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与中国文化论文-阳江漆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阳江漆器
[摘要]
中国漆器工艺是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而阳江漆器一度独领风骚,畅销海外,而后渐渐没落,至今几乎无迹可寻,不为人所知,这是为何?复兴阳江漆器面临怎样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阳江漆器的发展历程与复兴之路面临的问题,带你走进失落的阳江漆器。

[关键词]
阳江;漆器;文化遗产
About Yangjiang Lacquerware
[Abstract]
Chinese lacquer is bright pearl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and Yangjiang lacquer once dominate, selling overseas, and then gradually decline, almost could be found today, why?What is the problem that renaissant Yangjiang lacquer fa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rehabilitation road of Yangjiang lacquer.
[Keywords]
Y angjiang;lacquerware;Cultural Heritage
[单击此处键入章节题目]
阳江漆器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有三百多年,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品之一,具有东方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它色彩绚丽,造形奇巧,技艺精湛,防潮耐用,既可作生活用品使用,又可作美术工艺品鉴赏。

田汉同志1962年4月13日参观阳江县地方国营漆器工艺厂时题诗:“静女心如发,名师手有神,阳江朱漆好,留得岭南春”。

而1988年原副总理余秋里到漆器厂参观时,则题字:“阳江漆器为国争光”,勉励他们多出口产品,多为国家赚外汇。

阳江漆器的发展历程
关于阳江漆器的起源,将西汉长沙马王堆漆器技术与阳江漆器技术相对比,就会发现二千多年前西汉长沙马王堆漆器技术与流传至今的广东阳江漆器技术有着不可否认的相通之处,尤其是在髹光技术两者更是有着惊人的一致,难以割裂的传承渊源。

由此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断,广东阳江漆器的先人极有可能是西汉官坊的漆艺师。

西汉为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期为王莽所灭,王莽15年为东汉刘秀所灭重整汉室江山,这段时期,经过几许战乱,人民流离失所,汉人为避战祸居家南迁南越,来到岭南腹地广东阳江,汉人南迁不但带来了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更带来了令人惊艳的漆器手工艺制造技术。

位于岭南腹地的阳江,依山面海,物产丰饶,远离中原纷争,人民代代休生养息,古老的漆器髹光技术在这里传承并得到发扬光大。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宋代时,阳江漆器制作技艺已相当精美了;到了清朝,阳江漆器生产曾盛极一时。

手法有平磨彩绘、描金、推漆、镶嵌、刻锡、印锦、暗花、涂变等等。

漆皮箱、漆枕,现在是运用平磨彩绘、暗花、涂变等装饰艺术。

阳江漆器素以平滑淡雅,久用愈亮,牢固耐用而著称。

阳江漆器在装饰上多采用平绘手法,取材于花鸟山水。

它用笔简练,流畅生动,色调明快,刻工精细,风格豪放,形成了浓厚的地方色彩。

对于阳江漆器在中外驰名的过程,有以下三个说法:
1、200多年前,外国一古沉船打捞队在阿拉伯海打捞一艘300多年前的中国古船时惊奇地发现,船上的所有东西都已破碎,唯有一皮篢(漆皮箱)仍完好无损,甚至海水都未能进入到箱子里面。

在箱子边上他们看到了“阳江老义和”这一行字。

至此,阳江漆器名扬四海,走俏国际市场,并与豆豉、小刀一起,列为阳江三宝。

2、据说清道光年间(1854年),有一个外国商人购得一批阳江漆皮箱,内装贵重物品,乘船回国。

满载阳江漆皮箱的葡萄牙轮船“玛丽号”号,经好望角时遇台风沉没。

几天后,这个商人偶然在海边拾获自己的一只皮箱。

抹干后,外表光滑如故。

揭开一看,不由得惊诧不已。

原来他以为那只皮箱在海里漂浸了多日,里面的东西肯定被海水浸坏了,谁知箱里一点水渍也没有!这个商人不但逢人都夸这件事,还写文章在报上发表。

于是阳江漆器便驰名中外了。

第二年,就有外国人来到阳江,找到了“老义和”买了很多漆皮箱,从此,阳江漆皮箱开始远销美洲。

在国外巴勒斯坦人曾买了阳江漆器厂一批漆皮箱,作为保管文件之用;在国内,一些文史馆和博物馆也到该厂订造不同规格的漆皮箱,用以存放名人书画和珍贵历史资料。

3、据说二十世纪初,一条法国商船在海上打捞上一只漆皮箱,开箱启看,内藏法国文书一批。

从文书日期,可看出此漆皮箱在海上漂流上百年。

箱体完好无损,箱底下有“阳江老义和”印记。

由此阳江漆器名声远扬海外,深受外国认识青睐,阳江漆器也因此而日益兴隆,生产阳江漆器的作坊也遍布阳江城乡,阳江城曾一度流行民谣“教儿揾
条生计路,学会手艺漆皮箱”。

20世纪初,广泰成生产的“皮雕金漆盒”,在南洋赛会上曾获得金质奖章,也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

解放后,阳江漆器更上一层楼,品种繁多,全部都出口世界各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曾一度成为广东省出口创汇大户,称为广东省出口的一面红旗。

解放后,阳江漆器社纷纷成立,并转变为国营漆器厂,厂房不断扩建,生产也规模不断扩大。

漆器师傅们不断创新,努力增加花色品种,由过去的20多种,增加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500多种,在漆装饰方面,由原来的黑、朱色,增加到了各种色漆,并有罩金、镶嵌、螺钿、描金堆漆、印花等技法,阳江漆艺系列产品也屡次在全国工艺美术品评比活动中获得奖项。

但一场“文革”,阳江漆器滑落低谷。

文革期间工厂纪律松弛,开会工人不愿参加,厂领导把院门关起来,工人还是跳墙出去。

出口订单不少,但没办法完成任务。

整个“文革”期间,阳江所有漆器厂差不多一直亏损。

每个生于长于阳江的本地人从小都会被告知:阳江有“三宝”——小刀、豆豉、漆器。

但跟正常发展乃至走出国门的阳江小刀、阳江豆豉不同,阳江漆器却随着原“阳江县地方国营漆器工艺厂”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倒闭,而几乎销声匿迹。

走在现在的阳江街头上,你会发现,阳江所骄傲的漆器似乎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在阳江市申报广东省“漆艺之乡”称号的申报材料上有这样的文字:“上个世纪80年代末,阳江漆器工艺逐渐衰落,如今将成绝唱”。

在21世纪初阳江漆器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由于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漆器出来提供给专家评审,只能拿些不是怎么好的腰果漆作品,而天然大漆制作的漆器,更是近乎绝迹,结果导致申请失败。

由于阳江漆器行业的整个产业链的消失,现在阳江还能够运用天然大漆制作漆器的师傅,更是少之又少,且大多会运用大漆的漆器师傅都已经年过八十,即便想重操旧业,也是有心无力。

而2009年1月1日广州日报也提到,阳江漆器“以至于在2004年首届广东民间工艺精品展上,组委会方面费尽工夫才征集到一件尚能拿得出手的展品。

当时有行内人看后当场感叹:没想到阳江漆器沦落到如此地步。

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发展漆艺,推进阳江漆器工艺技术的发展,实现阳江漆器工艺传统的现代化转换,那么阳江漆器工艺的振兴指日可待,发展阳江漆器工艺的可行性更高!
1.更新漆艺创作观念
漆艺不能单靠技艺来炫耀,技术背后要有精神内容,要具有传统的人文精神文化特质和漆的特质,必须使漆艺创作进入现代绘画更自由、更人性化的创作观念上,体现其内在的艺术表现力和个性创造力。

2.开拓漆艺表现语言
传统的漆艺的表现语言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空间多元化的需求,现代漆艺应该把传统漆艺的技法制作规范及其视觉审美规范,拓展到以作者自主表现人们时尚的审美追求和个性创造上来,把自己融入当代艺术中,用一种新的现代美术样式来延续阳江漆艺术传统,从而实现在更高层面上的继承传统。

3.提升社会大众认知度
政府、企业对传统漆艺要多资助、扶持,可建立专门的漆器博物馆、漆艺收藏馆等并对公众开放,开设专门的漆艺画廊,传媒、舆论对漆艺要多宣传、引导。

漆艺家们也要多出精品,组织各种等级的展览或拍卖,扩大其社会影响。

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漆艺的价值,提高整个社会对漆艺的认同感,漆艺就能深深地植根于肥沃的社会文化土壤中。

4.融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漆之被利用,首先是从实用开始的。

正是由于实用先于审美及实用和审美的统一,阳江漆器才有一段非常辉煌的过去。

大漆,它可在木、竹、皮、陶、金属、玉石、玻璃、布等器物上进行装饰,它性质坚硬,不怕强酸或碱性浸蚀,防潮、防蛀、防腐蚀,可用来个性化装饰各类器物。

漆艺在实用层面主要可用于厨卫用品、家具、室内装饰、首饰、工业产品等。

实用性的追求能给予传统工艺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更多的发展领域,使传统工艺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使传统工艺得到更广泛的接受和理解。

5.培养工艺技术人才
从质的方面看,漆器工艺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是,长期程式化的
制作方式以及陈旧的艺术样式的更新,而稍懂一些漆的画家们面对技术问题难免知难而退,或出些粗制滥造的效果,阻碍了他们的艺术创意。

阳江相关教育机构的师资目前虽还不具备这方面的工艺技能,但也可开设着这类课程,可长期聘请高级工艺师作为教学的技术指导,以改善技能的薄弱环节。

从量的方面看,必须扩大培训面,可在阳江中小学校、中专、技校等开设漆艺培训班,以培养漆艺的初级人才。

阳江劳动部门也可推出相关的职业培训,并给从业人员颁发各种等级的技能证书。

这样,便可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阳江漆器工艺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

6.革新漆艺生产技术
阳江漆艺生产不能停留在作坊式的模式,这方面应该尽快学习日本、韩国的先进经验,引进机械化设备,降低生产成本,使漆器能尽快在生活中普及。

中高档漆艺制品可考虑用机械和手工相结合的技法制作。

现在平面或立体的雕刻都可以利用电脑数控技术轻松地完成,漆器制作上高科技的运用也并非没有可能,只要通过漆艺家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在漆艺生产技术方面一定能探索出一条新路。

7.开发漆艺产品市场
在漆画和漆立体方面必须开发精品市场。

这方面必须依靠文化艺术公司的宣传、推广,比如普洱的商业行为就是一个成功典范,非常值得借鉴。

另外,琉璃的市场开发也较为成功。

笔者相信,漆艺界只要有商业行为参与进来,将会很快改变较死板的现状。

在漆器方面,可开发厨卫用品、办公用品、高档礼品、个性首饰、室内装饰品、家具,漆器还可以成为工业产品(如手机、摩托车、汽车、冰箱等)的个性化装饰。

相对漆画和漆立体作品而言,漆器的市场开发可根据不同的消费层面而定位成高、中、低几个档次,并在各大型商场设立漆器专柜,让它们真正走入老百姓的生活。

这样,在不久的将来,不但形成了漆器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也将促进漆艺这一传统文化的延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