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
发布时间:2023-03-04T12:34:13.32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月20期作者:李雅君
[导读]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
李雅君
(内江市中医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是引起糖尿病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且具有遗传性。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人口年龄的不断增加,糖尿病在我国已成为一种常见、高发病率的疾病。

糖尿病肾脏病初期无明显征兆,大多数患者等到发现时,已是非常严重,对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的损害。

那么如何才能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本文就中医的治疗方法做出如下叙述。

一、糖尿病肾病及其病因病机
中医病因
根据中医的临床症状,糖尿病肾脏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水肿”“关格”“肾消”“消渴”。

古籍《太平圣惠方》中记载道“三消者,本起肾虚”,认为肾是人的根本,先天之气缺憾不足是肾虚的症状,是消渴之疾病的根本原因。

古籍《灵枢·五变》中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说明糖尿病肾脏病与先天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天生资质不足、五脏衰弱、气血亏虚、毒邪入体,易得寒气。

中医的病机多从脾、肾两方面入手,以脾、肾两虚为基础,以邪气拘束为主,以经络瘀阻、气阴损伤为主。

古代文献对该病的认识主要集中在肾,病机以阴津亏虚、燥热为主,转化为热盛伤及气阴,精液耗损,阴精亏虚,瘀血、痰浊在肾中淤积,久病难以祛除,气血不畅,肾受损伤,是本病的根本原因。

中医病机
对于糖尿病肾脏病的中医病机,历代医家均有自己的观点,但大都认为其总属虚标实;古往今来,许多医家都相信,疾病的产生与体内的正气和自然之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邪不能胜正,当人体内正气旺盛时,邪气不会对身体造成干扰;而体内正气不足,气血亏空时,恐遭邪气缠身,致使体内脏器受损。

气血不足与先天和后天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造成身体的运化与分布失调,因此,认为糖尿病肾脏病以脾肾虚损为主,瘀血痰湿等为表征。

相关学者认为糖尿病肾脏病病机为阴精丢失,其病因是阴精失养,使肾气、肾阴、肾阳亏虚,从而出现了“虚气留滞”的症状。

糖尿病肾脏病主要病机虚与实相兼,病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影响作用,但主要表现为虚证,病位发生在脾、肾,后期表现为气阴两虚、脾肾亏虚、脾肾阳虚等症状。

同时脾肾虚损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把糖尿病肾病分为“消渴肾病”、“脾瘅肾病”两种类型,其形成原因分别为郁热虚、气阴两虚,其根本病机为虚、瘀、浊。

早前先天禀赋不够与后天相关元素的综合作用,长期疾病的久治不愈,使得脾肾两虚加重,脾气不足、固摄不畅、肾气衰弱、气化失调,导致湿、瘀、痰等多种病态物质的产生,使病情恶化。

二、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
目前,中医对糖尿病肾病辨证分型尚无统一的规范,不同的治疗方法有不同的侧重,由中华中医协会2007年制订的《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中糖尿病肾病按其证候分类:划分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湿证、瘀证、痰瘀证等七种类型。

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检阅,对近几年著名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辨证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肾病证型以气阴两虚、阳虚、阴阳两虚三种证候为主。

依据临床实践经验,建议将糖尿病肾病划分为3个阶段,早期是 CKDⅢ期,中期是CKD 1期,后期是CKD 2期、3期、V期,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中期可划分为三型七候,晚期可划分为三型、十二候,便于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有的学者根据文献资料,搜集了国内外专家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经验,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发现 I、 II期以肝肾阴虚为主,Ⅲ期以气阴两虚为主,Ⅳ期以脾肾阳虚为主,Ⅴ期以阴阳两虚为主。

三、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进展
中医辨证论治:中医以辨证论治,从古代至今,关于糖尿病肾病的分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时,辨证论治显得尤其重要,各家观点不一。

有人认为糖尿病肾病应以虚治实,以补虚补气为主,故以黄芪建中汤为主攻,并依据其辨证分型而灵活应用;气、阴两虚证加用人参地黄汤、肝肾阴虚证加用杞菊地黄丸;气血虚证加用当归补血散;有些人认为,糖尿病肾病证型以虚为主,可分为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可以选择六味地黄汤、水陆二仙丹、参芪地黄汤、济生肾气丸等进行对症治疗。

有些人把老年糖尿病肾脏病分成了两种类型:气滞血瘀型和阴阳两虚型,选用血府逐淤汤对气滞血瘀型进行治疗,另外选择金匮肾气汤治疗阴阳两虚型。

还有一些学者将糖尿病肾脏疾病分为3类,即脾肾两虚型、痰浊肾虚、心肺湿热,脾肾两虚型可以用黄芪、肉桂、山药、地黄、车前子、制附子、炒白术等进行治疗;痰浊肾虚的人可以选择车前子、山药、西红花、清半夏、厚朴、炒白术继续治疗;对于心肺湿热的患者,可以服用茯苓、黄连、太子参、熟地黄、覆盆子等,起到清胃解毒、健脾养胃的作用。

经方加减治疗:
目前已有学者提出,在糖尿病肾病的整个病程中,都有气虚、血瘀的症状,因此,在治疗上必须坚持“补肾活血”的原则,对此拟定了经方“益气养阴活血方”,经方组成成分包括太子参、茯苓、麦冬、当归、生地黄、泽泻、杜仲、丹参、山萸肉、黄芪等,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可以缓解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减少尿中白蛋白的排泄量,还能有效调节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另外,也有学者指出,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应以女贞子、墨旱莲、泽泻、黄芪、土茯苓、茯苓、倒扣草、土大黄等为“活血泻浊方”,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
病人,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肾精丢失是因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尿微量蛋白不足。

由于需要借助虫类药物进行用药治疗,所以拟定了“搜风摄白汤”,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中医外治方案:对于糖尿病肾脏病中医常用的外治方法是针灸治疗,是处于2、3期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配伍选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情。

有学者针对3期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在补肾活血泻浊方剂的基础上,采用陆氏针灸治疗,选择肾俞、脾俞、肝俞、三焦俞、腹结、腹哀、足三里、章门、关元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尿蛋白水平均有显著下降。

另外,灌肠是传统的中药外治疗法,其代谢物在中医中被称为“油毒”,通过灌肠疗法可以促进浊气的排出。

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肾病病人经结肠透析后,用生大黄、牡蛎、赤芍、蒲公英、青黛、泽泻、枳壳等进行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3.0%,并能显著降低血肌酐、尿蛋白、尿素氮。

此外,中医足浴、穴位敷贴等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也都有较好的疗效。

四、总结
首先,糖尿病肾病在中医发病机制和辨证分型方面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治疗的发展。

其次,目前中医对此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缺乏标准化,大多取得了良好疗效,但缺乏大样本和系统化的资料数据分析,所以可以对有关的中医特色疗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加以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