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评论浅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传媒65研究生学苑
新闻评论以触及世界每天变动的新闻为基础,发掘和提高人类对现实的理智。

电视、杂志和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新闻
评论一直为受众喜闻乐见。

而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无可比拟的个性化、平等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其成为新闻信息的最大集散地。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评论成为后起之秀,它在短时期内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地位,并且与报纸等传统媒介相互交融,互为补充。

技术上的便捷带来网络评论的强时效性。

快速报道是新闻传播的第一要件,时效性同样也是新闻评论的重要特征。

在网络媒体评论中,时效性已经提升为即时性,也就是指对新闻事实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新闻事件,迅速发表评论,甚至于新闻出来的同时,评论也以各种形式伴随而来。

如此快捷是因为受众通过网络以最快速度获取新闻信息,引发思考,形成见解。

再加上意见发表过程简单,意见诉诸于文字之后,点击相应按钮只需1秒钟-2秒钟就实现了评论的上传、发布。

稿件一上网,很快就可能有许多贴子跟进,而且随时都可以进行,没必要像报纸要等上一天,电视要等到特定的新闻播报时段。

评论与新闻实现“零距离”,赢得了时间,就相当于赢得了文章的质量和受众。

海量空间带来网络评论多样性。

由于报纸受版面、广播电视节目受时段的限制,传统媒体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评论报道的篇幅和时长都有一定的规定,无法最大限度呈现各方面的意见。

因而导致受众接受评论的广度受到限制。

众所周知,网络有着海量般的存储空间,又不受时间的限制,网络评论就利用这一优势可以收集到各方面对同一新闻事件的评论。

无论是普通网民、还是网站新闻编辑抑或是时事评论专家都可以发表意见或评论。

此外,网络可以利用链接将其他网站的评论加以综合、集纳形成专题,甚至可以将传统媒体的评论转化成电子文本、视频或者音频的形式上传至网络形成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氛。

由于评论本身就是主观性的见解,个人意
见难免会出现偏颇,大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论述或发言的角度不同只能表现事实的一面,但网络是观点的大集合,大大开
阔读者的思路,引发思考。

而且网络评论的表现形式丰富,可以是幽默风趣的fla sh ,可以是鞭辟入里的文字或者音频文件,让人更容易看清事情的本质。

因此网络媒体评论可以更加丰富、饱满,产生的舆论力量更加强大。

交互性式传播彰显网络评论的平民性。

互联网给网民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公共平台,网民通过网络传媒发表自己的观点。

大量意见和观点通过网络媒介汇集、交换和传播,由于受众都能接收和发布信息,他们内部之间也存在着互动,这一点在聊天室和论坛里体现得最为突出。

网络这一虚拟空间为现实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元舆论空间,这种“互动式”评论,吸引了天南地北、国内外的网友广泛参与,畅所欲言。

网络改变了传统媒体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形成了“以受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

而且新闻评论论述的内容大多是与实际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广大百姓迫切关心的问题,所以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闻评论具有平民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为网络新闻评论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随着个人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为网络新闻评论提供了更多的角色输入,但与此同时网络新闻评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新问题,诸如评论杂乱无章,缺乏深度和理性,这些问题很容易影响到网络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作用。

1、杂乱无章,缺乏理性。

由于网民可以任意发表评论,不管啥事都要掺和一下。

有些评论也只是个人浏览新闻后就急于有感而发,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

特别是某些有正义感的网民,一见报道弱势群体被欺压,就满腔愤怒,不加思考一顿评说。

还有些时评写手对什么问题都喜欢“逆向思维”,但评论的主题往往不明确,论证过程不严密,也就不能达到新闻时评应有的效果。

网络评论空间原本好比是一张空白的纸。

有人在上面精心绘制出美丽的图案,有
人则在上面率性地“信手涂鸦”。

有些网民甚至对新闻人物的人身进行攻击和诽谤。

还有些就是无聊灌水,既浪费了网络资源空间,又影响了网民的阅读效果。

2、盲目求快,流于浅薄。

出彩的新闻评论往往是通过对新闻事实全面真实地了解,运用创造性思维,分析评说。

在网络时代,新闻评论要切合网络自身的特点和快速的优势。

然而一味求快就会使不少新闻评论流于浅薄而成为易碎品。

有些新闻事实,比如原因不明的突发事件,评论者出于迎合公众求知欲,在缺乏对事件的前因后果有足够的了解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就事件面上的问题加以评论,由于分析评论不够深入,快餐化倾向严重。

网络时代的新闻评论特别要处理好求“快”与求“质”的关系,仍应以理性思辨为核心,不宜为片面求“快”而流于浮躁。

而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也不能事情因果没弄清楚就大发感叹,这样容易造成以讹传讹。

网络媒体中只要是网友,一般情况下都能通过网络任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但是网友的个人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和立场差异性大,再加上网络媒体的隐匿性,使得一些虚假的、极端的言论在网络上横行。

目前这一现象在论坛、BBS 中都常见。

新闻网站要采取措施提高网络评论的质量,首先可以自行培养网站的新闻评论员,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充分施展才能。

同时,对于某些有重大影响的事件,邀请专家分析评点,他们拥有雄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对新闻事件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权威性高,可以形成主导意见,引导舆论;另一方面专家可以与网民进行实时交流,由于专家的介入,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讨论主题的理论高度,影响网民的评论。

网络新闻评论的作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网络将受众反馈的声音组织在一起,不但作者和新闻机构能够看到这些反馈信息,其意见评论同样也能被大众看到,其舆论引导作用毋庸置疑。

网络的自由度前所未有,但作为一些大型网站的管理者仍旧应该运用技术性的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引导作用,兴利除弊;而千千万万的网民也应该自律,应该多一些理性思考,让网络新闻评论这一片空间
更加洁净。

(作者系暨南大学研究生)
网络新闻评论浅议
陈玉苗
今200.11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