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在慢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在慢性胰
腺炎中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在慢性胰腺炎中的价值。

方法:选用2020年3月-2022年3月40例确诊慢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
选取同期40例确诊胰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采用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增
强扫描,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指标。

结果:观察组胰腺增大、周围组织血管侵犯
及周围淋巴结肿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灶囊肿、病灶内钙化
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在慢性胰腺
炎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在诊断中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CT;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慢性胰腺炎;影像学特征
慢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症状隐匿,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有很
多相似之处,胰腺主干周围肿瘤和体内细胞的生长是胰腺癌的重要组成部分,即
导管周围浸润[1]。

我国胰腺炎发病率逐年增加,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功能组织发
生不可逆变化引起的疾病,有过度饮酒、暴饮暴食和高脂血症等症状,慢性胰腺
炎会损害患者的消化系统,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由于癌症和胰腺炎一些症状有
重叠,所以在诊断和鉴别上存在一些问题,而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提
高了诊断水平,用于识别患者胰腺大小、形态、周围组织、血流等,从而提高诊
断胰腺癌和胰腺炎的准确性。

基于此,本文对2020年3月-2022年3月40例确
诊慢性胰腺炎与40例胰腺癌进行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资料
选用2020年3月-2022年3月40例确诊慢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
取同期40例确诊胰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与对照组男女比例为:男23/24,
女17/16,年龄比较为32-67/31-67岁,平均年龄(42.67±3.16)/
(42.37±3.01)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对患者采用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CT扫描前要求患者至少要禁食
约12h,检查前1h就开始口服800-1000mL左右水,使患者十二指肠得以充盈,
首先对患者胰腺区予以平扫,增强扫描给予患者碘海醇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
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26)前臂静脉高压注射100mL,注射流速保持在
mL/s左右,注射后延迟扫描时间为24-30s、35-45s、60-70s。

核磁共振成像检
查也同样要禁食12h,给予禁食患者进行增强的胰腺定位扫描,给予患者钆喷酸
葡胺注射液(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860001)前臂静脉高压
注射10-15mmol,注射速度为4mL/s,药物于注射完毕后间隔20s再实施扫描。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指标,包括胰腺增大、病灶囊肿、周围组织血管侵犯、
周围淋巴结肿大与病灶内钙化。

1.4统计学评析
应用SPSS 24.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应用t检验;计数资
料采用率(%),应用χ²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影像学特征指标比较观察组胰腺增大、周围组织血管侵犯及周围淋
巴结肿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灶囊肿、病灶内钙化比例低于
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影像学特征指标比较(n,%)
组n胰腺增病灶囊周围组织血管周围淋巴结病灶内钙
别大肿侵犯肿大化
观察组
4
29
(72.50)
4
(10.00)
25(62.50)12(30.00)5
(12.50)
对照组
4
12
(30.00)
14
(35.00)
14(35.00)0(0.00)18
(45.00)
X
2
-14.5907.169 6.05414.11810.313 P-0.0000.0100.0100.0000.001
3、讨论
近年来,我国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病率已明显呈上升趋势,临床症状是轻度上
腹压痛,通常表现为腹痛和胰腺分泌功能不全。

慢性胰腺炎按病因可分为酒精性
胰腺炎、胆汁性慢性胰腺炎、复发性胰腺炎、遗传性慢性胰腺炎和自身免疫性胰
腺炎,不同类型胰腺炎病因不同,对患者的诊断也存在一定差异,由于胰腺癌和
胰腺炎症状重叠,病理上存在纤维化和囊性变性,两者鉴别一直是临床检查的重
要环节[2]。

研究表明,癌症受限于伤口区域癌细胞的生长和渗透,导致治疗区域
面积大,而胰腺炎常因纤维化而减少,虽然因炎症浸润而体积增加,但可见弥漫
性肿胀发生。

现在,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慢性胰腺炎
发生出现明显增长趋势。

影像技术是胰腺癌诊断的主要手段,其中CT和核磁共
振成像扫描被广泛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清楚地显示肿瘤和血管侵犯,有助于
癌症的诊断,基于多向分析和改进的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可以在不改变胰腺的情
况下区分和诊断肿瘤,但由于本病的特异性,单一诊断仍存在较高的误诊风险,
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3]。

主要是由于胰腺癌与胰腺疾病症状
相同,因此选择协同检测可以提高两种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可广泛应用于肝、胆、
胰、脾、肾扫描,CT检查分辨率非常高,可以判断组织状况,帮助人们更早地发现癌细胞及其生长位置,起到早发现、早预防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胰腺增大、周围组织血管侵犯及周围淋巴结肿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灶囊肿、病灶内钙化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

由于影像学具有分析速度快、分辨率高、动态增强扫描等优点,已实现癌症与胰腺炎的鉴别诊断,CT广泛用于胰腺癌,被认为是区分两者的最佳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的出现,可以更好地诊断慢性胰腺炎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医院慢性胰腺炎和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在慢性胰腺炎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孙彦.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效果分
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12-19.
[2]张延军,曹鹏程.CT联合MRI增强扫描检查诊断慢性胰腺炎的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3(16):6-9.
[3]温政辰.CT联合MRI增强扫描鉴别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4):3-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