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图们江区域特殊经济合作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图们江区域特殊经济合作区
作者:王景友
来源:《新长征》 2011年第9期
王景友
随着中朝共同开发和共同管理罗先经济贸易区正式启动以及《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特
殊经济合作区规划纲要(2011-2020)》(以下简称《特殊经济区规划纲要》)报国务院待批,珲春市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战略机遇。

抢抓机遇、大干快上,深入贯彻“三动”战略,
统筹推进“三化”进程,加快建设图们江地区国际化窗口城市和特殊经济区,已经成为“十二五”期间全市的中心任务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跃升的最为迫切的重大要求。

一、统筹推进,谋划特区发展
作为我国沿边地区最具开发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黄金”地带,特别是《中国图们江区
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之后,珲春“窗口城市”地位急剧上升,引起域内外多方面强
烈关注。

珲春向哪个方向发展、如何发展,已经成为图们江开发开放独具象征意义的标尺。


界著名策略咨询机构美国柯氏公司总裁柯白在深入研究中国特区发展历程后表示:“在中国,
经济特区建设必须保持与时俱进,适应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社会条件的不断变化。

”因此,珲春特殊经济区建设不能简单地复制其他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必须立足优势、凸显特色、坚
持创新、加速推动。

要按照《特殊经济区规划纲要》提出的“打造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战
略桥头堡和重要特殊经济功能区”总体思路,围绕国际产业合作区、边境自由贸易合作区、中
朝经济合作区和中俄经济合作区四大主体功能区,做大、做活、做好各篇文章。

国际产业合作
区要以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基本功能;边境自由贸易合作区要以发展面向东北亚
地区的国际物流、综合保税与边境自由贸易为基本功能;中朝经济合作区要以发展中朝互补性
产业、建设中朝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平台为基本功能,形成与中朝共同开发和共同管理罗先经
济贸易区的互动发展格局;中俄经济合作区要以发展中俄跨境旅游及口岸经济为基本功能,与
克拉斯基诺口岸区域、扎鲁比诺临港区域和哈桑生态旅游度假区形成互动发展格局。

要着重抓
好“特区”规划,结合《特殊经济区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抓紧调整珲春市总体规划,使城
市发展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与特殊经济区发展目标相衔接,积极参与修编特殊经济区总体规划、4 个功能区详规以及其他系列配套规划,争取将当前珲春正在谋划的国际物流开发区项目及东
北亚国际新镇项目纳入建设计划,促使特殊经济区建设与珲春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衔接、齐头并进。

二、畅通口岸,深化跨境合作
区位是珲春最大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所在。

打通珲春出海大通道,是充分发挥“窗口”作用,联结中国东北腹地和环日本海各国家和地区,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我省东
部“大进大出”的必由之路,直接关系着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战略的成败。

《图们江规划纲要》指出:“要在开拓陆海联运国际运输新通道上先行先试,坚持境内与境外并举,通道与通关环
境兼顾,调集优势力量,优化运作机制,选准重点突破,努力打造以珲春为枢纽,内联中国腹
地和关联地区,外接环日本海重点港口的大通畅格局。

”今后一段时期,珲春要紧紧抓住中朝
共同开发和共同管理朝鲜罗先经济贸易区的历史机遇,以通道建设为着眼点,大力推动跨境园
区建设和产业合作,努力开创国际合作开发新局面。

深化跨境通道合作。

依托中朝、中俄国家
间战略合作机制,积极推进毗邻地区口岸设施改造和港口综合利用,争取开辟中朝甩湾子铁路
口岸和中俄分水岭口岸,努力构建国际性交通枢纽。

依托环日本海国际合作机制,在维护和发
展好现有陆海联运航线的基础上,争取多方参与,共同推动日本海海上贸易、旅游加速繁荣。

深化跨境园区合作。

以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为导向,进一步加强与朝鲜方面的沟通协作,加快
实施元汀——罗津公路改造、中朝高效农业示范区、百万吨水泥等项目,积极扩大跨境旅游和
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规模。

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合作范围,在石化、建材、森工、汽车、造修船、家用电器等多领域建立协作关系,形成独具特色的跨境产业体系。

积极发展对俄产业合作。

依托陆海联运通道,大力推进中俄国际物流和跨境旅游。

支持企业建立境外农产品和原材料基地,适当发展境外加工,争取对俄产业合作取得新突破。

三、调整结构,打造四大基地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要求把“加快转变”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
续性。

近期,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对珲春都有大量着墨,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和支持措施,珲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当其时。

要坚持走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的道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为核心,立足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发展逐步由利用境内资源为主向利用境外资源为主转变,由低端化生
产为主向高端化生产为主转变,努力形成市场、资源在外,深加工在内的产业格局。

依托能源
矿产基地建设,以珲春矿业集团和大唐珲春电厂为龙头,加紧引进煤化工、褐煤蜡等项目,着
力培育煤炭产业集群;以百万吨再生能源深加工项目为龙头,谋划80 万吨乙烯项目,培育石
化产业集群;以珲春紫金矿业为龙头,新上多金属综合冶炼项目,延伸配套金、铜、钨等产品
深加工,培育矿产业集群。

依托外向型加工业基地建设,以汽车零部件、木制品精细加工、建材、机械和装备制造为突破方向,建设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以通讯产品、汽车电子产品、电子
外包、语音服务外包为突破方向,承接日、韩及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高档纺织服装、日用化学品、农副海产品深加工、现代生物制药为突破方向,建设轻工
产业集群。

依托国际物流基地建设,以永晖国际物流园、浦项制铁国际物流项目、珲春口岸国
际商品交易中心为重点,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培育国际物流产业集群。

依托跨国旅游基地
建设,以“吉林八景”之一的防川景区建设为龙头,统筹开发境内外旅游资源,培育特色旅游
产业集群。

四、建设新城,壮大窗口城市
“由中心向外围扩张”是世界城市发展规律性的空间结构,建设新城是城市化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虽然珲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起步基础差、国际合作进展缓慢等因素
制约,城市承载能力较弱,各类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少、档次低等问题,直接导致城市综合
竞争力不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

“十二五”期间,珲春要以生态新城建设为重点,要以建设实力强、功能全、环境优、宜人居的国际化窗口城市为导向,以“三区三带三重镇”
为框架,加快城镇化步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化国际合作筑牢支撑平台。

“三区”即老
城区、合作区和新城区,是未来全市城镇化布局的中心;“三带”即由中心城区向东、向南和
向西延伸三条发展轴带,是未来产业和人口布局的主线;“三重镇”即在“三带”上重点打造
敬信、英安和春化三个特色镇,形成与主城区相呼应的副城区。

与市域“三区三带三重镇”建
设总体构想相融合,立足现代商业、金融、行政、文化娱乐中心、生态居住集中区及高端要素
聚集地定位,聘请国际国内名家,加紧开展新城区30 平方公里整体城市设计。

立足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大量吸纳社会资金,加紧谋划和建设综合体育场馆、博物馆、展览中心、文化艺术
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大力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环保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创建“平安珲春”,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快城
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将广播电视、道路交通、医疗卫生、环境卫生和商业网络等城市
功能进一步向农村延伸。

五、构建和谐,创新社会管理
当前,珲春已进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我市社会建设和管理与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
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有效化解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与社会更加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全面实行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度,由市委常委兼任乡镇“第一书记”、副
市长兼任街道“第一书记”,从全市100 个重点部门抽调优秀干部,兼任100 个重难点和薄弱村屯、社区“第一书记”,切实加大基层工作和群众工作力度。

加快富民进程,大力发展有利
于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和企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做好社会
福利和慈善工作。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加大投入,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
健康发展。

倾力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创建“平安珲春”,加强边境共建、共守、共管和共防,
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提高矛盾纠纷排解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城乡一体,推动“三农”进步
解决“三农”问题是加快建设国际化窗口城市和特殊经济区进程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只有在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着力破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为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创造积极的条件,才能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逐步改变二元结构,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十
二五”期间,要抓紧制定出台措施,鼓励市域城镇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农村人口向重点乡镇
集聚;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落实促进村镇
经济发展新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村组织创新,培育和扶植一批龙头企业,大力建设农业产业化
基地。

依托林草资源和优良基因库,着力发展黄牛养殖和肉牛深加工。

发挥冷凉气候和富硒土
壤特色,扩大有机、高硒大米生产规模。

继续推进东北亚马匹养殖繁育中心及梅花鹿良种繁育、香菇标准化、富硒苹果和人参等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休闲农业。

依托地缘优势和通道条件,积
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落实各种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村网络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七、统一思想,加强党的建设
高度重视并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加快建设国际化窗口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经
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有机统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全面实施“五位一体”工作落
实机制,形成任务目标清楚、岗位责任明确,环环紧扣、有机结合的工作落实体系,以“硬措施”确保领导干部始终冲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工作重点始终落在一线、项目调度始终立足一线、督促检查始终紧贴一线。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将活动范围延
伸到全社会,推行以“全民参与、全民覆盖、全民共享”为主题的自愿服务民生活动,整合全
社会力量,共同打响一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民战争。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
用人环境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

实行非公企业招引优秀人才财政给补贴、落户给住房、优秀人才自主创业给贷款、人才对经济社会贡献突出给重奖等举措,进一步优化人才配置。


强反腐倡廉建设,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
和促进其充分发挥作用。

改革和完善监督机制,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作者:中共珲春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华雯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