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word导学案1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柱体、锥体和球体,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名称,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生活中也接触到一些立体图形,但可能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柱体、锥体和球体的特征和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柱体、锥体和球体的特征和名称。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体图形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操作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圆柱、棱柱、圆锥、球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和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柱体、锥体和球体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操作,观察和描述给定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将圆柱体展开后,得到的图形是____。
(4)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是____。
(5)球体的表面积公式是____。
3.解答题(共25分)
(1)请简要描述立体图形的概念及其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请列举两种常见立体图形,并简要说明其特征。
(3)请解释立体图形的展开方法及其作用。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立体图形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直观地呈现立体图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立体图形的绘制、展开和计算,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的变化,提高教学效果。
(3)实物模型:使用实物立体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触摸、观察和操作,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
1.请画出长方体的展开图,并标注出各个面的尺寸。
2.请计算一个圆柱体的体积,已知底面半径为3cm,高为5cm。
3.请计算一个圆锥体的体积,已知底面半径为2cm,高为7cm。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包括立体图形的概念、常见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展开、立体图形的计算以及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立体图形的概念:立体图形是具有三个维度的图形,包括长、宽、高。与平面图形相比,立体图形具有更加丰富的空间特征。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导学案无答案
第1章导学案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5、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截去1
后而形成的,这
总结:棱柱的展开图有____部分,侧面展开图是大的展开图是__________分别位于____________.
练习:
1、下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棱柱?
部分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
(2)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作底面和_____________练习:下图所示的平面图形是由哪几种几何体的表面展开的?
想一想
A.B.C.D.3. 下列各个平面图形中,属于圆锥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
4.如果有一个正方体,它的展开图可能是下面四个展开图中的(
处有一小虫被蜘蛛网粘住,
、用平面去截一个圆锥,可能出现以下的几种情况
、用平面去截球体,只能出现一种形状的截面——_______.
(1)(2)
用平面截下列几何体,找出相应的截面形状.
)
)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面形状有圆、三角形,那么这个几何体可能是_________
哪个是小彬看到的?哪个是小华看到的?
归纳:以上事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_________的图形。
自主学习
1、大家观察教材16页上边的几何体、图形,说出每一幅图都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4、甲、乙、丙、丁四人分别面对面坐在一个四边形桌子旁边,桌上一张纸上写着数字“
”
6、如图,桌子上放着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请写出下面三副图中从哪具方向看到的?
10、如图所示,这是两个由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体的个数,请画出主视图与左视图。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数学内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立体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基本立体图形。
2.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立体图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学会识别和绘制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展开图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知识点。首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学生在认识立体图形时,空间想象力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供了模型和实物,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立体图形的特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操作立体图形。
2.在讲解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我发现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立体图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剪裁和拼贴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展开图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立体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或计算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最新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导学案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一、教学设计思想人们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大量的图形,图形是人们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绝妙工具,立体图形的学习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空间,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直觉源泉.本节课是以实物简图的形式直观地给几何体命名,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非数学化语言”,不宜给有关的几何体下定义,也不是用教师的语言来描述,新教材与老教材的最大共别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只要求学生能够识别所列的各种几何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有关特征,不要求数学上的严格表述,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从一堆立体模型中摸出某种几何体,边摸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以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2.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几何图形的过程,通过对比,概括出几何研究的对象2.在实物与几何图形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建立几何图形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具体情境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难点:观察身边的事物,用数学的眼光来评价它们;借助所了解的图形,归纳出几何体的分类.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师:组织学生观察教师里和学校里哪些物体与我们学习过的几何图形形状类似,然后鼓励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说出来(例如,书本是长方体,垃圾桶是圆柱体,花池是六棱柱),由此让学生感觉到,正是这些基本图形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从而引出新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板书).(二)自主探究展示课本议一议的图片提问:(1)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2)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3)请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4)请找出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几何体,(电脑显示上面各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圆柱、圆锥、正方、长方体、棱柱、球)(circular、cylinder、circular、cone、cube、cuboid、prism、sphere)生:思考,并作出回答师:下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棱柱与圆柱具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分组讨论,在交流中形成对棱柱比较全面的认识.师总结:相同点:圆柱和棱柱都是由两个形状相同的底面构成,都给人一种直立的感觉.不同点: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圆形,而棱柱的底面是多边形.圆柱的侧面只有一个是曲面,而棱柱的侧面是多个都是平面.棱柱有两种类型:直棱柱与斜棱柱,一般棱柱仅指直棱柱.3.想一想下列物体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什么几何体组成的?你在生活中见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几何体组成的物体吗?(在实物与几何体模型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三)开放提升学生对基本几何体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白海虎张康成【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形状及结构特征3【学习重点】,常见的几何体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中考内容之一,. 【学习难点】本节难点是对几何体的分类,何体的特征入手,在学习中注意两点:1.2.试一试:1.(1)(2)(3)请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物体。
像这样与笔筒类似的几何体叫____________.2、看课本:认清常见的几何体。
(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三、自主思考,p2想一想。
(1)六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如下图所示,指出图中其他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
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2)棱柱的侧棱、底面、侧面分别有什么特点?(3)长方体、正方体是棱柱吗?总结得出:在棱柱中,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做(),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侧面的形状都是()。
认识棱柱:棱柱可以分为()和(),直棱柱的侧面是()。
(注:本书只讨论直棱柱)合作交流:(议一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并与同学交流。
看课本1.2.例:1.1。
请找出三棱柱的面数、顶点数、棱的条数;四棱柱的呢?五棱柱的呢?探索棱柱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的关系。
六、谈收获:本节课你得到了那些知识?学习了那些方法?七、布置作业(1)P4知识技能第2题(2)观察身边的物体,找出其中的几何体。
1.1.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时:第2课时主备人:白海虎张康成【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并描述几何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丰富学习体验,开阔思维空间,激发对空间图形的探知欲望。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主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生活中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本节课的1.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是这一章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这些立体图形,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已经比较熟悉。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加深他们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牙膏盒、易拉罐、圆柱形笔筒等,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立体图形。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牙膏盒、易拉罐、圆柱形笔筒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物是什么形状的?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立体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什么特点和性质?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尝试区分和识别这些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2.学具:每人一套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牙膏盒、圆柱形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感受立体图形的三维空间特性。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如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两个是长方形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立体图形,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更直观的认识。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相对较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建立起立体图形的概念,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立体图形的绘制和识别。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能够识别和绘制简单的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美的感受。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识别和绘制简单的立体图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的存在。
2.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的特征,从而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
3.巩固新知: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立体图形,加深对立体图形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学会识别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4.实践拓展: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立体图形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主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如魔方、纸盒等,引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知识。
-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立体图形的识别和分类方法。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交流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并能够识别和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此外,学生还具备一定的生活观察能力,能够发现和识别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典型例题讲解
七、典型例题讲解
1. 例题一:
题目: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立体图形,并说明理由。
图1:一个平面上的正方形。
图2:一个立体的正方体。
解答:
图1不是一个立体图形,因为它只有一个平面,没有立体结构。
图2是一个立体图形,因为它有三个维度,即长度、宽度和高度。
2. 例题二:
题目:计算下列立体图形的体积。
图1:一个正方体,边长为6cm。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基本几何知识,并能描述这些几何知识的特点。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的特点,对几何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建场景并介绍新课程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先思考,然后提问。
3.教师安排并提出自我探索问题① 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是什么?② 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特点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的自我探索(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重新探索对圆柱体、圆锥体、立方体、长方体、棱镜和球体特征的不完全理解。
2.对这些相似的圆柱体、圆锥体、立方体、棱柱体和球体进行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问题,请告诉我(学生或老师将回答提出的问题)IV.申请和扩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知识,说明简单而基本的生命几何,并谈谈它的特点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根据教材内容尽量做到全面、有代表性)。
课堂小结4。
作业5。
教学后反思11.1生活中的三维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知道点、线和曲面移动后将生成什么几何图形。
2.能力:知道通过点、线和曲面的移动将产生什么样的几何图形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定怀疑和自我探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并能够识别和区分它们。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识别和区分立体图形时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效果有较大影响,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识别和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识别和区分它们。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和空间想象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图片,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和认识立体图形。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制作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模型;实物图片;投影仪;黑板。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剪刀、彩纸等制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图片,如魔方、牙膏盒、篮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2.呈现(10分钟)教师依次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丰富的图形世界《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第一课时学案1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案1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2、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3、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4、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重点: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2、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学习难点:1、是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2、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自学导引一、温故知新1、说一说:回忆在小学的时候学习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并说出来。
2、指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二、从小明书房中找出立体图形⑴在小明的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在小学学过的几何体类似?⑵书房中哪些物品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3)请在房中找出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品?三、认识棱柱及其他几何体的特征以六棱柱为例认识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底面1在棱柱中,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
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2棱柱的分类人们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需要说明的是:棱柱又分为直棱柱、斜棱柱。
本书讨论的都是直棱柱。
直棱柱斜棱柱讨论并填写下表: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1)、几何体特征表:(2)、相同点与不同点:3、小组活动,讨论并交流下列问题及其解答:(对比观察,理解相关性质)(1)正方体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______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_____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3)正方体有__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__条边?四、巩固练习【例1 】请写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将它们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教案1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教案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几何图形,能根据它们的几何特征,通过观察与交流,经历从具体情景中辨别各种几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单个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将其分类.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以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造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4、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5、能由实物联想出几何图形、能从实物的形状、大小、位置考虑而得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联想到实物.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几何图(1)在小明的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在小学学过的几何体类似?(2)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二、讲授新课(一)活动一1、认一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电脑显示上面各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配注各几何体名称.球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圆柱2、想一想: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以上的几何体.在实物与几何体模型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尤其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学生回答.(二)活动二图11、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柱的棱,其中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都叫做棱柱的侧棱.图1中的棱柱有15条棱,其中有5条侧棱,这5条侧棱的长相等.上底面是五边形,下底面是五边形,这两个五边形的大小、形状都相同;这个棱柱有5个侧面,当它为直棱柱时,5个侧面都是长方形,当它为斜棱柱时,5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强调本书只讨论直棱柱(简称棱柱).2、当一个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时,称为三棱柱;当一个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时,称为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都是四棱柱);当一个棱柱的底面是五边形时,称为五棱柱;……;当一个棱柱的底面是n边形时,称为n棱柱.想一想n棱柱的顶点数、棱数分别是多少?(三)活动三你能指出下列两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吗?图三、课堂作业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教科书是长方形②教科书是长方体,也是棱柱③教科书的表面是长方形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圆锥和圆柱的底面都是圆B.棱锥底面边数与侧棱数相等C.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形状、大小相同的多边形D.长方体是四棱柱,四棱柱是长方体3、观察图中的立体图形,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4、如图3,左面的几何体叫三棱柱,它有五个面,9条棱,6个顶点,中间和右边的几何体分别是四棱柱和五棱柱.图(1)四棱柱有个顶点,条棱,个面;(2)五棱柱有个顶点,条棱,个面;(3)你能由此猜出,六棱柱、七棱柱各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吗?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何收获?(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注意:教师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引导学生总结收获.。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学案设计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常见的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常见几何体的联系和区别,并对其分类。
【学习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学习难点】1.棱柱的顶点数、棱数、面数归纳。
2.常见几何体的分类。
【学习过程】一、知识先学1.同学们,请回忆我们在小学的时候认识了哪些图形,你了解哪些立体图形?2.打开课本第2页,只是一副房间一角的图片,你看到了哪些物体?3.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4.请写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二、学习新知1.在棱柱中,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
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侧面的形状都是。
2.长方体、正方体是棱柱吗?观察一下上面的数据,你能马上说出七棱柱的顶点数、棱数、面数吗?想一想:n棱柱的面数是、棱数是、顶点数是。
三、动脑思考1.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你能描述一下圆柱与棱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吗?四、合作交流将下列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1)(2)(3)(4)(5)(6)(7)【巩固练习】1.下列几种图形:(1)三角形;(2)长方形;(3)正方体;(4)圆;(5)圆锥;(6)圆柱。
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A.3,5,6 B.1,2,3 C.3,6 D.4,5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 B.棱柱底面边数与侧棱数相等C.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形状大小相同的多边形 D.长方体是四棱柱,四棱柱是长方体3.变式训练下列几何体中与其他不同的是( )A长方体 B.正方体 C.三棱柱 D.圆柱4.完成课本练习5.完成课本练习【学习小结】【作业布置】(1)课本习题(2)每人制作至少两个正方体(长为10cm)。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中涉及到的主要立体图形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立体图形是三维的,与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比较熟悉,但对一些不常见的立体图形则较为陌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3.让学生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3.分类法:让学生通过分类,掌握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模型。
2.课件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魔方、牙膏盒、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这些实物共同的特征吗?”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模型,并向学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学法指导
认识并能辨别出基本的几何体.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一、预学质疑(设疑猜想.主动探究)
1.下面几种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正方体.④圆⑤圆锥⑥圆柱。
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A.③⑤⑥ B.①②③ C.③⑥ D.④⑤
2.请写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
(3)(4)
3. 有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在后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几何体.
(1)足球(2)金字塔(3)魔方
(4)漏斗(5)砖块(6)六角螺母
4.思考下列问题:
(1)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2)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3)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5)棱柱的分类(6)几何体的分类
要大胆质疑,提价值性问题:阅读课文内容,你认为模糊或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二、研学析疑(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柱与圆锥的异同点.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棱柱与圆柱的异同点.
3.请你按适当的标准对下列几何体进行分类.
分析:
(1)按柱体、锥体、球体分(最常见的分法):
(2)按组成几何体的面的平曲分:
(3)按有没有顶点分:
归纳:圆柱和棱柱的异同:
相同点:圆柱和棱柱都有2个底面,且底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不同点:
(1)圆柱的底面是,棱柱的底面是。
(2)圆柱的侧面是,棱柱的侧面是。
棱柱有和两种,棱柱由上下底面和若干个侧面围成,它们都是,上下底
面多为多边形,大小,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三、导法展示(巩固升华.拓展思维)
1.把图形与对应的图形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圆锥)(棱柱)(圆柱)(棱锥)(球)
2.下列几何体中(如图)属于棱锥的是()
A.①⑤B.①C.①⑤⑥D.⑤⑥
3.下列图形中属于棱柱的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4.将图中的各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
5.观察下列图形并填空.
上面图形中,圆柱是,棱柱是,圆锥是,棱锥是,球体是.(写序号)
四、小结反思(自主整理,归纳总结)
常见的几何体:柱.锥.(台).球
五、促评反思(反思评价.课外练习)
1.将下列几何体与它的名称连接起来.
2.下列所示的物体都类似于哪些几何体?写出它们的名称
3.下列图形中不可能是几何体的是()
A.三棱柱B.圆柱C.正方形D.球
4.下列几何体中,属于棱柱的有()
A.6个B.5个C.4个D.3个
5.同学通过预习概括出了棱柱的特性,现在我们来探索一下棱柱顶点、棱数面数的关系,学生小组
合作交流完成填表。
棱柱
总结:n棱柱有__________条棱,_________个顶点,______________个面。
棱数、顶点数、面数的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