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中的建筑给排水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中的建筑给排水应用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更为明显,人们十分关注环保问题,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保绿色理念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践行绿色建筑和节能理念,应进一步加强对绿色建筑的给排水管理,提升建筑的节水能力,为我国的环保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绿色建筑的特点并就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措施进行探究,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给排水;应用
引言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整体用水量连年增长,甚至在很多地区水资源浪费情况较为严重,为减少资源浪费,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现代建筑设计中逐渐融入了绿色环保理念。
节能减排在给排水设计中逐渐得以应用,在很多建筑工程当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加强对于节能减排设计的分析和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1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也被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是在资源节约理念下进行设计、建设和使用的建筑形式,以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为目的,彰显了建筑、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理念。
对于绿色建筑特点来讲,首先其具有对清洁能源利用率高的特点,比如绿色建筑能对太阳能进行有效地利用,并且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到最低。
另外,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对新型环保材料的应用率较高,可以减少对合成材料的用量,既能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也能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使人类更加接近自然,实现建筑与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发展。
绿色建筑是建筑与生态环境的结合,绿色建筑能够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能起到更加有效的节水作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2绿色建筑中的建筑给排水应用
2.1绿色生态为理念的应用
其一,城市给排水的建设,工作者要采取与时俱进的思想进行整合。
其二,基于长久发展的思想,凭借全新的思想与理念设计城市给排水的方案。
工作者要选取低消耗的建设工艺,同时相关单位对于现代化城市中的建筑给排水建设实情进行规范性尝试,创新全新的节能施工材料,促使给排水工程与科学的发展观相互适应。
与此同时,深层次的应用管道材料,以钢制材料为主的管道针对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运作范围较为广泛,然而在科学的发展观引领之下,节能环保的理念被大范围宣传与推广,因此节能作用为主的塑料管道材料,这个类型的新型材料具备诸多优势,包括排水量较为通畅、管道材料重量较轻以及施工较为简便等。
此外采取新时代的思路管道建设加以规划,针对城市中水量匮乏的地区以及地下水位置较深的地区,促使雨水自然状态下渗透,一方面能够减小建筑给排水的压力,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地下水补给的效果,确保生态向平衡性发展。
最后,为满足生态化与经济化的建筑给排水设计需求,打造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的新局面,可以引进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海绵城市的规划中,围绕源头分散的理念,通过雨水花园或者植草沟的建设凸显出绿色规划的价值。
之后借助径流体系,将雨水的泵站进行外排处理,提升城市给排水体系的设计标准,降低城市内涝的实际负担。
2.2节能供水技术的应用
通过对给排水系统的能耗分析可得,供水环节是能耗的主要来源。
针对供水方式改良,相关人员进行了各种方向的研究和探讨。
目前,城市中采用的主要供水方式是恒压变频供水系统。
自来水厂的来水经过二次加压后,输送到用户端,为了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管网设计规范总要求供水水压应大于用户接水点。
输水加压抬升到水箱后,水压自然降低,造成了能源浪费。
为解决水压浪费的问题,逐渐开发除了多种节能供水方式,以下以无负压供水系统为例:无负压供水系统是利用有压容器代替传统的供水系统的水池和水箱,装配在管网和提升泵之间,有效利用管网中原有的压力,直接抽水送入用户端。
搭配变频泵,可以实现合理控制泵的运行,防治给水污染的目的。
2.2节水设计的应用
首先,绿色建筑给排水应以保障水安全为基础,加强节水设计,同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环节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水系统方案,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建筑给排水系统。
针对非传统水源的利用,要将水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保障水安全,避免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要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对于水源的选择,应优先考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如果建筑所在地距离集中再生水厂相对较远,无法利用其水源时,则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源,也可以借助水处理技术自行再生水源供建筑应用。
比如,采用雨水蓄集的方式,并对蓄集的雨水进行处理,之后加以利用。
总之,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注重提升对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保证对非传统水源的利用不低于总用水量的10%,这样才能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
其次,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要对地表以及屋面雨水径流途径作出规划,要以降低地表径流为目的进行设计,加强对渗透措施的应用,促进雨水渗透能力的提升,尽量避免雨水形成径流对地表产生冲击,造成水土流失。
要进一步加强雨水蓄积能力,加强对雨水的利用,增加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
要避免将水井供水以及供水作为景观用水,可以应用再生水以及所蓄积的雨水作为景观用水,这样既能对传统水源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也能提升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
2.3清洁能源的应用
基于节能技术的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清洁能源,使最终得到的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参考利用价值。
在给排水节能设计中充分利用太阳能能源,满足生活热水准备方面的实际要求,降低传统能源消耗率,确保给排水系统的良好性。
通过分析平板型、真空管型两种形式太阳能热水器,实施相应的安装设计工作计划,可改善建筑工程建设、应用中的保温状况,在技术层面上为增强给排水设计效果提供科学保障,以高效利用太阳能能源。
给排水设计中清洁能源利用效率逐渐提高,可满足建筑工程建设中的节能降耗、生态环保要求,推动设事业、环保事业协调发展,避免引发给排水设计问题。
2.4热水供应循环系统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热水供应循环系统的应用状况、性能,与给排水设计水平、节能技术应用相关联。
设计单位应不断优化热水供应循环系统性能,为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提供保障。
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循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将热水供应循环系统的储水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合理设置用水量、耗水量等基本参数,满足热水供应循环系统性能优化方面的实际要求,在给排水节能设计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热水供应循环系统供水中,科学利用储热式电热水器,以降低电能消耗率,以减少热水供水时间,高效率、高质量完成给排水设计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给排水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往往有着诸多方面的优势,不但可以更加凸显绿色建筑的环保理念,起到节水、节能的作用,而且在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其出现的问题制定完善的解决措施,最大程度发挥其优势,进而实现高效节水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贾朝阳,谢吉建.浅谈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设计[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9(17):180.
[2]张洋.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设计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6):1051.
[3]曾文华.试论节能减排措施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8:104-105.
[4]张天政.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措施运用[J].黑龙江交通技,2014,5(44):243-244.
[5]洪庆建.建筑中的给排水节能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节能,2019,38(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