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小秦岭南坡金矿床开采条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陕 ! 西 ! 地 ! 质 ! ! ! ! ! ! ! ! ! ! ! ! ! ! ! 第 1# 卷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体浅表风化裂隙发育%裂隙宽度一般为 !!% 22%但多被充填(风化裂隙水多为季节性泉% 旱季多干枯%雨季有水但水量较小%流 量 为 "!",.#:&K% 属 弱 富 水% 水 质 类 型 为 =5012 <0(O>C25C 型% 矿 化 度 %(.!11# 2L&T%/= 值 #,$#!',%&% 总 硬 度 "以 5C501 计 # '!,%.!!.',!& 2L&T% 为 极 软 ! 中 硬 $ 中 性 淡 水 % 水 质 良 好 (
在区域上地表水系统属黄河流域洛河水系统以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类 型为主区域地下水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大气降水通过各类岩石裂隙或孔隙渗入地 下在不同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控制下呈垂直运移与水平径流相结合的方式迁 移多在低洼处或构造部位以泉水形式排泄金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大河是贯穿该区 域的主要河流
按含水层岩性特征孔隙性质埋藏条件等将金矿区地下水自上而下划分为第四系松 散层孔隙水含水层组和基岩裂隙水含水层组
!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含水层组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含水层组进一步划分为坡积层孔隙水含水层和冲洪积层孔隙含水 层 $坡积层孔隙水含水层 分布于山坡和沟谷上游由残坡积碎石土粉土腐植土杂乱组成零星状分布透水 性较好受大气降水补给沟谷上游段为季节性间断流水泉水沿岩土接触面流出在沟谷 底部局部形成 小 水 潭 旱 季 多 干 枯 流 量 一 般 小 于 ","!:< 属 极 弱 富 水 在 缓 坡 地 段 以渗漏补给基岩裂隙水或直接流入沟谷为主要排泄形式属极弱富水区 水 质 类 型 为 =501 <0(O>C 5C型 矿 化 度 %(.!1#" 2LT/= 值 #,$#!',#$ 总 硬 度 以 5C501 计 '!,%.!!.',!& 2LT 为 极 软 中 硬 型 水 %冲洪积层孔隙含水层 主要分布于工作区大河两侧及大河的较大支流下段在矿区附近大河较为宽阔发育漫 滩及低阶地堆积物由河谷冲洪积砂砾石细砂组成其上覆盖砂质粉土颗粒粗大透水 性强受河水补给富水 性 弱中 等 水 质 类 型 为 =501 <0( O>C 5C型 矿 化 度 %&& 2LT/= 值',.总硬度 以 5C501 计!#','2LT为中硬型水水质良好 % 基岩裂隙水含水层组 基岩裂隙水含水层组进一步划分为风化裂隙含水层和构造断裂带含水层 $风化裂隙含水层 区内风化带厚度一般为!"!1. 2 主 要 分 布 于 山 坡 较 平 缓 或 坡 脚 处 含 水 层 岩 性 以 黑 云斜长片麻岩花岗岩为主裂隙发育受风化带厚度控制明显裂隙垂直分布不均匀在岩
!第!期!!! !!!!! !李潇艳等)洛南县小秦岭南坡金矿床开采条件分析
!'
岩%完整程度为完整O较完整%岩体质 量 分 级 # O @@@( 岩 体 及 矿 体 围 岩 整 体 稳 定 性 好% 矿 体围岩在采矿期间可基本稳定(
岩体呈块状结构%致密坚硬%以硬质岩为主%强度高%地貌上往往形成陡崖%岩体稳定 性好(按岩性结构和工程强度%统一划为块状坚硬岩类( 1,%,!,%! 碎 石 粉 土 类 土
1!开采技术条件
$"!!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分 析 1,!,!! 地 表 水
矿区内主要河流为大河大洞沟杨家沟古洞沟宽台沟等大河从北向南流经矿 区 属 常 年 性 河 流 年 平 均 流 量 .##,%$:K 最 大 流 量 %"#",1':K 最 小 流 量 %(1,(.:K 其它沟谷多 为 季 节 性 流 水 洪 水 期 河 水 暴 涨 旱 季 河 床 干 涸 据 水 样 分 析 水 质 类 型 为 =501 <0(O>C 5C型 1,!,%! 地 下 水 1,!,%,!! 含 水 岩 组 划 分 及 富 水 性
%!金矿床地质特征
该矿体形态为薄板状矿体厚度变化较小矿体形态简单矿体未遭受断层破坏或其它 非矿地质体穿插错断位移现象矿体围岩有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岩花岗片麻岩 及辉绿岩等矿化带蚀变强烈主要有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及黄铁矿化
! ! 收 稿 日 期 %"!&"!"# 作 者 简 介 李 潇 艳 女 1% 岁 助 理 工 程 师 一 直 从 事 地 质 矿 产 勘 查 工 作
%构造断裂带含水层 区内构造强烈%裂隙发育不均匀%裂隙以东西向最发育%次为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另 有部分南北向构造分布(区内裂隙长度多为 ",%!!,.. 2% 宽 !!1 22( 受 岩 浆 活 动 影 响% 围岩蚀变在构造带两侧比较强烈%蚀变多呈细脉状%充填构造两侧围岩裂隙%充填物主要有 石英$碳酸盐及少量铁质(区内少量老硐有地下水沿断 裂 溢出%渗水 量一般为 "!",1':&K% 最大为!,'%:&K(水 质 类 型 为 =501 2<0( O>C25C 型% 矿 化 度 1#" 2L&T%/= 值 ',#$% 总硬度 "以 5C501 计#!..,##2L&T%为中硬$中性淡水%水质良好( 1,!,%,%! 地 下 水 补 给 $ 径 流 $ 排 泄 条 件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地形陡竣$切割较深%受地形控制%地下水沿基岩 裂隙$断裂构造带由高处向低处径流%基岩地下水多以下降泉形式在沟谷等低洼地段排泄( 1,!,%,1! 坑 道 滴 水 $ 涌 水 现 象 N!号矿脉)坑道工程控制最低标高!('"2%在穿越沟谷部位见有滴水$ 涌水现 象% 滴 水段长度1"!1.2%坑口流量",%&!:&K(矿脉赋存层位为三关庙组第三岩性段 "7RMQK1#% 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富水性弱(矿脉呈近东西向展布%构造带呈压扭性%以阻水构 造为主要特征%地下水连通性差( N%号$N1号及 N(号金矿脉赋存岩体为黑云母花岗岩( 脉岩主 要为石 英脉% 均为 阻水 岩体(矿脉黄铁矿星散分布%偶见方铅矿化%岩体较为破碎%构造裂隙发育%围岩蚀变强 烈%充填构造两侧围岩裂隙%富水性差%坑道构造裂隙发育处常见滴水现象( 1,!,1! 水 文 地 质 勘 查 类 型 根据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高程为!%$12%各矿体最低控 制标高为 !(." 2% 均 在侵 蚀基 准面以上%且距离大河较远%最近距离大于1."2%同时矿体围岩裂隙不发育% 岩 体致 密且 不利于地下水渗透%故地表水对矿床的影响不大(依 据 ,矿 区 水 文 地 质 工 程 地 质 勘 探 规 范"9[!%'!$O!$$!#%本矿区的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第二类第一型%即以基岩 裂隙含 水层充水 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 工 程 地 质 条 件 分 析 矿区山脉呈近东西向展布%区 内 地 势 总 体 北 高 南 低% 山 势 以 缓 坡 为 主% 其 坡 度 在 %.! 1.8之 间 ' 地 层 走 向 呈 南 北 向 % 岩 层 倾 角 大 于 自 然 坡 角 % 自 然 斜 坡 属 基 本 稳 定 ( 1,%,!! 岩 土 体 分 类 区内岩土体按成因类型$岩性结构和工程强度%将岩土体划分为岩体和土体%岩体进一 步划分为块状坚硬岩类%土体进一步划分为碎石粉土类土( 1,%,!,!! 块 状 坚 硬 岩 类 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黑云 "角闪# 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石英岩及大理岩等%矿体 以坚硬岩为主%完整程度为较 完 整 O 中 等 完 整% 岩 体 质 量 分 级 " O@@@' 矿 体 围 岩 主 要 为 三 关庙组第三岩性段 "7RMQK1# 浅 灰 黑 色 薄 层 细 粒 黑 云 角 闪 斜 长 片 麻 岩 与 粗 粒 厚 层 斜 长 角 闪
矿体及顶$底板岩体总体完整性及稳定性较好%地下水富水性弱%工程地质类型为坚硬 岩为主的矿床%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含金构造带主要由绢云母化及糜棱岩带和硅质岩脉组 成%围岩主要为三关庙组浅灰色花岗片麻岩$细粒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矿体$围岩以坚硬 岩为主%矿体完整程 度 为 较 完 整!中 等 完 整% 岩 体 质 量 分 级 " O@@@' 矿 体 围 岩 完 整 程 度 为 完整O较完整%岩体质量分级 # O@@@( 岩 体 及 矿 体 围 岩 整 体 稳 定 性 较 好% 地 下 水 对 矿 坑 围 岩稳定性影响小(依 据 ,矿区水文 地质 工程 地质勘 探 规范- "9[!%'!$O$!# 本区 工程 地质 条件属第二类简单型( $"$! 环 境 地 质 条 件 分 析
!!前言
洛南县小秦岭南坡金矿区位于小秦岭东段南麓区内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区内最高海拔 !&!'2最低海拔!%$12高差约.%(2切 割 深 度 达 ."" 2 以 上 地 形 较 为 陡 峻 区 域 内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缘豫西断隆西段的太华台拱上北与汾渭断陷相接南邻金堆城 台凹构造较为复杂近东西向褶皱和南北两侧两条走向近东西的区域性大断裂组成该区 构造骨架次级断裂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及近南北向亦较发育地层区划属华北区豫西分 区区内广泛分布太古界太华群基底变质岩系其南部为中元古界高山河组和第四系
!第!期!!! !!!!! !李潇艳等洛南县小秦岭南坡金矿床开采条件分析
!.
次为绿帘石化黑云母化等 金矿矿脉赋存层位为太古界太华群三关庙组第三岩性段 7RMQK1脉岩主要为石英脉
矿脉黄铁矿零星分布偶见方铅矿化岩体较为破碎构造裂隙发育围岩蚀变强烈充填 构造两侧围岩裂隙地层走向呈南北向岩层倾角大于自然坡角根据本地区最低侵蚀基准 面 高 程 为 !%$1 2 各 矿 体 最 低 控 制 标 高 为 !(." 2 均 在 侵 蚀 基 准 面 以 上
第四系松散层包括粘性土和碎石 土% 沿 沟 谷 及 沟 谷 两 侧 斜 坡 分 布% 厚 度 !!1 2% 斜 坡 地段以残坡积物为主'沟谷地带%以河流堆积物为主%为冲洪积砂砾卵石及粉土%杂乱组 成%厚度一般为1!.2%在大河阶地可达 十 余 米( 第 四 系 松 散 层 结 构 松 散% 透 水 性 强% 稳 定性差%工程地质特性差异较大%不利于矿山建设( 1,%,%! 工 程 地 质 勘 查 类 型
矿区属中低山构造剥蚀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区 内水系属黄河流域洛河水系%水系密度 !,%A2&A2%(区 内 斜 坡 和 沟 谷 中 残$坡 积 堆 积 相 对 较薄%区内覆盖率达&"-以上% 地 势 较 陡 峭% 沟 谷 切 割 剧 烈( 在 地 形 坡 度 较 大 的 地 段% 特 别在工程建设$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增大%有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 质灾害发生的可能(
摘!要洛南县小秦岭 南 坡 金 矿 床 赋 存 层 位 为 太 古 界 太 华 群 三 关 庙 组 第 三 岩 性 段 7RMQK1 脉 岩 主 要 为 石 英 脉 含 水 层 划 分 为 第 四 系 松 散 层 孔 隙 水 含 水 层 组 和 基 岩 裂隙水含水层组是以基岩裂隙充水为主的矿床矿体及顶底板岩体总体完整性 及稳定性较好文中分析了金矿开采中遇到的水工环问题 关!键!词洛南县小秦岭金矿床开采条件 中 图 分 类 号 /#!&,.!! ! ! 文 献 标 识 码 [
! 第1#卷 ! 第!期 ! ! ! ! ! ! ! ! ! !940:09;!0*!<=77>?@! ! ! !
!文章编号!""!#$$# %"!&"!""!("#
洛南县小秦岭南坡金矿床开采条件分析
李 潇 艳! 李 ! 玮! 周 彦 坤% 张 ! 成! 王 佳 武1
!, 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有限公司西安!'!"!""%, 云南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队昆明!#.%!"" 1, 陕西地矿综合地质大队有限公司渭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