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技术
一、工程概况
某建筑物基础底板砼厚度1.28m,采用一次连续浇筑,不留施缝,砼强度等级C40,抗渗等级S8,按大体积砼施工。
由于基础底板的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截面尺寸,水泥水化产生的水化热使砼在硬化期间产生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会导致砼结构出现裂缝。
本基础施工中,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并设法降低砼的最高温度,减小其内外温差:采取以温度差和温度应力双控制的方法保证砼的质量。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 )材料要求。
基础底板采用4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子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2.6〜2.9,含泥量小于3%;石粒径5〜25mm针片状颗粒成分含量小于10%,含泥量小于1%。
底板砼初凝时间为8〜10 小时,终凝时间为13〜15 小时,掺加缓凝剂和减水剂推迟水化热峰值期。
、砼运送到工地塌落度控制在130±20。
砼水灰比要求为小于0.5 。
、泵送混凝土砂率控制在41 〜45%之间,在满足可泵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砂率,坍落度在满足泵送条件下尽量选用小值,减少收缩变形。
砼的碱含量小于3kg/m3 。
水泥选用P.O42.5R 低碱水泥,碱含量小于0.6 %; 砂石采用C种集料;掺加泵送剂用量小于水泥用量的5%,选用
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掺加抗渗剂满足抗渗等级S8的要求。
每小时64m3 (两台泵车浇筑),发车频率约7.5分钟1辆。
、基础底板砼抗渗
等级为S8,均采用UEA膨胀剂,其掺量按配合比严格执行。
其他技术要求应按有关规范、规程、标准严格执行。
( 2) 砼采用分段分层浇筑法浇筑,分三层(分层厚度不大于500mm) , 第一、二层厚度为400mm 第三层480mm按坡度浇筑成型后,平行向前推进,见图1。
按已定坡度向前推进,以降低砼温度,减小温度应力对大体积砼的影响。
( 3)振捣。
振捣棒移动间距为500mm振捣时间为15〜20S,且间隔20Min 后进行第二次复振。
振动棒振动半径为300mm R=300mm交错布置间距1.75R,取500mm上层砼振捣时深入下层50mm振捣时做到快插慢拔,快插为防止表面砼振实而与下面一层砼发生离析,分层现象,慢拔为使砼能填满振捣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
上层砼表面用平板振捣器,在同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为25〜40S,以砼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移动时排依次前进,前后位置和排与排之间相互搭接5Cm,防止漏振。
注意砼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振实,过长会引起砼分层现象,要以砼表面不再显著下降,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流出灰浆为准。
( 4)找平。
浇筑时按钢筋上的标高线拉白线控制标高,用刮杠找平后,用木抹子搓平,在砼初凝前进行第二遍抹压, 排除表面泌水, 抹压密实, 消除混凝土表面最先出现的裂缝。
注意墙体根部用水平尺检查,使此处砼表面保持水平,以利于模板的支设。
( 5)养护。
砼浇筑完毕后(上人后不留脚印),开始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大体积砼每100M3一组标养试块,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 m3 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 留置一组标养试块。
底板抗渗按每500m3留一组抗渗试块(一组为6 个抗
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同条件养护试块的留置 3 组,除此外留够备用试块。
标养试块从罐车倒入泵处制作,同条件试块在砼入模处制作。
设五个电子测温孔,测温点分别位于结构厚度的1/2 、1/4 和表面处, 离钢筋距离应大于30mm,见图2。
测温从砼养护开始,每 2 小时测温一次,直至同条件试块抗压强度达到4Mpa以后每六小时测温一次,直到砼内外温差小于20C ,且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度差不大于15C时,方可停止测温。
如发现内外温差过大(超过25C),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温。
用覆盖塑料薄膜使砼表面温度增加,减少水分蒸发,减低砼内外温差。
(6)砼质量控制。
实验人员做好砼交接记录。
做好现场塌落度检查,及砼出机、入模温度检查。
对砼小票进行严格检查,对于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不予接受。
现场协调人员安排好罐车间隔,以免等待时间过长而影响砼的质量。
浇筑时,振捣顺序明确,特别是两层接触处不要漏振。
砼必须分段分层浇筑,且在下层砼初凝之前将上层砼浇筑完毕,并使振捣棒深入下层5cm。
分段分层浇筑,掺加外加剂,使砼初凝时间达到8〜10小时,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
砼的供应速度为每小时64m3砼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
掺加外加剂,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
掺加膨胀剂,使砼补偿收缩,减少砼的温度应力。
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按1:6 的坡度平行推进,保证下层砼被上层砼覆盖之前温度降至最低,使水化热尽快散失。
浇筑完毕后12 小时内及时洒水养护。
保证养护时间14 天以上,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砼的应力松弛效应。
根据温差调整养护和保温措施,控制砼内外温差控制在25C以内,以控制混凝土出现裂缝。
图 1 测温孔布置图 2 砼分层及振捣示意图 (7)底板砼抗拉强度验算。
根据施工条件、施工方案、大气温度等因素,计算 3 天、7 天、28天的收缩变形值,估算可能产生的最大温度收缩应力,检验砼的抗拉强度。
砼水化热绝热温升值:T(t)= (C.Q/c. p ) . (1-e-m.t),式中:砼水泥用量C
=300kg/m3; Q为水泥水化热量(J/kg ),对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Q(3) = 250 X 103J /kg , Q⑺=271X 103J/kg , Q(28) =334X 103J/kg ;砼的比热c =0.96 X 103J/ kg ;砼的密度p = 2400kg/m3; e= 2.718 ;经验系数m=0.3; t为砼浇筑天数。
计算得:T(3)=19.32 C, T⑺=30.96 C, T(28)= 43.48 C。
砼相对变形值:£ y(t)= £ y0 (1 - e-0.1t )艺Mi,式中:标准极限收缩值£ y0 = 3.24 X 10-4;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Mi :水泥M1= 1.0、水泥浓度M2= 1.0、骨料M3= 1.0、小于0.5水灰比
M4= 1.21、小于30%水泥浆量M5= 1.45、14天砼养护时间M6=0.93、相对湿度60%养护环境M7=0.88、L/A ( L为构件周长,A为构件截面面积)=0.12的M8=0.808、机械振捣M9=1.0、0.11配筋率M10=0.74,的艺Mi=10.018 ; £ y(3)=8.412 X 10-4 , £ y(7)= 16.491 X10-4 ,£ y(28)= 30.485X10-4 。
砼收缩当量温差Ty(t)=
-£ y(t) / a,式中:线性膨胀系数 a = 1.0 X 10-5。
计算得到
Ty(3)= - 84.1C, Ty(7) = - 164.9 C, Ty(28) = - 304.9 C。
砼
弹性模量E(t)=E0(1 - e-0.09t) , C35砼:E0=3.15 X 104, E3== 1.72 X10-4n/mm2,E28=3.15X104(1 -2.718- 0.09X28)= 2.897 X 10-4n/mm2。
砼温度收缩应力彷=(E(t).
a . △ T/1 - 丫).S(t) .R ,式中:最大综合温差△ T=T(t)+T0-Th , 砼入模温度T0= 25C,平均气温Th= 11.4 C,计算得△ T3=
32.92 C, △ T7=44.56C, △ T28=57.08C;松弛系数S(t) = 0.4 ; 砼外约束系数R=0.3;砼泊松比丫=0.17。
计算得(T 3=0.35 n/mm2 (T
7=1.178 n/mm2,彷28 =1.962 n/mm2。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0204-92 知砼强度fcu(3)=fcu.18%=6.3 n/mm2,
fcu(7)=fcu.40%=14 n/mm2 ,fcu(28)=fcu.90%=31.5 n/mm2由于砼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比值变化范围6%〜14%得砼
抗拉强度fct(3)=fcu(3).6%=0.378 n/mm2 ,fct(7)=fcu(7).10%=1.4
n/mm2 ,fct(28)=fcu(28).6%=4.410n/mm2 。
因此可得龄期3、7、28天的抗拉安全系数:k仁fct(3)/ (T 3=1.08> 1.05、
k2=fct⑺/ (T 7=1.188> 1.05 ; k3=fct(28)/ 彷28=2.248> 1.05 ,
抗拉强度满足要求。
三、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因水化热聚集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常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到50C〜60C甚至更高,这样就形成了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
内表温差、升降温变化加上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会导致混凝土产生不均匀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这种拉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内部及表面产生裂缝。
因此,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升、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防止混凝土出现有害的温度裂缝,是其施工术的关键。
因此施工措施、施工条件应能保证温度应力小于砼抗拉强度,以控制砼不产生温度裂缝,保证
砼的施工质量;砼浇筑完毕后,要做好保护,在砼强度未达到1.2Mpa 以上,严禁上人,避免将表面踏踩,高低不平;砼要及时用薄膜覆盖,防止表面干缩裂缝;浇筑砼时,不得直接站在导墙模板上做,防止影响模板加固质量;施工工时注意保护上部钢筋表面清洁,防止插筋上包裹的保护帽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