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服装学概论
服装概论知识点总结
服装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历史服装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早期社会,人们用兽皮、树叶、草等原始材料制作简单的服装来保护身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服装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和身份标识。
在古代各国的服装发展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服装风格和设计理念,例如中国的华丽绸缎、埃及的飘逸长袍、希腊的披肩长裙等,这些都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服装文化。
二、设计服装设计是服装制作的第一步,它需要结合服装的功能、时尚趋势、文化特点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设计师需要通过对服装的材料、样式、色彩、款式等进行创新和设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服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服装的适合度、舒适度、款式的美观性等方面,这需要设计师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审美素养。
三、材料服装的材料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等。
天然纤维包括棉、麻、丝、羊毛、骆驼毛等,它们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舒适度和吸湿性。
人造纤维是通过化学方法制成的纤维,如粘胶纤维、人造丝等,它们具有丝滑光泽、柔软舒适的特点。
合成纤维是在化学实验室中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纤维,如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等,它们具有良好的弹性、耐磨性和耐褪色性。
四、加工服装的加工是指将服装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的服装产品的过程,其中包括裁剪、缝制、熨烫、成衣等环节。
裁剪是将纺织品按照设计图样进行剪裁,以准备缝制。
缝制是将裁好的布料缝制成服装的过程,需要有丰富的裁缝经验和技术。
熨烫是对缝制好的服装进行整理和熨烫,以确保服装的平整和美观。
成衣是将经过加工处理的服装进行包装、整理等环节,最终形成成品服装。
五、流通服装的流通是指服装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和销售渠道,其中包括服装批发、零售、电商等多种销售方式。
服装的流通渠道主要包括生产销售商、批发商、零售商、电商平台等,不同的流通渠道会影响服装的价格、品质、品牌形象等。
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服装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网上销售品类,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方便地进行选购和购买。
服装材料学复习提纲
服装材料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纺织纤维 细度很细,直径一般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而长度比直径大百倍、千倍以上的细长物质称为纤维,而纤维中长度达到数十毫米以上,具有一定的强度,一定的可绕曲性和互相纠缠抱合性能和其他服用性能而可以生产纺织制品的(可以用来制造纺织品的),叫做纺织纤维。
2.特克斯 纤维和纱线的粗细程度(线密度),用1000m 长的纤维和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g)表示,叫纤维和纱线的特克斯。
特克斯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一般用于棉纤维和纱线。
3. 结晶度 纺织纤维中大分子有规律地整齐排列的状态称为结晶态,呈现结晶态的区域为结晶区,(纺织纤维内部的结晶区和无定形区相互混杂配置),纺织纤维中结晶区部分的重量(或体积)占整个纤维重量(或体积)的百分数为纤维的结晶度。
4. 回潮率 回潮率是纺织材料(纤维、纱线或织物等)中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干重的百分率。
其计算式如下: 10000⨯-=G G G W (%) 5.再生纤维 以天然聚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和机械方法制成的,化学组成与原高聚物基本相同的化学纤维。
6.复合纤维 由两种及两种以上聚合物,或具有不同性质的同一聚合物,经复合纺丝法纺制成的化学纤维。
分并列型、皮芯型和海岛芯等。
7.丝光 棉纤维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处理后,纤维横向膨化,从而截面变圆,天然转曲消失,使纤维呈现丝一般的光泽。
如果膨化的同时再给予拉伸,则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变纤维的内部结构,从而可提高纤维强力。
这一处理称为“丝光”。
8.取向度 取向度是纤维结构的另一个主要指标,又称定向度。
它是指纤维中大分子排列方向与纤维轴向的符合程度。
9.异型纤维 用非圆形喷丝孔纺制的各种非圆形截面或中空的化学纤维称为异形纤维。
与普通化学纤维相比,异形纤维具有特殊的光泽和良好的耐污性,改善了纤维的抱合性与覆盖能力,并具有抗起球、减少静电产生等性能,提高了纤维集合体的蓬松性和透气性等。
10.差别化纤维 差别化纤维是相对于常规纤维具有某些性能、获得改进及具有某些特点的纤维,主要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改性以改善常规化学纤维的服用性能。
自考大专服装学概论
自考大专服装学概论
《服装学概论》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自考大专服装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服装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设计原理、生产工艺、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从事服装行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服装的分类、款式、色彩、面料等基本知识,了解服装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掌握服装生产的工艺和技术,了解服装市场的营销策略和趋势。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服装学概论》的知识,学生需要积极参加课堂教学、实践操作和课外阅读等活动,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关注时尚潮流和市场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服装行业的发展需求。
总之,《服装学概论》是自考大专服装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需要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000中外服装史复习提纲汇总
一、重点章节中国服装史部分春秋战国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求,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最主要是改去下裳而着裤。
汉代赵武灵王与服饰改革(1)改去下裳,即废去下裳而着裤,所谓上褶下裤说。
褶即一种短袍。
可在膝部系带,改穿靴。
(2)带钩,初期只限甲服,后袍服也用,汉代成为风尚。
(3)服饰变革的意义:推行“胡服骑射”,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产生了重大影响;服饰的改革对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革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进步。
(服饰变革的意义是我自己总结的,书上没有)唐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历史时期,穿胡服成为一时风尚。
胡服和受西域影响的服饰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衣裙,这时服饰的丰富多彩正是与外来文化交流的结果。
这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期。
一、历史背景(1)唐前期,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
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这种青春、自由和欢乐之美渗透在唐文艺之中。
(2)唐中期,审美趣味中多了富贵闲适,少了雄豪刚健;多了规矩格律,少了自由不羁。
(3)唐后期,此时的艺术精神不再注重对人世的征服进取,而是从人世的逃遁退避,审美趣味沿着中唐一线走向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纤细和伤感弥漫在整个艺术风格之中,并给以后深刻的影响。
从此以后,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虽有流变,但整体上从阳性趋向阴性,从雄浑趋向秀眉。
二、灿烂的唐代文化(1)南北文化交流,推陈出新。
(2)中外贸易交通发达,有物质文化交流,也有精神文化的交流,制度文化方面只有输出。
(3)唐朝处在中国古代音乐、诗歌、美术、工艺的高峰期。
唐朝的服饰更是丰富多彩,融合了西域异族的服饰文化,且大胆创新,是中国服装史上最多彩、最丰富的时期。
四、唐代服饰(1)唐高祖颁布“武德令”,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
(2)一般公服和平时燕居的常服吸收了异族服装的成分,形成了独具大唐特色的服装新形式。
服饰文化复习提纲
服饰文化与现代审美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演变的三个历史形态中国属四大文明古国之首,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
几千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制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服饰文化。
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形态。
(一)以石器时代为基础的“自然形态”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最初形态。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们大多赤身裸体,不存在服饰。
进入石器时代后,人们掌握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发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的服装。
(二)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阶级社会的出现,衣冠服饰成了统治阶级“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服饰文化表现为“制度形态”。
一是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二是代有特色(三)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近代。
随着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影响的日益扩大,“剪辫发,易服色”的“衣冠服饰”变革如火如荼。
服饰文化进入“自由形态”时期康有为的《戊戌奏稿》、民国政府的《剪辫通令》、《服制条例》等,有力地推进了这项改革。
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海禁的开放,外国衣料的输入,各大媒体“服装专栏”的开辟,“服装表演”的纷纷举办,使中国服饰文化日新月异。
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三大内涵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内涵是丰富多彩的。
但从宏观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标示突出性”、“种类多样性”三大内涵。
(一)和谐统一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发展史,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是其文化的真谛。
自中国服饰诞生以来,一直在遵循着物理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的统一,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的和谐、协调。
情景交融、意象统一的美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品质。
(二)标示突出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最基本的元素。
服装表演概论知识点总结
服装表演概论知识点总结一、服装表演的历史服装表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仪式和宫廷宴会。
古代的祭祀仪式和宫廷宴会上,人们常常穿上华丽的服装,通过舞蹈和音乐等表现形式来展现自己的艺术和情感。
后来,服装表演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专门的艺术形式,成为了受人喜爱的文化活动。
服装表演在西方文化中的发展尤为显著。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歌剧和舞台剧中就出现了许多精美的服装表演。
后来,服装表演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专业的艺术形式,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如今,服装表演已经成为了一种受人喜爱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时装秀、舞台演出、电影和电视等各种场合。
二、服装表演的艺术特点1. 融合多种艺术形式服装表演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服装设计、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服装表演中,服装设计师、导演、编舞师等各种艺术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同创造出一场视觉盛宴。
2. 艺术表现手段多样在服装表演中,艺术家们可以通过服装设计、舞蹈、音乐和灯光等各种手段来进行艺术表现。
他们可以通过服装来展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通过舞蹈和音乐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主题,通过灯光和舞台布置来营造特定的氛围。
3. 涉及社会问题服装表演常常涉及到社会问题,如性别、种族、阶级等。
通过服装设计和舞蹈表现等手段,艺术家们可以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探讨和反思,引发观众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三、服装表演的艺术流派1. 时装秀时装秀是服装表演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通常以时装为主题,展示最新的服装设计和时尚潮流。
时装秀有着严格的舞台布置和灯光设计,以及精心编排的音乐和舞蹈表演,为观众呈现出一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表演。
2. 舞台剧舞台剧是服装表演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通常以舞台剧和音乐剧为主题,通过服装设计、舞蹈和音乐等形式来展现剧情和情感。
舞台剧的服装设计和舞蹈表演常常极具戏剧性和感染力,引领观众进入剧情的世界。
3. 电影和电视电影和电视也是服装表演的重要流派,它们通常以电影和电视作品为主题,通过服装设计和舞蹈表演来塑造角色和展现情感。
服装学概论 第三章 服装设计2
水平线:宽阔、宁静、平稳、静穆、舒展、横向延 伸
垂直线:上升、严肃、高大、苗条、挺拔、敬仰 斜线:运动、轻盈、兴奋、骚乱、不稳定的感觉。
曲线给人优雅、流动、柔和、和谐、轻巧、优美、 丰富之感。
自由曲线:活泼、奔放、丰富、自由。
色彩依附于造型。 造型需要相应质感的材料与之相呼应。
造型的工具
点 线 面 体
造型的工具——点
在造型学中,点是有形状和大小的最小面 积,是构成服装形态的基本要素。
从人的视觉来看,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分类依据 按大小分 按形状分 按明度分
点的形态 大点 小点
圆点——规则 尖点——不规则
明亮的点 深暗的点
主题内容 热情、 开放、大方 文秀、和谐、雅致 饱满、丰富、柔美 跳动、力度、方向 鲜明、响亮、浪漫 内涵、内向、后退
点的作用原理
点的构成作用与点的大小、位置、色彩、排列及主观感受有密切的联系 点处在空间的中心位置时,可产生重量、扩张、集中及紧张感。 点在空间的一侧时,具有浮动和不安定感。 点在空间上下左右等距离排列时,具有均衡的平静感。 点在空间向某一方向倾斜排列时,既有线的特点,有方向性和运动感。 一定数量的大小不同的点作有秩序的排列时可产生节奏感或韵律感。 大小不等的点作渐变排列时,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点可以在服装上表现出混乱、协调、平衡、稳定或不安分等多种风格。
装饰辅料等方面) 制作工业化生产样板和制定技术文件
(包括扩号纸样、排料图、定额用料、 操作规程等)。
一、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
服装设计的审美
服装整体的和谐美:协调、平衡 服装塑造的人体美:体现人体美为原则 服装款式的造型美:形式美原则 服装外观的色彩美 服装品质的材料美:新颖、合适 服装风格的流行美 服装制作的工艺美 服装功用的机能美
中外服装史复习提纲
服装史重点一、重点章节1、中国服装史部分春秋战国、汉代、唐代、宋代、明代2、外国服装史部分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二、重点知识点1、中国服装史部分A、代表性服装款式:冕服、深衣、唐代圆领袍衫、宋代背子服、明代水田衣、中山装B、重点考查、发挥点:唐代、宋代整体服饰风格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中国古代传统服装中纹饰、图案、色彩的运用举例,并从社会思想意识、哲学思潮、物质技术基础等方面说明其象征意义、风格取向、审美趋向等。
胡服骑射程朱理学2、外国服装史部分A、代表性服装款式:达尔玛提卡、希顿、希玛纯、巴洛克式服装、洛可可式服装、New LookB、重点考查、发挥点:东西方文明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对中西服装特点形成的影响?试举例若干。
巴洛克服饰风格的特点?洛可可艺术表现在服饰上有何特点?紧身胸衣(科塞特corset)、臀垫(巴斯尔bustle)的出现、发展、极致、消亡、反复的相关探讨。
20世纪战争之下的服装现代化进程。
设计师时代的来临与发展,并举例若干。
高级时装的“尴尬”与高级成衣的“崛起”。
试分析并举例。
三、重点题型选择题论述题(唐、宋时期女装风格是怎样的,形成原因是什么?)绘图题(3个:文艺复兴高潮期代表性男装、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代表性女装的款式图或简易效果图)四、重点常识记忆1、中华服饰制度形成时期是夏朝,奠定服装发展的时期是商朝,服饰制度的完备时期是西周。
2、十二章纹饰是什么?各自代表什么?3、秦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为尚。
4、曲裾袍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至东汉时渐少。
直裾袍又名襜褕。
5、襦是一种短衣,长至腰间,穿时下身配裙,这是与深衣上下连属所不同的另一种形制,即上衣下裳。
6、春秋战国时期,在服装上的明显变化是深衣的盛行和胡服的出现。
胡服盛行在唐代。
7、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8、魏晋时期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
9、大袖衫是唐代女装的代表样式;背子服是宋代的代表式样;水田衣是明代的代表式样。
服装材料学复习提纲.doc
服装材料学复习提纲1. 常川的合成纤维有哪些?它们在服川性能上有什么优缺点?哪种合成纤维在服装面料中用得最多?强度人、弹性好、不霧不蛀、摩擦易产生静电、易玷污的共同特点。
常用的合成纤维有:涤纶,锦纶,睛纶,丙纶,氨纶,维纶,氯纶涤纶:(1)强度人(2)弹性好(锦纶)(3)不发霉不虫蛀(4)耐化学药品性好(5)洗可穿性好,易洗快干,免熨烫(6)吸湿性差,闷热不舒适(7)染色性差(8)容易起静电,易玷污(9)抗熔孔性差(10)热璃性与热定性锦纶:尼龙耐磨性最好、弹性最好•相对密度小于其他纤维,,耐热性和耐光性差•耐碱不耐酸睛纶:耐光性最好弹性和耐磨性较差.“合成羊毛”外观呈门色、卷曲、蓬松、于感柔软;多用于与羊毛混纺,月青纶多以短纤维的形式存在织物可机洗,易洗快干、防虫蛀和霉菌耐弱酸碱、易产生静电丙纶:耐光性、吸湿性、染色性、耐热性最差氨纶:断裂伸长率人,弹性冋复率高,耐热性差,熨烫不易高温。
维纶:强度耐磨性强,结识耐穿,吸湿率优于其他合成纤维,比重和导热系数较小,穿着轻便保暖,弹性不如涤纶和锦纶,容易起皱,耐化学品性高,耐阳光海水,耐干热性强,耐湿热性差,湿热缩率人,熨烫不能垫湿布合成棉花•染色不鲜艳、耐T•热性好,耐湿热性差吸湿性好熨烫是喷水会产生水渍2. 常川的纤维素纤维有哪些?它们在服用性能上有什么优缺点?棉:2,力学性能,强度较高,湿态强度高于干态,弹性差,延伸性差3,吸湿性好4,耐化学品性耐碱不耐酸5,光电性,不易产生静电6,耐气候性耐光性一•般7,热学性能,耐热好8,染色性良好9,保养性,洗可穿性差,容易发霉芒麻:7,热学性能,较差,耐熨烫温度高亚麻:同于芒麻3. 常川的蛋门质纤维有哪些?它们在服用性能上有什么优缺点?丝:1体积质量1.33 2,力学性能,强度比羊毛好,比棉麻小,初始模量比羊毛人3吸湿性能很好4,耐化学性:比较耐酸,不耐碱5,电化学性能,不易产生静电6, 奶气候性,耐光性差7,热学性能,比较差8染色性能,來那个号9保养性,易虫蛀毛:1,缩绒性2,体积质量1.32 3,力学性能,强力较低,延伸性好,单行好4,吸湿性,很好5耐化学品性,耐酸不耐碱,对氧化剂敏感6,电学性能静电不明显7,耐气候性,耐日光性差8,热学性能,保暖性好,耐热性差9,染色性能良好,需要酸性染料10,保养性:容易虫蛀,容易发霉4. 羊毛纤维、蚕丝、棉纤维、芒麻、亚麻、粘胶纤维在显微镜下的形态是怎样的?纵向形态断面形态羊毛纤维表面有鳞片圆形或接近圆形,有些有毛髓蚕丝表面如树干状,粗细不匀不规则的三饬形或半椭圆形棉纤维扁平带状,有天然转卅腰圆形,育小腔芒麻有横节、竖纹腰圆形,有屮腔及裂缝亚麻有横节、竖纹多角形,屮腔较小粘胶纤维纵向有细沟槽锯齿形,有皮芯结构5. 合成纤维、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燃烧时有哪些特征?合成纤维:接近火焰有收缩现象,多数都会熔融,在火焰屮先熔后燃烧,涤纶锦纶会有溶液滴下,氯纶会生成人暈黑烟,离开火焰后,涤纶锦纶能延烧,腊纶丙纶维纶继续燃烧,氯纶不能延烧,多数燃烧后残渣呈黑褐色硬球,涤纶燃烧令特殊芳香味,锦纶氨臭味,晴纶有辣味,维纶甜味,丙纶轻微沥青味,氯纶有氯化氢臭味。
服装学概论
关于服装-1.2服装的概念
什么是流行时装?(流行的时装样式) • 具有一定的普及意义及商业目的,考虑到工业设计的要求,在高级时装店和 时装公司推出,他们依据高级时装设计的精神和时尚风格,针对市场销售 对象及流行情况,推出流行式样,在款式和造型上要求不背离高级时装风格的 前提下,尽量从技能美和实用美方面设计考虑,大多采用当年流行的色彩, 面料多根据需求定做,除个别用户定做立体裁剪外,要尽量制成工业样板, 适应小批量生产的需要,制作工艺相当高,是时装的精品。 • 销售对象是社会上富有阶层中追求时髦的人,它除了体现服装的精品价值外, 更多的是宣传大公司的形象和信誉,流行时装不象高级时装那样仅仅代表一种 风格,而是领导和推动时尚的现实力量,它不需要模仿谁,而是需要追随者。
关于服装-1.3服装的分类
三:按机能分类: 1 装饰用:社交服: ♪出访服 ♪晚礼服 ♪小礼服 礼仪服: ♪仪式服 ♪婚礼服 外出服: ♪旅行服 ♪郊游服 2 生活用:职能服: ♪作业服 ♪事物服 运动服: ♪体操服 ♪泳装 ♪登山服 修养服: ♪睡衣 ♪病号服 娱乐服: ♪舞蹈服 ♪戏装 3 防护服: ♪防水服 ♪防火服 ♪防毒服 4 特殊服装: ♪宇航服 ♪潜水服(深、浅) 5 象征服: ♪帝王服 ♪宗教服 6 民族服: ♪中国国服-中山装 ♪西服、少数民族服装 四:按历史分类: ♪原始服装 ♪古代服装 ♪中世纪服装
.4 服装款式分类及其细部—裤子
百慕达短裤:很宽大的短裤,长度在膝盖上面2-3CM。 锥形裤: 裤脚非常小的裤子。 直筒裤:臀部合体,整个裤腿保持同一宽度。
1.4 服装款式分类及其细部—裤子
牛仔裤:其显著特点表现在粗双明线、装饰铆扣以及皮革商标贴片。 喇叭裤:上半部分非常紧身,裤脚宽度宽于膝盖处。
服装学概论复习
服装学概论复习U1:1.成衣:近代出现的按标准号型成批量生产的成品衣服,相对于定制服装而言的。
服装:是衣服的现代名称,目前“服装”正在被“成衣”或“时装”所取代。
时装:时兴的、时髦的、富有时代感的服装,常用于表示Mode、Fashion或St yle。
Mode:流行的先驱作品,带有一种尝试性、创作性。
Fashion:Mode经过Collection展示后,成衣厂商从中选择认为能引起流行的款式或根据这种趋向进行再设计,并批量生产,投放市场之后引起流行,并普及化,即为Fashion。
Style:Fashion经过一个时期的流行,以一定的样式固定下来,即为Style。
2.服装起源学说:遮羞说基本不正确U2:1.服装材料包括服装面料和服装辅料面料:纤维纱线织物结构织物染色织物后整理2.纤维分为两大类:天然纤维:在自然界中获得的可以直接用于纺织加工的纤维。
(棉麻丝毛)化学纤维:用天然的或合成的聚合物的原料,经过人工加工制造的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富强纤维,粘胶纤维)和合成纤维(涤纶纤维,锦纶,腈纶,氨纶)。
半椭圆形:光泽最好腰圆形:光泽最差中腔:吸湿性好4.吸湿性:纤维及其制品(织物或服装)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
5.纱线:是纱和线的总称。
纱:由短纤维沿轴向排列并经加捻纺制而成或由长丝形成的连续纤维束,也称单纱。
线: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纱合并加捻而成,也称股线。
6.织物:针织物knitted fabric:由一组纱线相互缠结而成的织物,有经编与纬编两种。
机织物woven fabric:由纵横排列的两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上下交织而成。
纵向线为经线,横向线为纬线。
(1)机织物三元组织:原组织: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要背!!!(2)平纹组织:一个完全组织由两根经纱和两根纬纱构成,经纱和纬纱一上一下相间交织而成。
织物特性:平纹组织是织物组织中交织次数最多的组织,纱线屈曲最多,使织物坚牢、耐磨、硬挺、平整,但弹性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的美观性:
服装本身的美
通过服装,使得穿着者美
只有符合艺术美并适合穿着者,以及适合当时当地穿着习惯和审美情趣,才是美的服装。
服装的社会性
社会性:服装的生产及穿着在人身上以后,所产生的表征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
表现为:
服装的穿着不仅是个人生活问题,也是社会生活问题;
染色性好,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但色牢度不够好。
耐热性和耐光性好,但长时间暴晒会引起褪色和强力下降。
强度较高,湿强高于干强,便于洗涤。
耐碱性好,在张力和碱液的作用下产生丝光效应,使强度增大并获得耐久的光泽。
回弹性较差,其织物易产生皱褶,且不易回复。
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引起霉变和受到微生物的侵害。
麻纤维flax
耐热性一般,不耐暴晒,且织物熨烫时需用衬垫湿布。
由于纤维的蛋白质成分和良好的吸湿性,羊毛纤维易受虫蛀和霉变。
具有缩绒性,缩绒处理后,织物厚度和紧度增加,表面露出一层绒毛,手感丰厚柔软,保暖性增加。
丝纤维silk
桑蚕丝
质轻、细软、光滑、有弹性。
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好,湿态时强度有所下降。
吸湿性好,公定回潮率8%~9%。
关于服装起源的学说
气候适应说
寒冷的地区为了保温、御寒而穿衣,沙漠地带的人为了防止汗的蒸发、避免日光的暴晒。
气候适应说认为:服装是为了适应环境、防寒避暑的需要而起源的。
身体保护说
身体保护说认为:服装的产生并非仅仅由于寒冷,而是人类的直立行走引起的。
由于人直立行走,外部器官就被完全暴露出来,为防止其受到伤害,人类开始使用衣物遮挡、包裹器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衣物逐渐用于包裹全身。
服装的各种功能
只有通过服装的构成才能反映出来——
4.服装的构成
服装是由服装材料经过一定方式的加工制作而成。
服装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
服装材料——种类、性能
服装色彩
服装式样——服装款式
服装制作—服装加工
5.服装的分类
按穿着对象分类:
按性别分类:男式服装和女式服装
按年龄分类:
童装:婴儿装、宝宝装、幼童装、中童装、大童装
第一章概述
本章学习要点
服装的概念
服装的起源
服装的功能
服装的构成
服装的分类
服装的属性
1.服装的基本概念
衣裳:
上体和下体衣装的总和,上为衣,下为裳。
衣服:
《中华大字典》称:“衣,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服,谓冠并衣裳也。”
服饰:
衣服上的装饰,或理解为衣服及其装饰。
服装的基本概念
成衣:
近代出现的按标准号型成批量生产的成品衣服,相对于定制服装而言的。
(10)耐日光性:服装在日光照射下,会使强度下降、颜色和光泽发生变化,纺织纤维及服装抵抗这种破坏的性能。
(11)耐酸碱性:纤维及其制品抵抗酸碱性等化学品的破坏的性能。
1.3主要纺织纤维的性能
棉纤维cotton:
具有天然卷曲,易于抱合,可纺性好。
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公定回潮率7%~8%;但缩水率大,约为4%~10%。
如:戒指、帽子
护符说
原始人相信灵魂有善恶之分,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是善灵,带来灾害和疾病的是恶灵,于是为了使恶灵不能近身,同时为了得到善灵的保护,用绳子把贝壳、石头、羽毛、兽齿、叶子、果实等带在身上,以示保佑和避邪。
人类后来的服装就是由这种护符演变而来的。
象征说
象征说认为:最初佩挂在人身上的物体是作为象征而出现的,到后来就演变为衣物和装饰品。
染色性好,优于天然纤维。
湿强低,不耐水洗,且缩水性大。
耐酸碱性差于棉纤维。
外观像蚕丝般有光泽,但不如天然丝柔和。
耐蛀,但耐霉、耐腐蚀性差。
涤纶纤维polyester
强度大,比粘纤高20倍,且湿强和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项差不多。
弹性、抗皱性好,形态稳定,不易变形,保形性好。
耐磨性好,但易起毛起球。
耐热、耐晒性好,具有相当的耐久性。
形态结构:用肉眼或借助光学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纤维横截面特征、纵向结构特征和形态尺寸等。
例:棉纤维具有天然卷曲,纵向呈扁平卷曲的带状,中部较粗,两端较细;横截面呈不规则腰圆形,中间有空腔。羊毛纤维横截面近似圆形,纵面呈鳞片状覆盖的圆柱体。
(2)纺织纤维的粗细程度
较细的纤维可纺成较细的纱线,织成轻薄的织物,光泽好、手感手软;较粗的纤维纺成的纱线适于织粗犷、厚重的冬季服装面料。
如:象征力量、权威、战绩等
审美说
审美说认为:服装的起源,是人类美的感情的表现。
人之所以穿衣物,就是为了美化自身,这是人类想使自身更具有魅力,想用自己认为美的物体来装饰自身的一种本能。
异性吸引说
异性吸引说认为:人类之所以用衣物来装饰自己,是因为男女两性相互为了吸引对方、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好感,把性别的特征装饰得特别突出。
考古学得到的结论——
4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用毛皮包裹身体。
10~5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有了缝制的毛皮衣物。
4~1万年前的克罗马农人时期,毛皮衣物相当普及。
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定居的农耕生活使人类开始利用纤维,到目前为止,天然纤维还是主要的衣料来源。
现在,人造纤维发明,服装材料开始快速地丰富起来。
耐热性:纤维及其制品能抵抗因热引起的性能变化与破坏的性能。纤维在热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坏,表现出颜色变化、弹性变差、手感变硬、强度下降等。
(9)静电:干燥时的纺织纤维是绝缘体,其制品在穿用过程中会因与人体、及各种物体摩擦产生静电现象,使服装易吸灰尘沾污,衣裤之间互相纠缠是人体行动不便或粘于皮肤,严重时可能引起火灾。
服装:
1.是衣服的现代名称,目前“服装”正在被“成衣”或“时装”所取代。
时装:
时兴的、时髦的、富有时代感的服装,常用于表示Mode、Fashion或Style。
Mode:
流行的先驱作品,带有一种尝试性、创作性。
Fashion:
Mode经过Collection展示后,成衣厂商从中选择认为能引起流行的款式或根据这种趋向进行再设计,并批量生产,投放市场之后引起流行,并普及化,即为Fashion。
遮蔽人体,不受伤害
劳动防护服是服装实用功能的集中反映
服装的美化功能
适体美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修饰人体体型,弥补体型不足
服装的标识功能
服装标识功能的阶级性
服装标识功能的实用性:制服、职业服等
服装的经济功能
服装作为商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建设;
通过服装的消费情况,可以体现家庭或国家的经济情况和生活水平。
遮羞说
遮羞说认为:人类之所以要穿衣物,要用各种方式来遮盖身体,是出于遮羞。
这种说法基本不成立,因为羞耻心对于自然裸态的原始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穿上衣服以后再脱掉时才会产生羞耻感,因此羞耻心是服装产生后的结果。
3.服装的功能
保护功能
美化功能
遮羞功能
标识功能
经济功能
服装的实用功能
御寒隔热,适应气候变化
保护皮肤清洁,有利于身体健康
耐腐蚀性好,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发霉和虫蛀。
吸湿透气性差,易起静电,易吸附灰尘。
染色性差,须用高温高压染色。
锦纶纤维polyamide
强度高,具有优良的耐磨性。
吸湿性在合纤中较好,故舒适性和染色性比涤纶织物好。
比重较小,质量较轻。
耐热、耐光性较差。久晒会泛黄,强度会下降。
弹性回复力差,保形性差,且织物穿久了容易起毛球。
(4)体积质量与表面性能
纤维的体积质量:单位体积纤维的质量,常用g/cm3来表示。
纤维的表面性能:纤维表面是否光滑、纤维自身是否顺直等性能。
例:羊毛纤维体积质量小、表面不光滑且有天然卷曲,故其织物覆盖性大、蓬松柔软、质量轻且保暖。
(5)吸湿性
吸湿性:纤维及其制品(织物或服装)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
英制支数Ne
公制支数、英制支数数值越大,纤维或纱线越细。
(3)纺织纤维的长度
纺织纤维的长度,直接影响着成纱的强度、细度和表面光洁度,而成纱的质量与织物、服装的性能密切相关。
例:纤维越长,成纱强度越高,可纺制越细的纱线,可使纱线的加捻数减少,纱线表面露出的纤维头端(毛羽)数减少,因而可制成轻薄透气、手感柔软、表面光洁、坚牢度好的高档服装面料。
成人装:45岁以上穿着的中老年服装和青年服装
按穿着季节分类:
春秋装、夏装、冬装
服装的分类
按穿着用途分类:
生活服装:便服装,除专用服装外的所有服装
制式服装:按统一制式设计和制作的服装
工作服装:
工矿企业工人的工作服——劳动防护服
商店、企事业单位、丙管、车站、机场等工作人员的工作服——职业服装或标识服装
另外还有运动服装、舞台服装、礼仪服装、特种服装(宇航服、太空服)
Style:
Fashion经过一个时期的流行,以一定的样式固定下来,即为Style。
2.服装的起源
佛朗索瓦·布歇在所著的《西洋服装史》中讲道:“关于服装的起源,产生了正好完全相反的见解,希腊人和中国人认为,首先是出于物理的理由,尤其是因气候风土的不同而对身体的一种保护措施。与此相反,圣经和过去的民族学者、现代心理学家认为,首先是出于精神的需要。即过去的民族学者认为是出于羞耻心,现代的心理学家认为是对不可侵犯的东西或者魔力影响的关心,想引人注目的一种欲望。”
表面有竖纹横节,故麻织物风格粗犷。
强度在天然纤维中居首位,湿强高于干强。
吸湿、放湿、透气性都很好,公定回潮率12%~13%。其织物染色性好,不易褪色。
耐热性和耐晒性较好,对酸、碱都不太敏感,也可进行丝光处理。
具有良好的抗霉、防蛀。
手感粗糙、刚性大、弹性差、不耐磨、易产生皱褶、且不易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