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谷酰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酰谷酰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
的临床疗效分析
陈漫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乙酰谷酰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在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调、止血、限制蛋白摄入、保肝及营养支持的基础上,观察组予以乙酰谷酰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对照组予以乙酰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氨、谷氨酰转移酶、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高于对照组80.4%;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氨、谷氨酰转移酶及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乙酰谷酰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能改善肝功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安全有效.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9(017)013
【总页数】2页(P89-90)
【关键词】肝性脑病;乙型肝炎肝硬化;乙酰谷酰胺;门冬氨酸鸟氨酸
【作者】陈漫
【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恩良医院传染科,辽宁鞍山 114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R657.3+1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不当,病情进一步加重就会出现肝硬化,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临床预后差,病死率高[1]。
肝性脑病是由多种病
因相互作用导致肝功能损伤,血氨代谢异常引起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功能异常。
我科通过乙酰谷酰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
观察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47.5±6.2)岁;
诱因:上消化道出血17例,感染9例,高蛋白质饮食7例,电解质紊乱6例,放腹水4例,其他3例;入院检查血氨、谷氨酰转移酶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32.73±34.52)μmol/L、(214.59±47.61)U/L、(75.47±9.14)μmol/L。
对照组患者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46.9±5.9)岁;诱因:上消化道出血16例,感染8例,高蛋白质饮食7例,电解质紊乱7例,放腹水4例,其他4例;入院检查血氨、谷氨酰转移酶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29.92±31.73)μmol/L、(209.86±49.17)U/L、(77.52±10.06)μmol/L。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诱因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表现并有明确的慢性乙型肝炎病史,入院后常规检查肝功能、肝炎病毒定量及血氨存在异常,符合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诊断标准[2]。
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肝硬化肝性脑病者,除外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功能紊乱者。
1.3 方法:所有患者在给予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调、止血、限制蛋白摄入、保肝及
营养支持等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予以乙酰谷酰胺注射液0.6 g加入5%葡糖糖中每天1次静点,同时予以门冬氨酸鸟氨酸静点,第1天的第1个6 h内给药20g,第2个6 h内分2次给药,每次10 g,然后每天给药20 g,加入到5%葡糖糖中静点,连续用药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予以乙酰谷酰胺注射液治疗,用法用量与观察组相同。
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氨、谷氨酰转移酶、血清胆红素水平。
1.4 疗效评定:根据门体性脑病指数对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个疗程后精神状态进行分级,指数下降2级及以上者为显效,指数下降1级者为有效,指数无变化甚至
升高者为无效[3]。
总有效率=(显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4%。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血氨、谷氨酰转移酶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59.73±24.15)μmol/L、(69.74±31.14)U/L、(41.46±7.92)μmol/L。
对照组治疗后血氨、谷氨酰转移酶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97.51±29.14)
μmol/L、(121±42.69)U/L、(54.39±9.17)μmol/L。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氨、谷氨酰转移酶及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性脑病是导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中氨中毒假说较为常见[4]。
陈广建等[1]认为肝功能受损后氨代谢紊乱造成的氨中毒
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脏受到严重损害,肝脏的尿素合成功能障碍,清除氨的能力下降,血液中的血氨水平升高,氨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对三羧酸循环中ATP的合成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患者神经
细胞功能异常,出现脑水肿及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的异常,因此众多研究证实[5]降低血氨水平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关键。
乙酰谷酰胺透过血脑屏障后分解成为谷氨酸和氨基丁酸,谷氨酸能促进神经系统信号的传递,氨基丁酸能抑制谷氨酸过度兴奋,改善神经细胞的代谢。
门冬氨酸鸟氨酸可以分解成天门冬氨酸和鸟氨酸,天门冬氨酸能提高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使患者肾脏和脑中的氨代谢为谷氨酰胺,鸟氨酸能加快尿素的合成,改变支链氨基酸的比例,加快血氨的代谢[6]。
本组研究中,采用乙酰谷酰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后患者的血氨、谷氨酰转移酶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临床疗效也明显高于仅使用乙酰谷酰胺的对照组。
说明乙酰谷酰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能快速降低血氨水平,改善肝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陈广建,谢碧梅.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诱因和预后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5):548-549.
[2]苏英.乙肝肝硬化肝性脑病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2):71-72.
[3]宋平.乙酰谷酰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9):928-929.
[4]吴杭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发生与发展的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
志,2013,33(21):5343-5344.
[5]闫兰菊.乙酰谷酰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所致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5):89-90.
[6]Khokha RN,Qureshi MO,AhmadS,et parison of once a day rifaximin to twice a day dosage in the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J].Gastroenterol Hepatol,2015,30(9):14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