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货币战争系列科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货币体系历史阶段
1821-1914年经典的金本位制度
大部分货币都是可兑换成黄金的。

1821年,英国成为第一个官方实施该货币体系的国家。

1915-1925年战时“受限制的汇率浮动机制”
在一战期间,大部分国家都切断了本币与黄金的联系。

很多国家干预了汇率市场。

1926-1931年(似乎)回到金本位制度
美元再次可兑换成黄金;其它的大部分货币都与黄金建立了一些联系。

1931-1944年回到“受限制的汇率浮动机制”
一些国家开始回归浮动汇率机制,因为维持货币与黄金的联系需要紧缩,这样做能安抚不满的群众。

美国仍零散地维持美元与黄金的联系,但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停止黄金的兑换,并令美元相对于黄金贬值。

1944-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可调整的固定汇率体系
美元仍维持与黄金的固定汇率,而所有其它货币都盯住美元。

国家可以调整它们盯住美元的汇率。

1971-1973年“尼克松冲击”,菱锌矿协议和欧洲“蛇形汇率”的开始
美国停止了黄金的自由兑换,因为美国印发了太多美元,而黄金储备不足,自动兑换是不可持续的。

美国下调了美元对黄金的汇率,而其它国家的货币仍盯着美元。

欧洲成为第一个尝试货币合作的地区,但70年代中期以失败告终。

1974-1979年 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并行
相对于黄金,美元仍持续贬值;大部分发达国家放弃了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并回归到浮动汇率体系。

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则选择继续保留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

1980-2008年 欧洲汇率机制 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并行
欧洲共同体建立了欧洲汇率机制,成为采纳单一货币的先驱,该汇率机制要求各成员国货币与其它成员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保持在一个狭窄的区间内浮动。

单一货币欧元在1999年1月1日启用,当时有11个国家(现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17个国家已经启用了欧元)。

美元继续保持与黄金的浮动汇率,越来越少国家维持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政策。

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亚洲国家开始强势干预它们的货币。

2008至今 出现不合作的汇率制度???
对于每个双边汇率,两个国家的目标都是尽可能令本币贬值,起码不让本币升值。

每个国家都让货币政策从属于汇率目标。

只有当汇率目标与其它政策目标出现明显的冲突,升值或贬值才会被容忍。

1998年8月17日 俄罗斯金融危机
因为持续的财政赤字,自然资源价格不断走低和背负大量的战争负债,俄罗斯政府的负债水平已经证明是不可控的,所以俄罗斯政府让卢布大幅贬值,同时让政府债务违约。

1999-2002年 阿根廷金融危机
阿根廷政府出现债务违约,因为政府负债过重,民意反弹拒绝紧缩导致出现了信心危机,最终导致阿政府放弃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政策。

阿根廷耗尽了捍卫本币汇率的外汇储备。

2008年至今 由美国带头的竞争性宽松,大部分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跟随了美国宽松的步伐
历史上的货币危机
1937年 美国/英国危机
英国央行禁止了英国向美国巨额的资本输出,导致美国出现了银行和货币危机(英国自己也经历了危机)。

1861年 美国内战
沉重的负债迫使美国在一段时期放弃了金本位制度,1879年才恢复金本位。

1890-1893年霸菱危机(Baring crisis)
当欧洲各央行上调贴现利率来弥补黄金储备的损失,从西欧流向拉丁美洲发展基础建设的巨额资本停止了。

这导致阿根廷出现了货币危机。

1920-1939年 “货币战争”和打劫邻国政策
一些国家脱离了金本位,它们的货币出现了大幅贬值。

很多国家通过实施资本管制、提高关税来应对大萧条。

1971年8月15日 美国废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总统尼克松终结了美元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在国内实行90天的物价与工资冻结,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附加税在71年年底取消了)。

1985年9月 广场协议 1987年2月 罗浮协议
为了扭转美元强势导致美国工业萎靡、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政府达成广场协议,通过干预汇率市场,让美元相对于日元和马克贬值。

而之后又达成了罗浮协议,缓解了美元不断贬值的趋势。

1992年9月17日 英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
英国央行通过紧急措施拉升英镑汇率,包括上调官方利率至15%,但还是失败了。

1994年12月 龙舌兰危机
墨西哥比索突然大幅贬值,加剧了墨西哥的信心危机,而墨西哥农民武装暴动又不断把危机放大。

1997年,墨西哥耗尽了捍卫比索汇率的外汇储备。

1997年 亚洲金融危机
由于杠杆率过高和其它因素,亚洲爆发了一场信心危机,一些亚洲经济体被迫放弃盯住美元或一篮子货币的固定汇率政策,很多亚洲货币都出现了大幅贬值。

很多亚洲国家耗尽了捍卫本币汇率的外汇储备。

说起全球货币危机,有无数书籍为之着墨。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高盛推出的以下这些图来理解自从2008年来全球货币系统如何进入了死角,如何使得全世界都趋之若鹜地印钱。

什么是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是由巴西财长在2010年9月提出的概念,用来描述世界上货币竞争性贬值的现象。

什么是竞争性贬值?
国家之间争相降低汇率的现象。

国家如何能够将其货币贬值?
印钱
印钱可能会导致商品出售方提高价格,从而导致货币贬值。

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是央行通过印钱和为公司或机构提供信贷的方式,来从银行或其他机构购买资产。

因此量化宽松也会导致货币量增加,从而可能印钱通胀和货币贬值。

降低利率
相对于其他国家降低利率会减少投资者持有本国资产的激励,因此对本国货币需求减少,导致货币贬值。

买其他国家债券
购买其他国家债券增加了对于该国货币的需求,相对于本国货币而言,提升了对方货币的价值。

货币挂钩
通过购买外国货币、出售本国货币来保持汇率固定在某一范畴,这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

资本控制
通过对国外资本以税收、关税、立法和流量限制等方式来限制其流入或流出本国。

货币贬值的利弊是什么?
利:
促进出口
货币贬值会使得出口产品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价格更加便宜;强劲的出口有利于经济增长。

促进就业
强劲的出口会帮助增加就业和消费者非必需品行业的支出,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弊:
通胀
货币疲软会增加进口的成本,导致未来的通胀。

当今货币战争结果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