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9.1《行为不同 后果不同》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9.1《行为不同后果不同》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行为不同后果不同》是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19.1节的内容。
这
一节主要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行为会有不同的后果,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但
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还在发展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认识到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同行为会
产生不同后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
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增强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抽象出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并将这
种认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行为和后果之
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引导启发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发现问题,启发他们自己得出结
论。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行为和后果之间
关系的思考。
2.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行为会产生不同后果。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抽象出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并
总结出正确的行为准则。
5.实践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行为和后果之间的
关系,做出正确的选择。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行为和后果之间关
系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八. 说教学评价
1.学生能准确地描述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从案例中分析出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
3.学生能将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九. 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
但在实践应用环节,学生举例时可能存在局限性,教师应适时给予引导和拓展。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知识点儿整理:
1.行为与后果: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认识到
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后果包括正面和负面的,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行为和后果之间
的关系。
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小
组讨论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对行为和后果之间关系的理解。
4.引导启发: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发现问题,启发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践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一环节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行为准则: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的行为准则。
行为准则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7.责任感和自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自己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8.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9.教学评价:通过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学反思提供依据。
10.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11.教学拓展:除了本节课的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如环境保护、社会交往等。
12.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素材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3.教学时间安排:合理规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同时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小结和教学评价。
14.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15.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引导启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6.教学设计: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
17.学生反馈: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为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18.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19.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
实用性和针对性。
20.教学目标达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行为和后果之间的
关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同步作业练习题:
1.以下哪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
A. 行为和后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B. 行为和后果之间总是成正比
C. 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D. 行为和后果之间总是相互独立的
2.以下哪种行为可能会产生积极的后果?
A. 抄袭作业
B. 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
C. 经常逃课
D. 欺骗他人
3.以下哪个案例不能说明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
A. 努力学习,成绩提高
B. 乱扔垃圾,环境污染
C. 关心他人,得到友谊
D. 吃太多零食,身体健康受损
1.请简要说明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
答案: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后果包括正面和负面的。
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行为的性质、环境背景、个人能力等。
2.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选择。
答案:例如,在考试中,如果我知道努力学习可以提高成绩,那么我就会选择努力学习,而不是偷懒。
又如,在生活中,如果我知道关心他人可以得到友谊,那么我就会选择关心他人,而不是冷漠对待。
三、案例分析题
假设你是一名学生,你的朋友邀请你一起去网吧玩游戏,而你知道这样做可能
会影响你的学习。
请根据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给出你的决策依据。
答案:根据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我知道去网吧玩游戏可能会导致我的学习
成绩下降,这是一个负面的后果。
因此,我会拒绝朋友的邀请,选择留在家里学习。
这样做可以避免负面影响,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
假设你是一名班级干部,你们班上有同学经常迟到,影响了班级的正常秩序。
请根据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给出你采取的措施。
答案:根据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我知道迟到会影响班级的正常秩序,这是
一个负面的后果。
因此,我会采取以下措施:
1.与迟到的同学进行沟通,了解他们迟到的原因,并告诉他们迟到的后
果。
2.提醒同学们遵守班级纪律,按时到校。
3.设立奖惩机制,对按时到校的同学给予表扬,对迟到的同学进行适当
的惩罚。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引导同学们意识到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自
律意识,从而改善班级的纪律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