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以地铁洋湖垸换乘站配建地下停车场及地面绿化景观工程为例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以地铁洋湖垸换乘站
配建地下停车场及地面绿化景观工程为
例探讨
摘要:城市公园不仅服务于周边居民,更是融合商业外广场综合打造的社区
公园,它兼具市民休憩、生态互动、海绵城市展示、商业广场等功能。
本文以地
铁洋湖垸换乘站配建地下停车场及地面绿化景观工程为例,探讨项目的设计愿景
及存在的问题,并在过程中提出的解决办法,以期望更好地为城市公园设计、建
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基础设施简洁海绵城市
1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长沙地铁已逐步开通几条
主要线路,本项目作为3号地铁站的出入口,不仅承载着换乘、停车的功能,同
时也为周边居民的休闲运动提供了优美的景观休憩空间。
2项目概述
本项目用地性质属于城市公园绿地(G1),分为南北两个地块,周边主要为
宜家、卓伯根、居住区,人群来源主要为周边居民、地铁换乘及来此购物的市民。
本区域的主要功能为:具有商业性质的城市绿地公园,如市民休憩、生态互动、
海绵城市展示、商业广场等。
本项目地下为停车场,并配有公共厕所、管理用房、变配电箱、消防控制室等小型建筑,地上为景观绿化工程。
3案例分析——以地铁洋湖垸换乘站配建地下停车场及地面绿化景观工程设
计为例
3.1项目现状概述
3.1.1区位位置:本项目位于湖南湘江新区洋湖新城片区,项目用地范围分两个地块,并分为地下工程和地面景观绿化工程,项目东临Y06-I11、Y06-I12和Y06-I16商业用地,南临连塘路,西临和顺路和宜家、洋湖景园,北临洋湖大道,往北可通过已建地下过街通道至洋湖湿地公园一期。
3.1.2项目规模:本项目北地块南北长度约370米,东西向平均宽为80米,地块面积约3.2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米,绿地率为71.47%,容积率为0.0163,地下车库停车位共308辆(其中充电桩停车位63辆,无障碍停车位8辆)。
南地块南北长度约330米,东西宽约60米,地块面积约2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398平米,绿地率为70.66%,容积率为0.0204,地下车库停车位共258辆(其中充电桩停车位52辆,无障碍停车位5辆)。
3.1.3种植条件:本项目景观绿化大部分为地库顶板上空,种植土厚度约1.5米,满足苗木的种植厚度。
3.2项目设计要求、愿景、策略
3.21设计总要求:作为社会“基础设施”的绿色景观,通过景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基础设施的功能与城市的社会文化结合起来,使当今城市得以建造和延展。
在这样的理念下进行景观设计,以实现生态基础设施与公共基础设施的结合,让景观做功,发挥其生态功能,而不是单纯的审美摆设。
3.22 设计愿景:为公园提供便捷的通道、为周边用地提升价值、为人民群众提供共享绿色空间、为综合交通提供特色化的空间。
3.23 设计策略:
3.231景观设计采用严谨简洁的功能构图,突出现代形式美。
简洁、流畅、主次分明的道路具有强烈的导向性,灵动、活跃而富有韵律的曲线,使游人无论是漫步还是骑行都能拥有丰富的体验感。
3.232因地面有较多建筑物、设备房、地库出入口等建构筑物,为保证景观布局的整体性,利用景观休憩廊架虚实结合,有机串联南北地块,并为游人提供遮荫避雨的停留空间。
3.233功能与空间设计:根据与周边用地性质的联系,将项目分为三大功能
分区,各功能分区有机互联。
休闲体验区:与前往洋湖湿地公园的通道相连,是湿地公园的延续,入口处
结合地形高差的变化,设置眺望平台与下沉广场,形成登高望远的体验空间。
通
过主次道路的组合,形成富有神秘感的探索体验空间。
高耸的林荫树阵空间,互
动型艺术组合座椅,休闲艺术廊架,形成使游人能随意安歇、怡然自乐的休憩空间。
多动能活力互动区:项目南侧为地铁站出入口,西与宜家相望,东边亦与商
业用地相接,使该区域将成为人流的聚集地,景观以大尺度的开场空间及看台为主,使游人在行走、休憩、活动时都能有开阔的视野而无局促之感;结合场地空
间需求,合理布局童趣天地(儿童活动空间),满足场地多功能活动的需求;同
时场地既可作为周边商业的展场,也可为节日活动、聚会提供欢庆场地,达到一
年四季各不相同的景观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人群,提升周边地块的价值。
公园
内设置康养健身区,提供的运动健身场地,为周边居民提供健身需求,亲人邻里,其乐融融。
生态运动休闲区:西侧是居住安置小区,人口密集,在预留其他商业空间的
同时,公园也为周边周边居民提供了生活广场、休闲娱乐、康体健身、林荫漫步
的休闲空间。
3.234流线设计:合理组织交通,人车分流,地上交通与地下交通紧密相连。
人行流线:充分考虑项目整体的连通性以及导向性,通过行列种植、特色铺装、引导标识等手法,着重强调一条贯通南北的景观绿色通廊,将洋湖湿地公园、地铁站、商业以及居住小区相互连通,并将湿地公园的生态气息延续至整条通道。
多条支路通往其他功能区间,丰富游园体验,避免单调。
注重地上交通与地下交
通的衔接,使游人无论是搭乘地铁、自驾、去往湿地公园及周边地块都更便捷、
畅通、明确。
车行流线: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避免了对人行流线的组织构成阻碍,也
使公园景观保持整体的延续性和观赏性。
3.235植物设计:延续湿地公园的氛围,营造低维护、低干预、符合生态特
性的植物群落;根据人们不同的观赏尺度和需求,进行多尺度的景观设计,营造
符合人体感观需求的种植景观;通过合理搭配常绿和落叶植物的比例,以及合理
利用不同的植物生态作用,满足各种类型空间的观赏及功能需求。
以乡土植物为主,以满足不同区域的绿化景观需求,根据不同区域的景观特
色明确基调树种,体现不同主题风格。
通过植物本身的季相变化、形态、色彩的
对比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景的效果。
组团种植、疏密有致,模拟自然群落。
通
过植物配置和地形营造来划分空间,形成开合有致的空间组合,公共空间为市民
提供交流活动场所,私密空间赋予幽静休闲的轻松氛围。
3.236海绵城市设计:在满足城市防洪需求的前提下,贯彻落实“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建设方针。
场地海绵设计利用雨水收集、生态边沟、下
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措施,提高绿地的生态功能,实现“渗、滞、蓄、净、用、排”的总体控制目标。
4.问题经验总结
经验1:海绵城市设计的绿化品种过多,且多为冬季枯萎品种,冬季效果枯败,施工过程中通过调整种植品种,保证每个下凹绿地最多两个品种,且高处采
用短期耐水淹的常绿品种。
经验2:本项目是位于卓伯根商业广场外的公园绿地,根据商业的性质,应
以开敞空间为主,且为保证以后每年的啤酒节活动,根据卓伯根的需求,减少了
较多高大的乔木,保证了一定的开敞空间。
经验3:本项目位于地库上部,施工过程中偶遇地库顶板积水现象,影响苗
木的种植及成活率。
因此地库顶板的排水必须在前期就应实施到位,避免后期的
返工现象。
5.结束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对周边环境的更高要求,公园的
品质要求更高,同时因政府要求的海绵设施的加入,在局部效果的体现上会稍有
欠缺,希望各位同行对本项目存在的问题给予更好的解决办法,令社区公园能更好的呈现给广大市民,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环境的期望。
参考文献
[1] 《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S]
[2] GB51192-2016《公园设计规范》[S]
[3]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作者简历齐好颖女 1983年1月工程师从事景观园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