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及并发 症发生率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刘怡欣.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16):7年5月-2019年3月在我院经介入栓塞疗法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76例)做研究,随机分为乙组(38例)、甲组(38例)。甲组中男性是20例,女性是18例;其年龄在34-72岁之间,平均为(50.11±3.22)岁;乙组中男性是21例,女性是17例;其年龄在35-1岁之间,平均为(50.19±3.26)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可做对比。
总之,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确切,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聂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3):135-136.
[2]朱聿莲.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护理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8):101-102.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方法:此次抽选2017年5月-2019年3月在我院经介入栓塞疗法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76例)做研究,随机分为乙组(38例)、甲组(38例)。乙组常规护理,而甲组经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护理效果。结果: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确切,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1.2方法
乙组常规护理:详细掌握其心理状态,给予安抚鼓励,提高信心。聆听其倾诉,缓解不良情绪。观察生命体征,手术病房的温湿度要适宜,术后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并进行药物护理。而甲组经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先设计路径实施图,制作执行程序表格,给予护理人员专业的培训,主要内容是解释、介绍路径的细节,要求、强调按路径图进行操作。实施临床路径中,在完成项目上打勾,避免遗漏,且相邻的执行者要检查、确定。对异常、突发情况致使原临床路径无法实施时,需记录实际实施效果,修改路径。临床护理路径表见表1。
1.3观察指标
护理后,记录两组的肢体麻木、头痛、失眠以及耳鸣等并发症。
1.4评价标准
无效:脑血管造影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对较多;好转:脑血管造影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比较少;显效:脑血管造影发现各项指标正常[3]。
1.5统计学分析
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由(%)表示并发症、护理效果,行x2检验,当P值不足0.05,就意味着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并发症
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x2=4.547,P=0.033)。详见表2。
2.2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甲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x2=5.029,P=0.025)。详见表3。
3讨论
对于脑动脉瘤来说,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动脉壁有瘤状突出,因脑动脉内腔局限性的异常扩大导致的,高血压、动脉硬化、伤口感染等是脑动脉壁局限囊性扩张主要的原因,患者大都会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4]。介入栓塞可促进患者恢复,有效减轻痛苦,且伤口感染发生的风险比较低[5]。同传统手术比较来说,介入手术可减少组织损伤、操作性简单、灵活性强、治疗效果好。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事先制定好护理计划,从而根据计划井然有序的实施护理工作,应用效果确切[6]。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过程中,要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按患者实际心理需求、文化程度以及身体状况等进行,随时关注患者,从而适时为患者提供帮助,同患者建立良好关系,使患者抱有战胜疾病的决心以及信心,有效配合治疗和护理。
[3]安雅琼.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2018,30(24):193.
[4]王倩.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29):184-184,185.
[5]谭淼.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护理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12):1560-1562.
【关键词】脑动脉瘤;介入栓塞;临床护理路径;效果;并发症
对于脑动脉瘤来说,是患病部位为颅内动脉的一种神经外科疾病,比较常见,可引发患者发生频繁呕吐、意识障碍以及剧烈疼痛等[1]。患者主要经介入栓塞疗法进行治疗,但是因患者缺乏对于自身疾病和手术的了解,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而影响到手术治疗效果[2]。为探讨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此次抽选2017年5月-2019年3月在我院经介入栓塞疗法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76例)做研究,具体研究见下文:
总之,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确切,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聂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3):135-136.
[2]朱聿莲.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护理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8):101-102.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方法:此次抽选2017年5月-2019年3月在我院经介入栓塞疗法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76例)做研究,随机分为乙组(38例)、甲组(38例)。乙组常规护理,而甲组经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护理效果。结果: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确切,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1.2方法
乙组常规护理:详细掌握其心理状态,给予安抚鼓励,提高信心。聆听其倾诉,缓解不良情绪。观察生命体征,手术病房的温湿度要适宜,术后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并进行药物护理。而甲组经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先设计路径实施图,制作执行程序表格,给予护理人员专业的培训,主要内容是解释、介绍路径的细节,要求、强调按路径图进行操作。实施临床路径中,在完成项目上打勾,避免遗漏,且相邻的执行者要检查、确定。对异常、突发情况致使原临床路径无法实施时,需记录实际实施效果,修改路径。临床护理路径表见表1。
1.3观察指标
护理后,记录两组的肢体麻木、头痛、失眠以及耳鸣等并发症。
1.4评价标准
无效:脑血管造影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对较多;好转:脑血管造影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比较少;显效:脑血管造影发现各项指标正常[3]。
1.5统计学分析
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由(%)表示并发症、护理效果,行x2检验,当P值不足0.05,就意味着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并发症
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x2=4.547,P=0.033)。详见表2。
2.2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甲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x2=5.029,P=0.025)。详见表3。
3讨论
对于脑动脉瘤来说,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动脉壁有瘤状突出,因脑动脉内腔局限性的异常扩大导致的,高血压、动脉硬化、伤口感染等是脑动脉壁局限囊性扩张主要的原因,患者大都会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4]。介入栓塞可促进患者恢复,有效减轻痛苦,且伤口感染发生的风险比较低[5]。同传统手术比较来说,介入手术可减少组织损伤、操作性简单、灵活性强、治疗效果好。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事先制定好护理计划,从而根据计划井然有序的实施护理工作,应用效果确切[6]。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过程中,要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按患者实际心理需求、文化程度以及身体状况等进行,随时关注患者,从而适时为患者提供帮助,同患者建立良好关系,使患者抱有战胜疾病的决心以及信心,有效配合治疗和护理。
[3]安雅琼.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2018,30(24):193.
[4]王倩.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29):184-184,185.
[5]谭淼.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护理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12):1560-1562.
【关键词】脑动脉瘤;介入栓塞;临床护理路径;效果;并发症
对于脑动脉瘤来说,是患病部位为颅内动脉的一种神经外科疾病,比较常见,可引发患者发生频繁呕吐、意识障碍以及剧烈疼痛等[1]。患者主要经介入栓塞疗法进行治疗,但是因患者缺乏对于自身疾病和手术的了解,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而影响到手术治疗效果[2]。为探讨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此次抽选2017年5月-2019年3月在我院经介入栓塞疗法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76例)做研究,具体研究见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