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第一章绪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地籍调查的类型
1. 按工作对象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 调查。
? 城镇地籍调查: 为获取土地管理所需的城镇土 地状况的各种信息资料而进行的地籍调查工作, 包括土地权属调查 和地籍测量两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① 城镇规划用地范围的认定调查; ② 城镇土地使用状况的利用调查; ③ 宗地权属状况的确认调查; ④ 宗地权属界址点、线的确定调查; ⑤ 地籍测量,宗地面积汇总和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
25
地籍调查的实施程序
① 准备工作: 制定地籍调查的组织方案和技术方案,组织准备, 宣传,调查试点及技术培训,表册,仪器,工具准备,收集资 料等工作。
② 外业调查、勘测: 对土地的位置、界址、用途等进行实地调查、 勘丈。
③ 内业工作: 在外业工作的基础上,整理地籍调查资料等。 ④ 检查验收: 实行作业人员自检、作业组互检、作业队专检、上
地籍调查的类型
? 多用途地籍调查 (现代地籍 ) 以多种用途为目的,内容对地籍图、 数、簿等资料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其核心是 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 属。内容包括: ①土地及其附着物的 权属,包括权利人的状况、权源、权利性质、 权利限制等; ②土地及其附着物的 位置,包括地理位置、权属界址等; ③土地及其附着物的 数量 ,包括土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总建 筑面积等; ④土地及其附着物的 质量 ,包括土地等级、基准地价、建筑物的 结构和层数、各种房地产价格等; ⑤土地及其附着物的 利用状况 ,包括土地类型、容积率、建筑密 度、建筑间距、各类别面积比例; ⑥另外一般附有 高程、地形 等图示资料。
用图的形式直观地描述土地和附着物之间的相 互位置关系,包括地籍图、专题地籍图、宗地 图等。
?地籍数据集(库):主要是用数字的形式描述土地及其
附着物的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现状等要素, 如面积册、界址点坐标册、房地产评价数据等。
?地籍簿册:主要是用表册的形式对土地及其附着物
的位置、法律状态、利用状况等基本状况进行文 字描述,如地籍调查表、各种相关文件等。
等。
18
地籍调查的类型
? 农村地籍调查: 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农村 集镇、村庄地籍调查。其 主要内容 为逐级查清 各级行政区内的土地权属界线及其土地面积。 包括以下内容:
① 村组集体土地的权属界线和面积; ② 农村集镇、村庄及城镇建城区以外的乡、镇建设用地
单位、国营独立工矿、企事业单位、部队等的土地权 属界线和面积; ③ 国营农、林、牧、渔场的界线和面积; ④ 集镇、村庄内居民用地及其它用地的界线和面积。
9
(三)地籍的类别
2、 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地籍可划分为初始地籍和 日常地籍。 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其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 进行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地籍图簿册,但不是指 历史上的第一本簿册。 日常地籍是针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及其分布和利 用、使用情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础进行修正、 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日常地籍工作一般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 建立初始地籍。 (2) 建立土地变更登记制度。 (3) 建立日常土地统计制度。
19
地籍调查的类型
2. 按工作时间和任务分为 初始地籍调查 和变更 (地籍)调查。
? 初始地籍调查:在进行初始土地登记前开展的地籍调 查。包括 ①宗地权属状况调查 ②界址点认定调查 ③土地使用状况调查 ④地籍测量等内容。
? 变更(地籍)调查:为了维持初始地籍调查资料的准 确性和宗地权属历史状况在法律关系上的连续性,对 已经发生变化的地籍资料和宗地状况及时更新。
14
第三节 土地调查
一、土地调查的概念
土地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采取行政、法律手段, 采用科学方法,对土地的权属、利用类型、面积、质量 及分布等情况进行的调查。
二、土地调查的目的
? 为土地利用和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 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提供基本依据; ? 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 ? 为土地科学研究和建立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资料。
级主管部门验收的多级检查验收制度。 ⑤ 地籍调查成果资料: 地籍调查成果资料主要包括:技术设计书、
地籍调查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始记录、控制网点图、平 差计算资料及成果表、地籍勘丈原始记录、解析界址点成果表、 地籍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宗地图、地籍图分幅接合表、面 积量算表及原始记录、验收报告以及技术总结等。
10
(三)地籍的类别
3、 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地籍可划分为 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城镇地籍 的对象是城镇的建城区土地以及独立 于城镇以外的工矿企业、铁路、交通等用地。 地籍的图、数具有大尺度和高精度的特征。 农村地籍 的对象是城镇郊区及农村集体所有土 地,国有农场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村居民点用 地等。 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将逐步建立 城乡一体 化地籍。
和土地等级。
21
地籍调查的类型
?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以土地权属调查为 核心内容
①土地权属者状况。包括权属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地址、单 位法人代表、个人身份证明等。
②土地的位置和使用情况。包括宗地的界址、面积、坐落、用 途、等级等。 ③土地权利的限制情况。即土地及其上建筑物、构筑物的权利 限制。
22
15
三、土地调查的类型(内容)
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 地籍调查(土地权属调查) 3. 土地条件调查 4.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16
(二)地籍调查(土地权属调查)
地籍调查 目的在于弄清土地的基本状况,并把 它们反映到地籍调查表中和地籍图上
城镇村庄地籍调查的 主要目的是:核实宗地的 权属,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和掌握土地利用 状况;通过地籍测量获得宗地和界址点的平面位 置、宗地形状及其面积的准确数据,为土地登记、 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和摸清我国的土地利用情况 (包 括数量、结构、分布等 )奠定基础。
1
3.城镇土地的特点
① 城镇土地的利用过程主要决定于土地所处的位 置和效益。其中所处的位置是首要因素。
② 城镇土地使用和经营的高度集约化。 ③ 城镇土地价格的高低和使用情况,取决于交通
和城镇基础设施的状况。 ④ 城镇土地本身的价值与其地上建(构)筑物的
价值可以分别计算。
2
第二节 地籍管理
一、地籍
24
地籍调查的技术
(1) 土地权属调查:获取土地的权属信息。 (2) 地籍测量 (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地籍图的测绘、面
积量算、界址点测量、房产图的制作等 ):获取土地 位置和数量信息。 (3) 土地等级调查和评价 (包括土地分等定级、房地产 价格评估):获取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质量信息。 (4)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获取土地的利用现状信息,包 括土地的数量、分布、结构等。 (5) 房产调查:获取建筑物、构筑物的权属、数量、位 置、类型和质量等信息。
26
第四节 地籍测量
一、地籍测量概述
? 地籍测量 是调查和测定土地 (宗地和地块 )及其附着物的 界线、 位置、面积、质量、权属和利用现状 等基本情况及其几何形 状的测绘工作。
? 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 本质的不同表现 在 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 体表现如下:
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特性
1. 自然特性
① 数量的有限性
② 位置的固定性
③ 地域的差异性
④ 利用的耐久性
2. 经济特性ຫໍສະໝຸດ ? 土地是社会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意义的物质基础;
? 符合人类经济生活需求的土地相对缺乏;
? 土地利用存在着边际报酬递减现象,需进行适当的土 地投资;
? 土地对物价变动的反映通常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变动。
4. 土地及其附着物取得、建造和发生“ 在什么时候 ”,即时
态性问题。
5. 土地及其附着物“ 怎么样 ”,怎样取得这些权利的,对土
地及其附着物是怎样利用的,目前的现状如何等等。
7
(二)地籍的功能
1. 地理性功能。 2. 经济功能。 3. 产权保护功能。 4. 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功能。 5. 决策功能。 6. 管理功能。
①带有法律性的行政行为; ②具有较高的能满足地籍管理的精度指标; ③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 ④要求有配套的成果资料; ⑤要保持地籍成果的现势性,当地籍要素发生变化后,要及时
11
二、地籍管理
(一)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管理 ,亦称 地籍工作 ,是指国家为取 得有关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 济状况,而采取的以 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 地统计和土地评价 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
地籍管理的 对象是土地, 核心是土地的权 属管理。
12
(二)地籍管理的任务
1. 基本任务是确定土地数量、质量、权属 等土地基本状况和采集、管理、应用土 地基础信息;
2. 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3. 为土地利用和管理服务; 4. 为国家的生产和建设服务。
13
(三)地籍管理的手段
1. 法律手段: 国家制定地籍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规范地籍管理行为,地籍管理机关依法实施地籍管理。
2. 行政手段: 地籍管理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行为。 3. 测绘手段: 在土地权属调查确定土地权属界址、用途、权
6
地籍解决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五大基本问题:
1. 土地及其附着物“ 是谁的 ”,具体指权属主与土地及其附
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
2. 土地及其附着物“ 在哪里 ”,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
间位置,一般用数据(坐标)和地籍编号进行描述。
3. 土地及其附着物“ 有多少 ”,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
量的描述,如土地面积、房屋的栋数、建筑面积、土地和 房屋的价值或价格等。
8
(三)地籍的类别
1、 按地籍的发展阶段划分,地籍可划分为税收地 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税收地籍是各国为课税服务而建立的土地清册。税收地籍 仅为税收服务。 产权地籍,亦称法律地籍:产权地籍是资本主义国家为维 护土地私有权、鼓励土地交易、防止土地投机、保护土 地买卖双方的权益而建立的土地产权登记册。 多用途地籍,亦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 一步发展,其目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产权登记服务,更重 要的是为土地利用和保护,为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提 供信息和基础资料。
利人后,通过地籍测量获取地籍图,计算宗地面积。
4. 图簿册手段: 通过管理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址图、
土地征附图、地籍图、土地登记薄册、土地台帐、土地统计 簿等图簿册实现对土地权属、用途、利用状况的管理。
5. 电子计算机手段: 建立地籍数据库或地籍信息系统,实
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地籍图的绘制,进行土地登记和更新。
(一)地籍的定义 现代(多用途)地籍(以下简称地籍 )是指由国家监 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 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 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表册 和图等形式表示。
3
地籍的含义
1. 是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2. 地籍的核心是土地权属。 3. 地籍是以地块为基础建立的 4. 地籍在记载地块的状况时,还要记载地
23
地籍调查的原则
(1) 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 (2) 实事求是的原则。
——依法并与现状结合的原则; ——充分考虑历史背景的原则。 (3) 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 ——符合国家统一规定的基本制度; ——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和系统性; ——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与完整性。 (4) 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以宗地为单位进行地籍调查; ——调查前应收集有关测绘、地政、房地产产权产籍、规划、建筑物报 建等资料; ——应采用空间上全覆盖的调查方法,全面覆盖调查区域的每一块土地, 每一个宗地的情况都要调查清楚,包括道路、桥梁、河流、水面、山地、 农田等; ——地籍调查结果要做到图形、数据、簿册之间具有清晰的一一对应关 系。
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5. 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简称土
地清册)
4
图1-1 土地、地块、附着物与地籍的关系图示
地籍
属性描述:自然属 性,社会经济属性
空间描述:土地及 其附着物的图形和 数据
建筑物 被分割出的一块土地
5
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土地清册)
?地籍图集:主要是用图的形式来表达地籍信息,即
20
地籍调查的类型
3. 按建立地籍的目的和地籍制度的不同又分为 税收
地籍调查、产权地籍调查 和多用途地籍 。
? 税收地籍调查 的内容:以财政目的为主的税收
地籍,地籍调查只需调查以下两个问题: ①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状况,即纳税人情
况,包括姓名或单位名称、地址等; ②计算赋税的依据,即需要纳税的土地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