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素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职业素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的构建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普遍现象,但在与企业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非常需要思路清晰、踏实肯干、业务熟练的员工。
因此,学生职业素质不能满足企业需要往往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但学生完全把这种就业困境归咎于专业不行、学校的教学及管理不当,不能够充分理解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大环境、企业环境、行业发展等各种因素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更不能够理解在校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安排的作用和目的,不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各种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
因此,加强思政教育工作,改变学生对高职教育理念的认识尤显重要。
1 职业素质培养对学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履行某类职业岗位职责所需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等要素组成。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职业院校制定了各种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但这些人才培养方案的贯彻和执行与学生主观是否愿意接受及积极程度有直接关系,因此,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非常重要,这就对学生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以人为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90后”学生思想独立性强、信息化程度高、价值观更加务实,但信仰缺失,职业规划模糊。
因此,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在深度审视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后,将思想理论、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与个体现实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消化、吸收,使其内化为他们各自稳定的心理结构和个体意识,本着尊重、理解学生的原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2 思政工作思路、方法与职业有效衔接
当前高等院校的教育将教学、思政工作作为两条线单独开展工作,将教知识、技能划分为专业教师的责任,思政工作由辅导员、班主任或学生部门负责。
彼此交流很少,导致思政工作与专业教学、行业发展分解。
很多从事思政工作的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提高表达能力、解决学生的家庭问题、婚恋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而没有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将学生职业态度、
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纳入工作范畴。
学生对自己专业或行业背景了解不够,对于专业的看法及价值取向没有人员引导。
1.3 提高学生对高职教育理念认识,使其乐于投入到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中
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是贯穿于全部教学环节当中的,很多学生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培养目标认识不足或有偏差,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尤其在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中,大多数学生处于“上课”与“上班、在校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角色转换的过度阶段,往往产生:“自己交学费却去当‘廉价劳动力’,而不是坐在课堂中学习高深的知识”,“都是从事最简单的工作,枯燥无味,学不到真正对专业有用的东西”或者认为“工作环境太辛苦,不是自己预期的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的样子”等心理,影响了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正常进行。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不但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更重要的是围绕专业和行业的具体情况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提高学生对高职教育理念的认识。
2 立足职业素质培养,创新思政工作思路
2.1 以提高职业素质为目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及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法
思政课程是对高职学生进行“三观”培养及职业素质提高的主要载体。
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及难点问题相结合,用理论分析学生切身体会到或感悟到的内容,将职场中的具体问题与法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相联系,是提高学生政治素质、法律意识、社会公德的主要途径;提高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实效,是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实现从课堂教学到实训教学、校内教学到社会实践、再到顶岗实习的平稳过渡的有效措施。
2.2 加强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对专业的认识,建立平等的互动交流关系
辅导员或班主任是大学校内与学生沟通最多的亦师亦友的关键人物,从学生的生活、校园文化活动、教学各环节的组织实施、评优选先等各个方面与学生交流。
辅导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将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应加强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同时,应强
化辅导员对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认识,从而消除学生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实训方式的不理解和抵触心理。
2.3 创新思政工作的活动载体,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思政工作以改变学生思想认识、政治觉悟为主要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不能单纯的通过课堂教学、谈话等方式进行,而要以素质教育为目的,将思政工作融入到富有特色、与时代旋律合拍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隐性课堂”对高职学生思想言行的影响与指导作用。
2.4 加强学生对高职教育理念认同的思想和心理教育,解决学生对实习、实训,顶岗实习不认同的问题,保证学生思想与企业“零距离”接轨
通过聘请企业成功人士讲座、顶岗实习积极分子宣传、专题论坛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要求,将理念认同教育列入学生思政工作,让学生认识到成功必须经过辛苦的基本功锻炼阶段,从而理解不会降低身份而愿意实习,最终合理确定期望值,摆正心态,不对基层工作有抵触情绪。
同时将企业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编印成册,用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上岗前即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生产流程、劳动安全等了然于心,实现思想上与企业“零距离”接轨。
参考文献
[1] 钱艳芬.基于职业素质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59-60.
[2] 张金鹏.浅谈面对“90后”大学生,高校思政工作之对策[J].中外教育研究,2012(6):93,96.
[3] 张蕾.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职业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14):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