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2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段、段意、主要内容、学习第一段)
说说段意(幻灯一)
通过对第一段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
交待目标: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文中情感;学习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
(幻灯二)
学习第二部分
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思考: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幻灯三)
学习第一次幻像
小女孩看到了怎样的幻像,仔细读读,想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像?(幻灯)
理解重点语句
从哪看出她很冷?(抓住关键词语“冻僵”“哪怕”)(幻灯)
理解:“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幻灯)
小结:小女孩渴望温暖,然而没有人能够满足她的小小的愿望,现实世界给予她的只有彻骨的寒冷。
作者运用这种强烈的对比,更加突显了小女孩的不幸。
学习二、三、四次幻像
接下来,小女孩陆续又擦燃了几次火柴,她分别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幻灯)
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练习有感情朗读。
)
小女孩为什么接二连三的擦燃火柴?
作者为什么把幻像写得这样美?
学习第三部分
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一次次看到了美好的幻像,结果却一次次让她失望,最后她擦燃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她留住了奶奶吗?
默读第三部分,划出语句,想想该怎样理解?(幻灯重点句)
有感情朗读全文
让我们再来重温一遍课文,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练笔
读得真好,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怎能不使人同情?有一位叫刘倩倩的同学,在学习了本文之后也深受感动并写下了一首诗,想读读吗?
指名读
你也愿写几句吗?
交流
结束语
阅读名著,同名作家对话,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安徒生感人的作品远不只这一篇,像《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等等,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现实说明
卖火柴火炉寒冷渴望温暖
烤鹅饥饿渴望食物
美好的幻象圣诞树孤独渴望快乐
奶奶痛苦渴望幸福
悲惨死去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文章围绕“同情弱者”的这个单元主体,描写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作者对穷苦大众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冻僵”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读、圈画词句等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起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贫苦儿童悲惨遭遇的同情。
2、通过感受小女孩的痛苦和不幸,渴望幸福,来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与现实对比,体会小女孩生活的悲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从整体入手,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合作探究,感悟想象,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领悟能力。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时间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一定看过《安徒生童话》吧!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情节生动。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走入那风雪交加的大年夜,去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痛苦和不幸。
2、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研读探究,理解感悟
1、了解人物处境,感知小女孩可怜
(1)默读1-4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小女孩可怜的有关词句,思考知道了什么?
①抓重点句子理解。
(课件出示)
A“在这又黑又冷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
B小女孩只好光着脚走路,寒冷的雪将她的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C她又冷双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D好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
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从哪些词看出小女孩可怜。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读出可怜。
同情的语气
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啊,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点燃来取暖吗?
(2)幻景现实对比,理解小女孩的悲惨。
自由读5-11自然段,思考小女孩擦了几次火柴,各出现什么幻景对应现实是什么?小女孩渴望什么?读后小组交流。
指名交流。
(投影出示:学生填手中的表)
第几次擦火柴幻景现实渴望什么
小结:因为寒冷,才幻想有火炉;因为饥饿,才幻想有烤鹅;因为孤独,才幻想有圣诞树;因为痛苦,才幻想奶奶。
现实和幻想有如此大的区别,幻想越美好,小女孩的命运越悲惨。
(3)抓住不幸结局,体会作者的情感。
小女孩最后怎么样了?
①轻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②想:这个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
③“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语句
(三)、总结全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众多童话作品中的一篇,这位举世无双的童话大师,他的童话优美、活泼,充满绮丽的幻想,富有哲理而引人入胜。
如丑小鸭怎样变成了白天鹅,拇指姑娘怎样邂逅了天使王子,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课后去读安徒生的童话吧。
一个月后我们上读书汇报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篇3
本课教案见: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61
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