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四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甘谷四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试
题新人教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代的全民文化水准低,识文断字的是少数,老百姓的文学创作和享受几乎与文字无缘,而文学史又只能由文字来写,能写的又只有所谓君子和士大夫这一类人。

所以,留传下来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史其主流就是贵族文学史,也就是所谓高雅文学的文学史。

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就没有劳动人民的文学,或曰之为俗文学。

由于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和一些贵族文人自觉不自觉的保护、保存、培育和发展,我们还是能把握出其明显的脉络的。

应该说,我国古代俗文学的第一个高潮在“诗经”时代。

东周之前的三代,虽有战争,但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破坏程度比后来“礼崩乐坏”的战国、汉魏晋等朝代要小得多,中央集权专制较之后的时代为弱,意识形态上也比“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以后要宽松得多。

人民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偶有战争,也不至于引起较大范围的社会动乱,且人民也能以正确和平和的心态待之。

而这一切,都反映在那个时代的民歌集大成之著作──《诗经·国风》中。

《国风》是我国古代俗文学第一个高潮的标志。

读“国风”,我们既可以欣赏到先民们那发自内心的愉悦、痛快淋漓的愤怒,又可以由此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作一个广泛而比较细致的了解。

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是后来人为发起的如唐代的“新乐府运动”所不可比的。

《诗经》中的“雅、颂”,属于高雅文学,其文学表现手法和音乐形制同“国风”没有很大的区别和对立,“风”和“雅”、“颂”三而合一作为诗经“六义”中的三义一并称之,这实在是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调和甚至是相融在文学上曲折的反映,是当时俗文学和高雅文学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生动而具体的体现。

汉时,乐府的民间采诗活动在目的上和诗的规模、内容以及语言的丰富性上,与《诗经·国风》不可同日而语。

以后,随着语言文白的分野,城市的发展,作为广大农民参与创作和流传的、以口头文学形式出现并被记录下来的俗文学便再也没有缓过劲来。

到了唐宋时代,虽出现了“说书”和由此而产生的话本,但作为文学样式而终不能成一定的气候,更不用说成为文学的主流了。

这是历史对俗文学的第一个否定。

俗文学的又一个高潮是从元朝的杂剧开始的。

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市民阶层出现了,有了文艺消费的需要;加之诗歌文学本身抒情叙事功能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元朝政权的民族歧视和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汉民族知识分子的仕途被堵死、其社会地位便一落千丈,他们的知识能量释放到了民间,这便引起了俗文学第二个高潮的开端,杂剧的兴起。

只是这时的俗文学已有了更多一些如今天你投资写戏排戏演戏、我买票看戏一样的商品性质。

明清时,俗文学便又往高峰走去。

元杂剧以后,又有明传奇,这是戏剧一路。

另一路由说书的有声语言艺术发展到话本进而再有“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再发展到章回体小说,至《红楼梦》,便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

这便是俗文学戏剧与小说的二水分流、双峰
并峙。

这又是对前面俗文学低谷的一个否定。

到这里,正好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有人以“从《诗经》到《红楼梦》”的说法来概称我国整个古代文学史,而这古代文学史一头一尾的标志性著作却都是俗文学呢!
1. 下列有关“古代俗文学”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古代俗文学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古代人大多是文盲,不能用文字来写所谓的高雅文学的文学史。

B.. 古代俗文学存在的有力证据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

C. 古代俗文学之所以能产生也得益于一些贵族文人自觉或不自觉的保护、保存、培育和发展。

D. 古代俗文学的产生与东周之前的夏商西周时代的战争破坏力小、中央集权专制程度较轻有关。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诗经·国风》产生于一个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中,阅读这些诗歌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B.人们把“风雅颂”在“诗经六义”中并称,表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高雅文学和俗文学不是对立的。

C.汉以后的语言文白分野及城市发展使得俗文学很长时间也没有振兴起来,更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流。

D.正是因为出现了开启俗文学第二个高潮的元杂剧,才使得受压迫的汉民族知识分子有了释放能量的机会。

3.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出现,文艺消费有了较好的市场,从而引发了俗文学的第二次高潮的到来。

B.从《诗经》到乐府、说书,从元杂剧到明传奇,从话本、拟话本小说到《红楼梦》,俗文学经历了两次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C.“新乐府运动”在创作的主观自觉性上高于《诗经·国风》,《诗经·国风》在诗歌规模、内容和语言丰富性上超过了汉乐府。

D.《诗经·国风》反映了人民在相对稳定的社会里心态平和;你写戏演戏我买票看戏,这种商业用途使得俗文学没落。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累迁辟雍①博士。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

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涂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

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

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

”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

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

辞益坚,曰:“宁饿死。

”黼闻而衔之。

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士名。

②宦寺:宦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国之重事,黜幽陟.明陟:提升
B.留以旌.直臣旌:表彰
C.安得此不详.语详:详细
D.遂坐.瓘党停官坐:因犯……罪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
....的一组是(3分)( )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A .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

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

(6分)
(2)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2),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湘夫》)
(4)五更鼓角声悲壮,。

(杜甫《阁夜》)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6)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岂独伶人也哉? (欧阳修《伶官传序》)
(8)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另外一个。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搓背
北乔
我没想到会在浴室里遇到他。

那天我上午到老家,下午去浴室洗澡。

从浴池里出来时,迎面来了一个人,来,搓个背吧!
我一抬头,哟,是我高中的同学,我把到嘴边的“那就搓一下”的话咽了回去。

他也认出了我:什么时候回来的?你可是好几年没回来了吧?
他满脸笑容,透出与故乡一样的亲切,我依稀看到他上学时的模样。

我生出了尴尬,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

倒不是我们赤身相遇让我不舒服。

想当年,我们都上高中了,还一起到河里裸身游泳,相互打闹。

我别扭,是因为我觉得不该让我的同学为我搓背,我享受,他劳动,这成什么了?
走,走,抽根烟,好好聊,我想出了摆脱困境的办法。

他迟疑了一下,还是和我来到更衣间。

我们聊得很好,话题都是中学时代的。

烟雾缭绕,眼前朦朦胧胧,可往事却越来越清晰。

沉浸于往日的回忆里,我的心渐渐圆润起来。

倒是他,好像有些心神不宁,比刚才拘谨
了些。

三四根烟下去,他举起了手里的搓澡巾,瞧瞧,我都忘了,走,我帮你搓背去。

这话一下子又把我拉回到了现实,我一愣,不啦,我就不搓了,你去忙吧。

那下次再来吧,他的话中夹杂着淡淡的失落。

回来后,我心里总不是滋味。

真没想到会在浴室遇上老同学,我消费,他服务,老同学间还有比这更难堪的事吗?不过,我还是庆幸自己及时化解了这一危机。

我打定了主意,以后不再去那家浴室。

第二天,与几个同学聚会,我说起这事,同学们却埋怨我:这有什么,人家是凭力气挣钱,你倒好,老同学,也不关照他的生意,真是不够意思。

没想到,这倒成了我的错。

再想想,的确是我不对,是我心里的职业歧视在作怪。

碰上开酒店的朋友,我们可以打着“打土豪分田地”的旗号去大吃大喝,结账不结账,心里都踏实。

哪个朋友手里有些权力能办点事,我们有什么困难,总能理直气壮地请他帮忙。

有朋友开店做生意,我们都想尽一切办法去关照。

可为什么偏偏遇上当搓澡工的老同学,我就犯嘀咕呢。

是我把职业分成三六九等了,潜意识里认为搓澡工是低贱的。

挖出了我心中的丑恶,我羞愧不已。

过了几天,我再次去洗澡。

遇到他时,他正在为一浴客搓背,我拍了一下他肩膀,嗨,回头帮我搓搓!他笑了,露出我们上学时开玩笑常有的笑容。

这是我一生中享受到的最好的一次搓背,不是他的技术有多么高,而是我们聊得特别地开心。

他的口才比以前好多了,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自卑,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他的知足常乐,反倒让我羡慕。

按说我的工作条件比他好,物质生活比他富足,可却常常处于焦灼之中,总是被无休止的失落与不安所纠缠。

他的手劲特别大,我觉得那是他的自信在抚摸我。

搓一次背五块钱,我递给他十块钱:“不用找了。

”我的口气有些不自然,心里有些不安。

我的老同学以此谋生,真是不容易的。

没想到,他拿着钱的手像风中的树叶一样抖个不停,两眼紧紧地瞪着我,那目光刺得我心里直发毛。

他发火了,找给我五块钱:“你这人怎么这样?一点也不把我当老同学看,你真没劲!”
天啊,我又错了。

这回,我做错了什么?
选自《小说选刊》2013第三期(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通过描写一对中学同学成年后截然不同的生活际遇,表现了社会的不公。

B.小说中的我在进行反思之后,挖出了自己心中的丑恶,惭愧不已。

这样的情节暗示读者反思自己心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丑恶,有匡正世道人心的作用。

C.第一次见面过程中,搓澡工曾表现出心神不宁、拘谨还有淡淡的失落,说明他面对如今社会地位已经悬殊的老同学,还是难掩自惭形秽。

D.小说结尾我付账时的行为和语言伤害到了搓澡工老同学,导致他发火,说明虽然经过反思,但作者潜意识里根深蒂固的职业歧视不是轻易就能消除掉的。

E.我与搓澡工老同学的两次见面,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我们时代的精神困境:人与人之间沟通困难、关系紧张,物质生活水平与幸福感脱节。

(2)我与老同学在浴室相遇为什么“生出了尴尬”?反映了各自什么样的心理?(6分)
(3)第二次见面,我为什么说“这是我一生中享受到的最好的一次搓背”?。

(6分)
(4)①小说以问题结尾,“这回,我做错了什么?”我做错了什么呢?针对此问题,谈谈你的见解。

②结尾这样设计好在哪里?(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杨绛
杨绛先生102岁了。

一百多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1911年,杨绛生于无锡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原名杨季康,小时候,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说完父女会心对笑。

1935年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

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出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

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1937年,上海沦陷,第二年,两人携女回国。

钱钟书从昆明回上海后想写《围城》,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搞创作。

杨绛在清华没能拿到硕士学位,后陪钱钟书西方游学,也未攻读任何学位,但她一路旁听,一路自修,坐拥书城,遍读乔叟以降的英国文学,还不时和丈夫展开读书竞赛。

闲时,尝试写了部四幕剧《称心如意》,不料一鸣惊人,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

此后,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和悲剧《风絮》,讽刺幽默,流畅俏皮,颇有英式戏剧的风格。

1945年,夏衍看了杨绛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说:“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1958年,47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决心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

译稿历经“九死一生”,终得出版。

1978年10月,邓小平将其翻译的《堂吉诃德》作为国礼赠送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

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的杰出贡献。

1966年,钱钟书和杨绛都成了“牛鬼神蛇”,被整得苦不堪言,杨绛还被人剃了“阴阳头”。

她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

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污垢重重的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

杨绛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掏出书看,倒也无人打扰。

1969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安排杨绛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

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

而与杨绛一同下放的同伴回忆,“你看不出她忧郁或悲愤,总是笑嘻嘻的。

”在此期间,钱钟书仍写出了宏大精深的《管锥篇》,而杨绛也完成了译著巅峰之作——八卷本的《堂吉诃德》。

从干校回来
八年后,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名字仿自沈复的《浮生六记》。

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

”赞赏杨绛文字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么淡淡地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

女儿钱瑗一语道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

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写于1980年的《洗澡》,是杨绛迄今为止惟一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18万字的小说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从1994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

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

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而时隔四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走到人生的边上,她愈战愈勇,唯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将面世。

这位百岁老人的意志和精力,让所有人惊叹!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杨绛与钱钟书一样,出了名的不喜过生日,九十岁寿辰时,她就为逃避打扰,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

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杨绛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小喜欢读书,性格沉稳而刚强,在小说、戏剧、散文、翻译几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文学神话。

B.《干校六记》写一个时代的荒谬与残酷,胡乔木的评价和钱瑗“芳香沁人”的说法截然相反,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因为惧怕造反派的迫害,杨绛把社科院污垢重重的女厕所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因此争取到了造反派的同情。

D.杨绛翻译《堂吉诃德》长达20多年,期间历尽劫难最终收获成功,证明了逆境成才,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E.本文撷取杨绛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宠辱不惊、淡泊豁达、坚强从容的个性和潜心学问、与世无争、关爱亲人的事迹。

在展现人性美好的同时也暗含对丑恶与野蛮的批判。

(2)在人品和学问两方面,杨绛一生有哪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请分条陈述。

(6分)
(3)杨绛的“好读书”体现在哪里?(6分)
(4)作者说,100多岁的杨绛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桌饭消费竟高达1.5万余元,这张令人瞠目结舌
....的账单是海南省有关部门联合调查组在海口一家酒店暗访公款高消费等问题时看到的。

B.在“国五条”发布以来的政策敏感期里,本市地产界的拿地大户们似乎都对拿地抱
持观望的态度,土地交易市场呈现出一幅人去楼空
....的萧条景象。

C.面对央视的曝光和舆论的批评,苹果公司的声明“假、大、空”,其傲慢的态度昭.
然若揭
...,这无疑是对监督的嘲笑,是在给消费者的伤口撒盐。

D.这篇杂文的作者对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厚的积累,全文旁征博引,融古通今,其中的
许多引证看似雪泥鸿爪
....,其实环环相扣,凸显了文章主线。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据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调查显示,今年早稻成秧率高,秧苗素质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为早稻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B. 湖南卫视总能在娱乐节目中引导潮流,从几年前的“超女”“快男”到而今的“我是歌手”,收视率一路飙升,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C.就企事业来说,基层民主建设就是要让职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意见或建议能够及时规范有序地表达。

D.“网络举报监督专区”不仅传递出中央借助群众力量和网络平台反腐的决心,更重要的是,为网民反映问题提供了快捷、便利、有效的平台。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韩寒是愤青,而鲁迅、闻一多、柏杨同样是愤青。

一位位愤青,都是以骂而闻名于世。

愤青不是因为年轻,而是他们爱愤怒,因为愤怒他们永葆年轻人的活力。

愤青,,,,,。

①或为惊醒,或为疗救,不平则鸣
②看清了社会的种种无良
③却能发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
④手无实权而心有正义公理
⑤很难居于高位,却能居于思想和灵魂的高地
⑥虽不能与主流之音共鸣
A. ⑤②⑥③①④
B. ④①⑥③⑤②
C. ①④⑤②⑥③
D. ⑤②④①⑥③
16.下面的表格是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相关情况的抽样调查。

请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完
成后面的题目。

(5分)
中学生偶像崇拜在性别上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