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中化学 第2章 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4高中化学第3章有机化合物复习提
纲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知识要点1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①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
形成要放出能量。
②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守恒,能量也守恒。
③通过生产、生活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④知道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相应练习:
1.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C.锌片与稀硫酸反应 D.钠与冷水反应
2.下列关于物质及其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键的断裂和生成都要释放能量
C.不少的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有物理变化
3.(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物质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
D.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4.将20g Ba(OH)2·8H2O晶体与10 g NH4Cl晶体一起放入小烧杯中,将烧杯放在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和反应混合物成糊状。
(4)通过现象,说明该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填“小于”或“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知识要点2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①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②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③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相应练习:
1.下列有关电池叙述正确的是
A .水果电池是高效环保的家用电池
B .锌锰干电池是一种常用的二次电池
C .锌锰干电池碳棒是负极,锌片是正极
D .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外壳逐渐变薄 2.在锌与铜组成的原电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锌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 .锌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 .铜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D .铜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3.X 、Y 、Z 三种金属,X 、Y 组成原电池,X 是负极;把Y 放在Z 的硝酸银溶液中,Y 表面有Z 析出。
其活泼顺序是
A .X>Y>Z
B .Z>Y>X
C .X>Z>Y
D .Y>X>Z 4.将甲、已两种金属的性质相比较,已知 ① 甲跟水反应比乙与水反应剧烈
② 甲单质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乙
③ 甲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 ④ 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 ⑤ 以甲、乙金属为电极构成原电池,甲作负极 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的是
A .①④
B .③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5.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 .用导线连接的两种不同金属同时插入液体中,能形成原电池
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6.(1)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到锌片逐渐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再平行地插入一块铜片(如图甲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上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上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有关的电极反应式:锌片 ;铜片 。
(3)图乙、图丙是一个将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人们把它叫做原电池。
锌
铜
乙
稀硫酸 锌
铜
甲
锌
铜 丙
A
知识要点3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③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相应练习:
1.在某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A 的浓度在20s 内由1.0mol/L 变成0.2mol/L ,则在这20s 内它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 .0.08mol/(L·s) B.0.8mol/(L·s) C .0.04mol/(L·s) D.0.04mol/L 2.下列四种X 溶液,均能跟盐酸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 .10℃ 20mL 3mol/L 的X 溶液
B .20℃ 30mL 2mol /L 的X 溶液
C .20℃ 10mL 4mol/L 的X 溶液
D .10℃ 10mL 2mol/L 的X 溶液 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用H 2O 2分解制O 2,加入MnO 2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B .在金属钠与足量水反应中,增加水的量 能加快反应速率 C .2SO 2+O 2
2SO 3反应中,SO 2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
D .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CO 2,用碳酸钙粉末比块状反应要快 4.(双选)右图是可逆反应X 2 + 3Y 2
2Z 2 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 )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 B .t 2时,反应到达限度 C .t 2- t 3,反应不再发生
D .t 2- t 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5.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他在100mL 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
50
120
232
290
310
(1)哪一时间段(指0~1、1~2、2~3、3~4、4~5 min )反应速率最大 ,
造成原因是 。
(2)哪一段时段的反应速率最小 ,造成原因是 。
(3)如果反应太激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他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你认为可行的是(填编号) 。
A .蒸馏水
B .NaCl 溶液
C .Na 2CO 3溶液
D .CuSO 4溶液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七区联考
①通过试验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温度、浓度、反应物状态、催化剂等因素对一个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通过试验认识到任何化学反应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 V 逆
V 正 t 1 t 2 t 3 O
t
V
1.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 B.锌锰电池 C.镍镉电池 D.铅蓄电池
2.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放出热量的是
A.生石灰 B.固体NaOH C.浓硫酸 D.固体NH4NO3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重要特征是
A.反应停止了
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4.相同条件下列四种稀硫酸溶液,均能与锌片反应,其中最初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20mL 0.3mol/L的硫酸溶液 B.30mL 0.2mol/L的硫酸溶液
C.20mL 0.2mol/L的硫酸溶液 D.10mL 0.4mol/L的硫酸溶液
5.对于100mL 1mol/L盐酸与锌粒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①升高温度;②改用100mL 3m ol/L盐酸;③多用300mL 1mol/L盐酸;④用等量锌粉代替锌粒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双选)将2molS02和1molO2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此时,下
列所示容器内存在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中,一定不可能
...的是
A. 0mol S02
B. 1mol S02
C. 2mol S03
D. 0.3mol O2
7.(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
B.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C.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都能发生
D.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8.化学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电能。
(一)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① 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
②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1)根据两个反应的本质判断,您认为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填反应序号),理由是。
(二)请根据Zn + CuSO4 = ZnSO4 + Cu反应,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
(2)画出原电池装置图,并在图中标注出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的名称。
(3)写出该原电池电极反应式:正极:;负极:。
答案: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A
2、B
3、BC
4、
(1)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触并反应
(2)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3)玻璃片上结冰而与小烧杯粘在一起,有少许刺激性气味(4)结冰,吸热,小于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1、D
2、B
3、A
4、C
5、B
6、
(1)没有,有;
(2) Zn-2e-=Zn2+ 2H+ + 2e- =H2↑
(3)化学,电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C
2、C
3、B
4、BD
5、
(1)2~3 min,
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3 min时温度高。
(2)4~5 min,
因为4~5 min时H+ 浓度小。
(3) A、B
09联考题
1、A
2、A
3、D
4、D
5、A
6、AC
7、AD
8、
(1)①;
反应①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
(2)
(3)正极:Cu 2+
+ 2e -
= Cu 负极:Zn –2e - = Zn 2+
锌
铜
硫酸铜
金属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