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奏
技巧分析
第28卷第1期
2011年2月
晋中学院
JournalofJinzhongUniversity
V01.28No.1
Feb.2011
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分析
李金菁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系,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被命名为《暴风雨奏呜曲》的第17钢琴奏呜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伟大作品.
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深刻的悲剧性与戏剧性,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以及音乐辩证的艺术特
性,其曲式结构,调性布局新颖独特,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的平衡,充分展现了贝多芬伟大
的创作才能,体现了其独特音乐风格与高度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音乐风格;艺术特征;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
号:1673--18o8(2011)Ol--0089--03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被世人尊称
为”乐圣”.作为古典主义时期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他不仅将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发展至顶峰,同时为浪漫主义音乐开辟了道路,为西方音乐发展做出的贡献无人可及.贝多芬的创作几乎涉及器乐与声乐的所有音乐体裁,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他的钢
琴奏呜曲在钢琴艺术史上更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被称为钢琴家的”新约全书”.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共32首作品,其中被命名为《暴风雨奏鸣曲》的第17 钢琴奏鸣曲是其代表作之一,作品充分展现了他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高深的精神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贝多芬的音乐风格特性
贝多芬于1770年出生在德国波恩的平民家
庭,一生经历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他早年家境窘
困,30岁起便受耳疾折磨,晚年彻底失聪,他还曾
企图自杀,但对音乐的执着热爱使他战胜了沮丧.
贝多芬所经历的一切磨难练就了他坚强不屈的意志,也决定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这一点在他的音
乐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贝多芬的音乐总体来说是热诚,大气,精力充
沛,高贵和饱含感情的.[1134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具
有一个特定的,有力的思想表达,并且每一个音符
都有很明确的方向性,从而使他的旋律充满了思想性.贝多芬善于用简朴的主题和强烈的节奏脉动使音乐充满生命力和震撼力,音乐自然,优雅,旋律极
具个性,音乐表达几乎包容了所有人类的思想情感.[2]2oo--20t他赋予音乐高深的精神内涵,深深地影响着后人的思想与文化发展,极大地充实了人类的精神宝库.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充分反映了贝多芬的思想
变化和音乐发展轨迹,作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特点.着名音乐史学家威廉?冯?伦茨将贝
多芬的作品分为三个时期:1802年之前的青年时期,贝多芬继承了前人的音乐成果,并在一定程度
上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创作钢琴奏鸣曲15首; 1802--1816年的现实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贝多
芬勇于创新,音乐创作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特点,也
是他音乐创作的成熟期,创作钢琴奏鸣曲12首; 1811827年是贝多芬晚年沉思冥想的时期,创
作有5首钢琴奏鸣曲,他的作品在这一时期有了更为不寻常的变化,音乐趋向于幻想性,为浪漫主义
音乐的出现开辟了道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着名的《暴风雨奏鸣曲》是第l7首钢琴奏鸣
曲,创作于1802年,属于贝多芬第二时期的作品,
是其优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贝多芬最受欢迎的奏
鸣曲之一,作品体现出贝多芬独特,成熟,稳健的个
人风格.创作这部作品时,贝多芬正值听力急剧下
[收稿日期]2010-06-29
[作者简介]李金菁(1985一),女,河北正定人,太原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钢琴教学.
?
89?
李金菁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分析
降,精神饱受摧残的危机时刻,他在这一年所写的
遗嘱中表达了耳疾对他的严重打击,但他最终并没
有因此丧失活下去的勇气,而是坚强地继续进行音
乐创作.《暴风雨奏鸣曲》基于这种复杂的心理描
写,因而具有强烈的,深刻的悲剧性与戏剧性,但标
题并非贝多芬所亲题.贝多芬的学生辛德勒向他探
询对于这部作品的内容,贝多芬告诉他说:”去读莎
士比亚的《暴风雨》吧.”作品也因此而得名.莎士比
亚在《暴风雨》中塑造的主人公,命运坎坷但却坚强
不屈,这与贝多芬的命运一样,贝多芬用音乐直接
地表达了他与坎坷命运作斗争的思想,这部奏鸣曲仿佛是送给他本人的一样.
二,《暴风雨奏鸣曲》的艺术特征
(一)作品的曲式结构,调性布局新颖独特,其
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平衡
d小调《暴风雨奏鸣曲》全曲共三个乐章,均由
奏鸣曲式写成,这是这部作品最突出的特点.作品充满奇异,灰暗的紧迫感,乐章的速度安排为快一慢一快,各乐章虽都是奏鸣曲式,但在结构安排上各有差异.音乐富于幻想性,内在的告白意味深长. 第一乐章为快板乐章,贝多芬并没有按传统习
惯安排调性直接进入d小调,音乐开始于一个定位在属调上的短小的引子及一个快板的乐句,随后在C大调上反复引子,直至第21小节之后才正式进人乐曲的主调d小调.[2]208第一主题中低音与高音相互应答,情绪哀伤,三连音的伴奏预示了暴风雨的来临,戏剧性的气氛愈演愈烈,由此引出第二主题,情绪急切,充分展开后进人再现部.再现部继续使用这种手法,节奏突变,调性不稳,使音乐充满了戏剧性,乐章结尾是在d小三和弦的延长中逐渐消失,仿佛一切在经历激战后突然平静,只留下独自一人孤独地吟唱,又仿佛一切还未结束,在平静
地等待.由此引出慢板的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标记为柔板,音乐开始于降B大三和
弦,整个乐章的音乐纯净而饱含深情,使人忘却了第一
乐章的矛盾与不安,沉浸于此刻平静的幸福中.
第三乐章是~个小快板,音乐从头至尾都是由
3/8拍的16音符构成,旋律的流动性强,时而热烈,
时而典雅细腻,音乐经过曲折婉转的流动,最终消
失在主音d上,结束了这一乐章,也结束了整个”暴
风雨”.
《暴风雨奏鸣曲》的戏剧性决定了作品的曲式
结构,由内容决定形式这种音乐创作的新类型是贝
?
90?
多芬的独创.贝多芬赋予音乐鲜明的性格,用新颖的曲式进行描绘和刻画,使音乐形象和主题达到完美
的统一,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暴风雨奏鸣曲》的音乐内容与形式高度平衡,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创作发展中的一大里程碑.
(二)作品具有音乐辩证的艺术特性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具有音乐辩证的艺术特性,
这一点具体体现在音乐的主题上.音乐主题是音乐
发展的核心与基础,辩证性使音乐的对比主题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紧密联系;这种音乐辩证的艺术特性同样可以体现在单一主题中.《暴风雨奏鸣曲》的音乐主题充分表现了这两种音乐辩证的艺术特性.第一
乐章的主部主题就建立在三个矛盾对立的因素
上,即由宽广沉思的广板,激动的快板和抒情的柔板,在速度与情绪上形成清晰的形象对比,是两种
突出矛盾,截然对立的情感在同一乐章鸣响,交错,
搏斗的反映.『3辩证的艺术特性还体现在各乐章
之间的对比与联系中.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包含沉思,激动和询问,用三种不同的速度表现,第二主题
具有悲壮激昂的热情;第二乐章纯朴明朗;第三乐
章活跃,奔放,表现出经过顽强斗争才取得辉煌胜
利的精神境界.正是这种内心的辩证观念,让我们
深刻地体会到作品内在的完整与统一.无论快乐或痛苦,激昂或沉思,都在合理的发展规律中相互转化,是紧密联系的统一布局.
(三)作品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
贝多芬的音乐如同一座座宏伟的大厦,思想与
精神内涵丰富,深远.在18世纪的欧洲,音乐主要
是服务于宗教和皇室的,或单纯为了娱乐,所以作
品并不具备深刻的意义和明显的个人特征.直到贝
多芬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这种音乐面貌,并赋予
了音乐作品以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深厚的音乐内涵.
贝多芬的交响曲是音乐史上无法逾越的伟大丰碑.
交响曲代表了贝多芬毕生的音乐成就,而他的钢琴
奏鸣曲与交响曲的创作是平行发展的.贝多芬钢琴
奏鸣曲的音响组织高度交响化与立体化,使钢琴音
响的组织在光辉性,层面性,均衡性及色彩性方面
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4]209不仅如此,在交响曲中
表现的社会性,英雄性,民主性,矛盾性和田园性等
深刻的音乐内涵,也一一对应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
当中.
《暴风雨奏鸣曲》无疑是英雄性的代表作品.贝
多芬在留下着名的”海利根施托遗嘱”后,并没有结
李金菁贝多芬《暴风雨奏呜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分析束自己的生命,而是顽强地面对疾病,与残酷的命
运展开斗争.耳聋没有限制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反
而激发了他内心强烈的情感活动,使他表现出旺盛
的创作欲.贝多芬拥有不屈不挠的性格,丰富细腻
的情感,以及将这一切转化为音乐语言的卓越才
能.他所创造的已不单单是音乐本身,他为人类精
神的升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罗曼罗兰曾这样评价
贝多芬:”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围
三,《暴风雨奏鸣曲》的演奏分析
下面从演奏角度对作品《暴风雨奏鸣曲》作进

步的分析.
第一乐章:引子部分,第一个琶音形式的和弦
要弹得缓慢,每一个音都要很清晰.第2小节的第一
个音做延长,踏板要一直保持到快板开端.快板
部分的右手由若干个两音一组的小连线构成,演奏要求轻盈,活跃,号慢板部分从速度,强弱方面形成鲜明对比.呈示部主题旋律先以强音出现在低音部分,随后在高声部弱奏,伴奏为持续的三连音,弹奏要均匀,流畅,不要太强,且保持平稳;踏板的运用
要严谨,既要有和声效果,还要保持音质与乐旬的清晰.第二主题的旋律轻快,活跃,要严格按照谱面进行断句,左手伴奏应使用非连音奏法突出轻快的主题.展开部开头的琶音与引子部分处理相同,之后的快板情绪激烈,在标记有”forte”处踩踏板加强效果.再现部与呈示部的音乐处理一致.最后十小节进入尾声,这里需要运用踏板营造雷声滚滚的气
氛,并渐弱处理,仿佛雷声越来越远.整个乐章的戏剧性很强,气氛激烈,音乐描绘出暴风雨来临时的壮丽场景,但始终是哀伤的情绪,演奏时一定要把握好这种音乐情感,准确地演绎作品.
第二乐章:开头的琶音音质纯净,要求严格按
照节拍弹奏,右手的三声部旋律感情饱满,声部层次分明,左手伴奏出现的三连音要弹得很弱,但要非常清晰,纤巧,同时严格遵守渐强记号演奏.中段旋律要求弹奏得安静,柔和.第51小节起左手的跑动段落需要弱奏,并突出连奏的旋律.第55小节至第58小节渐快渐强,之后渐慢渐弱.整个乐章要求弹得极富感情,需要合理地使用踏板,即在适当的时候用以维持和声效果,烘托音乐情感.
第三乐章:3/8拍,几乎整个乐章都是由十六分
音符构成的.呈示部以右手弱起小节开头,每一个连线的小乐句都是由3个十六分音符和一个八分音符组成,要求连线后弱巧地断开,左手正拍进入, 并尽可能连奏,这里每小节都出现六连音,却是分别由两手演奏的,因此左右手的独立性和衔接性非常重要,要使旋律听起来如同流水般自然跃动,这种动感贯穿于整个乐章,要求严格按照乐谱标记的力度记号进行演奏.同时,踏板的使用也要严格遵
守谱面的标记.呈示部的第二主题,右手旋律的第
二拍出现”tr”颤音记号,这个装饰音应先于低音出
现,装饰音的演奏要轻盈,迅捷,一带而过,使音乐
更加动感十足.展开部与再现部的音乐处理与呈示
部相同.这一乐章充满了激情与动感,音乐一气呵
成,要求在演奏时保持节奏平稳,前后统一,集中表
现旋律本身的律动性.结尾处依旧保持这种情绪与
紧张度,积极完整地结束全曲.
贝多芬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位革
新者,在音乐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无人能及,他的作
品如同一座座宏伟的音乐大厦,深深影响着后人思
想与文化的发展.弹好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每一
位钢琴学习者的梦想,这不仅需要高深的演奏技
巧,同时需要演奏者对贝多芬精神内涵的高度理
解,以及对其各个作品包含的音乐情感的切身体
会.本文通过对《暴风雨奏鸣曲》艺术特征的论述及
演奏分析,对贝多芬的作品进行分析学习,希望可
以对更专业,更系统地学习钢琴提供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卡尔?车尔尼.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正确演绎[M].张奕明, 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
出版社,2006.
[3]黄洁.浅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J].内江师范学院, 2008,23(7):125—128.
[4]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新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5]罗曼?罗兰坝多芬传?序[M].傅雷,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0.
(编辑杨乐中)
?
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