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8897_CDMA网络高软切换因子优化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次数也会造成高软切换比例。

三、高软切换因子优化方案
优化降低软切换因子从根本上讲就是在保证网络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软切换次数,目前CDMA 网络优化中主要实施以下三种优化方案:
天线RF 优化:通过调整天线的方位角、下倾角,更换天线型号等,减少小区之间的重叠范围,一般保持在40%左右效果较好,达到控制软切换次数的目的;但是工作量较为繁重,需要仔细分析网络结构、覆盖目标区域类型等因素来制定天线调整方案。

而且调整周期较长,优化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

切换参数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参数可供我们进行优化调整:
小区前向链路增益参数,主要是通过控制前向覆盖范围减少小区间重叠区域,例如一些城市高站通过天线调整仍存在越区覆盖现象,可以通过降低前向开销信道增益参数来控制覆盖;
搜索窗参数,结合网络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搜索窗大小,避免过大、过小引起软切换区域不合理及搜索性能下降。

软切换门限参数如静态软切换门限参数T_ADD、T_DROP 等,在一些信号较好的区域如市区,通过微调提高T_ADD、T_DROP 等参数可以减少一定的软切换比例,但也会损失一定的软切换增益,在一些城市拐角地带容易造成掉话。

动态软切换:IS95B 及以上CDMA 系统均支持基站动态软切换功能。

所谓动态是指相对 于静态软切换门限T_ADD、T_DROP 来讲动态软切换的门限参数根据无线环境的不同其门限值也不同。

其值主要由软切换增加斜率(SOFT_SLOPE)、增加截距(ADD_INTERCEPT)、去掉截距(DROP_INTERCEPT)、当前激活集导频强度四方面参数共同决定。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a)加入激活集门限(b)导频去掉门限其中:
邻近小区导频强度 当前激活集合成强度 动态加入门限 动态去掉门限
CDMA 网络高软切换因子优化探讨
【摘要】
一、软切换比例及软切换因子定义
软切换比例=[ 业务信道承载的话务量(含切换) - 业务信道承载的话务量(不含切换)]/业务信道承载的话务量(含切换)] * 100%
软切换因子=[ 业务信道承载的话务量(含切换)- 业务信道承载的话务量(不含切换)]/ 业务信道承载的话务量(不含切换)] * 100%
以上公式表明软切换比例高的基站小区必然会带来高的软切换因子。

二、高软切换因子原因及优化目的
所谓软切换就是当移动台需要跟一个新的基站通信时,并不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

软切换是CDMA 移动通信系统所特有的关键技术。

软切换只能在相同频率的CDMA 信道间进行,它在两个基站覆盖区的交界处起到了业务信道的分集作用。

由于软切换机制是移动台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站进行通信,因此在进行软切换时移动台将同时占用激活集中导频对应的基站的无线信道,同时也就占用了该基站的中继资源、处理器资源、信道资源等。

因此,软切换在带来好的通话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资源的消耗及网络负荷。

由于基站的负载控制将软切换优于新的呼叫,基站将优先保证一个正在进行的呼叫的资源,如果软切换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将降低系统容量,可能导致网络提前出现拥塞,软切换比例也会增大。

高软切换因子原因分析:
基站小区天线下倾角设置过小导致的越区覆盖,造成不必要的小区间的软切换;
基站小区天线方位角设置不合理导致交叉重叠区域过大形成小区间软切换区域过大;
软切换门限参数设置过低,引起小区之间极易发生软切换,产生过多软切换次数;
前向链路增益设置过大,导致小区之间过大的覆盖重叠范围,引起过多软切换;
基站、MS 的搜索窗设置过大,造成小区之间软切换带过大产生不必要的软切换次数;
基站小区话务量本身就一直偏低,较少的软切换次数也会产生较高的软切换比例;
基站小区主覆盖范围内用户稀少,而周围基站小区用户较多,在该小区边缘附近用户主占用其它小区,也会引起该小区软切换比例偏高;
基站隐形故障导致小区话务量极低,偶尔发生的软切换
112
基于CAN 总线技术单片机通讯系统设计
【摘要】【关键词】
从计算公式可以得出在动态门限低于静态门限时,实际在软切换时静态门限起作用,而当动态门限高于静态门限时,在软切换过程中动态门限起作用,并随着当前激活集合成强度不断增加动态门限也在提高。

开启动态软切换可以较好的控制导频分支软切换次数,从而减少基站扇区软切换话务比例,尤其在话务热点地带成片区使用较为明显。

应用实例:优化开通S 市区、下辖4个县城城区基站扇区的动态软切换功能,市区测试数据前后对比:
多方软切换:CMPIFHO 增加了多方软切换功能提高了切换成功率,降低了掉话率,若设置不合理也会带来较多的软切换次数。

S 市C 网前期基站CEQFACE 表中Maximum Number of Active Set Pilots 设置为6,目前都已调整为4。

四、高软切换因子优化取得效果
经过对S 市C 网开展软切换因子专项优化后,当前S 市C 网每日忙时软切换因子指标由优化前86%左右下降到65%左右,近期软切换因子指标统计如下:
观察2011年1月宿州CDMA 网络指标,软切换因子已经下降到70%,达到考核标准。

通过优化调整后,软切换因子指标保持下降趋势,到2012年1月软切换因子指标已经下降到70%以下,对比优化前89%左右的指标,取得了降低近19%的优化成果。

五、优化经验总结和推广
造成基站扇区软切换比例过高原因很多,应结合网络实际情景、综合考虑覆盖区域类型、话务特点等信息来制定相应的优化调整方案。

对于网络低话务区域的高软切换比例扇区以优化调整扇区天线RF
参数为主、参数优化为辅,而市
区等高话务区域在完成基础优化工作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开启
基站动态软切换功能、微调切换门限参数等方法,灵活运用方能取得较好的优化效果。


现场总线技术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各节点之间的实时、可靠数据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CAN 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是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的简称,是一种能够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总线。

CAN 技术由德国研发、生产汽车电子产品的BOSCH 公司研发,替代原有的LIN、MOST 和Flecray 等网络应用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解决了控制系统的部件间及测试设备和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CAN 总线以其独特的设计思想和高可靠性,在不同总线标准的竞争中获得广泛认可,广泛应用在交通、数字机床、医疗设备和能源等领域。

一、ATmega 16L 单片机
通讯系统采用高性能、低功耗的8位ATmegal 16L 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

ATmegal 16L 单片机属于在AVR 大家庭中一款新型高档单片机,它的芯片内部集成了较大容量的数据存储器和丰富的硬件接口电路,具备AVR 高档单片机系列
产品的全部优良性能和特点,但由于采用了小引脚封装(为DPI40),所以其价格仅与低档单片机相当,成为在所有AVR 单片机中内部接口丰富、功能齐全、性能价格比最好的产品。

ATmegal 16L 单片机具有以下特点:
1.ATmegal 16L 单片机采用了先进的RICS 精简指令集结构,所以具有足够快的运行速度,工作于16MHz 时速度可达16MIPS,处理速度是普通CISC 单片机的10倍;
2. ATmegal 16L 单片机具有4个PWM 通道,可实现频率、相位都可以调节的PWM 脉宽调制信号输出;具有18个不同的独立中断源,并有特定的中断允许位,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3. ATmegal 16L 单片机片内集成了大容量的非易失性程序、数据存储器和工作存储器,存储空间足以满足系统需要;
4. ATmegal 16L 单片机具有32个可编程I/O 口,可以根据需求定义I/O 口的输入/输出方向;输出信号具有较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