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3
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学 术 论 坛
高等学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2011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约2629.35万人,其中学生党员253.9万名。

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坚决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但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大学生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明显增多,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一些突出的思想问题:有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有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有的受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

高校教师是实施高校育人功能的主要实施者,发挥党员教师的教书育人功能,建立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及党员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切校生关系、师生关系、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可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维护校园文明安定、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为重要,在大力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真正将他们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

1 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制度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是掌握最先进的思维体系和文化知识的群体,高校党员教师作为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份子,应当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作为党员中知识精英群体的必然要求。

建立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可以推进我校将学生培养为“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共处;有感恩之心、有博大胸怀、有吃苦精神、有创新意识、有创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建立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制度,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党员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院全体党政干部和党员教师积极响应燕京理工学院号召,
贯彻落实《河北省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及党员教师直接联系学生制度》,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准确地把党的理论、政策、方针传达给学生,自觉地牢记党的宗旨,引导学生自我完善、逐步成熟,将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十七大报告在党的建设总的指导方针上明确提出了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注重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等。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制度是适应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产物。

本学期初,我校党委高度重视《河北省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及党员教师直接联系学生制度》(冀教政体[2012]77)文件,认真研究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特点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党员教师联系学生的工作制度,党政干部与学生班级建立联系、党员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制定该制度可以协调校生关系、师生关系、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预防并及时处理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尖锐问题和突发事件。

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实施以来,我校在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且该制度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

2 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制度之党政干部联
系学生班级
党政干部与学生班级建立联系,党政干部不仅可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学校的重大决策部署还可以第一时间向广大学生通报学校事业发展、重点工作进展等情况,认真听取师生员工特别是大学生对学校发展、改革、稳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还可以对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工作、心理以及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实现全面了解所联系学生班级的基本情况,了解当代学生思想特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

党政干部定期与学生交流谈心,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进入课堂听课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利用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等组织形式开展讲座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典型问题,广泛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学
生的思想动态掌握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措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状况,掌握班级内学习困难、经济困难、思想困难的学生详细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学业、思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解决。

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维护校园和谐安全与稳定,使学生与学校共同成长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高效性。

3 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制度之党员教师联系学生
党员教师与学生联系、深入学生群体,可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加强学生专业教育和学科前沿教育,讲授所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潜在动力,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材料等培养学生科研技能,充分利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时间,积极组织专业实践实习。

党员教师定期深入所联系学生的班级教室、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动态,积极参加学生班级的集体活动并关心家庭经济困难、专业学习困难以及心理问题严重等特殊学生群体及做好排忧解难和真情帮扶工作,畅通沟通渠道,要经常与学生保持电话联系,短信联系或网上联系,确保学生有问题,有困难,随时都能联系上。

要通过扎实工作,全面了解所联系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集中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来。

对于沟通了解到的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向院领导反映,做好预防、控制工作,避免重大事件发生。

例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ITAT大赛、全国高校汽车知识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学视频大赛等全国竞赛,并依据学院专业特色每年定期举行“科技文化节”等课外科技活动,引导大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夯实基础,拓展视野,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党员教师成熟的思维和丰富的阅历能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准确地分析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帮助学生在理论体系、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
①作者简介:朱久娟(1983,4—),女,硕士,助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党员教师联系学生 共建和谐校园①
朱久娟 靳久良 王传超
(燕京理工学院(原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北京 100000)
摘 要:高校教书育人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发挥党政干部、党员教师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学生班级与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实现思想教育与学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从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党员教师 和谐校园 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D26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213-02
. All Rights Reserved.
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学 术 论 坛
减小。

但总的说来,未来50年中国竹林生态系统将具有稳步增764、806万hm2(图3)。

由此可见,未来50年,中国竹林面积及生态系统碳储量会一直保持长的碳汇能力。

4 前景与建议
4.1中国竹林碳汇项目开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竹林碳汇项目作为林业碳汇项目的一种,从产业本身发展到项目开发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尽管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较为低迷、前途不甚明朗,但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日益重视以及相关政策的明确和市场的规范,笔者认为,竹林碳汇项目伴随着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2几点建议
(1)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提高对竹林碳汇的重视程度,积极出台有关政策进行引导。

一方面,鼓励竹林碳汇方法学及技术工具开发。

C D M关于林业碳汇的方法学相当明确,但目前适用于国内碳减排市场的林业碳汇方法学还未出台。

如何吸收国外经验的精华并加以改进形成中国竹林碳汇项目开发方法学,需要有政府的政策引导,并有待进一步讨论;另一方面,竹林碳汇的发展离不开市场机制的推动,政府应在未来国内碳市场建设中对其给予适当的倾斜。

(2)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

国内前期关于碳汇项目开发和碳交易的研究众多,也产生了一批专业的人才队伍。

但竹林碳汇开发方面,可以说人才相对缺乏。

如果想要在竹林碳汇项目开发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加强相关的能力建设,培育一批林业碳汇专家。

(3)项目开发者应密切关注国内市场,积极寻找发展机遇。

国家发改委已经出台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对国内碳交易市场进行了规范,同时,国内区域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也已展开,项目开发者应当密切关注国内市场的发展,并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寻找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1]国家林业局.中国森林资源报告[M].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10.
[2]张齐生.中国竹材工业化利用[M].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3]任明亮,宋维明.国内外竹产业研究的
现状与未来[J].林业经济2008(6):33-
37.
[4]李智勇,王登举,樊宝敏.中国竹产业发
展现状及其政策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50-54.
[5]国家林业局.2008中国林业发展报告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6]窦营,余学军,岩松文代.中国竹子资源
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
业资源与区划,2011,32(5):65-70.
[7]陈先刚,张一平,张小全,等.过去50年
中国竹林碳储量变化[J].生态学报,
2008,28(11).
[8]周国模,徐建明,吴家森,等.毛竹林集
约经营过程中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演
变[J].林业科学,2006,42(6):124-128.
[9]徐秋芳,姜培坤.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
水溶性有机碳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
2004,18(6):84-87.
[10]徐秋芳,刘力,洪月明.高低产毛竹林地
土壤酶活性分析[J].竹子研究汇刊,
1998,17(3):37-40.
[11]徐秋芳,张许昌,王绪南,等.毛竹林与
马尾松林土壤生物学性质及微生物功
能多样性比较[J].浙江林业科技,2008,
28(3):8-12.
[12]吴家森,姜培坤,王祖良.天目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毛竹扩张对林地土壤肥力
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30
(4):689-692.
[13]陈乾富.毛竹林不同经营措施对林地土
壤肥力的影响竹子研究汇刊,1999,18
(3):19-24.
[14]周国模,徐建明,吴家森,等.毛竹林集
约经营过程中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演
变[J].林业科学,2006,42(6):124-128.
[15]漆良华,刘广路,范少辉,等.不同抚育
措施对闽西毛竹林碳密度、碳贮量与碳
格局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9,28
(8):1482-1488.
[16]周国模,吴家森,姜培坤.不同管理模式
对毛竹林碳贮量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
学学报,2006,28(6):51-55.
[17]雷丕锋,项文化,田大伦,等.樟树人工
林生态系统碳素贮量与分布研究[J].生
态学杂志,2004,23(4):25-30.
[18]刘应芳,黄从德,陈其兵.蜀南竹海风景
区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
配特征[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28
(2): 136-140.
[19]周国模.毛竹林生态系统中碳储量、固
定及其分配与分布的研究[D].博士论
文,浙江大学,2006.
[20]周国模,姜培坤.毛竹林的碳密度和碳
贮量及其空间分布[J].林业科学,2004,
40(6):20-24.
[21]李振基,林鹏,丘喜昭.闽南毛竹林的生
物量和生产力[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1993,32(6):762-767.
[22]林波,刘庆.中国西部亚高山针叶林凋
落物的生态功能[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
展,2001,23(5):49-54.
[23]俞益武,吴家森,姜培坤,等.湖州市不
同森林植被枯落物营养元素分析[J].浙
江林学院学报,2002,19(2):153-156.
[24]高志勤.不同毛竹纯林枯落物养分含量
和贮量的比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6,30(3):51-54.
[25]高志勤,傅懋毅.毛竹林等不同森林类
型枯落物水文特性的研究[J].林业科学
研究,2005,18(3):274-279.
[26]高志勤.不同毛竹纯林枯落物养分含量
和贮量的比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30(3):51-54.
注释
①http://cdm.unfccc.int/Projects/DB/
TUEV-SUED1154534875.41/view.
②h t t p://w w w.y n.x i n h u a n e t.c o m/
n e w s c e n t e r/2007-03/07/
content_9449584.htm.
意识形态方面迅速成熟。

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班风学风建设,从而实现利用思想教育激发学习热情、学习能力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相互促进。

4 结语
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及党员教师直接联系学生制度”的制定及实施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及党员教师发挥先
进性的模范带头作用,使我校全体党员充
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用党
员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从而达到将学生培
养为“四会、五有”新人的目的,对建设和谐
校园、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姚胜.发挥教师党员积极作用做好学生
党员发展工作[J].求实,2010(I):26-27.
[2]何莉萍,戈满寿,孙鸿,等.建立教师党
员联系学生制度,促进全员育人[J].中
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6):7-8.
[3]刘伟,张振明,陈春生.高校基层党组织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探索
[J].价值工程,2011(15):257.
[4]杨絮,臧景峰,陈玉群.高校党员教师在
教风、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J].科技资讯,2010(34):239.
(上接212页)
. All Rights Reserved.
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