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自制泡沫灭火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制泡沫灭火器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材分析】
《自制泡沫灭火器》这一实验是建立在课本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之上的。
这堂课由四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及混合后的变化;二是探究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三是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及运用——自制泡沫灭火器;四是安全教育意识的贯穿。
这四部分的内容安排的环环相扣,让学生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物质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对物质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
学生有一定的不同的生活经验,对醋认识多些,对小苏打认识要少些,更不了解它们的混合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同时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生活常识也不丰富,没有经验。
《自制泡沫灭火器》能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运用知识,贴近生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小苏打和白醋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学会自制泡沫灭火器。
3.组织学生经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的探究过程。
4.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5.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1.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的观察和阐述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2.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2.学会自制泡沫灭火器。
【教学准备】小苏打(食用碱)、白醋、口大的空塑料瓶一个、勺子一个、试管或无盖的小瓶一个、洗涤剂少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遇到了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办吗?
(生:打电话、叫周围的人、用水灭火、用灭火器……)
师:恩,同学们有很多办法,不错。
我们遇到了火灾首先不要慌,可以打119火警电话,还可以呼叫周围的大人前来救火。
有同学说可以用水来扑灭火,可以。
但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同学们,请注意,在救火的同时要先观察周围的环境,看能不能用水来救火,因为如果是我们的电线短路造成的火灾就不能用水了,一旦用水来扑,就有触电的危险。
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来灭火呢?灭火器。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灭火器吧?它是运用什么原理来灭火的呢?我们还可以自己在家制作泡沫灭火器呢!想知道怎么做吗?好,待会同学们就知道了。
2.师:(出示白醋),想知道它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什么?
学生回答,随机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未知物品时应注意的安全常识:在不知道这种液体是什么的情况下,不可以随便尝、摸,指导学生用“扇闻”的方法。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都是安全的。
这里还有一包白色的粉末,它又是什么呢?
(学生对白醋和小苏打进行观察,教师参与观察,并予以指导。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观察的,如颜色,颗粒,气味,味道等,指导有序观察。
小苏打用手摸,会有发热的感觉。
)
三、两种材料混合后的现象
1.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
如果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引导学生猜测,教师追问,让学生说说这样猜测的理由,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2.师:怎样混合呢?白醋和小苏打分别放多少合适呢?
学生发言,说出不同的混合方法。
教师指出白醋与小苏打化合的比例
大致以3:1为好。
实验观察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的现象。
四、解释新物质
1.师:刚才在实验中大家都看到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以后会产生
气泡,气泡里的气体会是空气吗?
2.学生猜测,并说说自己打算怎么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把这种
气体“保存”在瓶子里,可以在上面加个玻璃片盖住,使气体不跑掉然后把两根点着的火柴分别伸进有气泡产生的瓶子里,与自然状态下的瓶子里,观察两根火柴的不同变化,得出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不是空气,
3.师:这是一种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气体,它到底是什么,
我们以后还会继续进行研究。
我们也可以查找书上的资料,科学家经
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我们的一些灭火器就
是利用二氧化碳的这个特点制造的。
五、自制泡沫灭火器的实验
1.师:同学们,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小小的消防队员,利用我们刚刚学会的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二氧化碳这一原理来制作灭火器。
实验用到的材料比较容易找到,同学们如果感兴趣的课后可以在家做。
2.师:我们实验要用的材料是:小苏打(也就是我们做馒头常用的食用碱)、白醋、口大的空塑料瓶一个、勺子一个、试管或无盖的小瓶一个、洗涤剂少许等。
3.实验过程:
①首先拧下饮料瓶的瓶盖,用铁钉在瓶盖中央钻一个小孔,然后往饮料瓶里加大约1/3的水。
②然后往瓶里加入碱。
一边加入一边搅拌,直到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即制成了碳酸氢钠饱和溶液。
③往小苏打溶液里加入少许洗涤剂。
洗涤剂的作用是产生泡沫,但不是在这个步骤里。
轻轻摇晃,使其与小苏打溶液混合均匀即可。
④往试管里倒入醋。
⑤将装满醋的试管轻轻放入饮料瓶中,注意醋不能洒出来,试管要高于混合了洗涤剂的小苏打溶液的液面,即两种溶液现在不能混合。
⑥将扎了小孔的瓶盖拧紧在饮料瓶上,将瓶子倒过来。
这时饮料瓶中的试管倾倒,里面的醋与小苏打溶液混合。
醋里面的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气压升高。
压力迫使混合溶液从瓶盖中央的小孔喷出来,由于溶液里还混合了洗涤剂,会生产大量泡沫,这时你就会看到象灭火器一样的效果。
六、小结评价
师:大家今天有许多新的发现,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
决了问题。
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认真观察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同时请同学们平时注意用火安全,遇到了火灾不要慌张,要冷静下来,在处理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人生安全。
下课!
【板书设计】
小苏打+白醋=二氧化碳气体+新的物质(醋酸钠)
实验要用的材料:食用碱、白醋、口大的空塑料瓶一个、勺子一个、试管或无盖的小瓶一个、洗涤剂少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