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大赛设计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层竹结构单向抗震模型方案设计与理论分析
作品名称竹韵
参赛学校
参赛队员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
二○一一年九月
1.设计说明书
1.1寓意
漫步在那竹林摇曳的石板古街,品味一股亲切和安逸;小憩于清雅恬静的古朴茶馆,体会一种清心和悠闲——蓉城竹韵。
1.2结构造型
根据赛题的要求,模型外轮廓采用方棱柱体,柱网尺寸:下端220mm×220mm,上端220mm×220mm,塔高1000mm,高宽比1000/220≈4.5。
,模型共四层,每层250mm,叶片外表为流线型双曲面。
1.3结构选型
(1)主体。
在满足赛题规定的承载力和变形刚度要求条件下,为了设计最轻的结构,我们选用了框架结构形式,并试图做到较多的杆件满应力受荷,尽量减少赘余杆件。
在设计框架架的具体形式时,遵循对称均匀,受力明确,传力直接,方便制作的原则。
(2)细部连接。
在满足赛题规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重量轻、承载力大的支撑构件,在分析了目前各系列震型的参数后,结合给定的地震加速度要求,采用一体式圈梁及网状次梁结构形式,并在每层(主)圈梁下设支撑构件,底层根部设置柱脚。
CAD细部图如下:
注:底板为整个结构的第一层
2.手算计算书
竹材容重暂按7.4×10-6N/mm3,竹材阻尼比 =0.01 ①自振周期T 及地震作用的计算:
根据结构柱体部分S的具体尺寸,确定出一系列刚度系数K值如下
第一层:K1=185.875 第二层:K2=147.2256
第三层:K3=92.73 第四层:K4=39.5752
进而计算出各层的柔度系数:
δ1=1/K1=0.005380;δ2=1/K1+1/K2=0.01217
δ3=1/K1+1/K2+1/K3=0.02296;δ4=1/K1+…1/K4=0.04822
= ×ω12×10-6
×555.684 用 代替 又可得到一组系数
按照上述方法经过3次反复迭代可得最终系数:
由1=ω12×10-6×424.0645;T=2π /ω1 进而求出一个手算近似解:T=0.129s
M 4
M 3
M 2
M 1
1
1 1 1
1
0.3032 0.6182 0.8415 1 1 1 1 1 0.2571 0.5560 0.8415 1 0.2499 0.5431 0.8333 1
②楼层重力荷载标准值:
顶层:G
4
=(2.649+0.15)×9.8=27.43N
3层:G
3
=(9.9+0.15+0.26)×9.8=101.038N
2层:G
2
=(12.15+0.37+0.15)×9.8=124.166N
1层:G
1
=(4.95+0.44+0.15)×9.8=54.292N
G=ΣG
i
=27.43+101.038+124.166+54.292=306.926N
③总地震作用标准值 T
g =0.3s α
max
=2.5
0.1<T
1<T
g
∴d=d
max
=2.5 G
eq
=0.85×G
E
=0.85×306.926=260.89N
底部总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
EK =dG
eq
=2.5×260.89N=652.22N
④各楼层地震作用标准值:T
1
=0.141s<1.4×0.3=0.42s 不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
震作用,δ
n =0, F
i
=F
EK
(1-δ
n
)
F
4
=
×652.22=100.022N
F
3
=×652.22=276.321N
F
2
=×652.22=226.382N
F
1
=×652.22=49.493N 各层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结果
100.022
各楼层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简图 各楼层剪力示意图
αv,max =0.65αmax =0.65×2.5=1.625 G eq =0.75G E =0.75×306.9262=230.1947N F EVK =αv,max G eq =1.625×230.1947=374.066N
i 层竖向地震作用:Fvi =F EVK ,第i 层竖向总轴力:Nvi =
F v4=
×374.066=57.37N
F v3=×374.066=158.48N
F v2=×374.066=129.84N
F v1=×374.066=28.39N
结构模拟
结构模型图
静力荷载分配图(N/m2 )
地震作用下支座反力(N)
地震作用下位移图(mm)
静力荷载下柱轴力图(N)
地震作用下柱轴力图(N)
地震作用下剪力图(N)
地震荷载下梁应力图(N/m2 )
地震作用下梁单元内力图(N*mm)地震加速度动态曲线.avi
地震速度动态曲线.avi
地震位移动态曲线.avi
Δu<—即Δu<(4,20),故层间位移满足要求
⑥应力验算
由木结构规范得:
又各柱轴力N=F/4=1/4*306.92=76.73N;
A=πD2/4=9.62×10-4m2
M=ΣF
i H
i
/4=(99.27*1+267.33*0.75+218.12*0.5+45.22*0.25)/4=105.03N*m;
W=ΠD3/32=π*0.0353/32=4.2×10-6m3;
由木结构规范表4.2.1-4按恒荷载验算时取强度设计值调整系数为0.8;
f
m = f
c
=0.8[]σ=0.8*60=48MPa;
则代入4.3.2-3得:76.73/9.62×10-4+105.03/4.2×10-6=25.09MPa<0.8
[]σ=48MPa;满足要求。
竹结构质量统计表
结束语
经过了近一个月的准备,从构思到设计再到动手建造,让我们在思考中收获成长;在实践中体味快乐。
当然,在这之中也历经了重重考验,但计算的繁琐和施工的难度并没有动摇我们参赛的决心。
一次次改良,一次次完善激发着我们的热情。
每当看到模型质量减轻、承载和抗震能力提高的时候,我们欣慰不已,信心满满。
此次比赛学院领导老师十分重视,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我们深感荣幸。
参考文献
1、王社良抗震结构设计,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李章政,熊峰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3、裴星洙,张立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计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木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5-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