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公司环保管理制度4.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企业环保管理制度4
化工企业环保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为贯彻执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逐步控制和消除污染,保护人民健康,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车间、部门的环保管理。

二、职责
本制度由公司安环科统一执行管理,要求各车间、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的“三废”治理工作。

三、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和工作程序
1、车间的“三废”治理
1.1废水的治理
1.1.1各车间产生的废水均采用清污分流法,污水和冷却回水应配备专用管道。

1.1.2节约用水,采用一水多用,循环使用,减少污水、污染物的排放量。

未经批准,严禁使用工业水降温,严禁车间使用工业水及自来水冲洗地面。

1.1.3各车间及部门负责包干区(见附图)内的专用、公用清污水排水管网的检查、清理及维修工作,确保管网的畅通。

积极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确保各自包干区的整洁卫生。

1.1.4避免车间管道及设备的“跑、冒、滴、漏”。

遇到异常时,必需及时维修更换。

1.2固体废弃物的管理
固体废弃物分为两大类:危险固体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
1.2.1危险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处理
各车间产生的危险固体废物,必须设置危险固体废物收集容器(包装桶、吨袋、无结网)进行收集。

收集包装后统一输送至公司危废暂存场所(南区污水处理中心东侧仓库),服从现场当班人员的安排,按规定分类放置。

1.2.2普通废物的收集和处理
各生产车间设置固定的普通废物存放点,收集后送至公司指定的生活垃圾堆放场所。

1.2.3严禁固体废弃物的乱堆乱放及胡乱倾倒,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必要时将给予相应处罚。

1.3废气的管理
各车间要严格做好管道及设备的定期保养和维护工作,避免原物料及工艺废气的泄漏,杜绝污染事故发生。

车间有配备废气吸附净化装置的,必须按照要求与生产同步运行,确保废气按照相关要求达标排放。

1.4“三废”处理中心的管理
1.4.1严格规范“三废”治理措施,做好操作人员定期培训、工艺技术不断更新完善、设备管网定期维护和定期监测工作。

健全日常操作运行及分析记录,及时分析总结,确保治理设施良好运行。

1.4.2进一步完善、改进“三废”治理工艺,确保公司“三废”稳定达标排放。

2、新污染源的防治
2.1对工艺改革和新产品试验应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2新建项目(包括扩建、技改、搬迁项目)必须贯彻落实环保“三同时”的原则。

2.3新建项目竣工验收时,环保部门参与对防治污染的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才可投产。

2.4严格执行工艺规程,按照国家及地方标准排放“三废”,杜绝污染事故发生。

2.5设备的设计、选型、管理都要考虑环保噪声,以及容器的密封,管道泄漏,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

3、生产区域环境管理。

3.1公司安环部门要掌握车间“三废”的来源和排放量,根据车间生产情况及时调整“三废”处理流向及工艺。

3.2公司安环部门,每月定期检查车间“三废”治理情况,对未按规定治理排放的应及时通知整改。

3.3公司禁止任意排放、倾倒含油废水、废渣,以免污染环境。

3.4各车间更换的废旧设备,应妥善处理,堆放到指定地点,严禁乱丢乱放。

3.5仓储部门要设置相应的危险品、剧毒品标识及相关管理操作规程,保管好有毒、有害原物料,严防泄漏,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事故。

4、环境监测管理
公司对能够自行完成监测的项目,需做好定期监测工作;对于不能自行
监测的项目,公司需聘请有资质的单位按照要求定期监测,确保公司“三废”治理设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所有项目的监测、分析都要做好记录,记录数据必须原始,及时、准确、规范。

5环保设施管理
5.1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
各车间要做好各自污水收集池的日常清理工作,及时清理表面脏物及浮油,避免因管道或提升泵的损坏等原因而造成的废水
溢流,确保各车间废水顺利提升至公司污水处理中心。

安环科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必要时将做出相应处罚。

5.2废气处理设施的管理
车间配备有废气吸收净化设施的,必须按照要求与生产同步运行。

要求相关车间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确保废气治理后的稳定达标排放。

5.3固废处理设施的管理
各车间必须按照要求设置固废收集容器,工业危险废物需与一般生活固体废弃物分开存放,按照要求收集运送至相应的暂存场所,避免
固废的乱堆乱放。

车间在收集危废时,应确保收集容器的完好,避免在输送过程中因原物料、废液的滴漏而造成的二次污染现象发生。

6普及、宣传环保知识
6.1为提高公司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宣传窗及其他方式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教育。

6.2公司要对各车间及部门相关负责人加强环保知识的学习与交流,对专业环保技术人员做好培训工作。

化工企业环保管理制度汇编(2013年最新修
改版)7
公司标志制度版本:HHHX-HBGL-2013
XXXXX公司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汇编
生产经营单位:XXX化学有限公司
制度编制单位:XXX化学有限公司
XXXX化学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序号制度名称页码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2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制度3 3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制度6 4环境事故管理制度10 5环保培训教育制度14 6环保奖惩管理制度16 7环境治理管理制度18 8原料装卸管理制度22 9“三废”管理制度23 10“跑、冒、滴、漏”管理制度25 11环境保护运行管理制度27 12废弃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29 13检修、清洗、置换、取样环节“三废”管理制度32 14环保奖罚管理制度33 15岗位环保责任制35 16环保卫生管理制度44 17环境保护管理制度45 18污染物排放及环保统计工作管理制度49 19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收集与处置管理制度51 20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53 21危险废物管理制度56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为保护环境,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杜绝各类环保事故的发生,经公司研究,制定如下环境保护目标,望各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执行:
1、杜绝各类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2、杜绝采购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设施设备,采购劳动保护用品、设施设备时要索取相关证明和使用说明书,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或安装、调试、运行。

3、新建、改扩建项目时,环境保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新建、改扩建项目时,应首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条件不符合禁止建设和施工。

5、新建、改扩建项目试生产运行正常后3个月内进行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并向有关部门提出验收申请,验收不合格禁止继续生产。

6、严禁向生活水体排放各种含有害物质的污水。

7、污水排放的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制定部门:EHS 部文件名称: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第1页共1页
文件编号:
SGP-LH-01-00执行日期:
起草人:
复核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日期:日期:日期:日期: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为搞好公司新建、改扩建项目保护管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源、破坏生态环境,制定本制度:
1、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2、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采取措施,治理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5、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
专项评价。

6、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制定部门:EHS 部文件名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第1页共3页
文件编号:
SGP-LH-02-00执行日期:
起草人:
复核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日期:日期:日期:日期:
7、有建设项目时,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8、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9、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0、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
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

11、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12、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

13、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同时进行。

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14、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相应的环保护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