决,有关部门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处理意见。

D.被共享单车公司收取的押金,用户均可在支付一定费用后通过黄牛退还。

【答案】1.普通用户存在的退款难,对于黄牛来说一点都不难;不同的共享单车公司,收取的押金高低不一;共享单车总押金数量非常庞大,最少在06亿元以上;黄牛通过帮用户退还押金挣的收入高等。

2.共享单车押金如果用于理财,升值收益归谁;共享单车押金如果被挪用,会不会造成风险;共享单车押金可能会永远都退不回来等。

3.B
【解析】
1.考查对材料的概括能力。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材料的核心问题,材料一说的是退费问题,不少共享单车的用户遇到了退押金难的问题,出乎意料的是,黄牛在收取费用后,竟然真的把共享单车押金拿到了,
黄牛通过帮用户退还押金挣的收入高。

材料二说的是共享单车押金不是一个小问题,总押金数量非常庞大,最少在06亿元以上。

2.网友观点,表达出担忧,网友希希:这么大金额的押金如果用于理财,升值收益究竟应该归谁;网友碧血剑:产生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的可能;网友九重天:共享单车押金属于消费者的钱,不能稀里糊涂被挪用,甚至打了水漂。

3.A项与原文“有的押金要299元,有的只要99元”不符;C.“有关部门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处理意见”解说错误;D项“均可”说法太绝对,不符合文意。

四、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佩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硯冰坚,手指不可届伸,弗之忽。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的。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惠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拨疑质理,俯身领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佘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铨九龄,母授以《札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銓行一室中,木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或怒不听,则屏息,侠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息,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巳,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A.无从致.书以观(致使)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奔走)
C.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规避)
D.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稍微)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A.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

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

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