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细胞代谢 (共46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主动运输的物质示例: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物质;正常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
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速率曲线模型及分析
四、胞吞胞吐作用
• 1、基本概念:细胞借助细胞膜的流动性改变细胞膜的形态,消耗能量将细胞外的物质或者细胞 吸收进入或者排出细胞的运输方式。严格意义上说细胞的胞吞胞吐没有跨过细胞膜,而是形成一 个囊泡结构。
2、关于有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气体产量实验
注:本实验仅能使用植物细胞 或者酵母菌细胞进行。
呼吸作用类型 仅进行有氧呼吸
装置 1 左移
仅进行无氧呼吸
不移动
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 氧呼吸
左移
装置2 不移动
右移 右移
原因
仅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体积相同, 装置1中CO2被吸收后体积减少向左移动,装置2体 积不变因而不移动
4、根据呼吸类型生物的分类: (1)好氧生物:在有氧条件下才能生存,部分细胞可以进行无氧呼吸的生物。 eg:绝大部分的动物和植物 (2)厌氧生物:仅能在无氧条件下存活,遇到氧气就会死亡的生物。因为厌氧生物体内不存在抗氧化体 系(SOD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不能抵抗氧化作用 eg:乳酸菌、反硝化细菌、破伤风芽孢杆菌等 (3)兼性厌氧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的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存活 eg:酵母菌
微专题2 关于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
• 1、基础实验——关系细胞呼吸产物探究的实验设计
细胞无氧呼吸的实验处理 a、对培养液上层气体采取脱氧处理 b、对培养液表面进行液封处理
(可以采用石蜡油液封处理) c、对培养液进行煮沸冷却(降低氧气
溶解度)后再接种。
装置的作用: (1)、气泵或者气球:为实验装置提供稳定的气流,保证气体的正常流动 (2)、10%NaOH溶液:除去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3)、酵母菌培养液:进行呼吸作用(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4)、澄清石灰水或者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鉴定二氧化碳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条件
葡萄糖底物、多种酶、氧气
葡萄糖、多种酶、无氧条件
物质变化
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酒精 或乳酸)
能量变化
产生大量能量(绝大部分以热量的 产生少量能量,绝大部分的能量依
形式丧失,部分转化为ATP)
然存在在酒精或乳酸中
(1)用于判断细胞的生活情况
细胞质壁分离后能够复原——细胞存活
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细胞死亡
(2)用于估测细胞液的浓度
(3)用于区分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
• 4、质壁分离的结果: (1)质壁分离后细胞死亡
原因一:用于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溶液浓度过大,导致细胞瞬间脱水过多死亡 原因二:用于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溶质对细胞具有毒性,导致细胞膜的生物活性丧失而死亡 (2)质壁分离后细胞可以复原: 情况一:质壁分离后采用低渗透压的溶液浸泡细胞(细胞处于活性状态),细胞从低渗溶液中吸水
• 2、主动运输的模式图:
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通过蛋白质的分割在细胞膜上形成物质
运输通道,该载体的跨膜速度最快,也 不容易饱和 桥联蛋白——该载体蛋白直接跨过细胞膜两侧,运输 速率较快 载式蛋白——在细胞膜一侧与物质结合后运输到细胞 膜另一侧后与被运输物质分离,该种载 体蛋白的运输速率较慢,也比较容易 饱和
细胞代谢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讲解
CONTENTS
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离
物质跨膜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一、物质的被动运输
• 1、基本概念:被动运输指的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进入细胞,这是一种不消耗能量的运输 方式,被动运输是依靠细胞膜内外的渗透压进行运输的一种运输方式。
(2)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 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酶
C6H12O6 ←-→ 2C2H5OH(酒精)+ 2CO2 + 少量能量
酶
C6H12O6 ←-→ 2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
2、呼吸作用的过程
• 2、被动运输的分类:
运输的方式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物质运输的方向
顺浓度梯度
是否消耗能量
否
否
是否需要载体蛋白
不需要
需要
示例
水分、气体分子(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神经纤维膜吸纳排
脂类(乙醇、甘油、脂肪酸等)
钾
二、物质的主动运输
• 1、基本概念:细胞的主动运输是一种消耗能量,借助载体蛋白将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一种跨膜运 输的方式,细胞中绝大部分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均是依靠主动运输实现跨膜的。
细胞会回复原有的状态。 情况二:在质壁分离实验中采用NaCl、NaNO3等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前期由于细胞内外存在
渗透压差导致细胞失水后质壁分离,后期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盐离子,细胞内外的渗透压 差减少细胞重新吸水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细胞呼吸作用
一 、 细 胞 新 陈 代 谢 的 基 础 — — 酶 和 AT P
• 2、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催化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 也有少数是RNA。
• 3、酶的特性: ① 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 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过高、过酸、过碱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从而使酶活性下降,不能恢复。低温抑制酶的活性,适当升高温 度可以恢复。酶制剂一般在低温条件下保存。 • 4、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过氧化氢酶和氯化铁催化过氧化氢比较
仅进行无氧呼吸时酵母菌仅产生CO2,装置1中CO2 被吸收因而体积不变,装置2内部体积变大向右移动
结合以上两种原因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
• 1、色素的分类和分布
色素
光合色素(主要 存在于叶绿体上, 负责吸收和传递 光能,属于脂溶 性色素)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其他色素(主要 存在于液泡中, 属于水溶性色素)
5、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
•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
高,细胞呼吸越强。 • (2)、氧气:氧气充足,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 (3)、水分:间接性影响。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
番茄红素 花青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其他的光合作用色素:藻红素和藻蓝素
2、光合色素的作用:光合作用色素负责吸收和传递光能,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基本不吸收绿 光(光合作用实验的暗室反应一般采用绿光灯作为实验光源),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二、细胞呼吸作用
• 1、呼吸作用的分类: (1)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 二 氧 化 碳 和 水 , 释 放 出 大 量 能 量 , 生 成 AT P 的 过 程 。
C6H12O6 + 6H2O+6O2 ←-酶→ 6CO2 + 12H2O + 能量
• (1)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注: ( 1 ) 有 氧 呼 吸 第 一 、 第 二 阶 段 产 生 的 AT P 极 少 , 第 一 阶 段 产 生 的 AT P 用 于 第 二 阶 段 反 应 功 能 , 所 以 一 分 子 葡 萄 他 体 有 氧 呼 吸 产 生 了 3 8 m o l AT P 的 能 量 , 由 于 第 二 阶 段 消 耗 了 2 m o l AT P 所 以 净 产 生 3 6 m o l AT P ; (2)[H]在考试中也会表示为NADPH或是还原型辅酶Ⅱ (2)无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直接转化为 乙醇或者乳酸
• 酶——生化反应的催化剂: • 1、基本概念: 新陈代谢: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注: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作为催化剂不能提供活化能,离体后的酶也具有活性。
(4)酶的pH曲线模型
AT P
• 1、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 A代表腺苷,P代 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3个磷酸键,2个高能磷酸键,1个普通磷酸键
注 : AT P 的 分 子 中 的 高 能 磷 酸 键 中 储 存 着 大 量 的 能 量 , 所 以 AT P 被 称 为 高 能 化 合 物 。 这 种 高 能 化 合 物 化 学 性 质 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 质 , AT P 是 直 接 的 能 量 来 源 , 太 阳 是 最 终 的 能 量 来 源
• 3、光合作用色素的吸收光谱:
考点Tip: (1)从上图可知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基本不吸收绿光,叶片放射绿光也是叶片呈现绿 色的原因,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曲线和横坐标围成的面积可以表示光合作 用中光的利用率,所以在白光(即各种波长均存 在)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光的利用率最大 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红光的光合作用速率最 快,白光的光合效率最高。
自变量:催化剂的种类——酶和无机催化剂
因变量:单位时间内气体的产生量
注:过氧化氢属于易分解的物质,不能用于 探究温度、酸碱度等因素的变量梯度实验 本实验的温度和pH值需要控制在酶的最适 温度进行实验效果明显
5、酶的催化曲线模型
• (1)酶降低活化能曲线模型:
(2)酶的高效性实验曲线模型:
• (3)酶的温度曲线模型
• 2、ATP与ADP的转化:
AT P 与 A D P 相 互 转 化 , 并 不 是 一 个 可 逆 的 反 应 , 物 质 是 可 逆 的 , 但 能 量 不 是 可 逆 的 细 胞 的 吸 能 反 应 一 般 伴 随 着 AT P 的 分 解 , 例 如 细 胞 通 过 主 动 运 输 吸 收 营 养 物 质 细 胞 的 放 能 反 应 一 般 伴 随 着 AT P 的 合 成 , 例 如 细 胞 通 过 光 合 作 用 合 成 能 量 植物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释放的能量直接供给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 ATP在生物体 中 的 含 量 比 较 少 , 合 成 速 度 很 快 , 一 般 AT P 是 即 时 合 成 即 时 分 解 的 。 可 以 口 服 补 充 。 附 : 合 成 AT P 的 场 所 有 : 线 粒 体 — — 通 过 有 氧 呼 吸 的 第 二 和 第 三 阶 段 合 成 AT P 叶 绿 体 — — 光 合 作 用 的 光 反 应 阶 段 可 以 合 成 AT P , 但 是 光 反 应 产 生 的 AT P 只 能 供 给 叶 绿 体 自 身 的 暗 反 应 细胞质基质——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ATP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是相同的,但是无氧呼吸 中 乙 醇 或 者 乳 酸 的 生 成 不 产 生 AT P
• 2、胞吞胞吐细胞模型
囊泡移动
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物质进入或者排出
微专题1 关于物质运输实验——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
• 1、质壁分离实验材料选择: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单层细胞 不用染色——洋葱紫色的中央大液泡中含有色素
• 2、质壁分离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现象:
3、质壁分离实验的实验意义:
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6、呼吸作用曲线模型分析
A
分析点 A点:二氧化碳释放量最低点,该处的二氧化碳释放量
最低,对有机物的消耗最少。该点是储存瓜果蔬 菜的最适氧气浓度。 若氧气浓度过低,无氧呼吸过强,呼吸产物积累会毒害 细胞;若氧气浓度过高,有氧呼吸过强,有机物消耗 P点:两条曲线的交汇处,P点之前细胞有氧呼吸和无 氧呼吸同时进行,P点之后细胞仅进行有氧呼吸 阴影部分面积:代表细胞无氧呼吸的消耗量
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速率曲线模型及分析
四、胞吞胞吐作用
• 1、基本概念:细胞借助细胞膜的流动性改变细胞膜的形态,消耗能量将细胞外的物质或者细胞 吸收进入或者排出细胞的运输方式。严格意义上说细胞的胞吞胞吐没有跨过细胞膜,而是形成一 个囊泡结构。
2、关于有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气体产量实验
注:本实验仅能使用植物细胞 或者酵母菌细胞进行。
呼吸作用类型 仅进行有氧呼吸
装置 1 左移
仅进行无氧呼吸
不移动
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 氧呼吸
左移
装置2 不移动
右移 右移
原因
仅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体积相同, 装置1中CO2被吸收后体积减少向左移动,装置2体 积不变因而不移动
4、根据呼吸类型生物的分类: (1)好氧生物:在有氧条件下才能生存,部分细胞可以进行无氧呼吸的生物。 eg:绝大部分的动物和植物 (2)厌氧生物:仅能在无氧条件下存活,遇到氧气就会死亡的生物。因为厌氧生物体内不存在抗氧化体 系(SOD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不能抵抗氧化作用 eg:乳酸菌、反硝化细菌、破伤风芽孢杆菌等 (3)兼性厌氧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的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存活 eg:酵母菌
微专题2 关于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
• 1、基础实验——关系细胞呼吸产物探究的实验设计
细胞无氧呼吸的实验处理 a、对培养液上层气体采取脱氧处理 b、对培养液表面进行液封处理
(可以采用石蜡油液封处理) c、对培养液进行煮沸冷却(降低氧气
溶解度)后再接种。
装置的作用: (1)、气泵或者气球:为实验装置提供稳定的气流,保证气体的正常流动 (2)、10%NaOH溶液:除去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3)、酵母菌培养液:进行呼吸作用(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4)、澄清石灰水或者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鉴定二氧化碳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条件
葡萄糖底物、多种酶、氧气
葡萄糖、多种酶、无氧条件
物质变化
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酒精 或乳酸)
能量变化
产生大量能量(绝大部分以热量的 产生少量能量,绝大部分的能量依
形式丧失,部分转化为ATP)
然存在在酒精或乳酸中
(1)用于判断细胞的生活情况
细胞质壁分离后能够复原——细胞存活
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细胞死亡
(2)用于估测细胞液的浓度
(3)用于区分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
• 4、质壁分离的结果: (1)质壁分离后细胞死亡
原因一:用于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溶液浓度过大,导致细胞瞬间脱水过多死亡 原因二:用于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溶质对细胞具有毒性,导致细胞膜的生物活性丧失而死亡 (2)质壁分离后细胞可以复原: 情况一:质壁分离后采用低渗透压的溶液浸泡细胞(细胞处于活性状态),细胞从低渗溶液中吸水
• 2、主动运输的模式图:
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通过蛋白质的分割在细胞膜上形成物质
运输通道,该载体的跨膜速度最快,也 不容易饱和 桥联蛋白——该载体蛋白直接跨过细胞膜两侧,运输 速率较快 载式蛋白——在细胞膜一侧与物质结合后运输到细胞 膜另一侧后与被运输物质分离,该种载 体蛋白的运输速率较慢,也比较容易 饱和
细胞代谢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讲解
CONTENTS
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离
物质跨膜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一、物质的被动运输
• 1、基本概念:被动运输指的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进入细胞,这是一种不消耗能量的运输 方式,被动运输是依靠细胞膜内外的渗透压进行运输的一种运输方式。
(2)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 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酶
C6H12O6 ←-→ 2C2H5OH(酒精)+ 2CO2 + 少量能量
酶
C6H12O6 ←-→ 2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
2、呼吸作用的过程
• 2、被动运输的分类:
运输的方式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物质运输的方向
顺浓度梯度
是否消耗能量
否
否
是否需要载体蛋白
不需要
需要
示例
水分、气体分子(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神经纤维膜吸纳排
脂类(乙醇、甘油、脂肪酸等)
钾
二、物质的主动运输
• 1、基本概念:细胞的主动运输是一种消耗能量,借助载体蛋白将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一种跨膜运 输的方式,细胞中绝大部分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均是依靠主动运输实现跨膜的。
细胞会回复原有的状态。 情况二:在质壁分离实验中采用NaCl、NaNO3等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前期由于细胞内外存在
渗透压差导致细胞失水后质壁分离,后期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盐离子,细胞内外的渗透压 差减少细胞重新吸水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细胞呼吸作用
一 、 细 胞 新 陈 代 谢 的 基 础 — — 酶 和 AT P
• 2、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催化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 也有少数是RNA。
• 3、酶的特性: ① 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 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过高、过酸、过碱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从而使酶活性下降,不能恢复。低温抑制酶的活性,适当升高温 度可以恢复。酶制剂一般在低温条件下保存。 • 4、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过氧化氢酶和氯化铁催化过氧化氢比较
仅进行无氧呼吸时酵母菌仅产生CO2,装置1中CO2 被吸收因而体积不变,装置2内部体积变大向右移动
结合以上两种原因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
• 1、色素的分类和分布
色素
光合色素(主要 存在于叶绿体上, 负责吸收和传递 光能,属于脂溶 性色素)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其他色素(主要 存在于液泡中, 属于水溶性色素)
5、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
•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
高,细胞呼吸越强。 • (2)、氧气:氧气充足,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 (3)、水分:间接性影响。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
番茄红素 花青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其他的光合作用色素:藻红素和藻蓝素
2、光合色素的作用:光合作用色素负责吸收和传递光能,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基本不吸收绿 光(光合作用实验的暗室反应一般采用绿光灯作为实验光源),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二、细胞呼吸作用
• 1、呼吸作用的分类: (1)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 二 氧 化 碳 和 水 , 释 放 出 大 量 能 量 , 生 成 AT P 的 过 程 。
C6H12O6 + 6H2O+6O2 ←-酶→ 6CO2 + 12H2O + 能量
• (1)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注: ( 1 ) 有 氧 呼 吸 第 一 、 第 二 阶 段 产 生 的 AT P 极 少 , 第 一 阶 段 产 生 的 AT P 用 于 第 二 阶 段 反 应 功 能 , 所 以 一 分 子 葡 萄 他 体 有 氧 呼 吸 产 生 了 3 8 m o l AT P 的 能 量 , 由 于 第 二 阶 段 消 耗 了 2 m o l AT P 所 以 净 产 生 3 6 m o l AT P ; (2)[H]在考试中也会表示为NADPH或是还原型辅酶Ⅱ (2)无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直接转化为 乙醇或者乳酸
• 酶——生化反应的催化剂: • 1、基本概念: 新陈代谢: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注: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作为催化剂不能提供活化能,离体后的酶也具有活性。
(4)酶的pH曲线模型
AT P
• 1、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 A代表腺苷,P代 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3个磷酸键,2个高能磷酸键,1个普通磷酸键
注 : AT P 的 分 子 中 的 高 能 磷 酸 键 中 储 存 着 大 量 的 能 量 , 所 以 AT P 被 称 为 高 能 化 合 物 。 这 种 高 能 化 合 物 化 学 性 质 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 质 , AT P 是 直 接 的 能 量 来 源 , 太 阳 是 最 终 的 能 量 来 源
• 3、光合作用色素的吸收光谱:
考点Tip: (1)从上图可知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基本不吸收绿光,叶片放射绿光也是叶片呈现绿 色的原因,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曲线和横坐标围成的面积可以表示光合作 用中光的利用率,所以在白光(即各种波长均存 在)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光的利用率最大 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红光的光合作用速率最 快,白光的光合效率最高。
自变量:催化剂的种类——酶和无机催化剂
因变量:单位时间内气体的产生量
注:过氧化氢属于易分解的物质,不能用于 探究温度、酸碱度等因素的变量梯度实验 本实验的温度和pH值需要控制在酶的最适 温度进行实验效果明显
5、酶的催化曲线模型
• (1)酶降低活化能曲线模型:
(2)酶的高效性实验曲线模型:
• (3)酶的温度曲线模型
• 2、ATP与ADP的转化:
AT P 与 A D P 相 互 转 化 , 并 不 是 一 个 可 逆 的 反 应 , 物 质 是 可 逆 的 , 但 能 量 不 是 可 逆 的 细 胞 的 吸 能 反 应 一 般 伴 随 着 AT P 的 分 解 , 例 如 细 胞 通 过 主 动 运 输 吸 收 营 养 物 质 细 胞 的 放 能 反 应 一 般 伴 随 着 AT P 的 合 成 , 例 如 细 胞 通 过 光 合 作 用 合 成 能 量 植物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释放的能量直接供给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 ATP在生物体 中 的 含 量 比 较 少 , 合 成 速 度 很 快 , 一 般 AT P 是 即 时 合 成 即 时 分 解 的 。 可 以 口 服 补 充 。 附 : 合 成 AT P 的 场 所 有 : 线 粒 体 — — 通 过 有 氧 呼 吸 的 第 二 和 第 三 阶 段 合 成 AT P 叶 绿 体 — — 光 合 作 用 的 光 反 应 阶 段 可 以 合 成 AT P , 但 是 光 反 应 产 生 的 AT P 只 能 供 给 叶 绿 体 自 身 的 暗 反 应 细胞质基质——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ATP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是相同的,但是无氧呼吸 中 乙 醇 或 者 乳 酸 的 生 成 不 产 生 AT P
• 2、胞吞胞吐细胞模型
囊泡移动
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物质进入或者排出
微专题1 关于物质运输实验——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
• 1、质壁分离实验材料选择: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单层细胞 不用染色——洋葱紫色的中央大液泡中含有色素
• 2、质壁分离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现象:
3、质壁分离实验的实验意义:
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6、呼吸作用曲线模型分析
A
分析点 A点:二氧化碳释放量最低点,该处的二氧化碳释放量
最低,对有机物的消耗最少。该点是储存瓜果蔬 菜的最适氧气浓度。 若氧气浓度过低,无氧呼吸过强,呼吸产物积累会毒害 细胞;若氧气浓度过高,有氧呼吸过强,有机物消耗 P点:两条曲线的交汇处,P点之前细胞有氧呼吸和无 氧呼吸同时进行,P点之后细胞仅进行有氧呼吸 阴影部分面积:代表细胞无氧呼吸的消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