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安市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
析)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升高温度,0.01 mol·L-1下列溶液的pH基本不变的是
A.NaOH B.H2SO4 C.NaCl D.Na2CO3
【答案】B
考点:考查对水的电离和盐的水解的影响。
2.下列溶液一定是酸性的是
A.pH=6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H+) > 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H+ D.溶液中c(OH-) < c(H+)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没指明温度,Kw不一定等于10-14 不能根据pH值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故A错误;B.没指明温度,Kw不一定等于10-14不能根据c(H+)浓度大小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故B错误;C.任何水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不能通过是否含有氢氧根离子判断溶液酸碱性,故C错误;D.溶液酸碱性取决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的相对大小,c(H+)>c(OH-)溶液一定显酸性,故D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名师点晴】注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的相对大小是绝对判据,如果用溶液中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浓度大小或者pH值的大小判断,必须说明温度,否则无法确定;水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溶液酸碱性取决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的相对大小:c(H+)>c(OH-)溶液呈酸性;c(H+)=c(OH-)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呈碱性;室温时,Kw=10-14,
若溶液中:c(H+)=10-7,pH值=7,溶液呈中性;c(H+)>10-7,pH值<7,溶液呈酸性;:c(H+)<10-7,pH值>7,溶液呈碱性,据此判断。
3.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 Na+ NO3- Cl-B.K+ Na+ Cl- AlO2-C.K+ Na+ Cl- NO3-D.K+ NH4+ SO42- NO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Al3+、OH-能生成沉淀,所以不一定大量共存,故A错误;B.AlO2-和氢离子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反应且和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不反应,所以一定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D.NH4+和氢氧根离子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共存
【名师点晴】正确判断溶液酸碱性是解本题关键,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 (OH-)=1×10-14mol•L-1<1×10-7mol•L-1,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则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等,不能结合生成络离子,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且和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不反应的能大量共存,据此分析解答。
4.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7.13 mL稀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 g NaCl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D.用25mL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 mL
【答案】D
考点: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准确度及pH试纸的特点。
5.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B.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被溶解的碳酸钙全部电离,故碳酸钙是强电解质
C.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就是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
【答案】A
考点: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
6.25℃时,0.1mol/L稀醋酸加水稀释,下图坐标中的纵坐标y可以是
A.溶液的pH B.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C.溶液的导电能力D.醋酸的电离程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但酸的电离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少,溶液的pH逐渐增大,但始终小于7,故A错误;B.温度不变,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C.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但酸的电离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溶液中氢离子、醋酸根离子浓度逐渐减少,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减小,故C正确;D.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则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
【名师点晴】明确加水稀释对醋酸电离程度的影响是解本题关键,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但酸的电离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温度不变,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7.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HSO4=Na++H++SO42- B.NaHCO3=Na++H++CO32-
C.CH3COOH=CH3COO-+H+ D.H2CO3⇌2H++CO3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出Na+、H+和SO42-,故A正确;B.NaHCO3在水溶液中只能电离出Na+和HCO3-,故B错误;C.CH3COOH 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故C错误;D.H2CO3是二元弱酸,应分步电离,故D错误,答案为A。
考点:考查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涉及弱酸的电离。
8.pH=2的两种一元酸x和y,体积均为100 mL,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分别滴加NaOH溶液(c=0.1 mol·L-1)至pH=7,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V x、V y,则
A.x为弱酸,V x<V y B.x为强酸,V x>V y
C.y为弱酸,V x<V y D.y为强酸,V x>V y
【答案】C
【考点定位】考查弱酸的电离及酸碱的反应
【名师点晴】根据酸稀释pH的变化判断强酸、弱酸是解题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读图能力,由图可知稀释相同倍数酸x、y的pH变化,判断强酸、弱酸,pH相等的强酸和弱酸与碱反应,反应中弱酸还继续电离,弱酸消耗碱的量大。
9.常温下,在pH为3的FeCl3溶液、pH为11的Na2CO3溶液和pH为3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分别为c1、c2、c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c1<c2<c3B.c1=c2>c3C.c1>c2>c3D.无法判断【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FeCl3和Na2CO3都可促进水的电离,pH为3的FeCl3溶液,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为10-3mol/L,pH为11的Na2CO3溶液,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为10-3mol/L,pH为3的盐酸抑制水的电离,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为10-11mol/L,则C1=C2>C3,故选B。
考点:考查盐类水解的应用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等。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 sp越小,则它的溶解度越小
B.任何难溶物在水中都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溶解度大小都可以用K sp表示
C.溶度积常数K sp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度积越大
D.升高温度,某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说明它的溶解度是减小的,K sp也变小
【答案】D
考点: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有关问题。
11.在t℃时,Ag2CrO4(橘红色)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又知AgCl的K sp =1.8×10-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时,Ag2CrO4的K sp为1×10-8
B.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
C.t℃时,Y点和Z点时Ag2CrO4的K sp相等
D.t℃时,将0.01 mol·L-1AgNO3溶液滴入20 mL 0.01 mol·L-1KCl和0.01 mol·L-1K2CrO4的混合溶液中,Cl-先沉淀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依据图象曲线上的数据结合溶度积常数概念计算得到;曲线上的点是沉淀溶解平衡,Ag2CrO4的沉淀溶剂平衡为:Ag2CrO4(s)⇌2Ag+CrO42-;Ksp=c2(Ag+)c(CrO42-)=(10-3)2•10-5=10-11;故A错误;B.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仍为饱和溶液,点仍在曲线上,所以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故B正确;C.一定温度下溶度积是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变化,所以t℃时,Y点和Z 点时Ag2CrO4的K sp相等,故C正确;D.依据溶度积常数计算Ksp(CrO42-)=c2(Ag+)c(CrO42-)=1×10-9;Ksp(AgCl)=c(Ag+)c(Cl-)=1.8×10-10,以0.01mol/L AgNO3溶液滴定20mL0.01mol/LKCl和0.01mol/L的K2CrO4的混合溶液,c(CrO42-)=0.01mol/L,得到c(Ag+)=×10-4mol/L,0.01mol/L KCl溶液中,c(Cl-)=0.01mol/L;依据溶度积计算得到:c(Ag+)==1.8×10-8mol/L,所以先析出氯化银沉淀,故D正确;故选A。
考点: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的分析判断、溶度积常数的计算应用。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pH=2和pH=1的HNO3中c(H+)之比为1∶10
②0.2 mol/L与0.1 mol/L醋酸中,c(H+)之比大于2∶1
③Na2CO3溶液中c(Na+)与c(C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之比为2∶1
④纯水在100℃和20℃时,pH前者大
⑤同温时,pH=10的KOH溶液和pH=10的KCN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浓度后者大
⑥100 mL 0.1 mol/L的醋酸溶液与10 mL 1.0 mol/L的醋酸溶液中H+的数目,前者多
A.①④⑤B.①⑤⑥C.①②⑤D.①②③⑥
【答案】B
⑥100mL 0.1mol•L-1的醋酸和10mL 1.0mol•L-1的醋酸中含醋酸的物质的量相等,醋酸浓度越小其电离程度越大,所以10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 1.0mol/L的醋酸溶液中H+的数目,前者多,故⑥正确;故选B。
考点:考查pH计算、盐类水解、中和反应等。
13.某金属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的原电池中,锌为原电池的负极,则金属可能是
A.铝B.铜C.铁D.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因金属活泼性为Mg>Al>Fe>Cu,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则该金属为Fe或Cu,但Cu与盐酸不反应,只有Fe符合,故选C。
考点:考查原电池。
14.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在pH=7的醋酸钠和醋酸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
B.稀释醋酸溶液,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在pH=5的氯化钠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c(Na+)=c(Cl-)
D.0.1 mol·L-1的硫化钠溶液中,c(OH-)=c(H+)+c(HS-)+c(H2S)
【答案】C
考点: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15.相同温度、相同浓度下的六种溶液,其pH由小到大的顺序如图所示,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物质可能分别为( )
A.NH4Cl (NH4)2SO4CH3COONa
B.(NH4)2SO4NH4Cl CH3COONa
C.(NH4)2SO4NH4Cl NaOH
D.CH3COOH NH4Cl (NH4)2SO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NH4Cl中铵根离子的浓度小于(NH4)2SO4的,水解程度小,酸性弱,故A错误;B.(NH4)2SO4中铵根离子的浓度小于NH4Cl的,水解程度大,酸性强,所以符合图象,故B正确;C.氢氧化钠是强碱,其碱性强于碳酸钠溶液的,故C错误;D.(NH4)2SO4是强酸弱碱盐,其溶液呈酸性,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
【名师点晴】明确等浓度时,酸的强弱与溶液pH的关系、盐类水解程度与溶液pH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NH4HSO4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其溶液呈酸性,硝酸钠是强酸强碱盐,其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根据图知,①②溶液呈酸性,且①的酸性大于②,则如果都是酸时,①中酸的电离程度大于②,如果是酸和盐时,则①是强酸的酸式盐,②是盐,③溶液呈碱性,应该为盐溶液,且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小于碳酸根离子,据此判断。
16.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低,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热 B.加少量盐酸 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 D.加少量水
【答案】A
【考点定位】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
【名师点晴】明确加热促进醋酸电离,而同离子效应抑制醋酸电离是解题关键,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可以采用的方法为:加热、加入和氢离子反应的物质,要使溶液的pH降低,则应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可以加入酸或升高温度,二者结合分析解答。
17.常温下,用0.1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mol•L-1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
B.点③和点④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
C.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c(HCN)-c(CH3COOH)
D.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都有:c(CH3COO-)+c(OH-)=c(CH3COOH)+c(H+)
【答案】C
考点:考查酸碱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18.已知某溶液中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
经四位同学测定,大小关系如下,则其中不可能的是
A.c(Cl-)>c(NH4+)>c(H+)>c(OH-) B.c(Cl-)=c(NH4+)
C.c(OH-)>c(H+)>c(Cl-)>c(NH4+) D.c(Cl-)>c(H+)>c(NH4+)>c(O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当溶液为NH4Cl溶液或NH4Cl与HCl的混合物时,则离子浓度c(Cl-)>c(NH4+)>c(H+)>c(OH-),故A不选;B.当溶液呈中性,c(OH-)=c(H+),据c(Cl-)+c(OH-)=c(NH4+)+c(H+)可得c(Cl-)=c(NH4+),故B不选;C.阴离子浓度大于阳离子浓度,不遵循电荷守恒,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故C选;D.当溶液为NH4Cl与HCl的混合物时,离子浓度关系是c(Cl-)>c(H+)>c(NH4+)>c(OH-),故D不选;故选C。
考点:考查盐类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19.下列各现象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FeS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中
B.Cl2与Na2S溶液反应生成单质S沉淀
C.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稀硫酸洗涤BaSO4沉淀,用水洗涤造成BaSO4的损失量大于用稀硫酸造成的损失量
D.CaCO3难溶于稀硫酸中,却能溶于醋酸中
【答案】B
【考点定位】考查平衡移动原理
【名师点晴】准确理解平衡移动原理是解题关键,平衡移动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20.已知NaHSO3溶液呈酸性、NaHCO3溶液呈碱性。
现有浓度均为0.1 mol/L的NaHSO3溶液和NaHCO3溶液,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下列关系(R表示S或C),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A.c(Na+)>c(HRO3-)>c(H+)>c(RO32-)>c(OH-)
B.c(Na+)+c(H+)=c(HRO3-)+c(RO32-)+c(OH-)
C.两溶液中c(Na+)、c(HRO3-)、c(RO32-)分别相等
D.c(H+)+c(H2RO3)=c(RO32-)+c(OH-)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NaHSO3溶液呈酸性说明亚硫酸氢离子电离大于水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HSO3-)>c(SO32-)>c(H+)>c(OH-);NaHCO3溶液呈碱性说明碳酸氢根离子水解大于电离,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HCO3-)>c(OH-)>c(SO32-)>c(H+),故A错误;B.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为:c(Na+)+c(H+)=c(HRO3-)+2c(RO32-)+c(OH-),故B错误;C.溶液中电离和水解程度不同,离子浓度不同,故C错误;D.依据电荷守恒,c(Na+)+c(H+)=c(HRO3-)+2c(RO32-)+c(OH-),物料守恒得到c(Na+)=c(HRO3-)+c(RO32-)+c(H2RO3),合并得到:c(H+)+c(H2RO3)=c(RO32-)+c(OH-),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溶液中电荷守恒、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物料守恒的计算应用。
21.用两根铂丝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再分别向两极通入甲烷气体和氧气,可形成燃料电池,该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CH4+2KOH+2O2═K2CO3+3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
B. 放电时通入氧气的一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 通甲烷的一极为负极,通氧气的一极为正极
D. 通甲烷的电极反应式是:CH4+10OH--8e-═CO32-+7H2O
【答案】A
【考点定位】考查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名师点晴】结合原电池原理准确判断电极及电极反应是解题关键,特别要注意电解质溶液对电极反应的影响;甲烷燃料电池中通入甲烷的一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池反应为:CH4+2KOH+2O2═K2CO3+3H2O;判断溶液是碱性。
22.25 ℃时,在含有大量PbI 2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平衡PbI2(s)Pb2+(aq)+2I-(aq)加入KI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Pb2+和I-浓度都增大 B.溶度积常数K sp增大
C.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D.溶液中Pb2+浓度减小
【答案】D
考点: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影响Ksp的因素。
23.为了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Cl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该试剂是A.NaOH B.Na2CO3C.氨水D.Mg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FeCl3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加入Mg(OH)2粉末、MgO或MgCO3,调节溶液的pH,促进铁离子的水解,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选D。
考点:考查混合物的提纯与盐类水解原理。
24.25 ℃时,H 2SO3HSO3-+H+的电离常数K a=1×10-2 mol·L-1,则该温度下NaHSO3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 h为
A. 1×10-12 mol·L-1 B.1×10-2 mol·L-1 C. 1×10-10 mol·L-1 D. 无法确定【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Ka=,HSO3-+H2O⇌H2SO3+OH-,
K h==1.0×102×1.0×10-14=1.0×10-12,答案为A。
考点:考查电离常数与水解常数的应用等。
25.关于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B.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表流向铜电极
C.取出盐桥后,电流计的指针仍发生偏转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 + 2e-= H2↑
【答案】B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原理
【名师点晴】明确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电子及离子移动方向是解题关键,该原电池中,Zn 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盐桥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26.物质在水中可能存在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平衡,它们都可看作化学平衡。
有如下的A~G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A为0.1 mol·L-1的(NH4)2SO4溶液,实验测得A的pH<7,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在该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2)B为0.1 mol·L-1 NaHCO3溶液,实验测得B的pH>7,请分析B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为Al2(SO4)3溶液,把C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若把B和C混合,将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D为CH3COONa溶液,常温下,pH=9的D中,水电离出来的c(OH-)=________。
(5)E为某浓度的NH4Cl溶液,常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5,写出该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列式):c(Cl-)-c(NH4+)=___________________ mol/L。
(6)F为Mg(OH)2溶液,求室温下F饱和溶液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 mol/L(已知室温时,Mg(OH)2的溶度积K sp=3.2×10-11)。
(7)G为硫化钠溶液,在配制G时,为了防止发生水解,可以加入少量的。
【答案】(1) NH4++H2O NH3·H2O+H+,c(NH+4)>c(SO2-4)>c(H+)>c(OH-)
(2)HCO-3的电离小于水解,使溶液中c(OH-)>c(H+)
(3) Al2(SO4)3 Al3++3HCO-3===Al(OH)3↓+3CO2↑
(4) 10-5 (5)10-5-10-9 (6)c(Mg2+)=2×10-4 mol/L (7)NaOH
(4)在CH3COONa溶液中,OH-全部来自于水的电离,由于溶液的pH=9,故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为10-9mol/L,由水电离出来的c(OH-)=10-14÷10-9=1.0×10-5mol•L-1;
(5)在NH4Cl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式c(NH4+)+c(H+)=c(Cl-)+c(OH-),则c(Cl-)-c(NH4+)=c(H+)-c(OH-)=(10-5-10-9)mol/L;
(6)已知K sp=c(M2+)×c2(OH-),且只有M(OH)2的饱和溶液中,2c(Mg2+)=c(OH-),设c(M2+)=x,则
c(OH-)=2x,即x×(2x)2=3.2×10-11,解x==2×10-4,c(OH-)=4×10-4mol/L,c(Mg2+)=2×10-4mol/L;
(7)硫化钠溶液中存在S2-的水解,在配制硫化钠时,为了防止发生水解,可以加入少量的NaOH
溶液。
考点:考查盐类水解的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溶液中平衡的分析、溶液配制等。
三、无机化工流程图题(每空2分,共16分)
27.氯化铜晶体(CuCl2·2H2O)中含有FeCl2杂质,为制得纯净的氯化铜晶体,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再按下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进行提纯。
请参照下表给出的数据填空。
(1)操作I加入X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物质都可以作为X,适合本实验的X物质可以是(填选项)_________ 。
A、KMnO4
B、NaClO
C、H2O2
D、Cl2
(3)操作II的Y试剂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并调节溶液的pH在______范围。
(4)实验室在配制CuCl2溶液时需加入少许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理由是(文字叙述并用有关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CuCl2溶液蒸干灼烧,得到的固体是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要得无水CuCl2,请简述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加入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 (2)C、D
(3)CuO;3.7≤pH<4.7
(4)盐酸 Cu2+水解:Cu2++2H2O Cu(OH)2+2H+,加入盐酸抑制其水解
(5)CuO,HCl气流中蒸发
(3)分析图表数据结合题示,调节pH3.7~4.7,调节pH使Fe3+全部沉淀,同样不引进新杂质,所以Y最好为CuO或Cu(OH)2或CuCO3;
(4)CuCl2属于强酸弱碱盐,溶液中水解显酸性,加盐酸时抑制其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H2O Cu(OH)2+2H+;
(5)CuCl2属于强酸弱碱盐,加热蒸发时促进其水解(HCl易挥发),生成Cu(OH)2沉淀,最后灼烧分解生成CuO,若要得到无水CuCl2,需要在HCl气氛中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综合应用
【名师点晴】明确制备流程及反应原理为解答关键,需要注意除杂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①的滤液中含有亚铁离子、铜离子、氯离子,加入氧化剂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然后加入Y 调节溶液的pH,将铁离子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除去,得到的溶液乙为氯化铜溶液,然后在持续通入HCl气体并不断搅拌条件下蒸发溶液乙获得氯化铜晶体,据此分析解题。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28.在标准状况下充满HCl的烧瓶做完喷泉实验后得到稀盐酸,用标准碳酸钠溶液滴定这种盐酸测定它的准确浓度,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标准Na2CO3溶液滴定这种盐酸时,Na2CO3溶液应装在_______式滴定管内,原因是(文字叙述并用有关离子方程式表示):;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从_______色变为_______色。
(2)现配制三种浓度的标准Na2CO3溶液,你认为最合适的是下列第______种(填序号)。
①2.500 mol/L ②0.25 mol/L ③0.025mol/L
(3)若采用上述合适浓度的标准Na2CO3溶液滴定,用C(Na2CO3)表示,滴定时实验数据列表如下: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时应带入的Na2CO3溶液体积为_________,求这种待测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数据和符号列式即可):C(HCl)=_________ 。
(4)若盛装Na2CO3溶液的滴定管在滴定前未用标准液润洗,则最后所测盐酸浓度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答案】(1) 碱式;CO3-+ H2O HCO3-+OH- 红色;橙色;(2)③
(3) (4) 偏高
【解析】
(3)舍去第一组数据,碳酸钠溶液的平均体积为mL,
2HCl~Na2CO3
2 1
C(HCl)×20.00mL0.025mol/L×mL
C(HCl)=;
(4)盛装Na2CO3溶液的滴定管在滴定前未用标准液润洗,标准液的浓度降低,造成V(标准液)
偏大,根据c(待测)=可知c(待测)偏高。
【考点定位】考查中和滴定操作、计算及误差分析。
【名师点晴】注意利用公式c(待测)=来分析解答,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误差,都可以归结为对标准溶液体积的影响,其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那么测得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也偏小;其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那么测得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也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