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选】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7 压强和浮力(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7 压强和浮力
一、单选题
1.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成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已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如图所示是在城市街道旁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车时需要使用手机扫取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这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B. 共享单车的车座做的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强
C. 此时静止的共享单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共享单车的重力是﹣对平衡力
D. 蹬车车前进,停止瞪车车将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点睛:(1)根据电磁波的应用分析;(2)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3)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即可;(4)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底面积分别为S A和S B,且S A>S B,将它们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A和p 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 A和F 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的是()
A. F A<F B
B. p A>p B
C. ρA>ρB
D. 切割前后 A,B 对地面的压强均不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点睛: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由边长关系可求出密度关系,则由压强公式可求得压强的关系.
3.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
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 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
B. 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C. 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
D. 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
【来源】河南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分析: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这是因为带电的塑料尺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原理与此相同即是正确答案;
解答: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这是大气压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分子间也有斥力,故B不符合题意;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因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故C符合题意;
D. 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因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现象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气压区别,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A. 只有①和③
B. 只有①和④
C. 只有②和③
D. 只有③和④
【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点睛:关键是判断出两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根据图可知,乙液体体积大,而两液体质量相等,所以根据密度公式可判断密度大小,再判断其它就没有难度了。
5.下面几个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
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②和④
D. ③和④
【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是建立模型法;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是转换法的应用;
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故②和④都利用了控制变量法,选C。
点睛:理解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
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 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1.8×105Pa
C. 一支新 2B 铅笔的长度约为 50cm
D. 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约为 50kg
【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点睛: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大小要认识清楚,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
7.小亮同学利用气球和圆柱形水杯做了一个小实验。
在气球内灌入一定量的水封口制成水球(如图甲)。
先将水球放入冷水中,水球漂浮(如图乙)。
把杯中冷水换成热水,再次把水球放入热水中,发现水球沉在杯底(如图丙)。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水球在冷水中所受浮力小于热水中所受浮力
B. 水球在冷水中排开的水的重力等于水球的重力
C. 冷水的密度小于热水的密度
D. 在冷水和热水的同一深度处压强相等
【来源】山西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分析:从图入手,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可以判断出水球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浮力以及物重与排开的水的重力的关系;再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出冷水的密度和热水的密度的关系,进而判断出在冷水和热水的同一深度处的压强大小;
【点睛】本题考查了浮沉条件的应用以及阿基米德原理来解答问题,从图入手是关键,难点是浮沉条件的灵活运用,是一道难题。
8.对于上升的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气球的升空原理和民航飞机的起飞原理相同
B. 热气球匀速上升时,机械能一定不变
C. 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大气压强不变
D. 热气球燃料减少后,它的惯性变小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
【答案】D
【解析】分析:(1)飞机起飞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热气球是利用浮力升空的;
(2)分析热气球在匀速上升过程中气球的动能和势能变化情况即可得出答案。
(3)根据大气压与高度的变化关系可判断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大气压强的变化;
(4)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只有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大。
解答:A、飞机起飞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热气球是利用浮力升空的,二者的原理不相同。
此选项错误;
B、热气球在匀速上升过程中气球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而高度变大,势能变大,所以机械能变大。
此选项错误;
C、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大气压强越来越小;此选项错误;
D、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小,惯性小,故火箭飞行一段时间后燃料减少,质量减少,其惯性大小变小。
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通过气球的升空现象,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对二力平衡条件的掌握,还考查了机械能的知识,综合性较强,难点是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9.2018年5月14日,川航重庆至拉萨3U8633航班在飞行期间出现挡风玻璃碎裂,导致驾驶舱处于高空低温失压的状态,在空管和机组人员的冷静处理下,飞机安全迫降于成都双流机场。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飞机正常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B. 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被“吸出”舱外和惯性带来的危害
C. 挡风玻璃碎裂后,驾驶舱内的气压突然变为零
D. 飞机在迫降过程中运动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来源】四川省泸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点睛:(1)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比下方的快,因此下方向上的压强大于上方向下的压强,上下表面存在一个压力差,这就是机翼的升力。
(2)高空飞行时舱外气压小于舱内气压, 系安全能防止被“吸出”舱外;(3)挡风玻璃碎裂,驾驶舱内的气压降低;(4)运动状态不变是指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0.很多动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自身部位,下列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 泥鳅身上的粘液能减小摩擦,在泥土中不易被黏住,更易滑溜
B. 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是为了减小重力使其在天花板上也不会掉下来
C. 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减小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
D. 深水里的海鱼,其体形结构更适宜在压强小的深海中生存
【来源】四川省泸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点睛:(1)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2)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3)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4)据液体压强p=ρgh可知,在海水中,越深处海水的压强越大。
据此分析判断。
11.下列四幅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来源】四川省泸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点睛:(1)孔明灯灯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在空中所受的浮力变大,大于它自身的重力所致;(2)日
晷能够记录时刻,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3)由p=得,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2.小亮同学利用气球和圆柱形水杯做了一个小实验。
在气球内灌入一定量的水封口制成水球(如图甲)。
先将水球放入冷水中,水球漂浮(如图乙)。
把杯中冷水换成热水,再次把水球放入热水中,发现水球沉在
杯底(如图丙)。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水球在冷水中所受浮力小于热水中所受浮力
B. 水球在冷水中排开的水的重力等于水球的重力
C. 冷水的密度小于热水的密度
D. 在冷水和热水的同一深度处压强相等
【来源】山西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分析: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可以判断出水球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浮力以及物重与排开的水的重力的关系;再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出冷水的密度和热水的密度的关系,进而判断出在冷水和热水的同一深度处的压强大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浮沉条件的应用以及阿基米德原理来解答问题,难点是浮沉条件的灵活运用,是一道难题。
13.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模型法”等。
在下面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的是
A. 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B. 用速度公式来引入功率公式
C. 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
D. 探究同一直线上二个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来源】海南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解析】A. 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是模型法的应用;
B. 用速度公式来引入功率公式,是类比法;
C. 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是典型的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D. 探究同一直线上二个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故D符合题意。
点睛: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最常用的实验方法,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
1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由铁制成的实心物体,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1、P2和 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P1 = P2 = P3
B. P1<P2<P3
C. P1>P2>P3
D. 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来源】海南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15.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C919 大型商用客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制造客机时采用密度大的材料,可以减轻其重量
B. 客机在高空受到的大气压强比地面附近的大气压强大
C. 客机利用电磁波进行导航,说明电磁波能在空气中传播
D. 客机机翼表面制作成“上凸下平”形状是为了减小空气对飞机的阻
【来源】海南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点睛:注意牢记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规律,中考中是常出现的题目类型,要能用此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16.小亮同学利用气球和圆柱形水杯做了一个小实验。
在气球内灌入一定量的水封口制成水球(如图甲)。
先将水球放入冷水中,水球漂浮(如图乙)。
把杯中冷水换成热水,再次把水球放入热水中,发现水球沉在杯底 (如图丙)。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水球在冷水中所受浮力小于热水中所受浮力
B. 水球在冷水中排开的水的重力等于水球的重力
C. 冷水的密度小于热水的密度
D. 在冷水和热水的同一深度处压强相等
【来源】山西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解析】分析:(1)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可以判断出水球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浮力以及物重与排开的水的重力的关系;再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出冷水的密度和热水的密度的关系,进而判断出在冷水和热水的同一深度处的压强大小;
【点睛】本题考查了浮沉条件的应用以及阿基米德原理来解答问题,是一道难题。
17.图为某品牌共享电单车,其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 没有网络传递信息,是无法实现手机扫二维码开锁的
B. 车座成马鞍型,增大了人与车座的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C. 车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可以减小与地面的摩擦力
D. 后轮上的电动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高中段学校招生考试(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解析】A. 手机扫二维码开锁时,通过电磁波及网络传递信息,当服务器接收到付费后,才会开解,所以没有网络传递信息,是无法实现手机扫二维码开锁的,故A正确;
B. 车座成马鞍型,增大了人与车座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B错误;
C. 车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
D. 后轮上的电动机,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受力的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点睛:注意分清楚研究电磁感应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的两个原理,容易混淆,从能的转化看,两者是相反的,即电磁感应现象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8.依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高中段学校招生考试(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解析】A、如图,左边的鸟,两只脚之间为导线,电阻非常小,电压也非常小;右边的小鸟,两只脚分别位于灯的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所以两只小鸟的电压不等,故A错误;
B、冰雪环境中,冰雪能够升华,所以是有水蒸气的,故B正确;
C、如图右侧的洞口突起,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左侧相对压强大,所以造成洞内空气流动,故C正确;
D、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故D正确;
故A错误,符合题意。
点睛: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
1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A. 只有①和③
B. 只有①和④
C. 只有②和③
D. 只有③和④
【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20.下面几个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
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②和④
D. ③和④
【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点睛:理解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
21.泸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旅游城市,有着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文化旅游资源。
下列对各景点中涉及的物,说法正确的是()
A. 泸县龙脑桥的桥墩可视为柱形结构,当河中水位下降时桥墩受到的浮力变小
B. 叙永雪山关山顶的气压高于山脚的气压,山顶水的沸点高于山脚水的沸点
C. 在酒城乐园小孩蹦极时弹性绳被拉长的过程中,小孩的惯性逐渐减小
D. 汽车沿合江法王寺的盘山公路爬坡时,该车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来源】四川省泸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解析】A、桥墩下部埋入泥中很深,下部没有水,所以桥墩的下部不受浮力的作用,河中水位下降时桥墩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错误;B、山顶的大气压低于山脚的大气压,水的沸点低,故B错误;C、弹性绳被拉长的过程中,小孩的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故C错误;D、车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大小也不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1)物体所受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2)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3)物体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4)平衡力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2.“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意识,下列涉及物理知识中的安全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学实验用的激光笔发出的激光不能直接照射眼睛
B. 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要接在照明线路中的零线上
C. 可以把三孔插座接地孔与照明线路中的零线连接使用
D. 人体总漂浮在河水中,私自下河塘洗澡无溺水风险
【来源】四川省泸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点睛:(1)激光具有能量大、颜色纯、亮度高、方向直等特点;(2)家庭电路中,控制灯泡的开关装在火线上;(3)三孔插座的中间插孔应接地;(4)河塘水域周围以及水下的情况比较复杂,即使会游泳的人也有溺水风险。
23.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氢气气球升上空中。
若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氢和F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 氢>F 空
B. F 氢=F 空
C. F 氢<F 空
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来源】海南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进行判断。
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排开空气的体积相同,所以根据可知,空气密度相同,排开空气的体积相同时,浮力相等。
故B正确。
点睛:重点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即,要理解氢气球上升是因为自重小,即重力小于浮力,并不是因为受到的浮力比装空气的球浮力大。
二、多选题
24.中央电视台报道:2018年6月2日12时1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六号卫星”发射升空。
在卫星发射前将重为G1的火箭置于自重为G2的拖车上,此时拖车轮胎与路面的总接触面积为S,使拖车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将火箭运送到发射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送该火箭的过程中,拖车对地面的压强P=
B. 若拖车在水平地面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C. 拖车在运送该火箭的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D. “高分六号卫星”定轨后,绕地球匀速转动时处于平衡状态
【来源】四川省泸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C
点睛:(1)根据压强公式p==分析压强的大小;(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速度无关;(3)平衡状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运动方向和速度快慢的变化,均属于运动状态的变化。
三、计算题
25.如图所示,用细线将正方体A和物体B相连放入水中,两物体静止后恰好悬浮,此时A上表面到水面的高度差为0.12m。
已知A的体积为 1.0×10﹣3m3,所受重力为8N;B的体积为0.5×10﹣3m3,水的密度ρ=1.0×103kg/m3,g取10N/kg,求:
(1)A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强;
(2)B所受重力大小;
(3)细线对B的拉力大小。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1)1200Pa;(2)7N;(3)2N。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是一道力学综合题,难度不大,计算复杂。
26.考古工作者在河底发现了古代的石像,经潜水者测量它的体积约为2m3.如图所示,在打捞石像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用动滑轮将石像匀速提升,需要竖直向上的拉力F=1.6×104N.在没有将石像提出水面前,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ρ水=1.0×103kg/m,g=10N/kg)求:
(1)石像受到的浮力___。
(2)石像的重力____。
(3)石像的密度____。
(4)若将石像提升了3m,石像受到水的压强减少了多少_____?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2×104N 5.2×104N 2.6×103kg/m33×104Pa
【解析】(1)石像受到的浮力:F浮=G排=ρ液gV排=1×103kg/m3×10N/kg×2m3=2×104N;(2)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根据F=(G﹣F浮)可得石像的重力:G=2F F浮=2×1.6×104N2×104N=5.2×104N;(3)
石像的质量:m==5.2×103kg;石像的密度:ρ==2.6×103kg/m3;(4)石像减少的水的压强△p=ρg△h=1×103kg/m3×10N/kg×3m=3×104Pa.。
点睛:(1)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2)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根据
F=(G﹣F浮)可求石像的重力;(3)根据m=可求石像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石像的密度;(4)已知△h=3m,根据△p=ρg△h可求石像减少的水的压强。
27.学校机器人兴趣小组进行“精准吊装”实验,7块长短不一的长方体木块均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机器人将木块按长度从大到小依次吊装并对称叠放。
已知木块的密度相同,高度均为h=0.2m,宽度均为b=0.2m,不同序号木块的质量如下表,其中m=12kg,g取10N/kg。
(1)已知1号木块的长度a=1.2m,求未叠放时1号木块对地面的压强;
(2)如图,把2号木块吊装到1号木块的上面,求此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3)机器人完成全部吊装叠放用时6min,求整个过程克服木块重力做功的功率。
【来源】福建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见解析所示
28.每天都会有许多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
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每天都会准时同太阳一起升起,25000次零失误。
这是护卫国旗的战士们,一天一个两万步,两年一个新长征的训练缔造的奇迹。
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总重为175N,升旗时(如图),国旗上升高度为30m,所用时间为2分07秒。
求解下列问题:
(1)国旗上升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