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18【同步练习】《罗斯福新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斯福新政》
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1.有观点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
”材料认为()
A. 新政延长了经济危机
B. 新政应利用好市场和政府的力量
C. 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
D. 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 1933年10月,罗斯福宣布政府购买黄金的计划。
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
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
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A. 商品价格逐渐回落
B. 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C. 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D. 使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
3.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指出:“国家在经济上越是发展,立法和行政方面干预的必不可少,就处处显得越加清楚”。
在此,李斯特认为()
A.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逐渐失效
B. 国家干预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出现
D. 德国实行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 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
A. 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B.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 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
D. 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5. 1933年美国政府组织了“民间资源保护队”,每名队员每月可得30-45美元工资,高峰期拥有队员达50万人。
下列新政措施中,与这一做法和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A. 向减产农民提供补贴
B. 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
C. 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D. 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
6. 《大国崛起》中说道:“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
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这主要说明( )
A.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逐步被废弃
B. 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成为西方最终选择
C. 西方经济模式在不断调整
D. 两种经济模式根本对立互相否定
7. 1933年,美国政府说服农民耕掉1000万亩棉花,以换取津贴;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班克黑德棉花控制法,授权农业调整局规定棉花销售定额,并对超定额出售棉花征收寓禁税(寓意在于禁止的税收),结果使1934年棉花减产340多万包。
美国政府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降低农产品价格
B. 增加劳动者就业
C. 防止农产品过剩
D. 严禁农场主剥削
8. 在中外历史上,大国、强国先后崛起。
如战国末期的秦国,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以来的美国,19世纪末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的中国。
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
它们崛起的相同因素是()
A. 制度创新
B. 武力掠夺
C. 和平崛起
D. 民主强国
9. 罗斯福说:“我们的政府不是主人,而是人民的工具。
……国家的责任之一,就是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
”这一认识()A. 促使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 催生了福利国家模式
C. 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完善
D. 推动了以工代赈措施
10. 《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
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 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
B. 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
C. 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
D.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11. 下面是高德步、王珏主编的《世界经济史》第五篇章节目录摘录。
本篇论述的历史主题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