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3 第8单元 训练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23·菏泽质量检测)1949年9月,当国旗图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
某实业公司在三天之内就做了四千多面。
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
这说明()
A.民众追求新的社会风尚B.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良机
C.新兴政权得到民众认同D.国内工业生产技术落后
2.(2022·临澧一中月考)在设立的七章六十条中,对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作了全面的原则规定,它不是只代表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纲领,而是从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立场、思想、利益上考虑和确立条文。
这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当时具有临时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D.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充分理论准备
3.(2022·盐城模考)1949年10月23日,杭州市上城区区公所2 200多户居民中的200多名代表在上城区西牌楼小学会场举行选举,选举按得票数一次选出9位委员,其中得票最多的三轮车车夫陈福林当选为主任委员,委员会以属地“上羊市街”命名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
这一事例反映了我国()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落实
B.城市基层民主自治的探索
C.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的增强
D.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创新
4.(2022·北京怀柔期末)下面为1952-1953年农户实际购买力支出结构情况统计表(单位:%),从该表可知()
项目
河南9个乡广东12个乡鄂湘赣3省10个乡1952年1953年1952年1953年1952年1953年
购买生活资料73.18 72.19 71.81 65.39 79.34 78.52
A.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的生活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
C.新中国经济带有明显的地域不平衡
D.农业改造的完成促进了农业发展
5.(2022·济宁月考)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土改中出现的一些政治运作方式和民众动员手段,如阶级划分、典型示范、群众运动、培养积极分子等,对此后的乡村社会运行机制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就是土地改革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分配,也是社会关系的再调整。
该观点意在说明土地改革()
A.促进了乡村社会治理建设
B.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有利于城乡关系协调发展
D.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6.(2023·重庆月考)1951年3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自4月1日起用人民币按1∶9.5的比价,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发行的地方流通券。
10月1日决定在新疆发行有维吾尔文的人民币,同时停止使用并限期收回新疆省银行发行的银元券。
中央人民政府的这一举措旨在()
A.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
B.推动“一五”计划的实施
C.活跃市场与改善民生
D.统一财经与巩固政权
7.(2022·南充二模)1953年2月3日的《人民日报》社论指出:自年初本报发表“各地群众纷纷来信报矿”的“读者来信”后,到1月26日止,我们继续收到群众报矿的来信五十四件,报告有矿藏的地点达七十八处。
人民日报的这一宣传()
A.适应了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
B.旨在向大众普及地质科学知识
C.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D.有利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
8.1954年4月15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历时三个月的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在北京举行。
展览会展示了鞍钢技术革新和基本建设的成就,会上劳模张明山、王崇伦等7人还建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各地纷纷赴京参观学习,由此推动了全国性生产热潮。
这表明当时我国()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B.学习苏联经验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C.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D.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生产热情
9.(2022·石家庄模考)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直进行妖魔化宣传。
朝鲜战争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存在疑虑甚至恐惧,认为中国是一个进攻性很强的好战国家。
1955年,中国取得国家形象塑造的重大进展。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的布局
C.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支持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0.(2022·长沙月考)阅读中国与部分国家的贸易额简表。
1956年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中非贸易额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
1950年 1 214万美元313万美元
1956年 4 865万美元 4 032万美元
A.中苏矛盾增多、关系完全恶化
B.万隆会议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认同感
C.发展中国家间经济互补性极强
D.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1.(2022·北大附中三模)图一、图二分别是《人民画报》1955年、1957年的年度封面照片。
它们体现出()
图一丰收的喜悦图二鞍钢之夜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B.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
C.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
D.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12.据统计,西藏的少数民族干部由1965年的7 600多名,到1986年底,发展到3.1万名,2014年底,少数民族干部已有11万多人,约是1965年的14倍多,占全区干部总量的70%以上。
材料体现了()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践行
B.政治协商制度得以贯彻实施
C.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巨大发展
D.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
二、非选择题(共29分)
1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是一个庞大的制度系统,往往寓“协商”于决策之中。
秦朝凡是重大事件如议帝号、封建、封禅等都与大臣商议。
汉代承袭此制,协商的议题更为广泛,如立嗣、立法、人事任免、教育、盐铁专卖、边事、出战、迁都等重大问题都要协商。
集议协商一般由丞相、御史大夫主持,如果议题特别重要皇帝也会参加或主持。
参加集议的人数根据议题牵涉面而定,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百人。
汉代设置了针对国家某项重大政策的“专题协商”会,如有关经济民生领域的盐铁专卖会议等。
隋唐建立起一套“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施行”三省六部制的“决策—执行”机制。
在明清两代,一些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选任、重大案件审理通常都要进行不同方式的协商。
——摘编自齐惠《中国古代协商政治的特质》材料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
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对协商民主进行制度化的尝试,士兵们通过协商议事来行使其民主权利。
在延安时期,“三三制”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权组织形式,无论是在组织形式上还是在运行机制上,都体现了协商民主的要求。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协商精神。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并通过这一机制协商建国,完成了旧政协未能完成的历史使命。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政治协商和基层的社会协商一体两翼,支撑起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框架。
——摘编自谈火生、宋雄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百年探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协商”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先进性,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7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治协商的认识。
(2分)
14.(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法关系
1949年12月28日,法国总统奥里奥尔表示:“我认为这件事(承认新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等人家来逼着我们承认。
”然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表示:“美国国务院坚决反对法国承认共产党中国的想法。
”当时法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严重依赖,遂决定暂时放弃对承认新中国的考虑。
——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始末——20世纪40-60年代的中法关系》1964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冲破重重阻力,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法方这一愿望也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回应。
在双方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下,1964年1月中法正式建交,轰动世界,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据沈孝泉《中法建交50年: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评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法关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