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鹤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河南鹤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
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
河南偃师
二里头出土的玉钺
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
B.高级生产工具
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
D.诸侯国的徽标
2.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
河南辉县出土的铁犁头河北易县出土的铁镰刀河南辉县出土的铁锤口
A.较高生产力水平
B.频繁的兼并战争
C.新兴的小农经济
D.宽松的社会氛围
3.早在西周就已出现的瓦当,到西汉时一改原来的简单、朴素,变得纹饰繁多,构思奇巧,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和书法于一身。
材料强调了西汉瓦当()
A.建筑用途广泛
B.史料价值突出
C.艺术价值较高
D.材料来源丰富
4.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
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
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
A.铸币金属匮乏
B.币制较为混乱
C.农业技术落后
D.商品经济衰退
5.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
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
A.儒家思想备受推崇
B.技术推动文化发展
C.活字印刷普遍使用
D.文化助力技术创新
6.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
元朝此举()
A.完成了全国统一
B.加强了边疆管理
C.进行了赋税改革
D.推行了行省制度
7.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
材料体现出他()
A.关注科学理论
B.得到百姓的支持
C.重视数据分析
D.注重实践与总结
8.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
太平天国这样做()
A.维护了国家权益
B.创新了斗争方式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打击了帝国主义
9.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
”这表达了维新派()
A.政治革命的诉求
B.组建新军的愿望
C.教育救国的主张
D.发展实业的决心
10.下表列举了我国近代青年学生的一些重要活动。
据此可知,他们()
A.伸张正义,乐于助人
B.关心时局,勇担使命
C.积极行动,投身改革
D.勤于学习,追求真理
11.1924年,李大钊代表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发言并指出:共产党员的加入,是为贡献于国民革命事业而来的。
该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A.工人运动的高涨
B.国共合作的实现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的爆发
12.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
这肯定了中国共产党()
A.实事求是的精神
B.艰苦奋斗的作风
C.全面抗战的路线
D.统一战线的政策
13.20世纪50年代,河南省鲁山县某剧团排演了《苏殿选和互助组》一剧后,许多农民提高了思想认识,纷纷转入常年互助组。
下列史事与该剧内容密切相关的是()
A.筹建新中国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三大改造
14.1962年,为进一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国举行了第一届电影百花奖评选活动。
仅靠寄信投票,举办方就收到11万多张选票。
这反映出当时()
A.电视走进千家万户
B.电影制作水平迅速提高
C.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D.群众积极参与文化生活
15.在古希腊,将比赛胜利者的雕像树立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成为一种风气。
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奥林匹克运动会就不会有希腊雕塑。
材料表明古希腊运动会()
A.促进艺术发展
B.推动文化交流
C.消除政治分歧
D.倡导和平理念
16.12世纪,阿拉伯人的著作《积分和方程计算法》《医典》等传入欧洲,并成为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
可见,古代阿拉伯()
A.统治疆域辽阔
B.翻译事业兴盛
C.文化成就显著
D.大学教育普及
17.威尼斯人在1300年左右发明了凸面玻璃镜。
一个世纪之后,镜子迅速传遍整个欧洲,人们通过镜子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
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
A.古典文化复兴
B.自由城市出现
C.人文主义流行
D.市民阶层壮大
18.19世纪中后期,美国、德国等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后,纷纷加入国际竞争,打破了英国一国独大的局面。
这表明该时期()
A.全球贸易发展迅速
B.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C.欧洲丧失优势地位
D.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19.20世纪40年代初,苏联西部的工厂被迫搬迁到内陆,机器被安置在露天环境里就开始了工作;妇女们也被征召到工厂、矿场等从事生产。
这些举措是为了()
A.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B.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
D.全力反抗法西斯侵略
20.他主张一切动植物并非来源于各种形式不同、永远不变的种类,现代世界上一切物种都是数百万年来经过许多变化和改良的结果。
“他”是()
A.牛顿
B.达尔文
C.夏尔多内
D.居里夫人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承载着文明,是国家与文化精神的象征。
然而,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统计,3000年以来,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约1500次,较大的河道更改有二三十次,其中有6次重大改道。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材料二春秋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的诸侯国开始修筑堤防。
北宋时期治河仍以筑堤、堵口和开引河等为主导思想。
然而,黄河挟带的泥沙太多,难见成效。
明清又收紧河道,利用水流冲刷沉积泥沙,以清淤防洪,但堤防容易溃决。
2001年竣工的小浪底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黄河干流)
——摘编自黄金生《从“忧患河”到“幸福河”守护黄河安澜实现高质量发展》(1)材料一呈现了什么现象?(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河”困难的原因。
(2分)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这场‘战役’的胜利”给予了我们哪些智慧。
(2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孙中山在其撰写的《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系统构想,其中包括中
国实业发展的宏观规划:建设10万英里铁路,100万英里碎石路(即公路);在全国普遍建设电报、电话以及无线电;在沿海沿江建设商埠、商港、渔港;发展钢铁业、水泥业、矿业、农业;等等。
——摘编自张海鹏《论孙中山的发展观及其思想史意义》材料二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材料一中的内容是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中哪一思想的发展?(1分)
(2)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在实业发展规划中,对哪些领域提出了现代化构想。
(3分)
(3)综上所述,运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成就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
(2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际旅游发展情况(部分)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旅游业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
21世纪初,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增长势头强劲,尤其是西藏、陕西、四川、云南等省份旅游业迅速崛起。
——摘编自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旅游业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2分)
(3)请举出我国一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知名景点,并为其撰写一句推介语。
(2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工业革命开始启动。
由于小农经济在农业中长期占据优势,工业劳动力的供应受到了影响。
到1848年前夕,法国仅有少数地区实现了工业化。
1848年后,法国工业革命全面展开,成效较大。
政府十分重视修筑铁路、疏浚运河和加强城市建设,制订了统一的铁路发展规划,将铁路修建权转让给有关公司,必要时国家给予财政补贴。
19世纪60年代,法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材料二二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许多新变化。
法国政府对煤炭、电力等6个基础部门实行国有化,并制定一系列经济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到1970年,法国国民生产总值首次超过英国,成为西方世界第四经济大国。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1)据材料一,指出1848年前和1848年后两个阶段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速度如何,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原因。
(4分)
(2)综上所述,从近现代法国经济发展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25.(6分)请阅读下面材料,围绕其中的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内部资料严禁外传
2024年河南鹤壁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本试卷非选择题具有开放性,考生的答案言之成理且和题意相符即可。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D B B D A C B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D A C C B D B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
(1)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黄河下游经常决口泛滥;黄河下游河道多次更改。
(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治河”策略、技术等较为单一;黄河挟带的泥沙太多。
(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汲取历代经验;运用综合治理理念;树立除害兴利思想;提高科技水平。
(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2.(6分)
(1)民生主义。
(1分)
(2)交通;通信;商贸;工业;农业。
(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示例一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通信事业发展的构想已成为现实。
示例二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成为现实。
(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个示例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3.(6分)
(1)中国国际旅游发展迅速;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空间布局逐渐改善。
(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旅游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市场需求推动;交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示例安阳殷墟——神秘甲骨,厚重青铜,感受中华文明。
(2分,景点1分,推介语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4.(6分)
(1)1848年前发展缓慢;1848年后发展迅速。
(2分,每点1分)
原因示例一 1848年前: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政局长期动荡,制约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等要素的需求,延缓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原因示例二 1848年后:法国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扶植工业发展,加速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个示例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若选原因示例一,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经济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适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经济政策制定要顺应时代潮流。
(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5.(6分)
等级建议:
一等(6-5分)①题目恰当,观点明确;
②史实运用正确;
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4~2分)①题目恰当,观点较为明确;
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
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1~0分)①立场不正确或题目不恰当,观点不明确;
②史实运用不正确;
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