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读后感范文(精选21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与子》读后感范文(精选21篇)
《父与子》读后感1
《父与子》是德国漫画家卜劳恩所著的一本经典的漫画书。
书中讲述了一个大腹便便、蓄着小胡子的秃顶老爸和他调皮可爱而又善良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这对父子在生活中十分滑稽,但常常会运用一些小智慧,虽然有时候有争执,但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父亲和儿子总会同仇敌忾,互相保护,那浓浓的父子情既真实又亲切。
读了《父与子》,我被书中浓浓的父子情所感动。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父亲。
父亲给我的印象总是很严厉的样子,尤其是他生气的时候更是横眉冷对,其实他是很爱我的。
有一次,我生病了,吃了好多药还是咳嗽,好几天都不见好转。
爸爸和妈妈商议去看中医。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就去省中医研究所排队挂号,本来一个普通的感冒,爸爸却为我挂了专家号,开完药回到家,他一直陪着我,督促我按时喝药,我的病很快就好了。
父亲是煤气化公司的一名调度员,平时工作很忙,白天黑夜三班倒,每当他休息的时候,他都要上街买菜,为我们做可口的饭菜。
父亲为我付出了很多。
美国的一名学者对《父与子》评价说:“《父与子》之所以经典传世,皆因它传达了一份人世间最温馨动人、最真挚浓重,也最朴素纯粹的感情——父爱如山,赤子拳拳。
父子天伦,不论古今,不分种族,人类共通,代代传承,感动永恒。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父亲用生命珍爱呵护,每一个父亲也都值得孩子一生用真情回报。
”这段精辟的论述,点明了这本书的主题思想,父子亲情,永世长存!
《父与子》读后感2
《父与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本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因此我最近从图书馆借阅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是深刻的。
我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可以坚决的抗争,但也不能否定其中的优秀事物和思想,这是犯了矫枉过正的错误,而故事的主人公巴扎罗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了自己信仰的民主主义批判和否定了贵族自由主义的一切观点,这是不对的。
父与子讲述的是平民知识分子巴扎罗夫去贵族同学家做客的时候,与他的父母以及阿尔卡狄的伯父巴威尔发生社会观点上冲突,而且经过辩论占据了上风,让对方风场尴尬。
后来巴扎罗夫去参加一个舞会时结识了贵族寡妇并爱上了她,但因为思想上的冲突和矛盾遭遇了拒绝。
后来的巴扎罗夫在工作中,因为解剖干扰了病菌去世。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感觉好像简短,但作者图格列夫的描写却不简单,在这本书中,向我们展现了明主主义革命前夕人们的思想对立,描写了当是俄国的社会风俗画卷,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所在、分歧所在,而以巴扎罗夫为代表的平民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已经开始了强烈的抗争!
读了父与子,让我对俄国19世纪中期的社会有了不少的了解,也对当时得到奴隶制带来的社会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但作为一个唯物辩证主义者,我们应该更加科学的看待社会现象和历史。
敢于反抗、积极实践、提倡使用科学是优秀的品质,但也不能否定一切历史成果,例如艺术对人的精神鼓励和价值。
《父与子》读后感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是高尔基说的一句名言。
我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喜欢看课外书的人。
我喜欢看《笑猫日记》,爱看《格林童话》,但是我最喜欢看《父与子》了。
有一天,我在做作业,妈妈并不在家,我心里痒痒,便拿起了一本书——《父与子》拿出来看。
我开始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
看到了“挑衅失败”之后,我便一下子入了迷,开始周围的一切全部都不知道了。
妈妈从店里打电话问我在家里作业做得怎么样了,我没去管理。
我的两条腿麻得很厉害也不知道。
当我看到“宫殿中的嬉闹时”我便哈哈大笑。
故事中的内容是:父亲和儿子在一个宫殿中玩耍着。
在一所卧室里,儿子不小心把床的支撑木架给折断了。
父亲看到了,脸气得特别红。
儿子看到了,就跑到了别的卧室里去躲避父亲利用细鞭给自己的红烧屁股。
父亲连忙跑到儿子所躲在的卧室门前,手拿着鞭子,叫儿子出来。
这时,那扇门开了,但是从里面走出来的并不是儿子,而是一副铠甲。
时间慢慢地流了过去,妈妈也回来了,看见我正在如痴如醉地看《父与子》这本书时,便大发雷霆;把《父与子》这本书给没收了下来,并且向我说道:“好啊,你不接我的电话,原来是在这里偷偷地看书啊!这种闲书有什么好看的呀?”接着,她就罚我写字帖。
像这样的情况何止一件,有时我忘了吃饭,有时我忘睡觉。
你们有没有被我的窃读感动了呢,我是不是个书迷呢?
《父与子》读后感4
上个星期六上午,我看了一本叫做《父与子》的书。
书中讲了很多情节:有引人发笑的,有感动至极的,还有怒气冲冲的。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儿子想吃糖,父亲不让儿子吃。
可到了复活节那天,儿子把自己存下来的钱拿去买糖果了。
父亲回来看见儿子在吃糖,就问:“哪来的糖?”儿子指着墙上的兔子说:“是它送的。
”父亲知道儿子在说谎,就生气地说:“儿子,你为什么要说谎啊?”儿子可怜地说:“我想吃糖,但是你不给我买,我只能自己存钱买糖吃。
”父亲听了和蔼地说:“我不给你买糖,是因为我怕你吃糖太多了,会有蛀牙。
”儿子听了快乐地说:“原来不是爸爸不给我买糖,只是爸爸怕我糖吃太多了有蛀牙而已。
”爸爸把儿子抱起来说:“我亲爱的儿子
啊,你明白就好。
你自己存钱买糖吃,没有偷爸爸妈妈的钱,真是好样的。
”儿子说了谎是不对的,但是儿子自己存钱买糖,而不是用错误的方法,这样的表现值得鼓励,梦想要自己努力去实现。
父亲其实是疼爱自己的儿子的,不想让他的口腔里长满蛀牙,其实也不是不让儿子吃,只是不想让他吃太多。
现在的父母跟孩子交流的时间已经很少了,父母都在跟手机交流,不跟孩子交流、沟通。
希望父母能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这样彼此的误会就能少很多。
我觉得《父与子》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的一本书,而不是孩子一个人看书,家长在玩手机。
也不是孩子向你问问题的时候,家长总是:“嗯,嗯。
”等到手机看好后再问:“你刚才说了什么?”
我希望家长能改一改这种不好的习惯,同时也希望《父与子》这本书能传遍所有孩子的手。
《父与子》读后感5
《父与子》是一本有趣的漫画。
书中的父亲长得胖胖的,有浓密的胡子却没有头发,他善良、慈祥,十分爱他的儿子;儿子长着一头刺猬发,是个伶俐、调皮的小男孩。
父与子,他们过着温馨的生活,从一对普通的父子成了200万马克和宫殿继承人,又漂流到无人的小岛。
他们那幽默、憨厚的性格和深深父子情不断随同他们到漫画结束。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这样描述的。
儿子和父亲一起用木材做了一个雪橇,可玩着玩着雪橇散架了。
父亲灵机一动,把剩下的木材做成了鸟窝。
父亲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原来父亲是想告诉儿子:一个东西坏了,不一定先想到把它扔了。
其实它可以做成别的有用的东西,就象把废弃雪橇做成了一个精致的鸟窝。
这样循环利用,可以使地球减少消耗,能源就不会越来越少,可以使地球更美。
父亲教会儿子要循环利用,保护大自然,让我看到了浓浓的父爱。
爱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细细体会就能感受到。
有一次我正准备将矿泉水瓶扔了,爸爸制止了我,和我一起把矿泉水瓶做成了个花瓶。
这样变废为宝,十分环保。
爸爸教育我回收利用、节约能源。
所以,在平时我也从不浪费。
我很感激父亲的教导,这也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爱。
《父与子》中的故事仿佛就是我自己的生活,所以我格外喜欢这本书。
《父与子》读后感6
我喜欢读《父与子》,每当读它,我总是觉得内心像拂过一缕春风,轻轻的、暧暧的;每当读它,我总是对父亲充满了深深的爱意。
《父与子》是德国大师奥·卜劳恩创作的漫画集。
他用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记录了父与子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无言地流露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
看过这本书的人,一定忘不了父子俩的形象:脑袋扁圆,总穿一件马甲的父亲,一头乱发,小不点儿的儿子。
《父与子》的每一副漫画都很有趣,其中有一篇叫《寻找逃走的儿子》,儿子用球打破了玻璃,父亲打他,儿子逃走了。
父亲在家等,等了几个小时也不见儿子,心急了出去找,没找到,回家时看见儿子又打破了一块玻璃,还被球撞了一下,看见儿子,父亲激动地抱起儿子……这一抱,深深的父子情流露出来,让我特别感动。
想到我的父亲,从小对我宠爱有加,但从不溺爱我。
他经常和我谈心,就像朋友一样。
无论白天我和父亲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晚上的饭桌旁,我们依旧谈笑风生。
即使我说错了话,他也不会责怪我,只是淡淡地说“下次注意就行了。
”他似乎永远那么深沉,如山一样耸立在我身后,高大威严。
每次有困难,他虽然从不帮我克服,却永远是第一个来激励我的人。
考试考得好,他很少夸奖我,只是拿着试卷一遍遍地看;我成功了,他只是淡淡地说一
句“继续保持”,饭桌上却能听到他更多的话语……其实父亲的爱我们有时感受不到,因为它藏得隐蔽,藏得深沉。
我喜欢《父与子》这本书,因为它告诉了我:父爱深深,我是父亲的宝贝,父亲是我这辈子要恩谢的人!
《父与子》读后感7
《父与子》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
讲的是长着刺猬头、调皮、可爱、喜欢搞恶作剧的儿子。
和长着秃头、大胡子、慈祥、和蔼、幽默的爸爸。
他们俩之间发生的许多有趣的故事。
看后,让我们哈哈大笑,回味无穷。
比如说,爸爸要自拍,可是爸爸长着秃头,拍出来的照片会不好看,于是叫儿子来帮忙,儿子倒立在爸爸的头上。
“咔嚓”一声,照片出来了,爸爸用剪刀对半剪开,“耶”!爸爸大叫一声,我真帅,我有头发了。
儿子呢,也很有趣。
有一次奥运跑步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儿子要看比赛,因此,他站的比较近,爸爸叫他站远一点,儿子却不听爸爸的话,爸爸想揍儿子。
儿子见情况不妙,撒腿就跑,爸爸在后面穷追不舍。
儿子健步如飞,跑到了终点。
一不小心拿了个冠军。
我最喜欢的是《战争允许一切手段》这一篇故事,讲的是儿子和爸爸在浴缸里玩船模大战,儿子的劲太小,总是打不中爸爸的船模,爸爸却百发百中,这下儿子生气了,趁爸爸把儿子的船模放入水中时,儿子突然打开浴头,把爸爸淋成了落汤鸡,儿子趁爸爸去换衣服时,儿子把爸爸的船模放入水中。
只见儿子是多么聪明、顽皮、可爱!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看了他们的故事,图画中的含义,使我很受启发和教育,我也想起了我与爸爸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比如,有一次双休日,我和爸爸去小区里打球,我的发球被爸爸的反手给拍死了。
于是我火了,他的发球我也一拍扣死了,爸爸输的心服口服。
虽然书中的这对父与子都有缺点,但他们的父子感情很深厚,心地善良,纯真可爱,热心助人,我非常喜欢他们。
《父与子》读后感8
很多与我同龄的孩子们都读过《父与子》。
虽然整本书没有一句话,但作者简单易懂的画面使我们觉得十分清新,有趣,一翻开它,就迫不及待的想读完整本书,马上就上瘾了,实在很好看!它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幽默可亲的人。
书中讲述了一对父子之间发生的趣事,有时候有趣的故事不一定要用文字来表达,用美丽的画面更使我们入迷。
慈祥、又令人发笑的父亲,调皮、特别会动歪脑筋的儿子,他们的形象全都展现在我们眼前,我特别想感叹一句:父子情深啊!这对怪异的父子的性格也十分相近,他们有着对事情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处理方式,使读者们看着看着就不禁大笑起来。
书中有讲到一个故事,父子俩在一次乘船旅行时救了一个“人”,结果救上的却是一个指路标,却不幸使自己漂流到了一个小岛上。
面对困难,父子俩还是相依为命,他们甚至都没有感到绝望,这种心态令人佩服啊!他们努力在小岛上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父子俩不但没有颓废,还过得十分有乐趣。
读着这个故事,我甚至也希望有一次这样的漂流经历了!
儿子的调皮使我们欢笑阵阵,他为了不做作业、不上学,想了许多有趣的办法。
一次失火,他顺便把自己的作业全都扔进火里烧了,还有一次装病,父亲为他请假,但他其实活力十足,还在床上荡起秋千了呢!
是的,这是一位奇怪的父亲,这是一位奇怪的儿子,合起来就是超级奇怪父与子!这是一本让人忍俊不禁的书,这也是一本讲述父子俩真挚感情的书,一翻开,便喜欢上,这是我最喜欢的漫画书!
《父与子》读后感9
这一本书应该邀请爸爸和孩子一起阅读,让现实生活中的爸爸对比一下书中的爸爸,看看自己是否像书中的爸爸那么亲近宠爱孩子。
看了这一本书,我很喜欢书中的爸爸,有严厉也有慈爱,有睿智也有低能,有幽默也有古板……这是一个多面的惹人喜爱的爸爸,每一个小孩都希望自己的爸爸和书中的爸爸一个样。
书里的爸爸是像个孩子似的,两父子一起做了一件又件让人捧腹大笑的傻事,别人眼里的傻事,父子俩却乐此不疲津津有味。
书里的爸爸和孩子相处时就把自己变成孩子,他是孩子的朋友,怀着孩子的好奇冲动,一起策划一件件搞笑的事情。
特别是父子俩一起骑马的情景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为爸爸的童心未泯而感动。
最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是父子俩困在荒岛的画面,虽然身处荒岛他们却没有怨天尤人坐以待毙,而是想方设法在荒岛求生。
他们即使在荒岛也同样充满了欢乐,驯服野马,猴子穿爸爸的衣服,用音乐制服猴子……父子俩遇到的种种困难都没有摧毁心底的乐观和坚强,身处绝境却不绝望这是一种何等强大的精神境界。
成长中有爸爸陪伴的孩子是幸福的,是快乐的,也有研究证明爸爸陪伴成长的孩子智商更高,父亲对于孩子的成长像妈妈一样重要。
现实生活中的爸爸却往往忙着为一家生计奔波,根本无心育儿之事。
但是我相信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有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到。
我们8090这些孩子的童年几乎都是没有父亲陪伴的,让我们缺失了很多快乐,也拉远了父与子彼此的距离。
我希望我们孩子的成长有爸爸陪伴的身影,让父爱不再深沉厚重,而是让孩子沐浴在父爱中成长。
《父与子》读后感10
一个孩子是一个天使,一个善良,快乐,活泼的好爸爸也是一个天使。
《父与子》描述了一个大腹便便,蓄着小胡子的光头老爸和他活泼可爱而又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他们演绎了一场场生动而又好玩的画面,看后使我们哈哈大笑,回味无穷。
作品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父子形象深深地打动了读
者的心。
《父与子》中生动幽默的小故事均取材伯劳斯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体验,让人们在笑声中回味父子之情,领会父子情深,体会父亲的伟大。
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平凡的生活溢满了浓浓的亲情。
在现实中也有这样伟大的父亲,他就是我爸爸。
平常他有空就陪我玩耍陪我游戏,在我准备睡觉时,他会一直待在我身边说故事聊天,直到我睡着为止。
爸爸他也非常关心我的健康。
比如,有一次我睡到半夜的时候,突然不舒服,呕吐不止,爸爸听到了马上拿个袋子跑过来给我吐,我停止吐了,他又拿来个探热针给我量体温,五分钟后拿出来一看“38。
5度”。
他眉头一皱,他飞似的跑到停车场,把车开到家的楼下。
然后匆匆忙忙跑上楼,急急忙忙把我背下楼,轻轻放到车上,系好安全带,关好车门,上车,一支箭似的往医院赶。
很快我们到了医院,医院里还有十来个人也在等着看急诊,爸爸很着急,又抱住我跑去护士哪里问问看看能否先看。
夜很深,我也很困了,不知不觉中我就在爸爸温暖的怀抱里睡着了。
我醒来时,我已经回到家躺在床上了,我扭头一看,我爸爸就睡在我床边,看着他满面的憔悴,眼底的黑眼圈和皱纹,我顿时留下两行热泪。
这就是我伟大的爸爸!虽然我会长大,他不能永远待在我身边,但是他却给予我永恒的父爱,在我成长路上留着深深的印记!等我长大后,我也要跟爸爸一样关心照顾陪伴爸爸,爸爸我爱你!
《父与子》读后感11
书是以前借的的,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这两父子真是可爱,太好玩了。
漫画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可以让你完全地轻松下来,什么都不想,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或是感动,或是感叹,或是欣喜万分,从而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
简简单单的事物同样会让你感受到一股清心的气体涌上心头。
我喜欢氛围
比较轻松能愉悦身心的漫画,像丰子恺等大师们的作品,能强烈地感受他们纯洁的童心和阔达的襟怀。
这本《父与子全集》通过两父子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日常生活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那感天动地的父子情,而最让我想不到这本漫画集作于20世纪的30年代,作者为德国漫画大师卜劳恩。
这本漫画前言中写道:“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蔓延到德国,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后果,希特勒当权后,德国成了及其恐怖的人间地狱,个人安全根本没有保障。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卜劳恩创作出了这本风靡半个多世纪的经典之作《父与子》,身处乱世而临危不惧并能保持一颗童心的人是多么了不起啊!能这本漫画表达的浓浓父子情又多么让人难以割舍啊!孩子的世界是充满欢乐和新鲜的,无忧无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父与子》跟咱们的国产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样都在告诉全世界父母要和孩子多沟通交流,关爱孩子和孩子多做互动,互相了解理解,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父与子》读后感12
有一位名人读过:“读书就像登山,读的越多爬的就越高;读书就像耕田,读的越细丰收的越多。
”
这几天,我一直沉浸在书乡中,一有空闲时间我就看一本名叫《父与子》的漫画书。
这本书讲的是长着刺猥头、调皮、可爱、喜欢搞恶作剧的儿子。
长着大胡子、和蔼、善良、以经常被人嘲笑的父亲,他们演出了一场场生动又好玩的画面,看完之后常常使我哈哈大笑,回味无穷。
我喜欢里面的每一个故事。
虽然看似一些平凡的小事,但在这位作家夸张的手法下,一切平谈的生活都变得生动有趣。
比如读《战争允许一切手段》这一篇故事,讲的是儿子和父亲在浴缸里玩船大战,儿子劲太小,总是打不到父亲的船摸,父亲却百发百中,这下儿子可生气
了,正当爸爸得意扬扬的把儿子的船摸放进水里的时候,儿子打开浴头,把爸爸林成了一个落汤鸡,爸爸灰心丧气的去换衣服的时候,儿子却兴高采烈的把爸爸的航模一个又一个的扔进水里,由此可见儿子是多么的聪明、顽皮、可爱。
再比如,《鱼儿来信》一章,只有六幅图画,说的是爸爸去钓鱼,儿子写了一封信在一块牌子上,趁爸爸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把信放在爸爸正在钓鱼的鱼钩上,爸爸拿直鱼竿,看到了牌子。
在这一章中,你只要仔细去看就会发现,画而中有一些很细节的东西,比如那个鱼钩上的浮子,在没有牌子的时候,它平平浮着,可是接了牌子后便有一些下沉,这些在画面中都清晰可见,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结合生活实际来完成作品的。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看了他们的书,图画中的含义,使我很受启发和教育。
他们两个儿子感情深厚,心地善良,纯真可爱,热心助人,我非常喜欢他们。
《父与子》读后感13
《父与子》是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取材于家庭幽默故事的漫画书。
本书出自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之手。
这本书没有文字,完全靠一幅幅妙趣横生的画面来阐释一个个耐人寻味的道理。
它们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流泻着纯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几十年来,一直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该书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子。
父亲搞笑幽默,儿子淘气可爱。
翻阅这本书,仿佛身临这个欢乐幸福的家庭之中,父子二人演绎着一幕幕幽默温馨的画面,翻阅后既使人捧腹大笑又令人回味无穷。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装病》。
这个故事讲了儿子起床后不想上学,于是假装自己生病。
这个幼稚的举动当然逃不出父亲的法眼。
父亲先关切地给宝贝
儿子端来一杯热茶,又用绳子将小床改成“秋千床”,再陪在儿子身边,一边摇秋千一边给他讲故事,每一个举动都释放着浓浓的父爱。
然后父亲出门去了。
儿子趁机“大闹天宫”,不料玩得最开心的时候,被突然回来的父亲逮个正着。
哈哈哈!儿子的“奸计”没有得逞,只好乖乖地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父与子》中一共有182个小故事,这些故事活灵活现地记录了一对父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小读者再现了一幕幕幽默、生趣、耐人寻味的家庭生活画面。
透过这一个个小故事,我仿佛看到了我和爸爸的影子,爸爸既会用他那独特的幽默引导我,又会用他的威严教育我,也会用他的快乐感染我。
而我,在爸爸的陪伴下无忧无虑地成长。
谢谢你——埃·奥·卜劳恩,是你引领我走进这幽默的漫画世界。
《父与子》读后感14
最近几天我在家里看了一本书叫做《父与子》,书里面分了很多个小故事,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其中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梦游》,故事中的儿子很想吃糖,于是他就假装梦游好让大人给自己买糖吃,最后他的办法成功了,他吃到了糖。
通过这个故事我认为,想得到自己的东西就必须付出劳动,不能投机取巧。
虽然儿子最后吃到了糖,但是这个方法一点也不好,会让他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
故事二:《想逃学的儿子》,故事中的儿子为了逃避上学,就假装头疼,当他爸爸识破他的计谋后十分的生气,最后还是让他去上学。
现在其实很多小朋友为了不想上学也想出了很多办法,其中就包括在家里装病。
如果家长发现我们装病不上学,以后就算是我们真的生病了,爸爸妈妈也会认为我们的在装病,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