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走进分子世界》课后巩固练习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走进分子世界》课后练习
姓名:日期等第
1、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下
B.在箱子里放几块樟脑丸,过些日子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的气味
C.繁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
D.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
2、如图所示,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地系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有空隙
3、水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
A.水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B.水分子之间有引力
C.水分子之间有斥力
D.水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4、从分子运动的观点看,物体受热膨胀的原因是()
A.物体内各个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无规则振动加快,振动范围增大
C.物体各分子间挤进了空气
D.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距离变大
5、在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是()
A.在皮肤上擦点酒精,立即就能闻到酒精的味道
B.鱼苗池中的小鱼在不停的游动
C.教室里大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
D.落叶在河水中顺流而下
6、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A.一阵风吹来,刮得尘土满天飞扬
B.将糖加入开水中,使之成为甜水
C.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
D.走进厨房,闻到一股饭菜香味
7、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在0 ℃时物体内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是()
A.仍然是运动的
B.处于静止状态
C.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D.大部分分子处于静止状态
8、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的是()
A.要橡皮绳拉长,必须施加拉力的作用 B.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
C.用胶水很容易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 D.折断一根铁丝需很大的力
9、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10、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
A.物质的温度 B.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C.物质的分子结构 D.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
11、“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12、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_______________;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和_______.
13、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_______有关,_______越高,分子的运动越_______.
14、把一块糖放进一杯水中,过些时间糖块不见了,杯子里的水变甜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
15、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在地面和墙内有相当厚的一层会变成黑色,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这是一种_______现象.当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时,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这说明温度越高,水中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_________.
16、生活中为了增加菜的味道,炒菜时要往菜中加盐和味精,腌菜时也要加入盐和味精,盐和味精在
_________时候溶化地快,这是因为炒菜时的温度比腌菜时的温度_______,分子_______的缘故.
17、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_______.两滴水银相互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
18、如图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
图1 图2
20.小明为了研究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了两个实验:
(1)如图1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图2实验时,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
如图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图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