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小麦扬麦18适应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南地区小麦扬麦18适应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李布;管红良;何华阳;马治丰
【摘要】苏南地区水稻栽培传统是应用早(中)熟晚粳品种,虽然稻麦种植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但由于天气及其他因素的干扰,水稻腾茬时间大面积在11月初,造成小麦迟播,成为苏南地区产量不稳的主要因素.常州市武进区从2010年秋开始引进扬麦18,经2年试验和示范,重点研究了扬麦18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生育特性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在迟播条件下,获得较理想的产量.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40)012
【总页数】2页(P103-104)
【关键词】苏南地区;扬麦18;适应性;产量构成;高产技术
【作者】李布;管红良;何华阳;马治丰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农技农机站,江苏常州2131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04
在苏南地区,曾有一句形容三麦生产的俗话,叫“三麦三麦难过三百”,形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是迟播和其他因素的干扰。

近年来,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和小麦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和复种指数有了大幅度提高。

常州市武进区从2010年秋引进扬麦18,针对小麦迟播难题,经2年试验示范,基本掌握了扬麦
18生育特性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获得了5 500 kg/hm2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0—2011年在武进区前黄镇进行。

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18,设置了播期试验,播期5 d 1期,分别为11月5日、11月10日、11月15日、11月20日、11月25日5期。

小区面积30 m2,2次重复,同时建立丰产方进行大区示范。

播种量以11月5日的135 kg/hm2为基准,以后每推迟5 d提高15
kg/hm2,播期11月25日播种量为195 kg/hm2。

试验区实行机旋耕,分期播种,人工盖籽。

施纯氮均为240 kg/hm2,春季统一化学除草。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特性
2.1.1 生育期试验结果表明,扬麦18的成熟期随播种时间的推迟而推迟,但全生
育期随播种时间的推迟而有一定缩短(表1)。

11月5日播种,成熟期为5月28日,全生育期为205 d。

11月25日播种,6月9日成熟,全生育期为197 d,较11
月5日播种的缩短8 d。

迟播的扬麦18在6月初的高温环境下,叶片不早枯,熟相好,表现出耐高温的特性。

2.1.2 抗病性赤霉病是苏南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障碍因素。

同期考察11月10日
播种的扬麦18以及当地主栽小麦品种,结果表明,在2011年赤霉病大发生的年
景下,扬麦18表现出较强的抗性,病穗率仅为5.17%、病情指数为2.36,低于
当地主栽小麦品种。

当地主栽小麦品种病穗率为17.3%~19.6%,病情指数为
6.53~8.10。

扬麦18的播种期与赤霉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赤霉病发生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随播种时间的推迟而提高(表2)。

播种期从11月5日至11月25日,病穗率从6.6%提高至11.2%,病情指数从2.8提高至4.6,表明扬麦18适时早播能减轻赤霉病发生。

表1 扬麦18播期与全生育期播种期(月-日)成熟期(月-日)全生育期(d)全生育期缩
短时间(d)11-0505-2820511-1005-30202311-1506-02200511-2006-05198711-2506-091978
表2 不同播种期赤霉病的发生状况播种期(月-日)病穗率(%)病情指数11-056.62.811-107.13.711-1510.54.211-2011.44.611-2511.24.5 2.2 产量构成因素
扬麦18产量较高,2年试种结果均有超7 500 kg/hm2田块。

该品种在迟播条件下也能获得5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

2.2.1 丰产方的产量构成 2年丰产方均在11月10日播种,定点考察20块田的实际产量达6 287.6 kg/hm2,理论产量为6 618.86 kg/hm2(表3)。

产量构成因素为:有效穗435.56万/hm2,每穗39.99粒,千粒重38 g。

表明要实现 6 000 kg/hm2 以上产量时,单位面积的穗数应在425万/hm2以上,每穗粒数40粒左右。

要实现超7 500 kg/hm2产量时,穗数和粒数稍有增加。

表3 丰产方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等级(kg/hm2)田块数(块)理论产量(kg/hm2)有效穗(万/hm2)粒数(粒/穗)千粒重(g)实产
(kg/hm2)5100±30015318.72382.8436.5638.05052.55700±3004573 2.85379.8239.7238.05446.06300±30086517.73440.8138.9138.06192.06900±30057327.09466.4241.3438.06960.57500±30027 674.73467.8443.1738.07290.0加权平均6618.86435.5639.9938.06287.6
2.2.2 不同播种期产量构成不同播种期单位面积的成穗数变化较小,从408.5万/hm2至448.7万/hm2(表4),变异系数为0.039 8。

11月5日播种的主茎成穗数与分蘖成穗数之比为1 ∶2.73,而11月25日播种的主茎成穗数与分蘖成穗数之比为1 ∶1.37。

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和播种量的增加,分蘖成穗数就减少,迟播穗数减少不明显主要是基本苗多,主茎成穗多[1]。

试验结果表明,每穗粒数随播种
期的推迟而减少,产量随播种期的推迟而下降。

11月5日至11月15日播种的实产为6 850.0~7 205.0 kg/hm2,无显著差异[2]。

11月20—25日播种的实产也无显著差异。

表明扬麦18在苏南地区种植,播种期可推迟到11月15日。

11月25日播种仍可获得令人满意的产量,实产可达5 420.0 kg/hm2,扭转了苏南地区迟播小麦难过2 250 kg/hm2的历史。

武进区前黄镇种粮大户因平整土地,扬麦18于12月2日播种,6月12日收获,仍获得4 680 kg/hm2的产量。

表4 不同播种期小麦的产量构成播种期(月-日)播种量(kg/hm2)基本苗(万/hm2)有效穗(万/hm2)粒数(粒/穗)理论产量(kg/hm2)千粒重(g)实际产量(kg/hm2)11-05135120.2448.741.87127.239.27150.011-10150125.1443.242.57157.739.77205.011-15165145.2438.339.16512.338.66850.011-20180160.4429.535.25745.038.25505.011-25195172.1408.533.65415.738.25420.0
3 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适期播种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前提。

扬麦18在苏南地区11月15日前播种,能获得高产,11月15日以后播种也能获得较理想的产量。

迟播小麦的主攻目标是有效穗,有效穗要求在400万/hm2以上,每穗35粒,千粒重38 g以上,可以实现5 250 kg/hm2产量。

3.1 栽培技术
适时适量播种。

前茬水稻应尽早腾茬,抢早争主动,尽可能在11月15日至11月25日前结束播种。

以11月5日135 kg/hm2播种量为基准,以后每推迟5 d播种,播种量提高15 kg/hm2,不能随意加大播种量。

播种方式以浅旋灭茬机盖籽为宜。

播种程序为施基肥—浅旋灭茬—播种—机开沟—机盖籽。

播前1 d搞好种子处理,每1 kg种子
用2 g多菌灵拌和堆闷待用。

浅旋灭茬后均匀播种,然后机开沟,机盖籽。

开沟
前播种,能省去按畦称种工序,提高工效,并能提高种子利用率。

定量施肥。

扬麦18全生育期施纯氮总量为240 kg/hm2左右[3],基肥施高效复
合肥450 kg/hm2;出苗后乘墒情施苗肥尿素180 kg/hm2,后用尿素45
kg/hm2捉黄补平,基苗肥占总氮量的70%左右。

拔节孕穗肥施尿素150
kg/hm2,约占总氮量的30%左右。

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3.2 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
及时化学除草,中后期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及蚜虫等病虫。

蜡熟末期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李筠,任立凯,刘耀鸿,等. 氮肥运筹对连麦2号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江苏农业
科学,2009(6):127-129.
[2]许长青,马二东. 徐麦99小麦在江苏新沂的种植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2):138-139.
[3]张海伶,刘玉荣,谷艳蓉,等. 京9428小麦施肥量和氮素化肥不同施肥比例试验研究[J]. 北京
农业,2009(30):38-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