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女性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之女性形象分析
(1)大胆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婚姻的坚贞不屈的女性形象
由于几千年来长期的封建思想及其伦理道德的压迫束缚,使得广大妇女的人性被无端地扭曲,从而使广大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失去了原动力。

当时的社会现实倡导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姻制度,男女双方不能自主地选择婚姻爱情。

尤其是被当作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男权统治下更是缺乏这种自由的空间。

“在主持风化的道学家们的鼓吹下,这种观念已成为社会舆论。

女子要争取自由恋爱,争取婚姻自由,是被视为淫奔无耻,要受到舆论的严厉谴责。

”(1)因此说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要做到真正意义上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是相当困难的,然而我们却不能忽视,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总是有所追求的,其中包括对爱情的追求。

这是人性的自然追求,尤其是长期饱受封建压迫的女性,在这方面更加强烈。

《聊斋志异》中,作者就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类大胆冲破封建藩篱、积极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晚霞》、《瑞云》、《连城》、《白秋练》、《鸦头》、《胭脂》等篇章。

这些篇章中的女人公,有代表最下层女性形象的妓女,也有普通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大胆积极地追求爱情婚姻自主和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她们的身上既有那种属于女性独特的倔强,又有传统中的善良的品质。

她们每个人都是心灵美与形象美的兼备者。

晚霞、瑞云、鸦头等都是封建压迫下的妓女,她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对待命运的安排开始都采取隐忍苟活的态度,然而爱情一旦降临,她们便要奋起反抗。

爱情是她们反抗封建礼教的引线。

当晚霞第一次见到才艺超凡的阿端便“遥注之”,后来又“故遗珊瑚钗”给阿端作为爱情的信物。

在封建伦理道德强化的那个年代,一个年轻女子如此大胆地去端详一个陌生男子已属违禁,加上主动示爱,就更说明了她积极大胆追求爱情的决心和反抗封建束缚的态度。

瑞云在鸨母逼迫破身接客时提出“价由母定,客则奴自择之”的条件,后来遇到贺生则大胆地对贺生说“能图一宵之聚否”。

她对贺生所说的话其实就包含了对真爱的渴望与追求。

狐妓鸦头在妓院看到了“局促不安”的书生王文,便大胆爱上了他,“望见忘,秋波频顾,眉目含情”,到后来竟然和王文私奔。

在讲究妇道闺范的那个社会,这也算是一个举。

以上简要地对作为下层妇女的一些妓女的形象作了分析,发现作者对这些女性予以热情的歌颂,并有意为她们安排了很好的归宿,让晚霞最后“举一男”,让瑞云复美,让鸦头和王文团聚,这些结局其实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压迫的下层妇女情。

下面我们接着对普通的女性形象作一个分析。

连城出生官宦之家,自幼“知书”,是一个知识女性,但她一开始“征少年题咏,意在择婿”的举动就越出了封建的纲常,表现出她并非那种安于压迫、不思反抗的女子。

就是父亲出面干涉,她追求自由爱情的决心也没改变,以死抗争,最终和自己心仪的乔生结合;鱼精白秋练在湖边遇到了和她一样爱好诗歌的慕生,为他的吟诵所感,竟然相思成疾,主动谴母提亲。

在遇到慕翁这堵墙时,抓住商人“志在利耳”的弱点,投之以利,终于赢得了和慕生的结合;胭脂初见风度翩翩的鄂生便被其风采所倾倒,后来又达到“萦念颇苦,渐废饮食”的地步,最后经历了曲曲折折和阴差阳错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从这几个普通女性形象的分析中看,她们还是有区别于最下层的妇女。

首先,她们的身份地位要高于那些最下层女性,她们所受的最直接的压迫要
少于下层女性,于是表现在她们追求异性的落脚点往往是重视才学。

如连城首先看中的是乔生的诗,因诗爱人,白秋练也一样,而下层女性首先看中的是一个人的品德。

其次她们的反抗方式不同于下层女性,她们面对困难要么郁郁成疾,要么只能以死抗争,缺少正面反抗的勇气。

这些区别与她们的地位有很大的联系。

(2)被侮辱女性形象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广大女性长期被压迫,一部封建史就是一部女性的血泪史,有多少善良的女性被玩弄、被抛弃,“负心婚变”也成为古往今来的文学的一大主题。

在《聊斋志异》中这种主题也是很多的,比如《窦氏》、《云翠仙》、《武孝廉》等篇就是这样的主题。

作品中的这些女性命运都很悲惨,窦氏被地主南三复玩弄后抱着初生的婴儿双双僵死在南三复家门前。

而云翠仙在被逼无奈下嫁给流氓无赖梁有才后竟然差点被其卖为妓女。

《武孝廉》中的狐妇在石某病时救了石某,也不嫌弃他的落魄嫁给他,并且帮助他走上仕途,不难看出,这些被侮辱的女性她们虽然普遍命运悲惨,都是为男子所遗弃所侮辱,但是她们都有坚决的反抗精神,最终都惩罚了那些负心汉。

窦女死后,化为厉鬼,施计报了大仇。

云翠仙也冲破封建的“夫为妻纲”观念的羁绊和梁有才决裂,终于使其卑微地死去。

狐妇在得知石某要杀死自己后决然收回自己赠给石某的丸药,让石某旧病复法而亡。

作者让这些被侮辱女性们一个个大仇得报,让那些负心汉一个个不得好死,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对这些被侮辱女性的同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鞭笞。

这些被侮辱女性形象有以下共同的性格特点:她们都很善良,不能深刻地了解封建的罪恶。

窦氏是一个善良的少女,因为涉世不深,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花言巧语不能识破,善良地轻信了男三复的谎言,结果遭遗弃;云翠仙虽然早已知道梁有才是个流氓无赖,但还是不违母言嫁给了梁有才,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化梁有才;狐妇更是善良,在石某最危难时救了石某,还心甘情愿地嫁给石某。

其次这些女性都有强烈的反抗意识,窦女的化鬼复仇,云翠仙的毅然休夫,狐妇的收回救命药丸,这些行动都表现出这些妇女的觉醒与反抗。

距今六七千年前,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远古居民,正过着女性至上的母系社会,在原始人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他们用自己奇特的想象力创造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创世女神,在对这些女神的信仰当中,既包含了原始人对女性的崇拜,也肯定了女性在社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代汉族从封建社会建立之初,便坚定不移的选择了弱化女性的文化取向,因而在“才”的理解和评价上自然而然的也就有了男女之别,相形之下,女子之“才”也就比男子之“才”要显得暗淡而平庸。

所以说,在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就是评价一个女子道德的主要标准。

而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几乎所有的女性,不管是人,是妖,是鬼都有给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古代女性受传统文化和思维的惯性影响,在常人眼里看来,既缺乏爱情自由,又固执的坚守陈旧的情爱观念,在情感表达和婚姻生活上,往往是逆来顺受,表现的“怨而不怨,哀而不伤”,但实际上,她们并非如此委婉,如此含蓄,如此矜持。

就正如蒲松龄笔下的魍魉一样。

她们为了自己的婚恋和情爱不断的追寻。

虽然《聊斋志异》的女主角大多既非生人又属异类,可是她们的形象却都是美丽,多情的女子,在对于爱情的执卓与追求上,要比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更
为强烈,更为大胆。

正如《婴宁》中所描写的狐女一样,生得容华绝代,又喜爱笑,在旧时礼教森严的时代,女子所受束缚之多,是难以想象的,讲究言莫高声,笑不露齿,而婴宁不仅微笑,含笑,还狂笑,大笑,乃至笑到不可俯仰。

显然这是与传统道学之大相径庭的。

在《聊斋志异》的笔下,鬼女大都是早夭少女的青春形象,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人情味。

象是多次被搬上银幕的《聂小倩》,早已成为了年轻人之间互为传送的经典爱情故事。

故事讲述了浙人宁采臣品行端正,偶到金华,住进荒无的寺庙。

入夜,有一十七八岁的女子来引诱他,被他严词斥退。

隔后,女子又送来一锭金子,又被他抛掷院中。

次日,又有一书生挟仆人来住,主仆二人先后暴死。

此后女子来告诉宁采臣,她叫聂小倩,是天亡的鬼魂,被妖物控制而害人,凡是贪其女色或黄金的都会丧命。

她就葬在附近,求他改葬个安泰之所,以脱离被迫害人的苦海。

宁采臣如其所求,将其骸骨载回乡,安葬在自己的书斋附近,并致祭祝词。

小倩显行,随其回家,并帮助作家事,宁母后来视之如女儿,终于同意儿子娶鬼女小倩为妻。

全文曲折迂回,意味深长。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栗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天长,下有绿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劳,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催心肝!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玄。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自“夏”建国以来,女性就受到极大的压制,所以她们往往没有恋爱的权利,即使有了“爱”的萌芽,她们也羞于表达,或是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春花秋月,或是郁郁于心,独自哀怨,她们通常在表达对异性的爱慕方式上也很奇特和含蓄,如将自己怯生生的隐藏在屏风后面,只露出绣花鞋让人知道自己的存在;或是弹奏一曲以吸引心上人的注意;或是把诗题在手绢上私下相赠,当然诗的内容也是很隐晦的。

《聊斋志异》里不乏众多的鬼狐精怪,像是《绿衣女》中的蜂女,绿衣长裙,婉妙无比,腰细殆不盈掬,款款多情,无拘无束。

待到入夜,即来与书生相会,天明就飘然;离去。

又妙解音律,度曲声细如蝇,却又婉转动人心弦。

歌罢,还开门窥看,祈怕有人偷听。

而后在离去时落入蛛网,幸被书生救出,以绿蜂之身,出入墨间,在桌上走作“谢”字,特别富有人情味。

绿衣女这一形象体现了当时处于思想观念还比较开放的歌舞妓对自由恋情的追求。

还有像是《宦娘》中的鬼女,虽年十七八,却美如天仙,不仅聪明好学,还喜好音律。

知可惜未曾拜师学琴便以夭折。

死后百年,听到弹琴高手温如春的弹奏,倾心向往,温如春曾见其面,爱慕求婚,她却恨自己已是鬼魄而避之。

温如春后与官宦葛公之女良工相恋,因遭葛公反对而受阻。

宦娘以鬼魂的神异技能和便利成全了二人的婚事,作为向温如春学琴的报酬,终于习得高超琴艺。

作品称赞了对这种其死而不已的求艺精神和克己而成人之美的品格。

以及《黄英》里的菊精,不仅善谈,大方,还很能干。

在文中,马子才嗜菊如命,黄英就与其弟寄居在马家院中,以种菊谋生,马子才认为以菊牟利俗气,黄英姐弟却不在乎,结果生意兴隆,起盖楼宇。

后来黄英嫁马子才为妻,种菊如故,并且更加富有,而马子才清高,齿以妻富,极力区分两家,但却作不到,后来只好听之认之。

黄英索性大兴土木,把两家合而为一,在与马子才的较量中大获全盛,她即有高贵的气质,又善于治家理财,是富于理性的妇女形象。

再者《红玉》中的狐女,有着古代妇女身上所特有的侠义精神。

红玉与冯生有情,越墙相从。

后受冯父严责,便毅然离开,同时为疯生物色了一佳偶—卫氏,并赠银两作为聘礼。

一年后,卫氏生下福儿,而冯生遭遇豪绅暴行和官府冤狱而家破人亡。

出狱后悲痛欲死之时,红玉领着她拾去抚养的福儿来到他的面前,并给冯生以极大的精神鼓舞,使其专心攻读,取得功名,再造冯家。

在红玉身上,体现出了古代妇女所特有的道德标准,一方面,突出了她身上的多种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仍旧没有丢掉三从四德的道德标准。

虽然《聊斋志异》里有众多的女性形象,不论是追求真挚爱情的女性,还是敢于反抗封建势力的女性,蒲松龄都能非常细致的表现出各自在心理和气质上的特点,使如此之多的女性个性鲜明,如同化工赋物,各呈异彩。

像是《侠女》,《商三官》,《庚娘》都是以通过报仇的情节来表现对暴虐的反抗,可是一个主要表现的是不同凡俗的侠气,一个主要表现的是超人的谋略,一个主要表现的是临危不惊的胆识。

婴宁,小翠她们都蕴含着蒲松龄美的理想,都一样聪明,一样活泼好动,但从婴宁的笑语中多透露着纯真浪漫,从小翠的善虐中多透露着干练机智,婴宁是从花镜中走出来的人物,所以不带半点世俗污秽。

小翠是为报恩主动入门的,所以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小谢》中的小谢,秋容天真顽皮,稚气十足,在男性面前无拘无束。

《连锁》中的连锁温文尔雅,没有小谢,秋容所带有的野性,俨然是一位大家闺秀。

聂小倩则是另一类女性,在与宁采臣认识前,是一个受妖物威胁,历役贱务,摄人血以供妖饮,摄人心肝以供妖食的女子,由于十分钦佩宁采臣不恋财色的刚肠,因而对其产生了爱慕之情。

她与《香玉》中的香玉和降雪一样,同是痴情女子,但一个直率外露,一个含蓄内向。

《莲香》中的莲香和李氏,同钟情于桑生,一个诙谐豁达,多表现在语言上;一个单纯矜持,多显露于情态中《张鸿渐》中的舜华,为了试探张鸿渐对自己有无情意,遂幻化为方氏母子。

张与真假方氏相会的两个场面的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舜华虽然惟妙惟肖的幻化出方氏的外形,但却难以表现出方氏与丈夫离别四年后又相见时那种细腻而复杂的感情。

这一切在蒲松龄的笔下,都表现的分寸适当。

所以书中描写的女性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实,如《鸦头》,《细侯》,《胡四娘》,《姊妹易嫁》等;另一类是富于浪漫性的,所写女性或者是花妖狐魅,或者是具有超人的本领,在她们身上,倾注了蒲松龄的理想,表现了蒲松龄独特的审美情趣。

在这些作品中,往往把“神性”,“人性”,“物性”集于“女性”一体,构成一种亦真亦幻,迷离扑朔的艺术境界,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聊斋志异》在表现女性中所特有的“神性”的同时,还表现了她们所属的“物性”,花姑子是獐精,文中就通过安生写她脑麋其香,穿鼻沁骨,但觉气息肌肤,无处不香,暗示了獐的特点,而与假花姑子(蛇精)相合时,则觉甚臊腥,暗示出蛇的特点;白秋练是鱼精,所以求丈夫归载湖水,每食必加少许,暗示了鱼的特点;阿英是鹦鹉精,就写她口齿伶俐,暗示了鹦鹉的特点;十娘是青蛙神,一看到自己的丈夫对青蛙怒则踏毙,不甚爱惜时,就立即一反常态,变温顺为恼怒,并甚讳言“蛙”字。

尤其厌恶和害怕蛇类,这些描写暗示了青蛙的特点;写葛巾娘子异香竟体,玉肌乍露,热香四流,香玉则香风洋溢,暗示出她们都是由牡丹幻化来的特点;《莲香》中的李氏手冷如冰,暗示出阴鬼的特点。

蒲松龄在写到由狐变化来的女性时,大都把她们写得智慧,娇媚,好动,机灵。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蒲松龄这样写,不但无损于这些女性形象本有的光彩,反而突出了她们在与人交往中所呈现出的个性化的特点,增添了作品的艺术美感。

《聊斋志异》在塑造女性形象的描述中,很慎重的注意到显“神性”而不狂,示“物性”而不妄,谈“人性”而不俗,写人物而不僵,所有的文字都是为了突现“人性”,突出人物。

就像李清照词中所写的那样“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人没有任何地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三从四德、三贞九烈等等无数绳索套在女人头上,使她们不得喘息。

作为封建时代的进步作家蒲松龄,目睹了妇女的悲惨命运,对她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并从内心里为她们鸣不平,表现出对妇女问题的极大关注。

这一点在他的“孤愤之作”《聊斋志异》中有充分体现。

《聊斋志异》的人物形象,以女性居多,有二百余人,作为主人公加以着力描写的有一百一十余人。

这些形象无论是世上凡人,天仙地鬼,狐怪花精,都各具风采,饱含感情,反映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品行、情感和愿望。

《聊斋志异》中这些女性形象的社会处境和她们的所作所为是作者妇女观形象化的反映。

一、赞扬女子摆脱封建礼教束缚,争取自由幸福的姐姐在封建社会见,男子可以合法地占有三妻四妾,而女子在婚姻上无任何自由,不能越雷池一步,只能听“父母之命,煤的之言”。

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抱着走等封建思想象一条条无情的锁链,牢牢羁绊着女子、从前的儒教圣贤,如孔子、孟子都是极力提倡对女子的压迫和束缚,轻视女子,侮辱女子。

宋明以后,这种封建礼教就越发森严,宋代的理学家说;“饿死事小,失节是大”,(1)这些看轻女子的话成了压抑女性的利器。

据《明史》载,明代的烈女“著于实录及群邑志者,不下方一余人。

”。

)至清代,这种情况更是有增无减,仅据《清史稿·烈女传》所载烈女人数就比《明史。

烈女传》所载的多出三倍左右,其中所谓节妇贞女,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见于记录者要多得多。

从这个侧面不难看出,自宋明以来,妇女的处境更加艰难,她们必须面对残酷的礼教,稍有不慎,就会救活活扼杀,但也有冒天下方大不疑的女性,她们以勇敢无畏、百拆不挠的精神,向封建礼教挑战。

这种女性,在当时为一般文人所不齿或不屑一顾,但蒲松龄却十分重视,在《聊斋志异》中,他从现实生活的基础出发,针对封建礼教为妇女所规定的那套奴隶哲学,大胆塑造了一批封建礼教的叛逆女性形象。

作者塑造了一些在追求婚姻幸福过程中完全采取主动的女性,这些女性不再充当被躁群、受欺辱的角色,伊然戍为追求幸福的主人。

如:《青梅》中的青梅,是个聪慧过人的婶女,先是自做红娘,诚挚热情地为小姐阿喜与贫士张学介撮合,但因阿父干涉而无法成功。

在此情况7,青梅不顾自己无人身自由的效婢地位,热情而又庄变地主动向张求婚,终于在阿喜的帮助下,以资赎身,与张喜结连理。

《白秋练》中的秋练,因窃听幕生情吟而村他萌生爱慕之情,想念至于废眠绝意,最后通过母亲向慕求婚,从而获导理想的爱情。

《慧芳》中的慧芳,毛遂自荐,与以货面为业、忠厚诚笃的马二混结为夫妇,过上了美境的家皮句不5。

《鸦头》巾的鸦头、《张鸿渐》中的舜华、《红玉》中的红玉也是敢于追求幸福的女性。

作者对这些不安于奴隶命运,敢于反抗,敢于爱,先男人而动情的女性给予了高位赞扬,这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时代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作直笔下
还有很多不以贫富情婚姻,鄙弃功名富贵,甘愿n价贫生活的女性形象。

《薛慰娘》中的慰娘选择匹配的君子,不嫌其“家徒四壁”“贫无生业”。

《细侯》中的细侯音中满生,问他家田产几何,当得知仅有“薄田半倾,破屋数檐”后,她认为只要观足自给,男读文织,过上小康日子,则“千户侯何足贵”。

《对三媲》写潍城祭酒之女花十一娘,在好友封三媲“如欲得佳侣,请无以贫富论”的思想影响下,自愿选择贫而好学的孟安仁为婚,坚决不嫁权势之家的纨待儿,经过生死斗争,终于与孟结为伉俪。

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作者能塑造出视富贵如浮云、粪土的女性形象,是对封建门阀观念、金钱万能论的宣战c此外,象《小翠》中的小翠与丈夫、公公不以为然的种种戏德,把封建的三纲五常、三八四德完全路在脚下;(婴宁》中的婴宁,目无封建礼教、法规,敢说政干,敢于激破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面纱,还着无其事地敢把两性关系公之于众,实属了不起的事I(侨测中的讲娜与男子正常交往,对男女授受不亲表示出极大的蔑视。

在这些典型的女性形象身上,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相当一部分要求摆脱礼教束缚,争取婚姻幸福文子的思想特点,她们抛头露面,言笑大方,置阎门于不顾,是封建礼教所不容的。

这些文柱形象寄托着作首美好的人生理想,表达了作者对束缚女子的纲常礼教、奴隶哲学的廖汉和批判,虽然作者不叮能看到妇女在自我解放中的作用,但他却从客购上给在黑暗中挣扎的女性带来了希望的曙光,送来了几分激励。

二、肯定女子的聪明才智和自立、自强的精神对建礼校要求文子做到“上从二贤”:“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t‘在家则为贤女,出嫁则为贤妻,嫁而生子,则为贤母。

”乙〕“贤”的前提是要“从”,而“从”的实质就是把她们变为男子的附庸,犹如奴隶一般,永无思想,永无能力,成为驯服的牛马和玩物。

处在这样的地位,女性的聪明才智必然会受到压抑和窒息。

但也有一些女子敢于冲破命运阿层层侄格,表现出自己的才干、胆识和不仰仗男人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从现实生活的基础出发,充分表现了这种女性。

作者不仅塑造了婴宁、聂小清、红玉、青梅等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的女性形象,还把某些女子描写为家庭生活中的主宰者,而绝不是夫权统治的奴隶。

《颜氏》中的《颜氏》,有勇有谋,满腹经纶,曾回:“青紫直芥视之”,后来果然女扮男装,到科场应试,金榜题名,考中举人,后又成进士,“投桐城分,有吏治。

寻迁河南道拿印御史,富评王侯”,乙)而其丈夫则屡试不第。

作者在文中直接赞叹颜氏的行为,使“天下冠儒冠,称大夫者,皆愧死矣!”k]《黄英》中的黄英,用超群的智慧,独自经营家业,弄得家道兴旺,财富殷实,致使其丈夫马子才深感不安,慨叹道:“仆三十年清德,为卿所累。

今视息人间,徒依裙带而食,真无一毫丈夫气矣。

”k〕《细柳》中的细柳,聪明而不信命运的摆布,要“以人胜天”,出阁后,更疏于闺阁的一套,而积极参与理财。

《阿宝》中的阿宝,善于经营使家庭逐渐富足,而其
丈夫孙子楚则是一个书呆子,对治家一窍不通。

《云萝公主》中的云萝公主、《慧芳》中的慧芳,不仅在择婚过程中是主动的,婚后也不依赖于丈夫生活,倒是丈夫靠她们的同情帮助,才过上了美好富裕的日子。

作者还通过描写不畏强暴、顽强斗争、嫉恶如仇的女性形象,表现女性的自立、自强。

《商三富》中的商三富,着穿官府、法律的虚伪,不把报父仇的希望寄托在诉讼上,显示其深刻的见识。

最后亲手除掉了杀父化入,完成了两个哥哥未办到之事。

蒲松龄在篇未感叹道:“然三官之为人,即‘萧萧易水,亦将羞而不流,况碌碌与世浮沉着取I愿天下闺中人,买丝绣之,其功德当不减于奉壮级也。

”[门如此崇高的评价,表现了作者对勇敢女性的由衷的赞美。

《博兴女》中出身贫贱的博兴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