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3)
有1~2个正确 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信度必有高效度
B. 高效度必有高信度
C. 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
D. 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
2、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
A. 特殊的认识过程
B. 实践过程
C. 科学认识过程
D. 知识的再发现过程
3、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
A. 教学科目
B. 教学进程
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 前三项都包括
4、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
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综合的方法
5、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是()
A. 化学基础理论课
B. 化学复习课
C. 化学实验课
D.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6、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 )
A. 酸雨
B. 光化学烟雾
C. 臭氧空
洞 D. 温室效应
7、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国高考题)( )
A. 有放射性
B. 易燃、易爆
C. 能导电
D. 有剧毒
8、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 )
A. 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 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C. 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D.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9、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2004年高考题*上海卷)
A. 含磷洗衣粉
B. 酒精
C. 氟里昂
D. 含汞电池
10、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
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2003年高考题*江苏卷)
A. 2w1=w2
B. 2w2=w1
C. w2>2w1
D. w1<w2<2w1
11、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作用是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12、中学化学的“四基”是指 __________ 、 __________
12、中学化学的“四基”是指 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13、建构主义教学把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14、中学化学教学中对知识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

15、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16、中学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什么?
17、简述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

18、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9、简要介绍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在化学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20、请你举一中学化学教学实例来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观
20、请你举一中学化学教学实例来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1、请对以下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所必须的基本分析,具体包括:1相关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2教学对象分析 3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分析 4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分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六章 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氧族元素”(第一课时)
22、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这一化学教学原则。

(要求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考答案
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考试试卷(C)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 指导作用,限制作用和评价教学的作用
12.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能力,基本观念和态度
13.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14. 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
15.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特点在于知识点多,繁,杂;化学实验多,几乎没一个单元没一个章节都有相应的实验与之相配套;化学与社会生成生活联系的多。

―6分
17. 按照其中一种分类方法如下:
(1)第一层级: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讲解法等; ――2分
(2)第二层级: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参观法等; ――2分
(3)第三层级:新的综合的方法,如启发法、探究法、发现法等。

――2分
18. (1)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 ――1分
(2)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发展智能相结合; ――1分 (3)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1分
(4)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 ――1分
(5)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1分
(6)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1分
19. (1)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设问引入――诱发做答――解答评核 ――3分
(2)需要注意的问题: a. 提问应有针对性 ――3分 b.问题难易程度的适当性
c. 注意问题的提问方式
20. 可通过甲烷的结构模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其是观察能力中的程序力。

一般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观察链路。

第一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球的种类、颜色、大小,代表何种原子及球和棍的数量;-2分
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每两球的相邻关系,棍间构成角度,识别官能团;-2分
第三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官能团和原子数,确定该物质为甲烷。

-2分
四、设计题。

(8分)
1. 教学内容地位:是理论后的第一个元素化合物知识,衔接作用、应用作用,一般到个别的应用和演绎作用。

――2分
2. 学生初步具备现代化学知识和理论,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化,具有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2分
3. 教学目标: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氧族元素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2分
4. 教学重点:化学性质递变规律和非金属性变化。

――1分
5. 指出应用何种教学思想来设计教学过程,指出何种教学模式,手段,多媒体技术等。

――1分
五、论述题。

(12分)
22、说明:围绕下述观点论述
(1)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4分
a. 之所以要“教为主导”,是因为:一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人类间接经验,其学习行为受到自身生理、心理、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需要教师的主导;二是教师“学在先,术有专攻”,有能力进行主导;三是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只能进行主导。

“教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的领导、指导和辅导。

b. 之所以要“学为主体”是因为:一是学生是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和学习上的两个“转化”的内因;二是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三是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权,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并与教师的主导同步。

(2)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多渠道传递与接收教学信息” ――3分
a.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实验多,内容多,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b. 化学教学过程是具有多维性,是多向互动过程。

c. 有利于学生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3)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教学原则。

――5分
a. 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b. 创设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

c.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d. 多元沟通。

e. 加强教学反馈,及时调控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