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6.0第6课授人玫瑰手留余香word教案(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相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2.帮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一种内心的感动,更是一种行动,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情付出。
教育学生从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做起,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学法、阅读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案(修订)个人设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生活在线的事例——“自己的责任”(教材P53)
学生讨论发言
1:读了“生活在线”中的有关材料,大家有何体会呢?
提示:这里主要让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反映
出一个人的素质,甚至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素质。
雨天公
共汽车座位潮湿的问题是一个很平常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
过故事中中年妇女的行为发现,公共汽车座位的潮湿大多是
可以避免的。
但大家常常不太注意,中年妇女的行为表明人
们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留给别人。
其
实,方便别人也就是方便自己。
2:这是我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看到的极不和谐的事情。
象这样不和谐的事情你有没有遇到或听说过?
提示:给别人起不文明、侮辱性的绰号;乱扔垃圾;因自己
不满,向别人乱发泄;用自己的喜好
(二)教授新课: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教育家、思想
家,都把“让世界充满爱”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2005
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围绕建设人与人、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作为公民个人应该怎么做?
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板书)
(一)至理名言(板书)
活动内容:名言赏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讨论: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人对此理解也可能有所不同。
但从词面上来说,也就是“不要把自己不希望、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他人”。
其实,这样的理解过于简单。
应将它放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来理解,它是“仁者爱人”的一个方面,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之一。
现代社会对它的理解就是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意愿,尊重个性自由,这也是当代民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师小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
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它的核心就是“爱人”,实质就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板书)过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似容易,但要做到还有一定的难度。
(二)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板书)
如果我们能时刻注意并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
而能否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能否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因为在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干自己不爱干的事情,更不喜欢让他人来强迫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
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
如此,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后,自然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
活动内容:身体力行
同学之间如何才能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让我们共同分享。
提示: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应该提高个人的素养,学会同情人,让自己能够具有宽容心,能够容纳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学会换位思维,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如:“假如是你会不会这样?”“如果不这样会怎样?”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宽容他人,谅解他人。
三、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2. “己所不欲,勿施于”的基本意思是说()
A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力强加给别人 B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强迫别人不能去做
C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可以送给别人以发挥它的价值 D自己不想做的事,强迫别人一定要去做
3.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
这句话对我们的正确启示有()
①只有关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爱②你不想别人欺骗,你就不应该去欺骗别人
③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④只有在别人关爱我的前提下,我才去爱别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二).问题探究
请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的理解,并说说打算怎么去做
四、板书设计: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含义
2.原因
3.关键
五、布置作业: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