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命教育教学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8期 2019年 8月
现代教育科学 ModernEducationScience
No8 Aug2019
中学生命教育教学的思考
张晓峰 侯丽杰 (吉林松花江中学,吉林 吉林 132013)
[摘 要]生命教育是帮助广大青少年在科学认识生命的基础上提高生存技能和质量的教育活动,它的 传播、广泛实施在我国经历了引进阶段、高歌猛进阶段和理性沉淀、深化阶段等三个时期。当前我国初中 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教育学生“知己”“知人”“知物”三个方面,其实践面临着资源挖掘不足、实 践表面化、师资力量匮乏等困境。初中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有必要大力推广体验性课堂教学、叙事式课堂教 学、角色扮演教学和视频观赏教学等方法和模式。 [关键词]初中生生命教育;教育内容;教育资源;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8-0117-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8022
一、生命教育的缘起、内涵与发展历程
“生命教育”理念是一个舶来品,在我国内地的兴 起只是近 30年来的事情。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 纳·华特士(J.DonaldWalters)在其创建的“阿南达智 慧生活学校”中探索了蕴涵在生命教育中的原则。1986 年,华特士在《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 一书中阐明了他的学校教育观:教育是集知识学习和 生存体验于一体的过程,身、心、灵兼备的生命态度 应是未来教育的新要素,“孩子们所学习的是如何生 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只是如何找到一份工作、职 业;他们必须懂得如何明智、快乐而且成功地生活, 而不违背自身内在的深层次需求”[1]。此后,生命教 育思想开始向世界各地辐射,辐射过程中伴随着各个 国家和地区对生命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借鉴、传承、转 换和创新。
我国生命教育的开展经历了 20世纪末的引进 阶段、21世 纪 初 的 高 歌 猛 进 阶 段 和 近 十 年 的 理 性 沉淀与深化阶段等三个时期。正如生命教育在世界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借鉴、传承、转换和创新过程一
[收稿日期]2019-07-02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6年度重点课题“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D16082)。 [作者简介]张晓峰(1969-),男,吉林舒兰人,吉林松花江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侯丽杰(1971-),女,吉
生命教育的产生与传播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华 特士之所以发生命教育之先声,是与美国在二战后对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进行反思,对环境污染、自然 灾害、粮食与能源危机等问题的关注的增多,对自 杀、他杀等社会问题及吸毒、性危机、安乐死等伦理 道德问题的应对,缺乏有效办法的背景分不开的。肖 川认为,生命教育是美国在 20世纪 60年代作为应对 社会中各种危害生命现象的对策而出现的[2]。1989 年,日本文部省公布的新《教学大纲》提出:以尊重人 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 标,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恢复孩子天真烂漫的本性,使 之“热爱生命,选择坚强”[3]。这是日本为应对工业化 突飞猛进的社会背景下人的脆弱性问题而提出的教育 策略。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德国及我国台湾、 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先后为为解决青少年中的吸毒、暴 力、贫穷、自杀等问题而开展生命教育。
林榆树人,吉样,我国的生 命 教 育 进 程 也 是 一 个 不 断 借 鉴、 丰 富、创新的本土化过程。(1)叶澜教授在 20世纪 90年代的后半程开始关注教育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主张从生命的层次认识课堂教学,呼吁“让课堂焕 发出生命的活力”[4]。由此,生命教育被纳入我国 教育研究者的视野,开始在部分中小学发端。我国 生命教育研究领域的领军式专家冯建军认为:“生 命化 的 教 育, 在 起 点 上, 直 面 人 的 生 命; 在 过 程 中,通过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本性;在结果上,润 泽灵魂,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质量。 直面生命是前提,循于生命是保证,完善生命是目 的。只有三者协调一致,才能实现生命的本质,才 是完整的 生 命 化 的 教 育 的 内 涵。”[5]这 为 我 国 内 地 的生命教育赋予了相对宽泛的内涵,其目标在于通 过教育加强对生命的保障和完善,进而促进人的全 面可持续发展,这有别于我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 区。尽管这一时期开展的生命教育过程中译介、借 鉴国外教育内容与经验的研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但教育内 容 的 本 土 化 趋 势 自 其 实 施 伊 始 即 显 露 无 疑,且日益强化。(2)21世纪之初的十年,是我国 生命教育研究的热兴与实践的全面展开阶段。2004 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 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 中蕴含着深刻的生命教育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对 生命教育的关注。此后,辽宁、上海、湖 南、江 苏、重庆、湖北、黑龙江、云南、陕西等省市中小 学的生命教育实践陆续展开,大中小学校成为实施 生命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此间,生命教育群众性 组织活动日趋活跃,多家生命教育研究机构和实践基 地相继成立。(3)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我国生命教 育上升为国家战略和获得全新发展的阶段。2010年, 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和发展纲要(2010 -2020年)》,在“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明确指出: “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 教育。……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6]这标志着生命教育正式上升为国 家教育发展战略。此后,我国内地生命教育理论研究 不断走向深入,实践探索遍地开花,呈现出繁荣发展 的态势。
生命教育的蓬勃发展既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的大势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 位日益凸显,人的全面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也是教 育回归其本旨的体现———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根 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