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州2019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2月)文综历史试题-高考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延边州2019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2月)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试卷类型:高考模拟试题总数:17浏览次数:134上传日期:2019/3/4
1 . 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

这说明分封制
A.强化了各地的风俗
B.有利于不同民族的融合
C.导致了西周的分裂
D.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
2 . 自两汉以来,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成为后世立法的神。

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主专制逐步加强
C.儒家思想的官学化
D.经学之士积极推动
3 . 下表是宋代书院及宰相籍贯分布情况统计。

以下结论,最准确的是:
A.宋代南方地区在学术领域占据统治地位
B.宋代思想文化的地域性色彩突出
C.宋代中原地区的文化中心地位优势渐失
D.宋代科举录取人数南北差距明显
4 . 明代中叶以下,城市男女“时世装”出现,追逐奇装异服,甚至以男女错位的“服妖”来展现自我。

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社会统治处于失衡状态
B.理学的影响力削弱
C.城市物质生活条件提升
D.民众创新意识增强
5 . 1874年,李鸿章上奏称:“闽沪津各机器局逼近海口,原因取材外洋就便起见,设有警变,先须重兵守护,实非稳著。

嗣后各省筹添制造机器,必须设局于腹地通水之处,海口若有战事,后路自制储备,可源源运济也。

”这说明
A.清朝军工布局有待完善
B.专制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C.清政府练兵以维持统治
D.洋务派以儒学指导军事
6 . 有学者指出:“‘五四’的真精神不仅是单纯的爱国主义,而是基于民意至上、民权至上和思想觉醒的信念。

”五四那些新兴的知识分子,要求彻底重估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社会制度,其实是对思想多元、政治民主、表达自由等现代理念的一种呼唤。

这表明五四运动A.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B.促使救亡与思想启蒙相结合
C.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D.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7 . 1943年春节,有记者报道太行根据地乡村民众过年的情况:旧历元旦,驻在各村的团体机关与驻地民众一同举行团拜,机关领导还和村代表携带礼物,慰问村中抗战烈属;“耍钱”等各种不正当的娱乐已经减少,演新戏、开晚会等是最常见的娱乐;有些村的民众不辞远途去凭吊左权将军的陵墓。

据此可知
A.根据地村民文化素养普遍提升
B.传统节目受重视的程度有所下降
C.民俗节日呈现革命动员的特征
D.根据地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8 .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曾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上市。

这些举措主要是基于当时
A.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的需求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实施
D.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
9 . 喜剧在古希腊早期即已出现,在很长的时间内,它都不能登大雅之堂。

但是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喜剧在城邦的节日仪式出现并且发展壮大,政府元首和政府重要部门都是其驳斥和奚落的目标。

这表明了当时的雅典
A.民主政治赋予公民思想自由
B.人文主义思想滥觞
C.商品经济激发公民自我意识
D.城邦制度日渐衰落
10 . 英国著名钢铁企业家伊萨克·威尔金森是那个时代钢铁材料的最热心的推广者,以至人们说他害上了“铁疯病”。

正是他首先为瓦特提供了金属汽缸;第一座铁桥、第一只铁船、第一根铁水管,都出自他手。

1805年他逝世时,人们遵照遗嘱将他葬在一口铁制的棺材里。

与材料的主旨相应的是
A.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钢制品的广泛使用
B.钢铁技术的发展是推动工业革命的最主要力量
C.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得益于钢铁技术的发达
D.钢铁是支撑工业革命的重要的原材料
11 . 1934年,罗斯福在第六次“炉边谈话”时说:“为人民群众去做他们需要做、但做不到、或者依靠他们分散的个别的力量所无法自己做好的事,比如为失业者提供工作,保护劳工权益以及对缺乏工作能力者的社会保障,都是政府应该关心的事……这就是政府的合理的宗旨。

”由此看出罗斯福的执政理念是
A.政府要关注民生,对国民要有责任意识
B.摆脱经济危机,大力发展经济
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发展
D.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12 . 下图的漫画载于2018年3月9日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网站,题目是《自筑壁垒》,它从深层次说明了
A.贸易保护主义让美国陷入孤立
B.中美两国的核心利益矛盾突出
C.当今世界单极格局仍不可动摇
D.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任重道远
13 . 经济民族主义是世界上广泛而长期存在的经济思想或者政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

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

”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

——摘编自傅琼《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刍探》
材料二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

“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使“中国之富可期”。

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

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

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之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

——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以上回答,谈谈你对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

1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少平高考落榜,回乡生产。

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村支书田福堂为加强自己的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

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

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1979年春以后,孙少安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

孙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
遇……1982年秋,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名优秀工人。

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进行简要评述。

1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449年,蒙古族瓦刺军南下,在河北土木堡奇袭成功,明军50万大军溃退。

在景泰帝支持下,兵尚书于谦率领明军顺利抗击了瓦剌军的多次来犯。

1451年,于谦总结了各方面经验,决定废除“三大营”体制,整肃军纪、惩办贪污渎职,对军队朝度进行大力改革。

实行各兵种混合编制、精选将领、严格操练等,最终建立了团营。

此外,于谦十分重视民壮的招募和选拔,他精研战阵操法,编成的《武经要略》在军队中得到传播。

改革弥补了“三大营”体制的缺陷,明军的整体素质大大提升。

后未,瓦刺军再次来侵犯明朝时,于谦治理的军队发挥了其整体威力,把瓦军杀得溃退而归。

——据《中外名将录·于谦》等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军队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军队改革的影响,
1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布列斯特和约》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苏联外交史上始终引人注目。

十月革命胜利时,俄国参加帝国主义战争已经三年,苏维埃俄国迫切需要退出战争蠃得和平,拟定的谈判原则是“不割地,不赔款”,但这只是俄国的一厢情愿。

德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向苏俄提出苛刻要求,遭到俄国拒绝后,德奥军队从波罗的海至黑海发起了全线进攻,占领了俄国大片土地。

1918年3月,俄德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根据和约,苏俄丧失约100万平方公里领土、近5000万居民,向德交付60亿马克赔款。

二战前夕,英法和德国方面都在争取苏联,但英法对苏谈判最终未能成功,苏联政府认为,为避免“陷入完全孤立条件下去同德国进行武装冲突,不得不做个适当选择。

”1939年5月到8月间,希特勒一再通过外长向苏联表示德国无意侵略苏联,并希望改善彼此关系。

8月23日,两国正式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划分了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摘编自李红庆《论〈布列斯特和约〉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区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列斯特和约》签署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布列斯特和约》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俄)的影响。

1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徐霞客(1586—1641年),江苏江阴人。

幼年博览图经地志,因不满明末政治黑暗,遂绝意科举,专心从事旅游。

从20岁开始,他以艰苦卓绝的精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登悬崖,临绝壁,涉洪流,探洞穴,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徐霞客游记》就是其30年地理考察和探险旅行的总结。

《徐霞客游记》详细地记载了分布于我国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岩溶的状况、类型、成因及农业利用。

这是世界上岩溶考察的最早文献。

由于受《禹贡》中“岷江导江”记载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岷江或嘉陵江视为长江上源。

徐霞客经长期实地考察,在《徐霞客游记》中认定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1000余里,它是长江的上源。

徐霞客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分水岭、流域面积的科学家之一,其游记中指出“三分石”就是三条水系的分水岭。

《徐霞客游记》中还对流水侵蚀原理的三种机制——下蚀、旁蚀和溯源侵蚀,作了明确记载。

这比西方最早认识这一原理的郝登早了100多年。

《徐霞客游记》中还有大量关于农业、手工业、矿产、交通运输的记载,有关苗、瑶、壮、白等少数民族经济、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村落城镇的盛衰、名胜古迹的演变等记载。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徐霞客游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霞客游记》的意义。


京ICP备12013499号-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